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被动房做为被动节能的典范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积极追求的目标。而德国在被动房研究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和领导的位置。我院与德国合作设计了国内最大的公共建筑被动房——中德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示范房,通过此项目,对被动房理论,被动节能概念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对被动节能技术的实现进行了深入研究,探索和实践,本文把我们在设计中体会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2.
以旨在获得德国。被动房。认证的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中央公园咖啡吧为铡,通过其设计过程的研究,探讨德国“被动房”中国本土化实现的可行性与操作性,建立符合德国“被动房”理念、标准并结合中国国情发展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深入开展,德国被动房理念开始传入我国。本文在介绍德国被动房指标的技术条件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的气象条件及建筑节能要求与德国的差异,提出了我国严寒、寒冷地区被动房的年采暖能耗限值,并分析了达到限值时,各气候区建筑的总节能率。  相似文献   

4.
行业·交流     
低能耗建筑与被动房外墙外保温系统工程技术培训4月举办高效的建筑外墙复合保温隔热系统是德国低能耗建筑和被动房的关键技术之一。合理地系统设计、恰当的材料选用与精细的施工工艺是保证德国低能耗建筑和被动房质量的关键。为了给中德低能耗建筑和被动房示范项目单位提供技术支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与德国外墙外保温质量联盟合作,于2013年4月15日-18日在北京举办低能耗建筑与被动房外墙外保温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5.
正"被动房"是国外倡导的一种全新节能建筑概念,也是我国推动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契机和平台。第一届亚洲被动房大会9月22日在青岛市西海岸新区中德生态园举行,来自中国、德国、日本、韩国、奥地利、意大利、芬兰等国家和地区的数十位全球顶尖建筑专家参加本次会议,对未来被动房的发展及建筑的节能减排环保之路进行了探讨。被动房发明人、德国被动房研究所所长沃尔夫冈·菲斯特  相似文献   

6.
<正>德国Peter Ruge建筑事务所在江苏长兴的节能"被动式房屋Bruck"项目将在今年5月份完成建设。"Bruck被动房"采用欧洲先进被动式建筑技术,与德国被动房研究所工程师Feist博士、德国能源署合作,按照德国被动房标准设计建造。与中国传统的住宅建筑相比,"Bruck被动房"可以有效节省95%的能耗。同时"Bruck"也是被动式房屋首次在我国南方潮湿和温暖地区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7.
夏热冬冷地区第一栋按照德国被动房标准设计、建造并获得被动房认证的朗诗布鲁克被动房已竣工并投入使用。朗诗布鲁克项目参照了德国被动房设计和建造指南,针对外围护结构进行了特殊设计,结合高效的空调系统,实现了低能耗高舒适度的目标。被动式节能设计,准确选材,严格施工管控和验收,是保证被动房满足质量要求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被动房不只是节能的东西,还有舒适性的指标,各位都在布鲁克酒店中体会到被动房带来的舒适性。其实在被动房里面包含二氧化碳的控制,温度控制以及新风控制,来保证被动房没有额外的气味。被动房不仅是节省能源,还节省运行费用。欧洲2019年所有新建筑都会变成被动房。一、被动房节能效果带来的省钱效益在2003年的时候我们在德国建立了第一个养老式的被动建  相似文献   

9.
"被动房"的节能效果依赖于先进的节能技术,而灵活的设计能够提高节能技术的利用效率。从节能策略、设计手法两个的角度,对德国的海德堡列车新城"被动房"社区、奥地利因斯布鲁克"被动房"社区中的"被动房"建筑进行分析,为国内"被动房"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由于受到能源危机的影响,被动式建筑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之一,但我国的被动房技术体系仍不够完善,与德国具有较大的差距。以气候适应性为切入点,选取中国和德国各11座城市,研究德国被动房在中国的适应性,通过室外气温、太阳辐射、露点温度、有效天空温度以及气候大陆度五个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我国被动房制冷需求和除湿需求增大;纬度高于38°N区域,采暖需求增大,32°N~38°N区域,采暖需求可满足德国被动房标准,低于32°N区域,采暖需求减小。  相似文献   

11.
对严寒地区某被动式超低能耗住宅(简称被动房)的室内热环境、室内空气品质、噪声等环境参数进行了现场测试。结果表明:被动房的室内空气平均温度为25.5℃,平均相对湿度为31.3%,满足德国被动房标准的要求,室温高于相关热舒适标准的上限值,建议降低辐射供暖系统的供水温度;外墙和外窗内表面平均温度分别为23.4℃和21.6℃,提高了室内人体实感温度,降低了冷辐射的影响;平均每户的新风量为96.9m~3/h,满足德国被动房标准的要求;CO_2平均体积分数为732×10~(-6),低于我国标准限值(1 000×10~(-6));PM10平均质量浓度为0.112mg/m~3,低于我国标准限值,但高于德国被动房标准值;PM2.5浓度略超出我国标准限值,但比德国标准值高2.68倍,建议定期更换过滤器或者增设亚高效过滤器;A声级噪声平均值为31.8dB,满足我国技术导则的要求,但不满足德国被动房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2.
<正>朗诗布鲁克被动房酒店位于朗诗长兴绿建研发基地,于2014年4月11日正式竣工,建筑面积约2500平方米,共有标准房间48间,套房4间,基本满足基地日常住宿接待功能。布鲁克被动房项目由朗诗集团、德国被动房研究所、德国能源署和德国彼得鲁格建筑师事务所等单位合作建设,是中国夏热冬冷地区第一座获得德国被动房认证的大型人居被动式建筑,也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建筑节能的发展,被动式房屋(Passive Houses)在国内引起广泛关注。我国建设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也一直在努力推进相关工作。2009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科技发展促进中心与德国能源署合作,在国内首次开发被动房——秦皇岛"在水一方"项目。对于被动式建筑,行业人士众说纷纭。有的说被动房不是德国节能建筑的最终形态,质疑国内被动房发展的必要性;有的说被动房应该改为主动式、近零能耗或者超低能耗建筑;还有的说被动房项目在国内寥寥无几,有如杯水车薪。总的来说,被动房虽然暂时发展较慢,其先进性是获得大家认可的,被动房在中国的发展意义是重大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依据德国及我国外墙保温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了被动房概念和被动房外墙外保温构造特点,详细分析了不同保温体系的优缺点;指出胶粉聚苯颗粒复合型外墙外保温材料及系统,是目前我国非幕墙式高层被动房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5.
德国被动房研究所作为被动房研究和认证的权威机构,其官方发布的被动房数据库目前共收录全球范围内48个国家共3 867例被动房项目信息,其中有1 004个建筑取得被动房认证。被动房研究所分别于2010年和2014年举办"世界被动房大奖赛",从数据库中评选出优秀被动房案例并授予"被动房建筑奖"。本文针对被动房研究所官方数据库中的被动房建筑信息,以及两次"世界被动房大奖赛"共45例获奖项目进行分析,针对其基本建筑概况,技术进展,参数指标,和使用情况等内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正>借此机会我想和大家分享2009年以来在中国推广被动房的心得。因为2009年我们刚开始做被动房的时候,很多人不喜欢被动房三个字,我们到现在为止也没有找到一个名字来代替它,但是我们可以原汁原味去按照德国的被动房的理念做我们的示范项目。一、北方示范项目的效果与效益到目前为止,我们已做成两栋被动房:一个是位于秦皇岛的"在水一方",另外一栋是哈尔滨"溪树庭院"的被动房。这两处示范项目都实现了我们当时对被动房的设想,就是  相似文献   

17.
《建筑》2018,(8)
正2018年3月9日,在德国慕尼黑召开的第22届世界被动房大会上,潍坊泰来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华建黄山接待中心冷弯薄壁轻钢装配式被动房项目得到认可和高度评价,作为全球首例获得PHI证书认证,证书由德国被动房研究所CEO考夫曼博士亲自颁发。全球首例冷弯薄壁轻钢装配式被动房项目——华建铝业黄山生态园接待中心项目总体建筑面积3880平米,为  相似文献   

18.
中德生态园作为中德两国合作建立的第一个智慧生态园区,被动房体验中心作为全国第一个严格按照德国标准设计建造的被动房示范项目,本文介绍了青岛中德生态园被动房体验中心空调系统的设计,并详细介绍了地埋管换热器的设计,为被动房项目设计以及土壤源热泵系统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示范。  相似文献   

19.
正对于"被动房"这一新兴理念,德国的被动房技术全球领先,目前某集团已与德国方面建立联系并取得了相关的职业资格证。被动房的原理类似中国西北地区的窑洞,由于密闭性好,可以实现"近零能耗"而冬暖夏凉。它与普通住宅相比,多了一个气密性的指标。从房屋建筑的基坑防水层之上、到房屋的立面、外墙以及屋面,全部穿上一层30cm厚的碳化保温棉。  相似文献   

20.
德国的被动房是目前世界公认的具有超低能耗、超低碳排放量、超高室内舒适度等特点的建筑技术体系。德国的气候特征与中国华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具有相似性,因此,研究并建造被动房对于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外围护系统作为被动房设计的重点要素,对建筑的节能效率有重大的影响。以寒冷、严寒气候区的被动房项目为例,对被动房外围护系统进行分析与阐述,并以秦皇岛"在水一方"被动式住宅示范项目为例,进行能耗模拟与对比分析。提出适合我国寒冷、严寒气候区气候特点的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外围护系统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