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献殿是庙宇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庙宇内献享空间的形成与变化有重要影响,但在学界缺乏对献殿系统的研究。该文以山西庙宇建筑中献殿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文献阅读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探究庙宇建筑中献殿这一特殊单体建筑的发展规律,分析了献殿在庙宇建筑中的空间布局规律以及对庙宇空间形态的影响,同时对理解传统祭祀建筑的演变过程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4.
李佑 《陕西建材》2002,16(1):8-9
  相似文献   

5.
曹文根 《建筑施工》2012,(7):707-709
对上海愚园路157号商业综合楼既有现代建筑的屋面、外立面及内部结构进行庙宇化改造,其老结构采用了灌胶粘钢、碳纤维加固、植筋等现代加固技术进行结构补强,使得原建筑完成了从商业用房到庙宇建筑的完美转变。在满足建筑使用性、结构安全性的同时,也降低工程投资成本。现代加固技术和宋代庙宇营造法式综合应用在既有现代建筑的庙宇化改造上,使该案例成为今后类似工程的"典范"。  相似文献   

6.
赵淑红 《华中建筑》2006,24(10):185-187
澳门因葡萄牙人的长期居留而与中国其他城市不同,400年来从未间断的东西方多元文化交流给这块弹丸之地留下深刻影响,形成其独特的文化景观。该文抛开异质文化相遇融合的惯性思维,从宏观视野,特殊性能为遗产价值三方面剖析了澳门近代建筑文化的意义,以期获得对澳门近代建筑文化全新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7.
澳门近代城市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尧 《南方建筑》2004,(3):86-90
澳门是特定历史地理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一个城市,是中国本土化和西欧葡萄牙化共同孕育出的一支奇葩,近代是澳门城市建筑发展重要的过渡时期,承上启下,形成了澳门现代城市风貌。  相似文献   

8.
澳门城市与建筑的发展根植于中国本土文化,并结合葡萄牙等地区多种文化.经过四百多年的发展,最终形成了澳门今日丰富多彩的城市形象,反映出多种文化交融的痕迹.  相似文献   

9.
赵淑红 《华中建筑》2007,25(8):211-214
澳门建筑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待澳门"漠视与极端肯定"的两种态度直接影响到人们审视澳门建筑的方式,从初期的乏人问津到现在对东西交融建筑形式的过分强调,这个过程中被忽略掉的是建筑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所具有的一般发展规律.鉴于此,文章抱着对澳门建筑400年发展整体性考察的态度,试图对其发展历程作一次粗略扫描,希冀对澳门近代建筑全貌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澳门近现代建筑发展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煜 《世界建筑》1999,(12):21-26
本计澳门建筑自1842年雅片战争以来的发展历程进行简明的概述和评价,以期对近、现代澳门建筑的建筑的发展状况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和理解。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佛教建筑的场所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媛  路秉杰 《华中建筑》2000,18(3):131-133
文章从佛教建筑的场所环境出发,通过对建筑的外部环境、建筑配置、活动仪式以及殿堂空间的分析,揭示了教建筑所具有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2.
从历史的角度,结合相关文献记载,对晋祠建筑与宗教文化之间的关联进行了探讨,阐述了朝代更替过程中晋祠规模的演变发展,并从建筑特色、风格、布局等方面入手分析了晋祠建筑群体现的宗教文化,指出晋祠蕴含了中国古代的礼治思想、审美心理及宗教、民俗特色,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3.
以岑溪市广府式祠堂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考察,深入地分析了该地区广府式祠堂的平面形制与构架类型,并介绍了祠堂中各堂的构架组合特点,探讨了广府式祠堂对当地客家祠堂的影响,为该地区祠堂建筑的保护与修缮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佛寺建筑在国内已形成中国自己的佛教寺院建筑。生态佛寺建筑是佛学思想与生态学思想契合的结果。生态佛寺建筑设计,需要一个设计目标。在设计内容中,需要研究佛寺建筑的文化属性和传承以及文化的相融和共生;研究佛寺建筑与人和自然环境的相互影响和内容;研究适宜的经济建设和运营方式;研究技术的适宜性、经济性和可行性;整体协调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5.
刘小林 《山西建筑》2011,37(11):2-4
介绍了香山昭庙古建筑的概况、历史特色,通过调查分析,对香山昭庙古建筑的现状及其建筑特点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昭庙的保护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为今后同类寺庙古建筑的保护工作提供了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16.
以饶益寺建筑群为例,从建筑群与环境的关系、建筑三路空间布局的形态、建筑群整体空间设计三方面,分析了中国寺庙建筑群的矛盾性与复杂性,旨在探寻中国古建筑所蕴含的先进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7.
纪敏 《山西建筑》2009,35(25):38-39
从选址、空间结构、平面布局、典型特征等方面描述了祠堂建筑的特色,介绍了祠堂建筑的外观美,分析了徽州建筑的装饰特点,即砖雕、石雕、木雕,以帮助人们认识无锡李公祠的徽派建筑。  相似文献   

18.
倪太婷 《山西建筑》2012,38(15):6-7
讲述了《建筑美学笔记》的读后感,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中国佛教建筑的建筑意,并以鸡鸣寺和南山寺为例将佛教建筑形式及其"建筑意"作了比较分析,从而使人们树立"建筑意"理念,加强"建筑意"意识。  相似文献   

19.
刘怡 《华中建筑》2001,19(5):55-57
该文首先从发展的角度提出,建筑空间的开放化是建筑空间演化的必然趋势,然后,结合对于建筑空间开放设计的一些已有理论和自己的认识,提出建筑空间应对人、社会、自然开放,从而实现建筑空间对物质、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多层面开放,形成建筑空间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平衡系统,通过层次设计方法实现秩序和变化,达到高效益。最后,结合我参与设计的两个项目说明对这一理论的运用。  相似文献   

20.
李军  张芳 《中外建筑》2007,(4):71-73
湖南寺庙建筑因湖南佛道文化的繁荣而发展,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体系。通过对湖南最具代表性的主要寺庙建筑的具体阐述,来发掘出湖南寺庙建筑的总体特征和文化,这是湖南传统建筑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也是优秀的值得借鉴和发扬的建筑瑰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