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建设的发展,在城市河道护坡工程中,传统护坡施工主要应用混凝土板护坡、干砌石护坡等类型,与城市生态水系建设中环保要求已经无法适应。为了适应城市水系建设生态与环保的要求,本文针对三维排水柔性护坡技术进行介绍,对其在安全生态水系建设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在北京特大暴雨后回访工程的见闻,描述了“坡改平”生态护坡砌块与老式六角形护坡砌块,在抗滑塌、护土和绿化方面的对比.实践证明坡改平生态护坡砌块及护坡的结构更合理.  相似文献   

3.
详细介绍了植生型生态混凝土护坡的主要技术和创新点、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并进行了社会与经济效益分析。工程实践表明:植生型生态混凝土护坡弥补了传统式护坡的诸多缺陷,具有自然植生、水质净化等环境亲和性能,坡体与植生型生态混凝土有效结合,协调变形能力强,有效提高了坡体抗震能力、稳定性和抗冻耐久性,同时还具有消波、吸附噪声等附加功能,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4.
江河的波浪爬高是堤防工程设计中需重点考虑的因素。该文从城市防洪堤护坡工程的实际出发,研制出“生态消浪砖”代替传统的混凝上平板对城市堤防迎水坡进行护坡,可以使堤防往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达到降低波浪爬高的消浪效果,从而降低堤防堤顺高程,减少工程占地和土方工程最,节省工程投资。同时,可使河道边坡具有生态效果和人性化功能。  相似文献   

5.
张石明  李蔚 《江西建材》2012,(3):167-168
无砂混凝土护坡是以无砂混凝土为骨架的刚性护坡结构,不仅能够起到反滤固土的作用,而且可改善水体环境、修复生态,以达到生态环境与人的和谐共存。无砂混凝土的强度与水泥用量和水灰比有关,需选择适当的水灰比、水泥用量等,来满足抗压强度、透水系数和孔隙率的要求,以达到固坡和绿化的作用。无砂混凝土护坡是一种在城市防洪工程中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的护坡型式。  相似文献   

6.
《西南给排水》2005,27(4):F003
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首届城市水景观建设和水环境治理国际研讨会”上指出:河道、湖泊的硬化护坡和砌底等行为,是导致城市特色丧失和城市水环境、水生态功能退化的主因之一。他分析了城市水系改造中普通存在的错误,包括填埋河湖造地、修路和建房;城市河道、江岸变成单纯的防洪工程;盲目改变城市和城郊湿地功能;过分注重调水而忽视节水和污水处理再生利用等。  相似文献   

7.
我国河道治理中的坡面过度硬化现象仍广泛存在,亟需完善和推广兼具生态健康、景观自然、结构稳定的生态护坡技术。本文对植物护坡、生态袋护坡、植生型生态混凝土护坡的作用机理和应用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和比较了三类护坡的稳定性能、生态性能、景观性能和经济性能,总结了其适用范围、相对优势和应用局限,针对河道生态护坡的应用提出了建议,以期为河道生态护坡选型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淹水区边坡的生态型护坡技法及其耐久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通过植生袋状垫(一种新型生态植生材料)、生态混凝土(多孔、透水性混凝土)、卵石(自然石)等近自然界材料的不同组合,创作出的最新生态型护坡技法来对淹水区坡面进行设计、护坡,不仅可以充分保证护坡工程安全性、经济性,而且能起到对生态环境维持和改善的功能。针对国家863“十五”重大科技专项“镇江城市水环境质量改善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与示范”总课题第三分项中的生态堤淹水区坡面.采用三种不同的生态护坡技法进行了现场实施,同时对生态护坡技法中的生态混凝土的耐久性等进行了调查、研究和评价。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生态护坡技法能够谋求和保证与生态系统的调和或共生、创造舒适的环境,并且所用生态混凝土具有良好的耐久性。  相似文献   

9.
加筋生态护坡是土工织物与植草相结合形成的一种护坡形式,在保证工程生态性的同时大大提高了生态护坡的强度,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以黑龙江同抚堤防工程粉砂土岸坡防护工程为例,开展了三维加筋生态护坡结构的现场原位测试与加筋土体力学特性室内试验研究,揭示了该护坡技术固土护坡力学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对比纯植被护坡和遮阳网表层覆盖护坡方式,三维加筋生态护坡结构对土体加筋作用最为有效。土工网可以帮助植被根系在岸坡表层形成良好的加筋层,而植被根系则帮助土工网与岸坡土体更紧密地结合。加筋生态结构效果主要表现为增加了土体黏聚力,但对内摩擦角影响不大;一个生长周期内草本型植被根系加筋区域集中在地面以下20cm左右的深度;土体含水率和含根量对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有明显影响,随着土体中含根量和含水率的增加,根土复合体抗剪强度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即对于高羊茅这类抗剪型根系,其加固土体时存在最佳含根量和含水率使其强度最高。  相似文献   

10.
岩石边坡稳定性与坡面生态恢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惠琴  吴勇刚  杨婷 《山西建筑》2009,35(25):111-112
通过对现有岩石边坡稳定与坡面生态恢复现状进行综述,从边坡稳定的力学机理、研究方法、植被生态护坡的重要性等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整理,旨在为坡面稳定性和坡面生态恢复研究积累相关经验.  相似文献   

11.
杨潇  胡谨显 《城市建筑》2014,(6):344-345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要求,单一的工程护坡已经不能适应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在护坡的同时如何恢复生态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所关注,因此“生态护坡”诞生了。本文综合分析了生态护坡的现实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了生态护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分析了传统河道护坡结构对环境水利和生态水利的影响,并在吸取国内外有关城市河道整治和其他领域生态护坡经验的基础上,对河道生态护岸的设计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探讨,为水利建设向环境水利和生态水利转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航道植物生态护坡固土模式与结构稳定性研究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航道植物生态护坡工程实际出发,指出对航道植物生态护坡固土模式与结构稳定性进行研究的必要性。进而,对生态护坡几个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现状与现存问题进行阐述。最后,对航道植物生态护坡固土模式与结构稳定性研究的发展趋势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13.
道路生态护坡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步云  张满华 《山西建筑》2009,35(23):282-284
针对高速公路护坡工程的需要,提出一种新型护坡形式——生态护坡技术,研究了生态植被护坡作用机理,阐述了生态植被护坡工程的施工工艺流程,并通过工程实例证明了该护坡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红层泥岩边坡生态防护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防护已较广泛地应用于红层边坡,但红层边坡生态防护的理论尚未进行系统研究。选择典型工点,对红层泥岩边坡进行生态防护前后的现场降雨试验和边坡浅层的温度场、含水量的长期监测试验,研究红层泥岩边坡生态防护控制表层快速风化的机制。总结出生态防护主要通过消除红层泥岩风化碎屑的冲蚀、改变红层泥岩坡体浅层的温度场和含水量三方面的功能来控制红层泥岩边坡的快速风化。更为重要的足,高温季节时生态防护避免了雨水与红层泥岩边坡表面的直接接触,使浅层坡体不会产生过高的温差,从而消除了泥岩表层因热应力引发的快速风化。  相似文献   

15.
高陡岩质边坡的绿色生态防护一直是边坡工程的难点,作者在成雅高速公路K51路段边坡防护工程中,在准确分析边坡工程地质环境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适用于该高陡岩质边坡的绿色生态防护体系。该体系通过绿色植被与轻型工程措施的有机结合,实现了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获得了良好的生态效应。该高陡岩质边坡生态防护工程被四川省交通厅评为边坡防护的样板工程,经过近3年的营运,经济实用、安全可靠,成为绿色生态边坡的示范性工程。  相似文献   

16.
刘鸿 《城市建筑》2014,(15):325-325
在我国铁路项目建设施工时,边坡防护施工环节是整个项目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简述了边坡生态防护技术的基本原理,总结了铁道工程边坡生态防护技术主要类型,并阐述了铁道工程边坡生态防护的主要功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乔婷婷 《山西建筑》2010,36(28):276-278
从边坡生态防护的重要性出发,论述了生态防护的发展现状,研究了边坡生态防护的机理,详细介绍了边坡生态防护的主要方法及植物选择,从而改善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8.
喷混植草在高速路岩质边坡防护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洪波 《山西建筑》2011,37(36):127-128
简要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生态护坡技术现状及其特点,以某高速公路岩质边坡生态护坡工程施工为例,阐述了喷混植草防护技术施工工艺,针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喷混植草防护技术进行了展望,为生态护坡工程提供了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19.
樊子玉  杨永军  王永强  汪谋  魏磊 《矿产勘查》2020,11(8):1775-1779
边坡修复工程是边坡治理工程的一个分支。该文介绍了生态袋护坡技术和它的应用范围;阐述了生态袋的性能;解释了生态袋护坡技术的设计理论;设计了技术优化方案,为我国的生态修复工作提供了参考。目的是通过生态袋护坡,使边坡达到一定强度和稳定性,并在短时间内实现人工植物群落向自然植物群落转变,具有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同类工程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