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彭然 《华中建筑》2009,27(8):182-187
该文通过对鄂西北山区现存传统戏场建筑具体实例的考察,研究了该地区戏场建筑的建筑形制、装饰问题以及其观演空间的营造手段,并提出呼吁:要注意保护和利用现存的珍贵戏场建筑,不要让我们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一天天走向衰亡。  相似文献   

2.
彭然  胡江伟 《华中建筑》2009,27(11):133-136
该文通过对鄂东北地区现存传统戏场建筑具体实例的考察,研究了该地区戏场建筑的建筑形制、装饰特点以及其观演空间的营造手段,并提出呼吁:要注意保护和利用现存的珍贵戏场建筑,不要让我们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一天天走向衰亡。  相似文献   

3.
崔陇鹏  钱强 《华中建筑》2010,28(1):153-156
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的四川省境内,至今还遗留着一个明清的建筑群——罗城古镇戏场,它是中国传统市井戏场最典型的代表。该文通过对罗城古镇戏场现状以及戏场空间特色的调查研究,考究四川戏曲舞台的发展与演变,同时探讨中国传统市井戏场的空间布局及观演方式,旨在对中国传统戏场的保护和利用,探讨现阶段中国传统剧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通过调研安徽近20处传统戏场建筑,首先从装饰色彩、装饰题材、装饰技法、装饰性格4个方面分析了徽州传统戏场建筑的装饰特征,再进一步对藻井、八字壁、观戏楼、顶棚和马头墙进行研究,探讨这些声学装饰性构造对庭院戏场声环境的影响,不仅丰富了戏场建筑的建筑艺术效果,也为戏场内营造了较好的声环境,为庭院内的观演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听闻条件。因此研究传统戏场建筑的声学装饰性构造,不仅对建造现代剧场有参考价值,同时也能真正发掘徽州古建筑的全面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戏场与戏曲的发展息息相关,戏场的音质对戏曲演出效果十分重要。该文对绍兴地区三个典型庭院式越剧传统戏场的音质进行了测试,并通过仿真分析了建筑形制对戏场声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庭院、看楼等主要观演区域的中频EDT值在0.6~0.7s,T30在0.7~0.8s,戏场有较高的强度指数G与明晰度C80;庭院围合面积、方式及两侧看楼高度对戏场音质的影响较明显,亭式舞台台基高度对主要观演区域的影响较小。研究可为越剧传统戏场的建设与保护提供建筑声学方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湘赣地区现存大量的传统戏场,受到各地自然与人文环境的影响,呈现出形态多样、风格各异的风貌。本课题以湘赣地区传统戏场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传播学、类型学、行为学、戏曲学、文化人类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结合多元文化线路,从空间分布、总体格局、观演空间、表演空间、建筑实体五个方面,系统研究传统戏场形态与相关人文环境的关联性。对区域内传统戏场与相关的人文环境因素进行深入系统地调查、梳理和研究,探索戏场形态形成的内在动因,不仅从内容上丰富和完善湘赣地区地域建筑领域的研究成果,而且有助于理解传统戏场的多维内涵,对与传统戏场相关的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发展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通过结合地理图形分析的方法,总结归纳湘赣区域内传统戏场空间的分布特征,对戏场空间分布及选址与社会文化环境的关联性进行解读。发现社会组织结构与戏场功能类型的空间分布存在着密切关联,种类丰富且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民间信仰影响着神庙戏场的分布;经济发展状况及戏曲文化的盛行程度是两个影响戏场空间分布密度的两个重要因素;戏场所依附的建筑功能及风水文化对戏场的选址起到重要的影响。在大量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对湘赣地区传统戏场总体格局的特征及发展衍变规律进行归纳,并从戏剧演出、活动主体、活动内容、社会功能以及不同阶层的态度等方面的变化进行分析,对戏场总体格局发展衍变与社会文化变迁之间的关联性进行解读。根据观演空间形态特征,将戏场中围绕戏台所形成的观演空间分成围合-内聚型与开敞-外扩型两类,结合文献资料与田野调查,从社会关系、活动内容以及行为模式这3个表现观演文化的方面入手,探讨戏场不同类型的观演空间形态与观演文化之间的关联性。在围合型观演空间中,因构成单元的固定化,不同的空间单元与其中的社会关系、活动内容及行为模式之间呈现出一一对应的关系;在开敞型观演空间中,由于打破了实体对空间的限定,空间的模糊性和包容性与社会关系、活动内容及行为模式的随机性和多样性对应。结合传统戏曲文化特性和地方剧种表演形式两个方面对湘赣地区戏台形态特征进行研究,探讨戏场中戏剧表演的主要展开空间—戏台的形态与戏曲文化之间的关联性。戏台基本形制与装饰细部的表现等方面都体现了戏台所具有的戏曲文化的特性,以及在发展历程中其形态和传统戏曲文化互为制约、促进的关联关系。同时,不同地区戏台的形态与地方剧种的表演形式存在着关联,二者始终存在着相互制约和影响的关系,这也是戏台形态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从外部造型、梁架结构、构造做法3个方面对戏场实体形态与地域营建技艺的关联性进行研究。作为一种传统建筑类型,戏场建筑实体形态还与地域营建技艺存在着关联性。戏场实体形态不仅受营建技艺的影响而表现出多样性与相似性,而且呈现出区域性分布的规律,反映着营建技艺的特征。本课题基于文化线路的视野,突破传统研究以行政区划为范围的局限,系统地研究了传统戏场与人文环境的关联关系。将行为学的方法引入传统戏场的研究中,讨论空间形态与其中产生的社会关系、活动内容和行为模式的对应关系;研究戏台形态特征与地方剧种表演形式的对应性关系,较之以往在方法与成果上都有一定的创新,甚至为今后传统戏场建筑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结合戏曲人类学的观点,探讨戏场中"神界"与"人间"这种"看"与"被看"关系,成果突破了既往研究局限,对戏场中的"神-人"关系做了更深层次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传统戏场是古人宗教、民俗、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公共活动最为频繁的空间,它反映着礼制、神权、民俗、艺术等多方面的文化内涵。明清时期徽州地区的戏场建筑颇为兴盛,几乎村村有台,现今在徽州农村地区仍有大量遗存,颇具代表性。文章实地调研测绘了徽州地区17处明清时期戏场建筑,从台基类型、构架体系、屋顶形式、装修隔断4个层面重点分析研究其特征与建构逻辑,并对戏场建筑所特有的构造分析提炼总结。旨在为戏场建筑的修缮保护提供实物例证,同时为徽州传统建筑研究提供有力的补充与深化资料。  相似文献   

8.
薛林平 《华中建筑》2007,25(10):151-161
戏场建筑是中国古代观演类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戏曲文化的重要载体.该文在大量实地调查以及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和研究河南清代戏场建筑的留存情况、历史沿革、典型实例、建筑形式、空间特征、艺术成就等.  相似文献   

9.
薛林平 《华中建筑》2008,26(4):37-44
清代时,皇家到处建造戏场建筑。这些戏场的规模差异很大,其中戏台(舞台)的形式有三层大型戏台、二层中型戏台、单层室内戏台等。由于特殊的观演关系,皇家戏场也有非常特殊的建筑形式。该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和研究北京清代皇家戏场建筑的历史背景、总体情况、建筑形式、典型实例、空间特征及艺术成就等。  相似文献   

10.
祠堂是古徽州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祠堂戏场建筑作为徽州传统戏场建筑的一种典型类型,对于维护宗族制度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实地考察调研徽州地区10余处祠堂戏场建筑,结合文献阅读以及修缮复原设计,将其空间功能分为引导空间、入口空间、表演空间、观演空间、仪式活动空间和祭祀空间,同时对其相对应的祠堂前广场、仪门、戏台、前天井及廊庑、享堂、后天井及廊庑、寝殿的空间形态加以分析,旨在为徽州传统戏场建筑的保护和修复再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彭然 《华中建筑》2009,27(7):105-108
该文通过对鄂西北山区现存传统戏场建筑的分析和对部分已毁戏场建筑的考证,概述了该地区常见的戏场建筑形式:寺庙戏楼、会馆戏楼和宅院戏楼等,并分析论证了该地区传统戏场建筑起源和发展的根源性因素以及多种地域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2.
彭然  胡江伟 《华中建筑》2009,27(10):114-116
该文通过对鄂东北地区现存传统戏场建筑的考证与分析,概述了该地区常见的戏场建筑形式:神庙戏楼、宗祠戏楼和宅院戏楼等,并探讨了该地区传统戏场建筑起源和发展的多种因素。  相似文献   

13.
以传统祠堂戏场观演空间为对象,利用类型学方法对鄂东南地区多个实例进行抽象并分类。从视觉效果切入,利用视线及采光分析软件对不同类型观演空间进行模拟及对比。针对传统戏曲的观演特征,选择观演视线、台面照度及界面亮度等静态指标对观演视效进行描述,并采用现代标准对观演空间予以评价。总结观演空间的动态衍化规律及其影响,以揭示其内在的发展趋势。进而尝试从观演需求变化角度解释其衍化的机制与动因,以期将传统祠堂戏场观演空间作为空间遗产来进行价值再认知和保护。  相似文献   

14.
薛林平 《华中建筑》2008,26(12):176-187
陕西省位于中国西北部,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多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陕西的戏曲文化源远流长,悠久深厚。特别是明清时期,演戏活动非常活跃,大量戏场建筑也随之兴建。这些戏场建筑是中国古代观演类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戏曲文化的重要载体。本文在实地调查以及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和研究陕西明清戏场建筑的发展沿革、留存情况、典型实例、建筑形式、空间特征、艺术成就等。  相似文献   

15.
从川剧与巴蜀会馆的历史渊源出发,对会馆戏场的空间布局、会馆戏场的特点进行分析,同时对会馆中的演戏活动和川剧的观演艺术进行探悉,探讨清代巴蜀会馆对川剧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旨在促进传统会馆建筑的保护,探索传统川剧的演出环境,影响当代环境下川剧的剧场设计。  相似文献   

16.
戏剧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展示着古代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历史政治、经济发展进行了全面的呈现。宋唐以来,戏剧已经逐渐的成为了社会各个阶层的娱乐方式。戏场建筑作为一种专供演出及观演使用的建筑形式,更像是展示文化的一种物质展台。在戏场建筑中,利用锣鼓、丝竹等乐器,演绎知名戏剧,无论是其中的演员,还是观众,都能够通过戏场建筑为桥梁,进行艺术、情感等方面的交流活动。中国古代戏场建筑从早期的露台到金代三面观的戏台,一直到元代普遍分为前后场。建筑形式的逐渐完善,标志着戏曲的逐渐成熟。可以说,戏场建筑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物质载体,也是现代社会可见的主要古代戏剧文物之一。该文将针对我国古代不同形式的戏场建筑对于表演者与观众的心理影响进行分析,希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展我国戏台、戏剧等问题的研究领域,并促进其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薛林平 《华中建筑》2008,26(6):114-124
明清和民国时期,宗族在祠堂中除了对祖先呈献一般的祭品外,往往还供奉演剧。所以,祠堂中常常建有戏场。浙江现存的传统祠堂戏场建筑就数以百计。祠堂戏场一般呈庭院式,戏台为其表演空间,正对中厅,两侧有看楼或厢廊。这些戏场建筑空间合理,装饰精美,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建筑遗产。该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和研究浙江祠堂戏场建筑的文化背景、总体情况、建筑形式、典型实例、空间特征、艺术成就等。  相似文献   

18.
薛林平 《华中建筑》2009,27(9):167-171
清代时山东戏曲艺术得到蓬勃发展,演戏活动非常活跃。与之相应,作为演出场所的戏场建筑也陆续兴建。但是,由于自然损坏和人为破坏,大部分戏场建筑已被毁,现存者寥寥无几。该文根据实地调查的结果,分析了山东清代戏场建筑的基本情况,并选择现存有代表性的戏场建筑,分析了其建筑形式、空间特征、艺术成就等,最后总结了山东清代戏场建筑的主要类型和建筑特征。  相似文献   

19.
江苏清代戏场建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林平 《华中建筑》2008,26(7):148-156
清代时,江苏的戏曲文化非常繁荣,演戏活动非常活跃。与之相应,戏场建筑也颇为普遍,成为当时独特而重要的一种建筑类型。但由于自然毁坏和人为破坏,目前大部分戏场建筑已不复存在。根据大量的实地考察和查阅相关资料,作者初步判断江苏现存清代戏场建筑仅约40处。这些戏场建筑弥足珍贵,是传统戏曲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重要的建筑遗产。该文主要分析和研究江苏清代戏场建筑的留存情况、典型实例、建筑形式、空间特征、艺术成就等。  相似文献   

20.
古镇中的戏场,不仅是古代民众观看演戏的场所,更是古镇中人们交往的核心空间,具有着丰富的空间活力。清代时,戏场遍布陕西、四川等地的各个古镇,至今都遗存甚广。该文通过对古镇戏场中的"空间连续性"与"空间流动性"的研究,探索该地区古镇戏场中的空间组织方式,以及其空间活力产生的原因。通过对这种空间的分析和认知,不仅可以促使我们更好地规划村镇中的公共空间,更能学习到诸多当代观演空间与公共交往空间的设计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