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码多色经提花织物的创新设计原理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色经提花织物是欧洲传统提花织锦中结构最为复杂的品种之一,数码设计与生产技术的应用为多色经提花织物的创新设计创造了条件。文章通过分析多色经提花织物的产品特点,结合数码技术应用的技术特征,提出了合理的多色经提花织物的创新设计原理和方法,并采用规范经纬色彩设计和建立组织库的方法来提高该类产品的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2.
中国织锦     
织锦是用彩色经纬丝,以提花组织织成花型较复杂较厚实的织物,多用斜纹作花纹或地纹组织,是丝织物中比较华丽高贵的产品。中国是多民族的国家,丝绸有悠久的历史,织锦根据时代、民族、用途有很大的变化。在汉唐以前,是用经线起花的“经锦”,唐以后则逐渐演变为较多利用纬线起花的“纬锦”。各历史时期中,织锦的纹样有  相似文献   

3.
为丰富提花织物渐变显色的混色色彩效果,结合经纬共同显色的提花织物结构特点,提出一种提花织物的创新设计方法。该方法采用双组经和双组纬的丝线配置,以提花织物的双层结构为基础,通过经纬丝线的相互配合来表达提花织物的渐变显色效果。文章分析了提花织物双层结构的变化特点和提花织物渐变显色的技术要求,在满足提花织物大批量生产的技术要求下将两者结合,提出了双经双纬渐变显色提花织物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并针对提花织物渐变效果的显色色卡进行设计实践,构建起色卡组织模型和色卡组织库,实践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应用价值,采用该方法设计的织物结构可以用于开发具有渐变显色效果的提花织物新产品。  相似文献   

4.
经纬同色真丝提花织物表现水墨山水画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真丝绸的特点,借助数码织造技术,提出一种在经纬同色丝绸提花织物上表现水墨山水画的方法。该方法基于缎纹变化组织,运用图像采集手段,重点对织物实物图像明度进行统计排序,由此建立起图像明度变化与织物组织的对应关系,并将此对应关系应用于实际数码织造中。通过产品实物试织,利用同色经纬表现水墨山水画中的层次渐变效果,获得了具有独特视觉效果的水墨山水画同色丝绸提花织物。  相似文献   

5.
丝绸提花图案的单色渐变显像原理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在经纬同色的普通丝绸提花织物上表现各种艺术图案,根据丝绸织物的特点,借助数码技术,对丝绸提花图案的单色显像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以本色提花丝绸织物为例,针对具有类似手绘渐变效果的一类提花图案,通过图形处理与构建组织模型等方法,重点研究在经纬同色的丝绸织物上,以独具视觉特点的形式将此类图案表达出来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并通过产品试织,初步讨论了基于组织结构配置使单色提花丝绸织物的光泽度与明度发生变化,从而获得图案渐变效果的具体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6.
在纹织CAD中利用图像叠加的原理和方法,将多幅独立的纹样进行叠加,对叠加后纹样的各色块进行合理的组织设计,采用2组光纤作纬线和常规的经纬纱线交织,设计开发了一种图案、色彩能交替显示变化的光纤提花织物。该类织物可用于安全警示服装、舞台和家纺装饰等领域。  相似文献   

7.
为将多色经提花织锦设计技术应用到高密度经显色丝绸织锦数码化设计中,在分析西方多色经棉型提花织锦及高密度中国纬显色丝绸织锦的结构设计方法和产品技术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数码设计技术,提出了高密度多色经提花丝织物的数码化设计方案.在该方案中,以织物色彩表达和组织结构设计为重点,在满足交织平衡的技术要求前提下,使用经显色技术...  相似文献   

8.
织物织纹主要由织物组织决定,但织纹的清晰程度也受构成织物的主要元素的影响。论文针对不同织物经纬丝线结构配置、经纬丝交织紧密度配置、组织配置的织物,采用平面图示的视觉效果对比法进行评判讨论。结果表明:同捻向经纬丝线配置的织纹更为清晰;织物空隙率增大减弱了纹理清晰度;提花织物的纹地对比清晰度与基础组织及其方向有关。  相似文献   

9.
经过对广西民族织锦的实地调研,在分析其图案、色彩和工艺特点的基础上,从中提取典型的图案设计元素,进行靠垫提花织物的系列化图案设计,结合数码纺织设计和生产技术,开发了具有广西少数民族织锦文化风格的现代家纺提花织物。  相似文献   

10.
陈志华 《上海纺织科技》2008,36(1):38-39,41
大循环经纬双向小提花纯棉薄型色织物因格型循环大,色彩鲜艳,从经纬双向产生提花而使得花纹富于变化,外观丰满悦目,经济效益高,但生产难度大.文章介绍了该品种织物的产品设计过程与织造生产工艺技术要点,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双面异纹提花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双面异纹提花织物的组织结构配置、加工方法及设计要点。通过分析双面异纹提花织物的叠合特点及接结要求,认为:实现双面异纹提花应独立配置织物A、B面的经纬纱线,A、B面织物的连接方式不同效果与要求不同;先叠合后配置和先配置后叠合两种方法均可使用,但应有针对性;双面异纹提花技术在服饰织物、窗帘织物、工艺织品等方面应用时其纹样设计、结构配置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2.
《丝绸》2015,(4)
为解决提花织物变化繁多、纱线细、密度大、组织复杂,区域规律性不明显,分析难度大等难题,文章分析了床品、台布、丝绸、窗帘、沙发布等几例提花织物品种,巧妙地运用了纱线粗细、色彩、织纹纹路方向、反面分析与组织相结合等多种方法。在对复杂提花组织分析时,通过观察快速确定组织属性,分出各层或各重结构,确定每种经纬纱的属性,判断可能存在的组织规律,最后进行适当的定量分析。文章还提供了特殊区域的处理办法(如间丝、泥地、影光等),快速分析法能够对提花织物的仿样和创新设计提供很好的指导和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汽车座椅面料在使用过程中的接缝强力,首先根据花型各自不同特点选取了基本组织和提花组织两类共12种样品,使用针织面料生产中常用的4种接缝线迹进行试样加工,然后采用条样法分别对经纬二个方向进行接缝强力及织物自身强力的拉伸断裂测试。对试验结果进行处理分析得到了可最大程度发挥经编提花间隔织物强力优势的缝迹,并总结不同花型结构对经纬向接缝强力的影响,以期对经编提花间隔汽车座椅面料的花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借助数码织造技术,提出一种在生丝提花织物上表达图案色彩渐变效果的设计方法.该方法首先将具有色彩渐变效果的提花图案进行黑白处理,用灰度变化梯度表达色彩渐变效果;其次运用缎纹变化组织构建组织模型,在通过试织获得该组织模型的织物实物基础上,以织物经向为重点,运用图像分析手段,对织物实物的图像明度进行统计分析;然后按照图像明度的变化趋势进行取舍,保留排序清晰明确的缎纹变化组织,构成组织链库,由此建立起织物组织与图案色彩变化梯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将此对应关系应用于实际数码织造中.  相似文献   

15.
通过嵌条纱线及其组织的变化,在色织物表面形成由经纬浮长构成的提花条格,是色织物中比较典型而且常用的一类产品,这类织物归纳命名为条格起花色织物.结合织物实例对该类型色织物的外观与结构特点进行了分析探讨,总结了该类型色织物的设计方法技巧与生产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6.
结合填芯法和回缩法两种凹凸织物设计的方法,改造传统凹凸提花织物的不足。以空心袋组织为基础组织,依据织物的凹凸效果和显色构成原理,进行一系列的纹织工艺设计,包括纱线原料的选择、组织设计、表里经的排列比、经纬密的设置等,研发出一种凹凸效果明显并稳固的提花壁挂织物。该产品布面呈现不同程度的凹凸效果,且凸起部分错落有致,凸起色块色彩明朗。  相似文献   

17.
理论分析了从丝线捻向配置、交织密度配置、组织配置三方面对地纹与花纹之间视觉分辨效果的影响,并据此设计开发了一款生丝提花隐纹绸。分析和试样结果:配置经纬相反捻向长丝线、较小交织密度、降低纹地组织之间的经纬面反差,可以使提花织物的花纹隐约含蓄,地部与花部难以区分。  相似文献   

18.
芦山纱织物表面均匀分布稳定清晰的纱孔,呈现若隐若现的亮点而独具特色。文章对芦山纱独特的二绞二罗组织的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织物表面的细小纱孔和独特亮点等特征,并基于芦山纱以基础组织为地、罗组织为花的组织特征,进一步采用棉纱作经纬原料,以变化斜纹组织为地组织,三绞三罗组织为提花组织,研制了三绞三罗织物。根据不同经纬线密度的配置试织试样,对其进行织物悬垂性、折皱回复性、拉伸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经纬原料线密度配置与罗组织分布对织物的抗折皱性和拉伸强力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彭稀  屠永坚  周赳 《纺织学报》2021,42(12):63-69
为传承与发展中国古代织锦,通过分析地结型纬二重结构织锦的结构特征和技术限制,提出基于2比1纬排的纬二重遮盖结构与影光组织相结合的数码提花设计原理和方法。设计分为显色表纬为乙纬和甲纬2部分,针对2种遮盖原理设计2组表、里纬组织和对应遮盖技术点,其中表组织设计采用位移法和叠加筛选法,并通过影光加强法设计2个组合组织库。最后通过设计实践验证方法的可行性和效果。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织物的色彩表达能力,可在同一织物上实现以甲纬渐变为主、乙纬渐变为辅的2种渐变色彩效果,为传统提花织物的数码化创新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文章基于传统织锦的特点,以长丝为织物的主体原料,将传统韵味与现代感相融合作为纹样设计主题,借助数码提花工艺和纹织CAD系统,设计出与传统纬二重构成方法不同的全覆盖、部分覆盖、不覆盖的纬二重组织,并通过纬二重的"换道"变化和"抛道"变化实现织物的纹样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