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碎屑岩储层流动单元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根据流动单元渗流特征的定义,设计了层间非均质实验模型,研究了相同水动力条件下不同渗透率级差模型的水驱油渗流规律和水淹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渗透率级差为2是流动单元划分的界限,渗透率级差小于2的非均质储层在合注时各个层位都能被注入水有效驱动的为一个流动单元。注入水自然流动形成的通道不完全是由绝对渗透率决定,而与层位之间渗透率相对大小有关。通过实验论证,提出了流动单元划分的渗透率差异指标。  相似文献   

2.
根据研究区80口井的砂体解释、统计与分析,结合物性分析资料,利用储层非均值性的表征参数,分析子长油田安定区长6储层层内和层间非均质性特征.结果表明,储层的层内和层间非均质性属较强范畴,但在局部小层层段、储层非均质性也有相对较弱的井层段,是油田开发较有利的油层.主力油层井段平均垂直渗透率是水平渗透率的3.5倍,对油田注水开发非常有利,能大大提高水洗波及厚度,提高油田的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3.
针对大港油田孔南地区孔一段冲积环境储层,开展了流动单元划分参数筛选和流动单元分类方法研究。在划分流动单元时,渗透率是其基本参数,对层间弱非均质性多油层砂岩合采、层间强非均质性多油层砂岩合采、层间原油性质差异大的多油层砂岩合采、厚油层等不同类型油藏,要分别取舍孔隙度、有效厚度、流体性质等不同的参数;自组织迭代模糊聚类算法比系统聚类法的效果要好,是流动单元划分方法的首选。  相似文献   

4.
核磁共振地层可视化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多功能、非侵入、定量原位分析方法,该研究首次将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用于非均质油层注水开发研究,获得了非均质油层注水过程中非均质岩心的分层渗透率、分层饱和度、分层波及系数和采收率等参数。在非均质油层中,分层渗透率越大,分层平面波及系数越大,分层采收率越高;当注入水孔隙体积倍数相同时,原油采收率随地层变异系数的增大和原油粘度的增高而减小;非均质油层变异系数越小,可动流体饱和度越高,水驱最终采收率也越高。  相似文献   

5.
老君庙油田M油层是一个渗透率低、含油饱和度低、裂缝发育、60—70米剖面连续含油和沉积厚度稳定的砂岩油层。在油层内部无连片稳定的泥岩隔层,也无较稳定的砂岩层。油层内渗透率差异大,非均质系数达2.87—14.7,是个非均质性较强的厚层块状砂岩体。对这样的油层用常规的孔隙度、渗透率描述储集岩石的特征是不够的。因为控制储层储集性能和产  相似文献   

6.
层间非均质油藏物理模拟结果在流动单元划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研究了单层均质在实验室条件下采出程度、不同渗透率级差两层非均质和三层非均质储层在合注条件下,各个小层的采出程度与渗透率级差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对层间非均质储层,合注条件下高渗透层的采出程度基本不受其他层位的干扰,中低渗透层的采出程度取决于该层位渗透率和高渗透层之间的渗透率差异。高渗层渗透率与中低渗透层位渗透率比值3是采出程度与渗透率比值关系曲线的拐点,渗透率比值小于3,中低渗透层采出程度大幅度增加。该研究结果对于碎屑岩储层流动单元划分具有重要意义,给出了流动单元划分时渗透率的界限。  相似文献   

7.
动态法划分流动单元—以现河庄油田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单采层无水采油期每米采油指数、分布特征以及所对应的空气渗透率和相对渗特征,将河43断块沙河街组二段储层分为5类流动单元:Ⅰ类储层渗透性最好,Ⅱ类储层渗透性较好,Ⅲ类储层渗透性一般,Ⅳ类储层渗透性较差,Ⅴ类储层渗透性差。平面上,厚度大于3.5m的主力小层主要以Ⅰ,Ⅱ和Ⅲ类流动单元为主,厚度小于3.5m的非主力小层主要以Ⅳ和Ⅴ类流动单元为主;垂向上,流动单元分布复杂,甚至同一口井5类流动单元都有。这一特征说明河43断块沙河街组二段储层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不同的流动单元,其相相对渗特征不同,物性好的流动单元油相相对渗透率下降较缓,水相相对渗透率上升较快;反之则油相相对渗透率下降较快,水相相对渗透率上升较缓。  相似文献   

8.
福山油田复杂断块油气藏具有断块结构复杂、储集层非均质性强、层间可对比性差、薄互层发育、油气水关系复杂、地层温度高等特点,储集层注水困难影响开发效果。为了提高注水开发水驱效果,利用人造双层非均质浇铸岩心(渗透率分别取福山油田油层平均渗透率级别,级差在6.5左右),通过水驱实验研究层内、垂向干扰与油层动用状况的关系及其影响。结果表明相同尺寸和渗透率下,层间模型采出程度明显高于层内模型的采出程度,层内模型的正韵律或反韵律对储集层最终采收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为减少物理模拟实验次数,本文运用L32713正交表来进行正交设计。经过筛选确定实验用8项因素与3项指标(无水期采收率、最终采收率和水油比)的关系来衡量对水驱油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用"偏离"计算、方差计算和回归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处理。通过综合分析认为,影响无水期采收率的主要因素是油水粘度比、油层非均质性和油层渗透率;影响最终采收率的主要因素有油水粘度比、油层非均质性和油层表面性质;影响水油比的主要因素是油水粘度比、油层非均质性、油层渗透率和油水密度差。  相似文献   

10.
层状厚层油藏在纵向上通常表现出非均质性强、油层厚、储层物性差异大等特征。水驱开发厚层油藏会受到非均质性影响,从而造成含水上升快、采出程度低等问题,因此准确预测驱替效率是水驱开发厚层油藏的关键。考虑到层内流体窜流及储层非均质性等影响,引入拟相对渗透率函数,结合Welge-Craig水驱油理论,建立了厚层油藏驱替效率计算方法。矿场实例计算验证了本文模型的可靠性和实用性;通过敏感性分析认为,渗透率变异系数和流度比越大,原油驱替效率降低,造成水驱开发效果差。对于水驱开发层状厚层油藏,应加强储层纵向非均质性认识,完善注采井网,增大驱替效率,从而提高厚层油藏水驱采收率。  相似文献   

11.
老君庙油田 M 油层是一个渗透率低、含油饱和度低、裂缝发育、60—70米剖面连续含油和沉积厚度稳定的砂岩油层。在油层内部无连片稳定的泥岩隔层,也无较稳定的砂岩层。油层内渗透率差异大,非均质系数达2.87—14.7,是个非均质性较强的厚层块状砂岩体。对达样的油层用常规的孔隙度、渗透率描述储集岩石的特征足不够的。因为控制储层储集性能和产能的因素是孔隙的形状、大小及其分布,也就是岩石孔隙结构特征控制着储层。因此,我们  相似文献   

12.
伏尔加盆地库曼油田B储层沉积特征及非均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储层是伏尔加盆地库曼油田的主力产油层系,其地质储量占总地质储量的48.5%。利用钻井、测井、岩心资料,对该储层的沉积特征与非均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B储层属潮汐三角洲沉积,主力油层(C1-Ⅴ、C1-Ⅵ)以沙脊为主,非主力油层(C1-Ⅳ、C1-Ⅲ、C1-Ⅱ)以潮道、泥坪、沙坪为主。储层渗透率变异系数为0.42~1.62,突进系数为1.87~6.69,渗透率级差较大,层内、层间非均质性强,平面上非均质性相对较弱。综合评价认为,B储层C1-Ⅴ、C1-Ⅵ小层储层平面分布稳定,连通性较好,为有利开发层段;C1-Ⅳ、C1-Ⅲ、C1-Ⅱ小层非均质性较严重,含油面积小,油层厚度小,为差开发层段。  相似文献   

13.
河南双河油田注水开发中的稳产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双河油田油层厚,油砂体多,主力油砂体较突出,油层无统一的油水介面。油层在平面上由于沉积相带不同,渗透率级差较大(11.56),层内非均质严重,非均质系数为1.56。这使油田在注水开发中,平面上和纵向上水推速度不均匀的矛盾突出,因此采取什么措施来实现油田稳产需要认真考虑。一、不同含水阶段油井开采应采取不同稳产措施  相似文献   

14.
聚合物驱油机理和应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利用研制的聚合物驱模拟器对纵向非均质、油水粘度比、润湿性、流变性、重力、转注时间、扩散、不能进入的孔隙体积、聚合物的增粘、吸附、降低渗透率能力等进行了模拟研究,得到了一些新认识。对某些条件非常不利的反韵律油层,聚合物驱可能不提高甚至降低采收率;油湿比水湿对聚合物驱有利是有条件的;在一定范围内,非均质系数愈大对聚合物驱是否愈有利而取决于非均质类型;影响聚合物驱最重要的因素是油藏非均质程度与类型、油水粘度比、润湿性、聚合物性能;地层温度和地层水盐浓度不高,中等原油粘度和平均渗透率较大的适度非均质正韵律油湿油藏是聚合物驱的理想油藏;注采速度对反韵律油层的影响比正韵律油层要大。  相似文献   

15.
聚合物驱油机理和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研制的聚合物驱模拟器对纵向非均质、油水粘度比、润湿性、流变性、重力、转注时间、扩散、不能进入的孔隙体积、聚合物的增粘、吸附、降低渗透率能力等进行了模拟研究,得到了一些新认识。对某些条件非常不利的反韵律油层,聚合物驱可能不提高甚至降低采收率;油湿比水湿对聚合物驱有利是有条件的;在一定范围内,非均质系数愈大对聚合物驱是否愈有利而取决于非均质类型;影响聚合物驱最重要的因素是油藏非均质程度与类型、油水粘度比、润湿性、聚合物性能;地层温度和地层水盐浓度不高,中等原油粘度和平均渗透率较大的适度非均质正韵律油湿油藏是聚合物驱的理想油藏;注采速度对反韵律油层的影响比正韵律油层要大。  相似文献   

16.
针对厚油层内部的强非均质性和窜流现象导致的纵向波及系数预测精度低的问题,考虑层内受瞬时窜流及渗透率非均质性的影响,引入渗透率对数正态分布函数,结合拟相对渗透率法和水驱油理论,建立了纵向波及系数预测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结果与矿场实际数据基本吻合,从而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和较高的精确度;敏感性分析表明,渗透率变异系数和流度比越大的油层,纵向波及系数越小,原油主要在高含水时期被采出,此时需调整注采井网,合理划分层系,从而提高油藏纵向波及系数。研究成果为水驱开发厚层油藏纵向波及系数的预测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低渗透纵向非均质油层水驱波及规律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层非均质油藏普遍存在层间矛盾,导致低渗透层动用程度、水驱波及程度及采收率低,纵向非均质性严重影响了低渗透油藏的高效开发.通过单岩心水驱油、岩心组合模型水驱油实验,结合多层非均质油层注水量劈分公式和水驱波及系数计算方法,研究了渗透率级差对水驱波及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岩心组合模型的吸水量分配符合多层非均质油藏吸水量劈分理论公式,岩心组合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非均质油藏的水驱波及规律;随着岩心组合模型渗透率级差的增大,高渗透层的吸水量比例逐渐增加,当渗透率级差大于9时,注入水几乎无法波及低渗透层.  相似文献   

18.
渗透率是岩石渗透性的数量表示,是表征油气水通过地层岩石流向井底的能力.油藏平均渗透率的确定对油田开发决策和经济效益有非常重要意义.常规计算油藏平均渗透率是用实验室的样品分析数据进行平均.对非均质性较强的低渗透和特低渗透油藏,渗透率取平均值往往会造成很大偏差,给油田开发决策带来不利影响.样品分析数据和油藏结合起来,考虑流动的连续性,合理取舍得到渗透率平均值才能真正反映油层的流动能力.  相似文献   

19.
超低渗透油藏非均质性强,层间吸水能力差异大,注入水在油层平面和剖面上分布不均匀,分层注水时各层位配注水量标准不明确,部分井分层注水后对应油井不见效。为此,从油藏工程的角度出发,在两层不同渗透率级差砂体条件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确定了超低渗透油藏开发初期注水方式选择标准,绘制了不同渗透率级差储集层合理的分层配水图版。不同渗透率级差储集层存在最佳配注比,渗透率级差越大,低渗透层需要分配的注水量越大,两层之间的最佳配注比与渗透率级差成对数关系。  相似文献   

20.
非均质性对水平井产能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12,他引:17  
基于Joshi等的假设,将水平井的三维流动问题变换为2个相互联系的二维流动问题,通过保角变换求解。将非均质储集层的水平渗透率和垂直渗透率按几何平均、算术平均和调和平均方法分别处理,根据电模拟原理,建立了9种非均质储集层水平井产能计算模型.评价非均质性对水平井产能的影响。评价结果,非均质性越强、储集层厚度越大产能越低,但厚度超过一定界限时产能降低不再明显;用算术平均方法处理渗透率建立的模型会低估非均质性对产能的影响;用几何平均和调和平均方法处理渗透率建立的模型评价,薄油层非均质性越强,产能越高。图1参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