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改善城市滨水空间环境,进一步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针对城市滨水空间发展面临的问题,结合国内外可步行性定量化研究进展,借鉴国内外城市可步行性建设经验,基于步行性的视角,提出城市滨水区规划策略,以期为城市滨水区规划提供参考与思路。  相似文献   

2.
长沙市滨水新城是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本文以长沙市滨水新城大泽湖核心区城市设计实践为例,从“两型引领、城水共生”两个方面探讨滨水区城市设计特性,以期能够为滨水区的开发建设活动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3.
三峡库区消落带城市滨水区的景观生态化改造对重塑独具特色的城市滨水景观、改善滨水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重庆主城滨水区主要由滨水绿地、滨江路、护岸及消落带构成,其中滨江路对滨水区的景观生态化起到了关键作用。该文通过对重庆滨江路的建设现状进行总结、对典型断面的景观生态性进行评价、对存在问题的根源进行剖析,基于生态修复的思想探讨各典型断面景观生态化改造的若干方法,为三峡库区消落带城市的滨江景观生态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对海绵城市的持续关注,城市滨水空间步行系统连续性的研究和建设成为生态宜居城市评价的重要指标。重庆滨江路滨水节点是典型的山地城市滨水空间,由于滨江快速路以及轻轨二号线的建设,使得滨江路滨水节点步行系统连续性不足的问题突出。文章对重庆滨江路滨水节点步行系统连续性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根据人们对于步行系统的需求和滨水步行系统的行为心理等相关理论,通过对弹子石广场滨水界面剖面关系的探讨,探索实现滨水空间步行系统连续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城市滨水区概念的阐述和城市滨水区意义的分析,提出了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的原则与开发目标,总结我国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应注意的问题.结合我国实际将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更好地应用于城市建设中.  相似文献   

6.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中的重要景观资源,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地域风貌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价值。城市滨水空间设计的具体化须以滨水区的实物环境为依托,以景观设计为手段,结合水体、滨水开放空间以及滨水区地形地貌,形成多层次连续的城市滨水地区空间形态。本文以城市滨水区域为研究对象,从城市设计的研究角度,分析城市滨水空间构成的形态要素,总结滨水区城市设计原则,探求滨水空间构成的形态要素与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7.
城市滨水区建筑是滨水区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塑造具有城市地域、文化特色,与滨水区自然景观相协调的滨水区建筑景观将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对城市滨水区建筑景观的设计原则、滨水建筑的立面塑造、滨水建筑天际线的塑造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秋梅 《山西建筑》2010,36(4):24-25
通过对城市滨水区景观建设现状的分析与总结,从城市滨水区与人的关系的角度出发,简要阐述了对城市滨水景观营造的看法和见解,以提高城市滨水区的环境质量,使滨水区的生态环境更和谐。  相似文献   

9.
李蕾  李红 《华中建筑》2006,24(3):119-122
城市滨水区经历了原始自然文化、工业时代的产业文化、新时期之初滨水开发的消费文化,直至今天的滨水生态文化。在这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中,城市滨水区与自然和广大社会公众的利益经过长期的隔阂.又重新融合到一起。针对这一过程,该文在总结现代滨水开发活动的技术与社会推动力的基础上,分析了生态学意义城市滨水区的四点转型机制,认为现代城市滨水区开发机制的核心问题是混合功能的开发.并借助传统地域文化的辐射作用.将滨水区重新带回自然与人的身边。  相似文献   

10.
城市中心滨水区向来是城市空间品质和形象活力的代表性区域。尽管区位景观优越、交通条件良好、城市功能集约,但其城市活力与空间形态仍然可能存在不匹配的现象。试图实证这种不匹配的现象,并探讨其背后空间品质的影响机制。以广州珠江滨水区为例,基于熵权法客观赋权预测滨水空间形态对城市人群的潜在吸引力,利用局部空间关联的方法识别滨水活力实际值与预测值的空间匹配关系,并进一步识别活力与空间品质的相关性。研究初步验证城市中心滨水区的活力与空间形态的潜在吸引力存在局部失配,通过目标空间的识别可以发现,该现象与功能性合理的系统品质如步行可达、绿化适宜、设施支持、尺度合理,以及使用人群的感知品质如安全性、舒适性、景观愉悦性等相关,为城市中心滨水空间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树立可持续发展目标,协调保护自然滨水景观,坚持治理开发和管理保护并举,使城市滨水区得以持续发展。城市滨水区应从滨水生态环境建设入手,提高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质量;新的城市滨水区建设应避免先破坏后恢复的历史弯路。  相似文献   

12.
近几十年衰落的城市滨水区逐渐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其复兴运动悄然兴起。针对这个问题,此次中德联合设计对重庆特钢厂滨水区旧址进行了城市设计。其从交通网络、建筑量的分布、城市空间三方面入手形成总能规划,配合以区域功能划分、建筑形态研究,最终形成了全新的滨水城市设计。  相似文献   

13.
城市滨水区经历了原始自然文化,工业时代的产业文化,新时期之初滨水开发的消费文化,直至今天的滨水生态文化。在这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中,城市滨水区与自然和广大社会公众的利益经过长期的隔阂,又重新融合到一起。针对这一过程,文章在总结现代滨水开发活动的技术与社会推动力的基础上,分析了生态学意义上城市滨水区的四点转型机制,认为现代城市滨水区开发机制的核心问题是混合功能的开发,并借助传统地域文化的辐射作用,将滨水区重新带回自然与人的身边。  相似文献   

14.
城市滨水景观区是反映城市独特风貌的区域之一,以什么主题来打造城市滨水区,使其具有自己的独特个性,是城市滨水区规划建设的重点,本文从分析滨水区建设发展趋势入手,以广州城市滨水景观区的规划建设为例,对城市滨水景观区规划进行分析,对通过不同的规划主题概念,形成不同的滨水区帚观特色,创造独特的滨水景观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谢丹 《山西建筑》2009,35(11):19-21
针对滨水地区是城市的重要公共空间,通过对其特点总结及实例分析,提出了滨水区城市设计应突出滨水区在城市公共生活中的作用,营造亲水空间,重视滨水空间的可达性与整体性的策略,从而创造出满足人们需求的滨水空间。  相似文献   

16.
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中的重要资源,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丰富地域风貌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城市滨水空间设计应依托滨水区的环境,以设计为手段,结合水体、滨水开放空间以及滨水区地形地貌等要素,形成立体连续的城市滨水地区空间形态。该文以城市滨水空间为研究对象,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出发,分析城市滨水空间的构成要素,总结滨水区城市设计原则,探求武汉市天兴洲的城市滨水空间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7.
钟中 《南方建筑》2011,(6):71-78
通过对澳大利亚东海岸主要城市墨尔本、霍巴特、悉尼、黄金海岸的“城市滨水区” 的考察和分析,以“临水岸线”为脉络,以“滨水特色”为切入点,探索了其滨水区在规划设计、岸线营造、滨水设计风格等方面,对于今后中国滨水城市尤其是华南沿海城市滨水区的发展和建设中,加以印证和学习借鉴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城市滨水区景观的塑造;兼对上海外滩景观设计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滨水景观是城市社会百态的缩影,本通过对滨水区建筑景观控制和临水景观塑造的讨论,并具体分析了上海浦江两岸滨水区景观的设计,从外滩的可达性、滨水建筑设计到亲水环境设计、绿化种植设计和景观多样性方面,指出了随着经济和技术提高,浦江滨水环境继续完善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邓节 《山西建筑》2007,33(28):36-37
介绍了山地城市滨水带景观的主要研究范畴,通过对重庆滨水带景观的现状分析,指出目前面临的一些问题和失误,并提出了山地城市滨水带的景观设计理念和方法,以使滨水区更好地为人们提供文化娱乐休闲活动的空间,最终使城市整体环境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0.
城市滨水空间开放性优化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芳  刘代云 《华中建筑》2014,(10):96-99
城市滨水空间是城市系统与水域环境衔接的边界。根据滨水区人与自然共同作用的特征,提出城市滨水空间开放性的双重内涵。根据系统论,提出基于城市滨水空间开放性双重内涵的规划设计原则,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探讨了兼顾面向市民和自然双向开放的城市滨水空间开放性优化策略。旨在促进人水和谐的城市滨水区空间塑造以及维育自然、贴近自然的健康人居环境构建,实现滨水自然环境与人类健康活动的整体融合和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