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石油化工》2019,48(12):1265
以直馏柴油为原料,采用单次通过加氢裂化流程,考察了反应温度、体系压力及体积空速对产物分布、液体产品收率、化学氢耗及主要产品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加氢裂化工艺可将直馏柴油全部转化为高附加值的重石脑油、航空煤油及尾油等产品;反应温度对产物分布影响较大,可通过调整裂化温度灵活调变产品结构;体系压力、体积空速对直馏柴油加氢裂化影响不大,对产品性质要求不苛刻的企业可选择较低的体系压力进行生产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加氢裂化装置增产柴油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加氢裂化装置增产柴油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对于新建加氢裂化装置,通过工艺流程优化和催化剂选择,可以生产收率高达80%以上的柴油产品;对于现有加氢裂化装置,通过选用多产柴油的催化剂、调整循环油切割点、调整产品切割方案和优化装置操作条件等,也可以大幅度提高柴油产率。  相似文献   

3.
反应压力对加氢裂化产品质量和装置投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反应压力对加氢裂化喷气燃料和柴油主要性质的影响,以及反应压力对加氢裂化装置的投资及回收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压力仍然是决定加氢裂化喷气燃料和柴油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国外研究认为,虽然高压加氢裂化一次性投资较高,但综合其生产操作的灵活性、催化剂使用寿命等因素分析,高压加氢裂化仍然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企业应根据目的产品结构和产品质量的定位,科学、合理地选择加氢裂化压力等级。  相似文献   

4.
浅谈加氢裂化柴油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5.
采用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研制的三种酸性依次提高,比表面积依次增大,加氢功能金属含量依次减少的催化剂,以芳烃含量较高的催化裂化柴油为原料进行了中试试验,在工艺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研究了上述三种不同类型催化剂对催化裂化柴油加氢裂化的产品分布、液体收率、氢耗和产品性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适宜的...  相似文献   

6.
7.
8.
根据加氢裂化技术对原料油的适应性强以及产品方案灵活的特点,通过采用中间馏分油选择性高的催化剂,改变循环油切割点以及用加氢裂化末转化油替代直馏柴油作为蒸汽裂解制乙烯的原料等途径能达到增产柴油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10.
为提高催化裂化柴油(简称催化柴油)品质及优化全厂物料平衡,中海油惠州石化有限公司在3.6 Mt/a煤柴油中压加氢裂化装置进行了大比例掺炼劣质催化裂化柴油的实践。结果表明:在不改变装置结构及催化剂已运转8年半的条件下,催化柴油掺炼比例(w)达21%,装置整体运行平稳;装置综合能耗由777.121 MJ/t增加至952.315 MJ/t;重石脑油、喷气燃料和柴油产品质量合格;与不掺炼催化柴油相比,掺炼21%催化柴油后,喷气燃料的收率降低11.99百分点,烟点降低4.6 mm,密度(20 ℃)增大12.8 kg/m3,芳烃体积分数增加8百分点;与原料相比,柴油产品的十六烷值提高16.4个单位,但与掺炼前相比,十六烷值降低5.5个单位,收率增加8.29百分点。催化柴油掺炼比例提高后,国V标准柴油的比例提高,满足了柴油产品质量升级要求,同时为大型炼油厂优化全厂物料平衡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利用蜡油缓和加氢裂化工艺灵活调节炼油厂的柴汽比,考察了反应氢分压、空速及氢油比对缓和加氢裂化蜡油及柴油产品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转化率下,提高氢分压,蜡油及柴油产品性质均改善显著,且含量较高的单环芳烃较易发生反应,碳数较低的单环芳烃随氢分压进一步提高较易发生反应,环烷烃及链烷烃碳数分布随氢分压的变化较小;在相同转化率下,提高空速,蜡油及柴油产品性质变化较小,高空速条件下,蜡油产品各烃类碳数分布的峰值显著高于低空速的蜡油产品;在相同转化率下,提高氢油比,蜡油和柴油产品性质变化较小,高氢油比条件下,蜡油产品各烃类碳数分布峰值高于低氢油比条件下的蜡油产品。因此,在相同转化率条件下,高的氢分压有利于生产优质柴油调合组分及蜡油产品,高氢油比和高空速有利于生产碳数较高的蜡油产品,可作为优质的催化裂化或催化裂解原料。  相似文献   

12.
吸附剂表面性质对柴油碱性氮化物吸附脱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硅胶、改性硅胶、活性白土和γ-Al2O3四种吸附剂进行柴油吸附脱除碱性氮化物试验以及BET分析和吡啶吸附红外分析。结果表明,室温下硅胶在拐点前的碱性氮化物吸附等温式为: ;改性硅胶吸附碱性氮化物的吸附等温式为: ;γ-Al2O3的碱性氮化物吸附等温式为: ;活性白土的碱性氮化物吸附等温式为: 。研究发现,吸附剂比表面积不是吸附脱除柴油碱性氮化物的主要影响因素,孔径小于3.5nm时会阻碍碱性氮化物在吸附剂表面的扩散,降低吸附剂吸附容量。碱性氮化物在吸附剂表面的吸附作用以化学吸附为主, 随着吸附剂表面酸中心增加,吸附剂对碱性氮化物的吸附容量增加。  相似文献   

13.
以不同比例改性Y分子筛与无定形硅铝为酸性组分制备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Ni-Mo型加氢裂化催化剂;通过N2吸附-脱附、NH3-程序升温脱附、吡啶吸附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H2-程序升温还原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分析表征;并以混合柴油为原料,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考察制备的催化剂的加氢裂化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改性Y分子筛含量的...  相似文献   

14.
为了满足柴油质量升级的需求,根据中国石化天津分公司加氢原料构成、原料油性质及产品质量要求,结合现阶段加氢装置处理能力不足、原料油构成复杂及柴油产品质量现状,在对加氢原料油进料整体优化考虑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种技术方案,对这三种方案进行对比后,根据整体投资建设计划,最终选择新建一套1.8 Mt/a加氢装置,以加工劣质原料为主的技术方案,满足生产符合国IV和国V排放标准清洁柴油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柴油及组分的润滑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12个柴油样品的润滑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柴油润滑性普遍较差,WS1.4≥460μm,且润滑性与硫含量、总芳烃含量、粘度等性质没有良好的对应关系.通过色谱柱分离等方式解析润滑组分,表明柴油润滑性关键组分是酸性杂环化合物;润滑性好的柴油,其酸度也较大;含氮极性化合物是良好的吸附润滑组分.  相似文献   

16.
简要介绍了我国柴油产品质量升级的历程及柴油产品指标的变化,详述了在应对柴油产品质量快速升级的过程中,国内外柴油加氢精制催化剂及工艺技术的开发进展,以及典型催化剂和工艺技术的工业应用情况.旨在通过对各种催化剂和工艺技术的介绍与分析,帮助用户在应对柴油产品质量升级时作出合理的技术选择.  相似文献   

17.
柴油流动改进剂作用机理的探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考察了柴油对流动改进剂的感受性与柴油中正构烷烃含量、正构烷烃分布等因素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柴油流动改进剂的作用与正构烷烃含量有最佳匹配点。柴油中正构烷烃的分布与流动改进剂的熔点匹配时,改进剂的效果最好。对几种柴油流动改进剂、蜡、蜡与改进剂的混合物的X射线衍射图进行了分析,发现改进剂聚合物在2θ为10°~30°之间的锐线峰越少,峰形越有序,曲线越光滑,降滤效果越好。蜡和流动改进剂混合物的XRD图显示混合物的非晶结构可能发生了变化,由此推断出流动改进剂对正构烷烃的结晶过程的影响是降低柴油冷滤点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柴油润滑性的影响因素考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加氢裂化柴油为空白原料,考察了不同芳烃、硫化物、氮化物和含氧化合物及其混合物对柴油润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量的环烷酸和含氮化合物能有效地改善柴油润滑性,而单环、双环芳烃和硫化物对柴油润滑性的改善效果不明显;不同的化合物混合对柴油润滑性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