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无线数据通讯技术在工控应用中不断升温,无线通讯正在深入各种行业。无线通讯技术取代了数据电缆来完成点对点或点对多点的数据通讯,传统的信号电缆方式的优点是传输速度快,信号间相互隔离好,但施工布线工程量大,检查和修理非常不便。随着微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数据传输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推广和应用,目前常用无线数据通讯技术主要有超宽带通信技术、NFC(近场通信)、RFID(射频识别)、LTE(Long-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和4G等,在工业系统主要采用的是RFID和NFC技术。  相似文献   

2.
自由空间光通信是一种通过在自由空间传输激光信号来实现点对点、点对多点或多点对多点间语音、数据、图像信息的双向通信技术。光学接收天线是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的关键部件。丈中分析了卡塞格伦系统作为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中光学接收天线的可行性,讨论了其设计参数间的相互关系,并在数值计算的基础上给出一个具体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社会中大部分的视频数据传输都使用光缆或电缆,但是在一些地区由于地理条件所限,不方便进行光缆和电缆的布设,使得视频传输系统的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本文设计了一种低成本、远距离无线视频信号通信网络,用来解决无人机或单点视频监控的视频信号传输的问题.系统采用无线视频收发模块TXRX5802作为视频点对点通信及中继的核心模块,该视频收发模块体积小,抗干扰能力强,适合便携式实时传输视频.  相似文献   

4.
MMDS是一种新的宽带数据接入业务,在移动用户和数据网络之间提供一种连接,给移动用户提供高速无线宽带接入服务。早期MMDS主要是一种单向非分配型图像业务传输系统。现在能以比E1更快的速率发送和接收数据信号。该技术可以提供点对点面向连接的数据业务、点对多点业务、点对点无连接型网络业务,其中点对点面向连接的数据业务是为两个用户或者多个用户之间发送多分组的业务,该业务要求有建立连接、数据传送以及连接释放等工作程序;点对多点业务可以根据某个业务请求者的要求,把单一信息传送给多个用户,该业务又可以分为点对多点多信道广播业务、点对多点群呼业务等;点对点无连接型网络业务中的各个数据分组彼此互相独立,用户之间的信息传输不需要端到端的呼叫建立程序,分组的传送没有逻辑连接,分组的交付没有确认保护。除了提供点对点、点对多点的数据业务外,MMDS还能支持用户终端业务、补充业务、GSM短消息业务和各种GPRS电信业务。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基于大气激光通信的多路视频传输方法,并对其设计方案进行了论述。经试验测试表明该方法可用于中、短距离内视频信号的点对点双向传输。  相似文献   

6.
视频通信是一种在专用的或公用通信网络上实现的点对点或点对多点传送音频、视频和数据件的通信方式,具有实时性和交互性的特点,其根本目的就是解决人们对视频通信的需求,包括远距离“面对面”交流的需求以及人们对视频件(如电视节目、影片)的需求等。  相似文献   

7.
量子通信是基于量子力学原理的安全通信技术,能保证通信双方信息传输在理论上的绝对安全性。近年来,该项技术及其工程实现受到美国、欧盟、中国、日本等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视。随着该技术实用化的推进,量子通信正在由点对点通信应用走向网络化应用,包括局域网和广域网应用。覆盖全球的广域量子通信网也在研发之中。详细分析了目前世界主要国家试行的量子通信网络,并简述了各国的量子通信卫星研发计划。  相似文献   

8.
IrDA是一种利用红外线进行通信的点对点通信的技术.设备间的红外线通信具有方便快捷、无需额外硬件支持等特点.基于对OBEX协议的研究,本文在Visual Studio.net Compact框架下,设计并实现了两个独立设备利用红外接口进行信息传输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数据通信是一种新型通信方式,由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融合发展而成.数据通信有着迅捷、方便等优点,在我国各个领域应用非常广泛.而光纤通信作为数据通信的一种传输方式,以光纤为传输介质实现对激光的传输,这样既增加了通信的容量,还提升了传输的距离,并有效避免各种干扰.本文首先对光纤通信技术进行概述,并分析了其发展历程和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李延松  温辉 《通信世界》2001,(33):39-40
无线局域网产品出现在加世纪90年代,最早应用于点对点和点对多点间的数据通信。1997年颁布的80211标准和1999年底颁布的8021lb标准,WI-FI组织的成立,促进了WLAN产品的兼容化、标准化。随着笔记本电脑的普及,WLAN产品的市场有了快速的发展,办公及个人用户开始在酒店、公寓、仓储等环境中应用WLAN技术建立局域网,实现数据共享、件传输、无线上网等功能。  相似文献   

11.
激光通信包括自由空间传输和波导传输两种形式。后者实际就是指利用光导纤维作为传输介质的所谓光导纤维通信。这是激光技术领域中近几年来最活跃的一个分支,其关键技术已经突破,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美国、日本、英国和意大利等国都在进行全面的研究和评价,把它置于新通信手段的前列。本文仅就国外光导纤维通信系统的研制和试验情况、系统主要元件的技术进展、以及系统发展趋势进行简单介绍。一、光导纤维通信系统的研制和试验  相似文献   

12.
《今日电子》2014,(4):65-65
正赛灵思256 QAM毫米波调制解调器解决方案支持点对点和单点对多点视距通信,可满足60GHz和80GHz市场需求。作为赛灵思SmartCORETM IP产品系列的一员,该解决方案在1Gbps以上数据速率下功耗不足5W。借助256  相似文献   

13.
会议电视利用电视技术和设备,通过传输信道可在两地或多地举行多方会议,是虚拟、面对面、交互式通信方式,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通信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1 会议电视系统的组成 会议电视系统主要由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组成。网络设备包括传输网络(通信网)及多点控制单元(MCU)。点对点的会议电视系统不需要MCU,其实质是可视电话系统。基于电路交换网络的多点会议电视系统必须通过MCU才能实现,系统结构见图1。其中,终端设备和MCU是会议电视系统特有的部分。包交换网络通过多点会议服务器实现多方会议,通信网络不同,会议电视的终…  相似文献   

14.
机载激光猝发通信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ATP技术建立机载激光数据链路,同时通过激光猝发通信方法实现战斗机之间信息传输。主要进行了激光猝发通信技术系统分析、ATP技术具体研究以及采用Optisystem软件进行通信仿真验证。为了能在高速率数据猝发传输保证数据的正确与完整,系统采用了专门设计的数据帧结构和编码方式。仿真结果表明:猝发通信方式能够满足通信要求,系统最小误码率为10-10。  相似文献   

15.
Xilinx推出1.6Gbps低功耗、低成本小型基站回程调制解调器IP。赛灵思256QAM毫米波调制解调器解决方案支持点对点和单点对多点视距通信,可满足60GHz和80GHz市场需求。作为赛灵思SmartCOREIP产品系列的一员,该解决方案在1Gbps以上数据速率下功耗不足5W。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分布式通信系统中话音信号点对点和点对多点传输问题,提出了以IP网络为基础的话音终端设计。从硬件及软件两个方面分别介绍了基于DSP ARM TINI平台的网络话音终端的设计,充分克服网络传输的弊端,有效保证网络传输质量,提高话音数据播放音质。  相似文献   

17.
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系统的微波光调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系统的传输容量,采用ITU推荐的Ka波段为星间微波链路的通信波段,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之间采用激光链路.设计采用了激光链路透明传输微波信号的调制技术,包括直接微波信号调制和微波信号变频调制两种方案.通过分析和计算,得到了Ka波段微波光调制器的主要技术参数,论证了宽带LiNbO3行波调制器用于该系统的可行性,并讨论了两种方案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8.
蓝牙技术支持点对点和点对多点的通信,支持多设备之间进行无线数据交换,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针对加气站现场采用有线数据传输的方案而存在现场布线的工程施工的缺点,提出采用远距离蓝牙传输技术,实现无线数据传输.介绍了采用BT1800?1远距离蓝牙模块的主要技术特点和性能及其在无线数据传输系统中的应用,并给出了一种简单、实用编码的无线通信协议设计和主程序、串行中断流程图.  相似文献   

19.
首先,本文对现阶段空间激光通信发展中的关键技术展开了深入探究,分别对高功率、高速率激光调制发射技术、复杂环境下维持高灵敏度的光信号接收技术、高精度APT技术以及发射接收光学系统及基台技术进行介绍;接下来,又提出了空间激光通信发展趋势,包括通信速率继续提高及光通信组网取代点对点通信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红外线数据通信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苇 《数据通信》1996,(3):54-59
由于信息技术的巨大发展,使称为“个人数字助理”的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方便地将它接入网络,进一步扩大应用范围,便发展了红外线数据通信技术。本文简要地介绍了红外线数据通信的主要特征和现状,并以便携式信息处理设备进行点对点或点对多点的短距离通信为目标,阐述了红外线数据通信的基本协议、标准化动向和应用情况。最后,还进一步展望了红外线数据通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