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谷雷鸣  王睿  米春科  谷康 《山西建筑》2014,40(30):202-204
介绍了城市滨河绿道的内涵及其组成要素,阐述了基于游憩功能的城市滨河绿道景观规划的特点,并结合国内外优秀案例和理论依据,总结了城市滨河绿道的景观规划设计策略,以真正体现城市滨河绿道的固有价值。  相似文献   

2.
城市绿道利用城市绿色空间及景观资源来改善城市环境,并为居民提供休闲游憩空间,成为城市重要的绿色基础设施.新冠肺炎疫情给社会各个层面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对城市绿道的功能提出更多的要求.通过行动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日照市主城区滨水绿道在常态化防疫背景下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发现常态化防疫期间市民使用绿道时更加注重安全...  相似文献   

3.
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应对城市雨洪问题,可充分运用海绵城市理念对城市滨河绿道进行雨洪管控。该文首先分析了城市滨河绿道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承担的作用,总结了我国城市滨河绿道建设的不足,然后提出了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城市滨河绿道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模式,主张从源头控制、中途传输、末端调蓄三个阶段对城市滨河绿道进行集水、输水、汇水景观设计,实现从源头到末端的雨洪管控。并以内江市小青龙滨河绿道为例,探讨了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如何更好地构建城市滨河绿道,以期为城市滨河绿道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随着绿道建设的高潮,各个城市都开始了绿道建设。在绿道建设的同时如何体现城市的地域特征,本文从自然要素、社会要素和技术要素3个层面探讨了城市滨河绿道地域性特色的表达方式.希望创造出一种从文化和生态上均可持续发展的景观。  相似文献   

5.
吴婕 《山西建筑》2014,(15):9-10
结合城市滨河建设的现状,对滨河沿岸街巷空间进行了有机整合,形成了以开放空间、慢行通道、复合片区为基础、"点—线—面"一体的绿色空间网络系统,加强了滨河与城市腹地的联通与互动,提升了城市的可达性与活力。  相似文献   

6.
论文关注如何让城市中的人们更加健康地生活,从健康城市的视角出发,探讨健康绿道对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优化城市生态系统,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创造低碳健康生活环境的意义。论文对健康绿道所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行了辨析,并通过对国内外健康绿道的理论及实践研究进行评述,提出我国健康绿道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7.
滨河绿道将滨河空间的特征与城市绿道建设相融合,是拓展绿道建设服务内涵和梳理城市滨水界面、满足城市生态环境和居民游憩休闲需求的重要一环。同安中心城区绿道建设的实践,强化了沿河服务设施共建共享,梳理整合了地域山水自然基底和历史人文景观资源,并结合康体游憩、养生保健、绿色生态和创新智慧的绿道设计特色,实现了安全、生态、环境、民生和经济等多方面功能。  相似文献   

8.
王银堂 《安徽建筑》2022,(10):22-23
城市滨河公共空间是多层面要素公共构成的一个复合体。对于构成复杂的城市滨河公共空间而言,对空间系统进行深入研究;对空间品质分析评价方法进行选取、优化整合,并最终建立一套科学的、全面的、可操作性的城市滨河公共空间品质评价体系是十分必要的。根据评价体系结合相关的评价方法,评价方面不仅局限于某种特定的研究方法,而是多方面的、综合性更强的可量化的评价方法。文章基于场所空间理论,对影响城市滨河公共空间品质的相关因素进行总结分析,确定以使用者需求为主,同时兼顾设计者及管理者等角色需求的城市滨河公共空间评价原则,最终提出一个具有全面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城市滨河公共空间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
随着近年来江陵县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建设和城乡统筹的步伐也在加快。绿道作为一个先进的理念,在江陵县具有实际需求。建设绿道,不仅有利于江陵县生态宜居形象的强化,更有利于完善旅游体系、做大做强江陵旅游产业,增加江陵县旅游城市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健康城市"是当前国际上兴起的城市营建理念,它以人的身心健康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核心。本文基于这一独特视角针对加拿大城市中慢行环境的营建进行了分析。加拿大城市以"健康城市"理念为出发点,以整合城市慢行空间和提升城市健康水平为目标。据此本文对中国健康城市的建设提出了完善慢行系统所应采取的规划策略,从而促进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绿道空间的健康效益转换需要依赖居民使用来完成,不同环境构成特征会直接影响使用者的使用强度。基于健康需求视角,以重庆市九龙坡区绿道片区为研究对象,在已有研究与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绿道的环境特征及居民使用强度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影响绿道吸引力的环境特征因素主要包括环境协调、适宜场地、休憩设施、步行通畅;(2)绿道中不同环境要素对受访者的使用频率与使用时长存在显著差异,步行通畅、景观艺术、安全防护、适宜场地、休憩设施对绿道的使用频率存在正相关关系,景观艺术、环境协调、适宜场地、休憩设施与单次使用时长存在正相关关系。为构建促进健康行为活动的绿道环境,从路径可达、景观特色、活动场地与游憩设施、安全防护四个方面提出空间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美国社区绿道为提升民众公共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依据美国社会发展时间脉络与健康诉求,梳理了社区绿道5个发展阶段:发挥自然疗愈、激发社区活力、保障交通安全、促进体力活动、实现生态服务,归纳了不同阶段的社区绿道发展特征,总结了社区绿道发展规律。研究表明,美国社区绿道选线由依托自然资源到塑造人工自然,空间形态由单一线性到网络化覆盖,健康诉求由单一个体健康到个体、社会及生态复合健康,建设模式由政府主导到公众参与。研究旨在促进“健康中国”背景下的社区绿道建设。  相似文献   

13.
在"城市双修"的背景下,通过桐庐富春绿道设计的实践,提出以"整合资源、构建系统、突出特色,完善配套"为主导的"提升型"绿道设计的技术方法,突出绿道设计在"因地制宜—完善绿道系统、以人为本—联结绿道生活、产业激活—联动绿道经济"三方面的作用,使绿道设计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更加科学地引领城市绿色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绿道在珠江三角洲的建没已近2年的时间,目前已初步形成了跨区域的绿道网络构架,在全国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在总结现有绿道建设特点和存在问题基础上,针对我国城市人口密集,公共活动空间缺乏的特点,结合社区绿道作为绿道网络体系的“毛细”组成。具有形式灵活、分布广泛、贴近市民生活,可有效解决高密度城市区域公共活动空间狭小、缺乏系统组织、城市交通拥堵等问题的优势,提出在紧凑城市建设社区绿道是绿道建设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5.
张丽 《中外建筑》2012,(7):112-114
文章以上海三林老街滨河城市公园为例,深入浅出地论述以滨河绿地为载体的城市带状景观空间的设计体会。通过在总体规划上,对城市滨河带状空间的现状及文脉研究,构建多维的景观结构,创造多样的景观视线通廊,在具体设计时,把握城市滨河带状空间各元素的处理,形成沿河旖旎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6.
从健康视角出发,梳理公共开放空间与大众康体活动的关联因素,并以成都市青龙湖绿道为例进行调研,对绿道内活动群体的人口属性和活动方式进行研究,分析绿道对城市公民进行康体活动的影响,最后选取线性景观设计的方法并结合线性特点,探讨城市线性空间中更吸引全民健身的景观设计,为当下的实践活动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常健  刘杰 《中外建筑》2011,(6):93-95
城市绿道在当今城市发展中为改善绿色空间环境增添了更多可能,并对生态环境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不同地区需要建立适合各自城市风貌特色的绿道网络。本文针对绿道的不同分类特点,分析了目前武汉城市绿地系统的不足,为武汉市未来建设城市绿道提出了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18.
马军山 《规划师》2004,20(3):49-51
传统水街具有4种修建模式,在进行开发利用时,可采取保护、更新和拆迁的对策。新开发的滨河区有7种典型模式,每一种模式都有存在的合理性和适用范围,在实际工作中应因地制宜,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19.
曾玲玲 《山西建筑》2014,(21):214-215
阐述了绿道服务于城市新区、方便居民生活、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旅游的功能,分析了绿道建设的必要性,并以瓯海绿道网规划设计为例,探索了其规划定位、结构、景观特色等设计思路,以营造舒适的新兴城区绿道空间。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