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食品科学》2007,28(10):532-532
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的消息称,由中国工程院范云六院士领导的课题组在第一代植酸酶产品的基础上,通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植酸酶基因(ZL97121731.9),“利用玉米种子生物反应器生产高活性植酸酶”研究取得巨大突破,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富含高活性植酸酶并稳定遗传的转基因玉米。  相似文献   

2.
《食品科学》2007,28(8):123-123
由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完成的“利用玉米种子生物反应器生产高活性植酸酶”项目近日通过鉴定。由国内著名遗传育种专家等组成的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目利用种子生物反应器,获得了富含植酸酶的玉米种子。经动物饲喂实验发现,这种植酸酶活性可以显著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大大降低饲料成本和生产能耗,完全可以替代目前微生物发酵生产植酸酶的功效,开创了第二代低成本、环保、节能、高效植酸酶生产的新兴技术领域。  相似文献   

3.
植酸酶能将植酸水解成肌醇衍生物,并释放出无机磷酸,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催化剂。植酸酶的热稳定性和比活性是决定其潜在应用价值的2个关键因素。该研究从植物乳杆菌中克隆到了具有233个氨基酸残基、高活性的植酸酶基因(LpPHY233),并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高水平的异源表达,其表达水平是植物乳杆菌的800倍。基于理性设计的结果,通过二硫键工程显著提高了LpPHY233的温度特性和催化性能。突变体LpPHY233S58C/K61C的最适反应温度较LpPHY233提高了15℃。此外,它还具有良好的pH特性和动力学参数,在食品加工和饲料添加剂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该研究结果为植酸酶的进一步分子修饰和工业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7,33(9):53-53
由我国农业科学家历经10多年刻苦攻关完成的“利用玉米种子反应器生产高活性植酸酶”项目,已通过农业部科技成果鉴定。由李振声院士、戴景瑞院士和方荣祥院士等著名科学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目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植酸酶高产菌株的选育及固态产酶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本实验室筛选到的一株黑曲霉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和EMS诱变,并通过初筛、复筛等步骤而得到的一株植酸酶高活性黑曲霉变异菌株为菌种,接种麸皮培养基,通过对水分、温度、培养时间系列测定,从而得出此菌产植酸酶的最适条件。通过进一步实验证实,在麸皮中加葡萄糖对产酶也有一定的影响,太高或太低均影响黑曲霉的生长和产酶。另外,本实验对植酸酶的产酶条件也做了优化,得知,麸皮加水量为90%,产酶的最适温度为30%,最佳培养周期为96小时,葡萄糖加入量为2.5%时酶活较高。  相似文献   

6.
植酸酶作为饲用酶制剂被广泛应用于环保型饲料中,主要介绍了植酸酶对家禽生产性能、家畜生产性能的影响,以及植酸酶对氮、磷代谢和植酸酶对矿物质元素代谢的影响,最后对植酸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植酸酶作为饲用酶制剂被广泛应用于环保型饲料中,主要介绍了植酸酶对家禽生产性能、家畜生产性能的影响,以及植酸酶对氮、磷代谢和植酸酶对矿物质元素代谢的影响,最后对植酸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广西轻工业》2015,(12):16-17
探讨在木薯酒精发酵中添加植酸酶对发酵的影响,论述植酸酶在酒精发酵中的可行性,并详细介绍植酸酶的添加量及添加方式对酒精发酵的影响,为植酸酶应用于酒精行业提供宝贵的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9.
新型酶制剂—植酸酶的应用及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酸酶广泛存在于农作物及副产品中,本文主要从植酸酶的特性及综合能力等方面论述了植酸酶的应用及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植酸酶的种类、作用机理、理化特性、酸活的测定方法、当前国内外对植酸酶高产菌株的研究进展 ,以及植酸酶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黑曲霉496-1菌株植酸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黑曲霉(A.niger)496 1菌株所产胞外植酸酶,经透析浓缩、DEAE cellulose离子交换层析及SephadexG 75,Sephacryl100凝胶过滤,获得了2个植酸酶,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64200及41100.该2个植酸酶的最适pH分别为6.0和3.0,最适温度分别为55℃和40℃.初步确定一个是中性植酸酶,另一个为酸性植酸酶.  相似文献   

12.
植酸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酸酶又称肌醇六磷酸酶,可以分解肌醇六磷酸,而后者是植物体内主要的磷酸储存形式。在动物的饲料中加入微生物植酸酶来取代无机磷酸盐饲料,有助于减少单胃动物磷的排泄。应用植酸酶可以减少高达50%的磷的排泄,很明显这对环境保护是非常有利的。植酸酶添加剂有助于提高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利用率,植酸酶不仅可用作动物饲料添加剂,同样可用于食品添加剂。目前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提高矿物质吸收和改善食品加工技术上。几乎所有的植酸酶产品都是通过微生物发酵获得。近十年,研究人员发现了大量的植酸酶。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植酸酶的研究业已起步,关键是由发酵液中成功提取出所需产品。  相似文献   

13.
植酸的抗营养作用及植酸酶在饲料中的应用(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5应用植酸酶制剂应考虑的几个具体问题5.1动物种类及年龄植酸酶制剂仅适用于各种非反刍动物。目前研究报道较多的是将植酸酶制剂用于鸡和猪。动物消化道中植酸的降解实际上有3种来源的植酸酶参与,即饲料中的植酸酶(包括植物性饲料中存在的植酸酶和添加的外源性植酸...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选用七种不同植酸酶产品,通过粒度分布、水分、灰分、容重、耐热性、体外对植酸磷的释放效应等方面进行不同植酸酶物理特性的评估,同时在零无机磷的极端饲料配方下,观察不同植酸酶对肉鸡生长性能和胫骨发育的影响,以综合评估不同植酸酶的功效。结果表明:不同植酸酶的几何平均粒径无差异(P0.05),但算术平均粒径和粒度模数差异显著(P0.001),植酸酶A、B、F和G颗粒可能更细更集中;水分、灰分含量和容重差异显著(P0.05),植酸酶A和F更有益于在配合饲料中的混合和均匀分布;不同植酸酶耐热性能不同(P0.001),A和G表现更好;体外酶解释放磷的效果差异极显著(P0.01),植酸酶A的体外磷释放率较高;相比于其他植酸酶,肉鸡饲粮中添加植酸酶A,能够极显著提高肉鸡采食量(P0.01),且有提高期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的趋势(P=0.083)。此外,处理A表现出了更大的肉鸡胫骨重(P0.05)。不同植酸酶产品理化特性比较及在肉鸡上的实际饲喂效果存在差异,可见,对植酸酶的评估不能从单一方面(如耐热性)考虑,应综合植酸酶的粒度分布和均匀度、耐热性能、肉鸡生长性能和养分释放效应以及胫骨发育等指标科学系统评估。  相似文献   

15.
植酸酶基础与应用研究概况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全面对植酸酶作用机理、植酸酶在饲料工业中的作用、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以后植酸酶更深层次的开发研究的趋势作了较系统的介绍。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内外植酸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详细地介绍了植酸(盐)生化生理特性,综述了国内外植酸酶研究的概况及植酸酶添加到饲料中的主要功能,也指出了当前研究植酸酶的攻关方向。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添加外源植酸酶对发芽糙米γ一氨基丁酸和植酸含量的影响,通过添加外源植酸酶,可以增加发芽糙米γ一氨基丁酸含量,降低植酸酶含量,从而提高发芽糙米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8.
植酸酶研究进展及其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综述了植酸酶的种类、来源、酶学特性、酸活的测定方法、当前国内外对植酸酶高产菌株的研究进展,以及应用植酸酶制剂对饲料营养价值与畜禽生产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通过设置5组不同水平无机磷和植酸酶添加量的饲料来喂养鲫鱼,探索鲫鱼饲料中植酸酶和无机磷之间的最佳配比。结果表明:用植酸酶替代无机磷能明显减少养殖水体中磷的排放,同时能满足鱼体对磷的需求,对鱼体粗蛋白质含量影响较小,并能降低鱼体粗脂肪的含量。最佳的无机磷盐和植酸酶配比是1 kg饲料中加9 g的Ca(H2PO4)2和1500 U的植酸酶,其磷的排放量减少了66.9%,粗脂肪含量降低17.65%。  相似文献   

20.
植酸酶的现状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了植酸酶的种类,作用机理、理化特性,酸活的测定方法,当前国内外对植酸酶高产菌株的研究进展,以及植酸酶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