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任何建筑形式的产生,总是与建筑功能的需要密切相关,同时也依赖于当时的建筑技术才能予以实现。侗族鼓楼是侗族文化的重要象征,也是中国传统民族建筑的典型代表。因缺乏翔实文字记载及实物遗存佐证,侗族鼓楼的源流及演变众说纷纭。与其他建筑一样,侗族鼓楼也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漫长过程。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建筑技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此,本文从建筑技术的视角,对侗族鼓楼的产生、发展及演变进行梳理和探究。 相似文献
3.
任何建筑形式的产生,总是与建筑功能的需要密切相关,同时也依赖于当时的建筑技术才能予以实现。侗族鼓楼是侗族文化的重要象征,也是中国传统民族建筑的典型代表。因缺乏翔实文字记载及实物遗存佐证,侗族鼓楼的源流及演变众说纷纭。与其他建筑一样,侗族鼓楼也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漫长过程。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建筑技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此,本文从建筑技术的视角,对侗族鼓楼的产生、发展及演变进行梳理和探究。 相似文献
4.
以通道侗族自治县为例,结合鼓楼类型解析了鼓楼场所空间与侗族传统聚落的空间关系,并采用现场测绘和归纳总结的方法,对鼓楼场所与侗族聚落空间的模式进行了归类,为类似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石信怀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02,24(5):9-11
鼓楼是侗族村寨的标志性建筑,造型独特、结构科学、工艺技术精湛、功能多样,是侗族建筑文化的瑰宝。发掘和吸收侗族传统建筑文化的精华,对于创造既有民族形式,又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建筑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侗族象征性建筑——鼓楼的一大主要特征,杉树的建筑用材及造型上模仿杉树,并从三个方面分析此杉树建筑艺术特征的原因,即就地取材,图腾崇拜以及杉树的寓义,阐明了在当今现代社会中鼓楼建筑合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8.
湖南、广西和贵州三省毗邻地区是我国侗族聚居区,该区域许多侗寨中建有极具侗族特色的公共建筑——鼓楼,它是侗族最具象征性的文化符号,蕴藏着侗族最重要的文化和内涵.该文结合地理学相关研究方法,通过GIS软件建立侗族鼓楼数据模型,利用GIS可视化的分析手段对侗族鼓楼的一系列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对比分析湖南、广西... 相似文献
9.
摘 要:鼓楼在侗族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侗族的民族之魂,侗族精神的象征,而侗族的村落则是最具有显著特征的少数民族村落之一,本文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采用实地测绘,调研的方式对湖南侗族鼓楼与村落形态之间的关系做了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调查研究,从而探讨鼓楼的历史变更与村落的发展之间的联系,达到更好的保护侗族鼓楼与村落形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气候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独特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和物产资源使自然生态环境呈现复杂多样性,也使侗族人民赖以生存的建筑从结构形式到表面装饰都独具民族特征。 相似文献
14.
侗族传统建筑群是中华历史文化中的一块瑰宝,在千百年的发展中,侗族建筑形成了较为固定的形式。近百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侗族建筑也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一些变化。该文通过对通道县所辖的侗族村寨的实地调研,例举出了旧建筑与新建筑的区别,并对演化的过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16.
值得建筑师们忧虑的是 :城市空间的日益狭窄 ,生活节奏的加快 ,居住的私密性加强 ,使邻里交往的范围和空间日趋减少 ,人际关系更加淡泊 ,邻里交往减弱。老人和儿童的情况就更不容乐观。尤其是儿童 ,因为拥挤、隔膜 ,大人间的互不交往 ,或多或少剥夺了他们游玩的空间 ,抹杀了他们摸、爬、滚、打的天性 ,据统计 ,我国目前 30 %的儿童都有不同程度的感觉综合失调 ,与现有的居住环境有很大关系 ,对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随着时代和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们的设计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如果不求变 ,不能接受时代前进的考验 ,那些消极、怠…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建筑结构和空间形式两者在建筑发展过程中的相互推进、发展,探讨建筑的内在一体性问题。对建筑设计中两者的矛盾,提出协调方法。 相似文献
18.
侗族是一个擅长建筑的民族,在建筑方面形成了众多的档案,经过梳理,主要从侗族建筑实物档案、侗族建筑书籍档案和侗族建筑申遗档案三方面进行整理与研究。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