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根据低阻油层成因机理,对濮城油田多种成因类型低阻油层进行地质成因分析,根据岩性图版和校正图版,结合其它影响因素,得出了濮城油田多成因低阻油层的解释规律,并将这一规律应用于实践,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
镇北地区长3低电阻率油层成因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正确认识镇北地区长3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机理目的,利用该区地质资料、岩性沉积资料、岩性薄片分析资料及测井解释成果分析资料,对该区延长组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进行较详细的剖析,得出:沉积韵律对低电阻率油层的影响、储层填隙物中特殊矿物对低电阻率油层的影响是该区长3低电阻率油层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3.
张莹  刘强  陈清华 《河南石油》2007,21(5):30-33
通过研究沙埝油田沙19断块阜三段感应电阻率声波时差交会图和试油数据确定低电阻率油层,分析研究区低电阻率油层岩性和物性等方面特征,并探讨其成因机理。本区低电阻率油层是岩性细、围岩对薄层的影响、高地层水矿化度、粘土及其附加导电矿物、岩石骨架导电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主要成因包括岩性细、围岩对薄层的影响和高地层水矿化度。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沙埝油田沙19断块阜三段感应电阻率声波时差交会图和试油数据确定低电阻率油层,分析研究区低电阻率油层岩性和物性等方面特征,并探讨其成因机理。本区低电阻率油层是岩性细、围岩对薄层的影响、高地层水矿化度、粘土及其附加导电矿物、岩石骨架导电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主要成因包括岩性细、围岩对薄层的影响和高地层水矿化度。  相似文献   

5.
通过储集层粘土矿物类型、骨架颗粒特征、岩石润湿性、特殊重矿物导电特性研究,对潜江凹陷潜江组低电阻油层的成因进行了分析,认为油层岩石骨架粒度分布形式、骨架颗粒平均粒径小、泥岩与粘土矿物产生的高束缚水含量和特殊重矿物的存在是形成低电阻率油层的主要影响因素。根据低电阻率油层特点,建立了图版法、测井曲线重叠法和定量解释法等识别低电阻率油层的方法,并确定了判识标准,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史南油田浊积砂岩低电阻油层成因及定性解释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电阻率油层测井响应特征不明显 ,经常造成油层解释级别降低 ,甚至被漏掉 ,造成油田开发效益损失。文章结合胜利油区史南油田浊积砂岩低电阻油层实际开采情况 ,通过对多口井地质、测井等资料的深入研究 ,分析其岩性、物性、含油性与电性之间的关系 ,进行了低电阻油层成因敏感因素分析研究 ,佐证了该地区低电阻油层存在性 ,并探索出多井储层特征类比、油水层自然电位特征对比等通过常规测井系列曲线定性判断和解释低电阻率油层的方法 ,对识别低电阻率油层具有一定的指导性。  相似文献   

7.
分析测井相预测歧50断块沙三段低电阻率油层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歧50断块是大港油田南大港构造带的富含油断块,主要含油层系沙三段发育岩性油藏且存在低电阻率油层,可划分为5套砂体单元,测井曲线对其沉积特征有清晰反映。高束缚水成因的低电阻率油层的主要特点是具有双组孔隙系统,其形成与沉积微相关系密切,砂体的坝体边部水动力变弱且不稳定,形成薄互层的岩性结构,导致储集层微观孔隙结构复杂化,具备形成低电阻率油层的地质条件;而砂坝主体的岩性结构与孔隙结构相对简单,油层电阻率较高。根据测井相准确认识砂体沉积微相的平面分布规律,有助于预测低电阻率油层分布。歧50-10井的3个小层因泥质含量高而电阻率较低被解释为干层,用此方法进行分析,认为它们具有低电阻率油层的特征,试油获得较高产量。通过测井相分析预测低电阻率油层分布,对老油田的进一步挖潜具有实际意义。图3参7  相似文献   

8.
讨论了大港油田板桥地区馆陶组地层低电阻率岩性油层的形成机理及相应的评价方法.在测井曲线响应特征不明显的情况下,从粘土矿物类型、沉积微相类别等方面详细分析了该区低电阻率岩性油层主控因素.馆陶组粘土矿物以蒙脱石为主,蒙脱石含量与泥质含量成正比,泥质含量相对较高,地层电阻率下降,从而形成低电阻率油气层.蒙脱石的阳离子交换及吸水膨胀是该区馆陶组地层形成低电阻率油气层的直接原因.提出了低电阻率油层应该以沉积微相的不同建立定性识别标准和定量评价方法,按照测井曲线响应特征结合该区的沉积背景,分析不同储层沉积微相类型,按照不同的沉积微相类型分别建立测井解释标准.实际应用地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Y油田低电阻率油层形成机理及RRSR识别方法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Y油田低电阻率油层测井、录井、岩心及试油等资料研究结果表明,其低电阻率油层成因主要是由于岩性较细、泥质含量较高,导致储集层的微孔隙发育从而导致束缚水饱和度较高,另外低孔、低渗以及成水钻井液侵入也是重要原因。Y油田的低电阻率油层可分为以下类型:①低孔、低渗造成的;②微孔隙发育造成的;③成水钻井液侵入造成的。通过对低电阻率油层形成机理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利用深探测电阻率和自然电位曲线自动识别低电阻率油层的RRSR法(水层的RRSR值为0,油层、低电阻率油层的RRSR值大于0)。该方法在Y油田的应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图3参8  相似文献   

10.
针对珠江口盆地W油田典型的正常油层c-I和低阻油层c-II,以国内外低阻油层研究成果为理论指导,对其岩石粒度、泥质与粘土矿物成分及分布、孔隙结构、束缚水饱和度、导电矿物等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储层内由自生粘土矿物形成的网状导电通路以及测井仪器在砂泥岩薄互层的局限性是W油田低阻油层的特殊成因。在油田开发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并制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综合应用地质、测井、录井及岩心分析等资料,对濮城油田沙三段低阻油层储层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评价该低阻油层的复合岩性混合地层水新方法,并利用建立的解释标准对濮城油田沙三段测井资料重新进行了二次处理,见到了明显的地质效果,证明了该方法的筒捷有效。  相似文献   

12.
柴达木盆地花土沟油田同时存在高电阻率油层与低电阻率油层,使油层的识别难度增大.分析研究了低电阻率油层形成机理,认为储层岩性细、微孔发育、束缚水饱和度高以及高矿化度地层水是油层低电阻率的主要成因,提出了电阻率影响相对较小的相对渗透率解释方法并建立了相应的解释标准,辅以电阻率和三孔隙度曲线分析,能够很好地解决该区低电阻率油层识别的问题,解释符合率可达到95%以上.给出了2个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3.
水驱废弃油藏注二氧化碳驱室内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进一步提高高温、高盐水驱废弃油藏采收率潜力,以河南濮城沙一下亚段油藏为目标,开展了注入CO2流体性质变化、细管驱替、长岩心驱替室内试验。试验验证了注入CO2可改善原油流动性、有效增加地层能量和可动油等驱油机理;油藏原油性质好,混相压力低,目前油藏条件可达到混相;优选CO2/水交替驱为最佳注入方式;优化了注入段塞组合;组分检测分析认为CO2/水交替驱波及到了水波及不到的原油。研究结果为濮城沙一下亚段油藏CO2驱矿场试验提供了技术支持,并对其他特高含水期油藏注CO2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轮南低幅度披覆构造低电阻率油层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轮南油田通过测井和试油相继在古近系、白垩系和侏罗系发现了低电阻率油层.对塔里木盆地22个油气田57个油气层的统计表明,低电阻率油层对储集层的物性条件及原油密度有一定的选择性,物性较差的储集层易表现为低油层电阻率,流体密度中等的凝析气藏或轻质油油藏易于形成低电阻率油层.高不动水饱和度是形成低电阻率油层的主要原因.通过对轮南油田低电阻率油层成因的分析,指出:具有主力油藏(或古油藏)背景的低幅度披覆构造具备形成低电阻率油层的有利条件;储集空间与油气类型的配伍关系可能是导致部分油层呈现低电阻率特征的关键.图7表1参7  相似文献   

15.
塔河油田三叠系低阻油气层测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河油田南部盐体覆盖区三叠系碎屑岩区域陆续发现一批低幅度构造、岩性圈闭油气藏,储层类型多样,既有高阻、低阻油气层,还有高阻水层。储层电性高低除受物性、含液性影响外,还明显受控于岩性变化的影响。低阻油气层的最大特点是与邻近水层电阻率值接近,难于识别。文中在岩心分析资料、地层水和核磁实验分析等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塔河油田三叠系油气储层的成因.发现黄铁矿在工区只是局部分布,且质量分数较少,因此可排除其导致低阻的可能,而地层水矿化度高、岩性细(粉砂、黏土质量分数高)、束缚水饱和度高、黏土附加导电性及储层岩性圈闭幅度小等因素是造成其油层电阻率低的主要原因、因此,采用岩性系数(黏土质量分数或泥质质量分数和阳离子交换浓度)、孔隙结构系数(孔喉半径)及电阻率值和电阻率侵入剖面可以识别低阻油层,并通过岩心分析资料和核磁实验数据标定,得到一系列如平均孔喉半径、阳离子交换计算及饱和度等参数模型,其应用于实际,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储层三维电阻率成像监测技术在濮城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在濮城油田南区沙二上亚段4-7砂层组开展的6口井的井地电位测量资料研究,就储层三维电阻率反演理论和方法、数据预处理、储层三维电阻率反演、剩余油饱和度计算等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认为,利用井地电位测量技术可以实现对区块某一区域的井间剩余油分布状况进行测量。通过用电阻率反演成像处理技术对野外实测井地电位数据进行处理,可以定量给出主要储层的反演电阻率分布和剩余油饱和度分布。该技术为评价区块井间剩余油分布状况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监测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碳氢比测井是FCH地层流体饱和度测井的简称。吐哈油田既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又有高孔隙度和中高渗透率储层,且矿化度多变,储层多样且复杂,存在有高电阻率水层、低电阻率油层,对于如何认识剩余油分布、评价油层水淹程度及边底水动态;在新井射孔前能否评价油水层分布状况等难题,碳氢比测井可以根据中子在地层中产生核反应过程中的非弹性散射、弹性散射、俘获反应及核反应整体效应理论,依据探测到的碳氢元素的丰度计算出地层介质内的碳氢比值,进而求取地层中的含油或剩余油饱和度,其方法应用减少了孔隙度和矿化度的影响。通过实例分析了该技术在吐哈油田不同类型储层中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低渗透断块油气藏滚动勘探技术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濮城地区为例,结合管几年的滚动勘探实践,描述了滚动勘探过程中的8项新技术和新方法,提出多层次、低渗透油气藏滚动勘探的新思路,这对高成熟勘探地区的增储稳产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系统总结了中原油田近十年来研究和实践形成的CO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系列,包括CO2驱油机理、适宜性筛选评价技术、油藏工程技术和配套注采工程技术;评价分析了濮城沙一段下亚段油藏、胡96块等试验区的实施效果,总结不同类型油藏实施CO2驱的得失。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特高含水油藏,CO2溶于油斑和油膜,可驱动水驱残余油;对于深层低渗透油藏,CO2与原油界面张力小,毛管阻力小,可以驱替半径为0.01μm以上孔喉中原油。现场实践证实,CO2驱在防腐、剖面监测、分层注入及流度控制等方面已经形成了较成熟的技术,在深层低渗透油藏、特高含水油藏的应用中均取得了较好效果。同时,CO2驱具有不受温度、矿化度影响的优势,在高温高盐油藏具有巨大推广价值,为其他类型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和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在详细分析低电阻率油层形成机制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外对低电阻率油层研究的现状。低电阻率油层主要分为内因、外因和复合成因3类,内因包括油层中含有高矿化度地层水、油层中含有较多的束缚水、粘土附加导电性、油层微孔隙发育、岩石骨架导电及岩石强亲水等;外因包含钻井液的侵入,油、水层对比条件发生变化,深侵入与测井探测范围有矛盾等;既有内因作用也有外因作用的则为复合成因。其评价和识别方法主要分为定性和定量2个方面。评价时应采取定性和定量方法相结合,并且与成因机制相匹配,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逐步识别低电阻率油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