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任何建筑形式的产生,总是与建筑功能的需要密切相关,同时也依赖于当时的建筑技术才能予以实现。侗族鼓楼是侗族文化的重要象征,也是中国传统民族建筑的典型代表。因缺乏翔实文字记载及实物遗存佐证,侗族鼓楼的源流及演变众说纷纭。与其他建筑一样,侗族鼓楼也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漫长过程。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建筑技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此,本文从建筑技术的视角,对侗族鼓楼的产生、发展及演变进行梳理和探究。  相似文献   

3.
任何建筑形式的产生,总是与建筑功能的需要密切相关,同时也依赖于当时的建筑技术才能予以实现。侗族鼓楼是侗族文化的重要象征,也是中国传统民族建筑的典型代表。因缺乏翔实文字记载及实物遗存佐证,侗族鼓楼的源流及演变众说纷纭。与其他建筑一样,侗族鼓楼也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漫长过程。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建筑技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此,本文从建筑技术的视角,对侗族鼓楼的产生、发展及演变进行梳理和探究。  相似文献   

4.
以通道侗族自治县为例,结合鼓楼类型解析了鼓楼场所空间与侗族传统聚落的空间关系,并采用现场测绘和归纳总结的方法,对鼓楼场所与侗族聚落空间的模式进行了归类,为类似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鼓楼是侗族村寨的标志性建筑,造型独特、结构科学、工艺技术精湛、功能多样,是侗族建筑文化的瑰宝。发掘和吸收侗族传统建筑文化的精华,对于创造既有民族形式,又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建筑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侗族象征性建筑——鼓楼的一大主要特征,杉树的建筑用材及造型上模仿杉树,并从三个方面分析此杉树建筑艺术特征的原因,即就地取材,图腾崇拜以及杉树的寓义,阐明了在当今现代社会中鼓楼建筑合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侗族鼓楼的建构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凌 《华中建筑》2004,22(3):137-141
从大木作结构体系和屋面构造作法的角度,将侗族鼓楼建筑划分为抬梁穿斗混合式与穿斗式两大类,进而将穿斗式鼓楼细分为“非中心柱型”与“中心柱型”,并分别讨论了各类型鼓楼的结构技术和造型特点。在分析了“中心柱型”鼓楼演变过程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中心柱型”鼓楼的结构方式以及“减柱”、“加柱”的技术手段,乃至丰富鼓楼外部形象的具体构造细节。  相似文献   

8.
张茹  陆琦 《华中建筑》2021,39(8):111-117
湖南、广西和贵州三省毗邻地区是我国侗族聚居区,该区域许多侗寨中建有极具侗族特色的公共建筑——鼓楼,它是侗族最具象征性的文化符号,蕴藏着侗族最重要的文化和内涵.该文结合地理学相关研究方法,通过GIS软件建立侗族鼓楼数据模型,利用GIS可视化的分析手段对侗族鼓楼的一系列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对比分析湖南、广西...  相似文献   

9.
摘 要:鼓楼在侗族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侗族的民族之魂,侗族精神的象征,而侗族的村落则是最具有显著特征的少数民族村落之一,本文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采用实地测绘,调研的方式对湖南侗族鼓楼与村落形态之间的关系做了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调查研究,从而探讨鼓楼的历史变更与村落的发展之间的联系,达到更好的保护侗族鼓楼与村落形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楼团是侗族族群内部以姓氏为联系、以"斗"为基本单元建立的血缘结构。文章以肇兴侗寨为例,从建筑人类学视角对12个内姓/斗所构成的五个楼团空间进行考察,获得了每个楼团的地缘空间界线和人口规模,以及鼓楼与花桥、戏台、鱼塘的五种空间组织关系,并通过观察与访谈,描绘了鼓楼与当代侗人生活、公共意识和族群核心价值的联系,旨在揭示以鼓楼为核心、以血缘为纽带的肇兴楼团空间文化结构。  相似文献   

11.
陈蔚  杨林  陈鸿翔 《室内设计》2013,28(4):49-55
侗族鼓楼是侗族建筑的集中代表,也是黔东南地区的传统文化标志,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文章采用田野考查和三维数字模型分析的方法,从侗族鼓楼形态与空间、建构技术与文化等几方面对侗族鼓楼进行了探索研究,系统地阐释了侗族鼓楼所蕴涵的民族与地区传统文化和建筑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12.
13.
郎维宏 《建筑》2007,(21):73-75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气候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独特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和物产资源使自然生态环境呈现复杂多样性,也使侗族人民赖以生存的建筑从结构形式到表面装饰都独具民族特征。  相似文献   

14.
李苗  陈晓明 《华中建筑》2012,30(4):156-158
侗族传统建筑群是中华历史文化中的一块瑰宝,在千百年的发展中,侗族建筑形成了较为固定的形式。近百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侗族建筑也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一些变化。该文通过对通道县所辖的侗族村寨的实地调研,例举出了旧建筑与新建筑的区别,并对演化的过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集装箱建筑的空间形式与类型,从临时性建筑、公共建筑、居住建筑、景观装置等方面,阐述了集装箱建筑的应用范围,并探讨了顺应时代潮流的集装箱建筑设计技术,有利于集装箱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杨瑛 《住宅科技》2000,(9):9-10
值得建筑师们忧虑的是 :城市空间的日益狭窄 ,生活节奏的加快 ,居住的私密性加强 ,使邻里交往的范围和空间日趋减少 ,人际关系更加淡泊 ,邻里交往减弱。老人和儿童的情况就更不容乐观。尤其是儿童 ,因为拥挤、隔膜 ,大人间的互不交往 ,或多或少剥夺了他们游玩的空间 ,抹杀了他们摸、爬、滚、打的天性 ,据统计 ,我国目前 30 %的儿童都有不同程度的感觉综合失调 ,与现有的居住环境有很大关系 ,对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随着时代和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们的设计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如果不求变 ,不能接受时代前进的考验 ,那些消极、怠…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建筑结构和空间形式两者在建筑发展过程中的相互推进、发展,探讨建筑的内在一体性问题。对建筑设计中两者的矛盾,提出协调方法。  相似文献   

18.
侗族是一个擅长建筑的民族,在建筑方面形成了众多的档案,经过梳理,主要从侗族建筑实物档案、侗族建筑书籍档案和侗族建筑申遗档案三方面进行整理与研究。  相似文献   

19.
侗族建筑与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围绕侗族建筑和水的关系、从生态环境着眼,探讨侗族村寨聚落与三种水系结构──溪流、堰塘和泉井的关系特征,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建筑类型──风雨桥、骑楼和井亭等。从侗寨在处理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上得到启迪。  相似文献   

20.
侗族是百越后裔,自称为甘,在长期的迁徙与发展中融合了汉文化形成了本民族独特灿烂的文化艺术与生活习俗。侗族的传统建筑见证了侗民族文化的发展,体现着侗民族万物有灵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文章以湖南通道地区侗寨的鼓楼为例,简要分析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侗族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