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研究通过对唐晚期木构佛光寺东大殿部分构件表面留存的加工痕迹进行取样、记录,结合传统匠人的专业知识对加工工具种类、形制及使用特点进行推测。其中有数处锛、斧痕迹与当代工艺有比较大不同,结合工具史相关研究成果及日本流传下来的形制相对古老的锛斧样式,分析当时的工具形制特点。 相似文献
3.
4.
5.
6.
7.
<正>佛光寺位于山西省五台县城东北32km,豆村镇东北6km的佛光山中(五台山南台西麓)。寺院位于一处东、南、北三面小山环抱,向西开敞的山坡上(图1)。寺内 相似文献
8.
根据清代文献中的记载,传统建筑下檐出占上檐出的 0.75或者 0.8,本文从文献中的这一规定出发,分析和整理了现存唐代遗构和深受唐代技术影响的日本 8-12 世纪末的遗构,发现早期实例中这一比值约在 0.7-1.0 之间。最后在实物研究的基础上文章又分析了佛光寺东大殿的檐部现状,初步认为该殿创建当初是不设飞子的檐部做法。 相似文献
9.
10.
我国传统建筑的历史悠久,成就辉煌,在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自成一体。同样,我国传统建筑的内部空间亦颇具特色,留下了很多至今仍为人们惊叹的优秀室内设计作品。这些传统的内部空间除了表面装饰精细、奢华富贵以外,如果仔细研讨还能在深层次中找到功能主义思想的痕迹。 功能主义原则是现代建筑运动兴起时所倡导的一种建筑创作原则,同时亦是对建筑创作进行评价的标准之一。功能主义原则认为: 相似文献
11.
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的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善的唐代单体建筑.通过多次现场调查,结合模型制作,详细揭示了翼角构造(包括斗栱、角梁)的特征和做法,尝试弥补已有研究与认知的不足. 相似文献
12.
以佛光寺东大殿正面板门和窗墙的位置改变造成有无前廊的区别为切入点,从建筑、场地、人的身心经验等几方面对前廊的有无所带来的差别和影响展开讨论。讨论主要关注于空间结构,即空间关系,在人的感知以及更深层的文化意义上的呈现。提出东大殿曾有的前廊,作为一种空间上的间隔,对于主体性的身心经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可以借此探索一种空间范型。 相似文献
13.
建于唐大中十一年 ( 公元 857 年 ) 的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善的唐代单体建筑。通过多次现场调查,结合模型制作,详细揭示了翼角构造(包括斗栱、角梁)的特征和做法,尝试弥补已有研究与认知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16.
17.
成都杜甫草堂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流居成都的寓所,后人为纪念诗人经历代修葺扩建成今日的祠堂园林。早在千年前诗人韦庄即寻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至宋代重建成祠堂。此后历代都有修葺扩建,建国后又经全面整修并扩建了西边的梅园和改建了东邻的草堂寺为展 相似文献
18.
佛教礼拜活动是后世佛家弟子为表达对三世诸佛和一切佛教典籍的恭敬之心而行之礼。禅宗初祖达摩在《破相论》中对礼拜做出解释:“夫礼者,敬也;拜者,伏也”。而《十界因果浅录》中又云:“礼拜者,略有三种:一拜佛,二拜经,三拜舍利”。礼拜是佛教仪轨中最为重要的活动之一,而与之相对应的礼拜空间也是佛教建筑空间中最为精彩的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