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7)
针对以关键字进行检索分类的图像,首先利用经验设置规则提取初始图像块;对于类中每个备选图像块,寻找所有备选图像块中与其最相似的图像块,并根据梯度方向直方图特征进行聚类,形成特征组;最后,利用图像注册的方式将特征组进行合并,形成商品图像完整的特征。本文以电商图像为例对算法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辨识性特征区域提取的准确率可达70%以上,且与已有方法相比提取特征区域更加完整。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图像建构为基本思路,研究了图像思维与室内设计的关系,在形式整体呈现中基于图像思索的多种视觉现象。同时,从场景化介入和企业视觉识别介入等视角探讨图像在企业文化内涵表述方面的作用以及相关的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3.
阐释20世纪初,在西方现代建筑被引介到中国的过程中,大众媒体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其中以印刷出版物的图像传播最为突出;选取一部分近代上海大众媒体和出版物中的案例,通过对不同类型相关图像的阅读,尝试考察这些图像的形式特征与意义内涵,以及图像呈现的对于现代建筑及其生活方式的认知与想象,同时也以此强调推动一种更加开放的中国近现代建筑史研究的意义,并表达了建构历史多种叙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15)
笔者通过阅读福柯的《词与物》,运用其思维方式解读图像,从快速阅读和慢速阅读两个方面对图像进行分析,用图像叙事的方法进行二次解读,最后从书的本身出发,将所理解的内容呈现出来。在理解、阅读、制作过程中,笔者发现词与物的关系与马格利特的作品有某种内在联系,通过对其分析,以期做到分别从理论、图像和实践三个方面理解此书。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20,(1)
文字与图像是人类共通的语言,在"图像转向"现代性知识背景下,通过图像来研究汉赋文学,即"汉赋图像学",是一个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汉代是一个"图像"兴盛的时代,画像是汉代文化精神的"图像"彰显;汉赋是"一代之文学",是汉民族心理的"语象"呈现。汉赋的祭祀宴饮、狩猎出行、乐舞百戏与宫室建筑等主题类型的文字"语象",与汉画像石、画像砖、墓室壁画中同类画像的视觉"图像"相互印证、比较阐释。汉赋文本与汉画像在语言与图像的相互转换过程中,被赋予极为浓郁的象征性意味,其"图文"间的互文性共同构筑起中华民族早期文化生命的内在驱动力。这是一个时代的烙印,对后代艺术创作与民族形象塑造产生了极为深厚的影响,其所包蕴的民族精神及其深层意义世界彰耀后世文化主题。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8,(7)
该文作者受贡布里希在其论文集《艺术与错觉——图画再现的心理学研究》中以心理学的观点阐述图画解读机制的启发,以现有的心理学理论提出了一些观点和见解。其中,模式与识别、图示与认知说明先天因素和后天习得图像认知的影响;经验与期待说明过往经验对图画认知的影响;完形与图画回归阐述完形在图画理解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栾滨 《工业建筑》2022,(2):260-261
<正>建筑设计既是营造技术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中探索通往未知道路的匠心学问,也是美学艺术探究物质丰富和精神满足解决方案的品质呈现。当代建筑设计在突出空间实用的同时,也为建筑视觉界面装饰提出了更高要求,即创造更多趣味多变、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新形象。图像的视觉美学符号包括线条、图形、比例、肌理、虚实、疏密、色彩等元素,蕴含着更美观合理的构成形式法则,其多元性、创意性以及差异性的特征,为建筑设计创意表达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与素材,能够帮助建筑设计在过去经验基础上开辟出新的设计维度,摆脱水平、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0,(8):78-79
虽然英语教材广泛使用图像等多模态资源,但是关于这一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都尚不充分。英语教材中图像资源的选取、设计和使用,往往局限于教材编写者或编辑的经验,缺乏理论指导,因而也存在不少问题和误区。本文以视觉设计语法为理论基础,探讨英语教材中图像资源的功能,分析图像设计与使用中的问题,并针对现有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0,(1)
当前,教育改革进入核心素养时期。图像识读是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五大构成要素之一。提升图像识读核心素养能力,实质就是提高国民的审美水平,使其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视觉经验来源于人的实践活动,是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获取的最主要的感性经验之一,它和人们判断、解读各种视觉文化现象和信息存在某种关联,图像识读应该以视觉经验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正出版: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2月1日由图及理、由图及史,是直观、形象的景观设计历史知识的集成。通过叙述自西方古典时期至当代的中西方的景观现况,呈现数千年来世界景观建筑与环境发展的历史。以多重角度的视野、提纲挈领的线索、图像呈现的方式和系统完整的叙述,呈现景观设计的各领域,以及与之交叉重叠的建筑艺术、材料构造、历史人文、社会发展等历史,以表明景观设计领域的广泛性与多元化的交叉特征。  相似文献   

11.
《土工基础》2015,(4):115-118
针对已获取的土体裂隙图像,介绍了数学形态学、图像分割等裂隙图像的处理方法。在数学形态学中,简明阐述了噪声滤除。骨架提取与重建等内容;在图像分割中,叙述了基于阈值、边缘检测、聚类、区域等图像分割方法;最后,对数学形态学、图像分割等裂隙图像处理方法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8,(2)
多媒体技术是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的一种重要应用,它可以通过文本、图像、声音、图形等形式将信息呈现出来,给学生一种直观、生动的教学情境。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成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工具。  相似文献   

13.
把一本杂志当作信息载体的时候,其基本承载的信息即为文字与图像.本图解以《建筑学报》创刊60年来逐年的信息流量及总目录作为研究对象,将上述统计信息转换为视觉方式呈现,由此来反应其信息结构与信息量的变化. 在从数据统计到视觉呈现的转化中,本图解分3步实施.1)设立杂志最大的年度信息流:即以目前大16开128页、每年12期的信息承载量作为最大年度信息流;2)确定逐年信息流量:将往年的信息流量与最大信息流通过页码、开本、期数进行比较与折算,确定该年信息区域与最大年流量之间的比例;3)确定逐年的信息结构:通过每年杂志的总目录数的统计与分类,将其以不同色系及相近色块的方式,并以目录数量在该年目录中的比例,在年度的信息区域中进行呈现.  相似文献   

14.
《新建筑》2018,(6)
以"蚁窑"为对象,调查记录了粤东潮州地区三年来十余个案例,从建构研究角度为此现象提供一个积极的注脚:采访当地工匠的建造经验;揭示"蚁窑"设计建造过程中涉及的多个设计议题;用数字模型测试、验证当地工匠砌筑窑体形态的经验公式;分析"蚁窑"呈现美感的图底关系。并横向比较了它与日韩类似案例、西方"火人节"构筑物之间的差异。这些研究有助于记录、活化、传承与发扬这一传统乡村古俗与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5.
可视化的建筑艺术空间既是一种将建筑图像与艺术语言相互整合的现代化空间语言表达方式,也是一种艺术语言的美学呈现,比较注重建筑图像以及空间的表达,故可相关人员经常将图像的视觉化与建筑装饰融为一体,用以形成新的文化空间要素,构成新的可视化艺术空间.  相似文献   

16.
彭茜  金云峰 《风景园林》2016,(11):121-128
文中通过归纳整理西方历史上的一些艺术作品来介绍艺术对风景的诠释,透过艺术家如何看、如何思考这个世界的方式,从艺术家本身的立场来着手进行分析,对艺术作品及其经验进行探讨,呈现与作品有关的背景与图像最原始的含义,思考风景纯粹的内涵以及风景作为艺术,同时作为一定社会结构下的生活方式,其在社会阶层中象征的表现。使我们了解这些意涵是如何被艺术家所传达的,如何被人们所体验的,怎样被人们所感受的,即我们自身与艺术作品中风景的关系及交流的方式。从而引导我们在风景意涵与体验的层面展开关于风景园林设计的研究与互动,并且对西方造园史和西方园林作品的分析展开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17.
隧道渗漏水红外辐射特征模型试验及图像处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室外大型混凝土模型墙体注水模拟隧道衬砌渗漏水,利用红外热像仪观测渗漏水的红外辐射特征,获取红外热图像,研究混凝土渗漏水过程中的红外辐射规律,并编写MATLAB图像处理程序提取混凝土渗漏水红外热图像特征。混凝土一般渗漏水试验结果表明:渗漏水热图像呈现高温区域包围低温区域的温度场特征,渗漏水区域边缘温度梯度较大;混凝土渗漏水过程试验结果表明:渗水流量越大,渗漏水区域和基底混凝土的红外辐射温差越大,水域温度越均匀,水域边缘温度场变化越剧烈;试验结果可以为混凝土工程(如地下建筑、隧道等)渗漏水的检测和预警提供指导。针对渗漏水红外图像特征,利用MATLAB编写的程序能够提取热图像中的渗水面积等信息,为隧道渗漏水车载动态检测软件系统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3,(7)
处于图像时代背景下的架上绘画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笔者通过摄影产生之后图像对"观看经验"的影响,以及对艺术史脉络的历时性梳理来分析架上绘画与图像的关系,从而对图像时代的架上绘画所面临的命运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9,(1)
中观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在单元整体规划的前提下突出每个课时在单元整体中所处的特殊地位。为此,需要考虑课时与课时、课时与单元整体以及课时与其他单元之间的联系。"圆锥曲线"单元视角下的"抛物线的性质"课时设计,在抛物线"整体性质"的研究中,重点从理论上证明抛物线没有渐近线;在抛物线"局部性质"和"与系统环境的关系"的研究中,通过具体实例呈现直线方程与抛物线方程联立后在形式上的特殊性;研究抛物线的光学性质,揭示"焦点"概念的含义;在课后练习中,渗透抛物线与二次函数图像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4,(4)
1959年,加拿大社会学家戈夫曼对"自我呈现理论"作了较系统的阐述。他认为,每个人总试图在社会情境中保持适当的印象,以求得到肯定的评价。社交网络出现后,人们逐渐将社交活动转移到互联网上,通过文字、图像、声音等符号系统来构建自己的形象。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使用社交网络日志进行自我呈现的行为的研究,总结了大学生在社交网站中使用日志进行自我呈现的特征和效果,探索了"自我呈现理论"的新意义和在网络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