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武修源 《山西建筑》2015,(3):135-136
选取某热力站高区系统进行试验,分析了热力站内部分阀门拆除前后二次网循环流量的变化情况,判断了阀门对二次网运行的影响,得出了一些结论,为热力站优化设计提供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2.
孟慧秀 《山西建筑》2015,(3):129-130
介绍了集中供热系统无人值守热力站自动定压补水系统的设置流程,并从设备设施、定期巡视、供热调节、监测数据等角度出发,探讨了无人值守热力站的管理模式,以保证无人值守热力站高效、安全、平稳地运行。  相似文献   

3.
介绍热力站设备的评估方法(评估目标为设备实际运行状况及容量与设计参数相比的偏离程度)。根据实测运行数据及运行经验,以某住宅小区热力站为例,对一级侧分布式变频泵、高区二级循环泵、高区补水泵、高区换热器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讨论了工业4.0下对于热力站生产过程的新要求,提出了一种包括智能控制器、智能采集和执行设备、用户室内温度、二级网平衡调控的全集成数字热力站,应用基于负荷预测的自适应控制策略,实现动态供需平衡状态下的热力站节能运行。  相似文献   

5.
某集中供热系统由于地处采矿区,各热力站和热源相互间相对高差较大,其管网的设计和运行难度相对较大。本文对两种方案进行分析比较,一为采用一般的阀门调节的方法,一为在热力站站内采用回水加压泵调节的方法,即为分布式变频泵系统的方法。如采用一般的阀门调节的方法,则使得热网中大部分管道设计压力高于1.6MPa,管道投资大,而且管网输送能耗大,如采用分布式变频泵系统则有效解决了如上问题。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自动控制系统在集中供热中热力站的组成和在运行时的各个环节的应用情况,介绍了PLC在热力站的工作流程及重要作用,探讨了热力站中的自控设备与全网平衡系统的关联,表明了自动控制系统应用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在集中供热行业中,随着相关自动化控制技术与通讯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供热企业将热力站从过去的传统有人值守运行方式变成了无人值守自动化运行的方式,以此来减少人工成本的投入,提高供热企业生产管理效率。从自动化控制人员角度通过对热力站无人值守功能的实现,提出在新设备、新系统环境下热力站自动化无人值守运行管理操作流程并加以分析,以供相关行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8.
冯娇龙  林海  王毅 《区域供热》2020,(2):39-42,56
热力管网随着运行年限增加,因系统腐蚀、受力形变等因素,系统失水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热力管网失水的同时还伴随着热量的损失,因此水耗指标考核在热力站综合能耗考核中占很大比重。系统失水不仅造成了能源浪费,还会影响供热效果,严重的甚至会威胁热力站设备正常运行。供热企业越来越重视失水治理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失水量,以求控制生产成本,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本文以天津地区某热力站二次管网失水治理为例,探讨多种失水治理措施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大高差长输热网,提出水轮机回收供水管网余压(以替代隔压热力站)带动回水加压泵方案,与设置隔压热力站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性对比。热网起点为热电厂首站,终点为市区边界,在管网终点设置1号隔压热力站与市区管网间接连接。方案1:设置水轮机带动2号回水加压泵。方案2:设置水轮机、电动机带动2号回水加压泵。方案3:设置2号隔压热力站。方案1、2的1号隔压热力站低温侧供、回水温度为125、30℃,方案3为120、25℃。当热水质量流量一定时,各方案的供热能力基本一致。方案1、2的耗电量相同,方案3的耗电量高出8.6%。水轮机房比常规隔压热力站少了换热器、除污器等设备,占地面积更小。设置水轮机的管网阀门及控制节点比较多,与隔压热力站相比,存在更大的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0.
结合工程实例,对长输热网末端隔压热力站、中继泵站的比选进行探讨。方案1为在长输管网(设计压力为2.5 MPa)末端设置隔压热力站,方案2为在长输管网(设计压力为1.6MPa)末端设置中继泵站。虽然方案1的长输管道造价、设备购置费与供暖期运行费用均高于方案2,但是隔压热力站将长输管网与一级管网隔离为两个独立系统,有利于城市供热系统的运行调节。推荐采用方案1即设置隔压热力站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