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琰  王高伦 《南方建筑》2022,(2):101-107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以及新生育政策的实施,城市新区居住人口快速增长,出现了就学需求激增现象,造成既有中小学校空间超载和品质下降,如何指导既有学校空间更新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就学需求预测为视角,分析城市新区就学需求激增的成因和学校空间环境特点,通过相关性分析,明确影响就学需求的四大因素,构建就学需求预测模型。通过模型计算就学需求预测指标,精准施策,指导既有学校空间潜力挖掘和更新,促进城市新区小学校舍空间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
沈若宇  何川 《城市建筑》2023,(19):107-11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急剧增加的城市人口带来的就学需求激增与城市中小学校用地的不足矛盾日益突出。在不断提高校园建筑密度及容积率建设后仍然无法解决其供需矛盾时,借助社区公共资源进行学社融合建设成为必然趋势。研究在对城市小学可学社融合空间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梳理了学社融合空间对学校空间释放程度的指标,并结合学校自身教育特色划分城市小学学社融合类型,进而综合社区公共资源分析总结基于学社融合的城市小学空间组织模式,最终归纳基于学社融合的城市小学空间计划模式。对城市小学学社融合建设进行深入剖析,对城市小学空间发展提供学社融合层面的发展思路及优化依据,同时也能为整体学社融合的建设提供相应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全面二胎政策的推广,基础教育的就学需求越来越大,而城市的基础教育配套设施未紧随城市的发展,校际间资源不均衡导致跨学区入学等一系列因素使得学区的就学需求量与学校的学位供给量发生矛盾。文章在此背景下,以西安市JHNL小学学区为例,通过对此学区的居住建筑进行分类,精细化测算学区的就学需求,同时与对应学校的供给量作对比,从而定量指导学区以及学校的建筑空间环境的划分,并对基础教育学位配置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教育建筑空间是教育理念得以实施的空间载体,更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要环节。该文以西安市碑林区公立小学为例,分析总结国内当前基础教育空间存在的主要矛盾:城际、城乡、校际差距较大;学区内适龄儿童就近入学限制较多;有限的城市学校用地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就学需求。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构建适应教育理念发展的中小学校空间标准;提升供需平衡的学区规划理念;以及探索校内外空间统筹的空间发展策略。从而为深化教育改革提供中小学校空间发展方面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5.
方舱医院是疫情期间应对病患短时医疗需求激增的重要设施,其建筑空间环境营造的目标是安全、高效和人性化。本文从视觉感知的角度出发,通过重要度分析和层次分析法,探究方舱医院不同视觉感知影响因子对患者情绪和心理状态的影响,明确其视觉环境优化的重点,为提升方舱医院环境品质、优化病患服务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幼儿园旧建筑改造作为一种充分利用资源的有效方式,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空间作为建筑的核心与使用者的活动密切相连,文章将使用者对空间的感受通过"空间使用性能"和"物理性能"两种方式进行阐述,归纳探讨幼儿园旧建筑的空间性能改造设计方法,提升幼儿园旧建筑的空间品质。  相似文献   

7.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问题,在原有建筑的改、扩建工程项目中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在改善现有城市环境质量的同时、提升建筑本身的品质和形象,并使之适应不断发展的使用需求,是改、扩建项目的核心。该文以国家远程教育大厦建筑设计方案的形成过程为线索,介绍作者在城市空间整合、街区形象完善、建筑与文化的融合、空间与形象的提升等方面的探索与思考。项目设计通过"信息塔"的融入、方整外壳的设置、中庭虚空间的积极营造,使建筑整体空间形象的积极相应周边环境的同时,又表达出有意味深长的文化隐喻,建筑的身份与内涵达到了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8.
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当前国内深化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然而国内学校在区域、城际、校际方面的差距依然存在,针对不同区域提供相应的学校空间发展标准,是中小学校逐步走向优质、公平的改革措施。但是,传统就学需求预测方法缺乏区域差异以及时效性,导致部分学校盲目扩张、盲目发展,校际差距越来越大。故而本文以学区内就学需求预测为出发点,结合居住空间对就学需求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构建基于居住空间的就学需求预测模型,从而为预测就学需求提供较为准确的方法,进而指导学校空间发展及学区调整,同时为就学需求的预测方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林娟 《重庆建筑》2023,(6):10-12
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城市大量既有建筑迫切需要提升品质,进行现代化改造,以满足新时代居民高品质生活需求。“微更新”是基于居民需求采取微设计手法、微更新动作、微实施费用的方式进行的空间“小手术”,避免了大拆大建造成的资源浪费和城市环境扰动,成为广受欢迎的更新方式。该文以成都东部新区佘家社区服务中心的环境品质提升为例,从空间环境、居民参与、景观品质、空间活力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有限条件下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类既有建筑微更新改造的设计策略与实践,可供同类项目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兰俊 《建筑技艺》2020,(1):54-59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关村校区是一座非典型的城市校园,由于其近年来发展迅速,而该地区用地紧张,校园空间扩建的可能性较小,故校园建筑空间重构、功能改造和品质提升等方面的需求逐年增加。基于上述背景,对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关村校区的四个建筑空间改造项目进行分析梳理,探讨在权属关系和使用功能相对复杂的建筑空间中依据需求渐进式地实施改造的可能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丁冬清  张辛  张庆阳 《建筑》2020,(11):44-47
正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启蒙阶段,占义务教育时间的2/3。小学建筑的设计理念、功能布局、造型色彩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学生身心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小学建筑是小学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重要载体,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为师生教学、交流提供保障,可以让教学品质得到有效提升,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建筑师考虑小学教育建筑场所的功能和特色,形成人、场地、精神的互动空间,给孩子们的童年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2.
吴梦书 《城市建筑》2023,(1):209-212
本文主要研究历史建筑空间特征与现代教育功能需求的关系,以部分西安高校历史建筑作为研究对象,从历史建筑更新与利用视角对其空间特征与现代教育功能需求的关系进行了剖析,得到了高校历史建筑空间再利用策略。本文提出的策略有:对历史建筑活化利用,在保护中利用,利用中保护;充分挖掘建筑自身的潜力,提高内部空间使用效率;营造开放自由的空间布局,提升建筑的空间品质,重视使用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中小学校目前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机遇,其空间环境品质亟待提升,而建筑空间环境是提升中小学校空间环境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室空间是中小学校建筑空间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由普通教室和专业教室组成,优质的教室空间设计将对提升我国中小学校空间环境品质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由追求"规模扩张"向关注"品质提升"的转变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城市空间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空间品质也因此成为城市规划与设计的核心关注对象。廊坊市香河县运河新城城市设计基于空间品质提升的需求,结合区域自然生态资源禀赋及区位优势,提出"定形态、筑路网、保生态、定业态、促实施"的设计思路,通过营造高品质的城市空间,以期改善新城人居环境、增强城市吸引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要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形态结构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特征,城市人口的激增与生态环境的恶化对城市空间的开放性和生态性带来了考验。地景建筑通过对建筑与地形关系的梳理重组,日益成为协调城市与环境空间关系的重要建筑类型。其中,拟态式地景建筑作为主要类型之一,通过模仿自然界元素形态与大地景观风貌肌理使建筑融入城市与生态空间中,可以活跃城市空间的枯燥氛围,保持建筑与场所生态空间连续性。该文论述了拟态式地景建筑的概念、内涵及拟态方式,并从自然地貌、自然元素、自然景观三方面对拟态式地景建筑设计策略进行解析,以期发挥其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拓展城市开放空间等方面的优势,从而提升城市空间品质。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旧城公共空间面临与现代生活需求不匹配的困境,往往出现数量不足、碎片化、品质不高和活力不足等问题。如何通过城市更新手段对旧城公共空间进行梳理和修复,构建起完善的空间网络体系,促进空间各要素的在此共生共荣成为城市规划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桂林八角塘片区为例,提出公共空间"共生"的规划理念,从点、线、面三个层次探讨旧城公共空间更新策略,促进旧城公共空间环境品质提升。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城市中小学空间的"量"与"质"矛盾凸显,其空间拓展成为必然趋势。本文立足学校,着眼学区,提出学区空间密度概念,针对就学供需关系、建筑密度、容积率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学区空间密度指标,为判断城市中小学校及其学区空间发展的急迫性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随着体验经济的发展,"诗意地生活"成为了越来越多人的追求,"品质"开始超越"价格"在市场经济中占领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建筑空间的体验设计随之应运而生.建筑空间体验设计强调的是体验者的心理活动和情感需求,注重建筑空间和体验者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讲究建筑空间的时间、距离、角度等多方位的变幻体验,是情感活动由虚到实的外化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城乡建设已进入存量发展的转型期,作为文化素质教育重要场所的文教建筑,其公共空间品质存在的共性问题已无法满足使用者日益多元化的需求,亟待解决优化与提升。福州市仓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是存量背景下文教建筑的典例,分析其现状,从网络重构、功能复合、人文关怀、自然景观、空间特色等方面探讨文教建筑公共空间提质增效策略,着力解决功能流线混乱、景观设施陈旧、缺乏特色、活力散失等问题,以期为存量提升语境下的文教建筑公共空间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沈若宇  何川 《城市建筑》2022,(1):59-63,173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深圳城市人口不断增加,高密度城市环境对教育资源配置的要求逐步提高,为应对日益增长的就学需求,高容积率学校的建设成为新的趋势.然而,不少建筑师及学者对此趋势提出质疑,此类有限用地下的极致探索是否是解决高密度城市就学需求激增的唯一途径.本研究针对此问题,选取与深圳市毗邻的、同为高密度环境但教育发展较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