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材料的源头是什么,为什么大量的一线建筑师在接受建筑学教育时对材料的了解知之甚少?2011年4月17日,《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材料悟语"系列沙龙南京站在南京大学张雷联合建筑事务所举行。本次沙龙旨在通过南京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教授、张雷联合建筑事务所总建筑师张雷;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韩冬青等知名教授从实际案例出发,从材料的选择、运用、属性等方面分享其在实践过程中对于材  相似文献   

2.
文章结合对张雷建筑师设计语言及最近实践历程的回顾.讨论了张雷建筑师在奉贤一座乡村老宅重建工作中呈现的建筑思考,并从乡土原型的提炼和应对特殊日常生活需求两个方面对该作品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3.
正id+c:建筑师个人的成长经历、认知过程和对空间的理解,直接影响设计作品的表达。您有尝试过划分自己的设计阶段吗?张雷:从开始学习设计,到留校任教,到做南京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南大设计院)院长,再到开办自己的设计工作室,我所关注的问题一直在变化。早期(1990~2000年)我更多的是在探究基本建筑领域的问题,从建筑的角度  相似文献   

4.
胡恒 《时代建筑》2012,(6):90-97
文章介绍了张雷的新作品“4号住宅(碉堡)”,它是对建筑主体如何“消失”的一次演示,这一行为也是对2008年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实践展(CIPEA)项目出现某种转型的回应。  相似文献   

5.
对话张雷     
<正>UED:这次专辑的主题为"现代之后",通过这个词语,您想表达的是什么样的建筑学思考?张雷:是建筑师角色的"文化焦虑"——一种未能在城市建筑实践的同时发展出植根于自身文化的建筑学。究其原因还是"地域性"的问题,现代建筑解决的是"普世性",而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建筑学来自我们的"文化自觉",这也是我近期把大量的精力投入"莪山实践"的原因。中国真正的地域性在乡村,在于城乡关系。根本上不同于西方建筑界面向"城市历史街区"的探讨。另一个方面是职业的"自我认同",现代建筑的内  相似文献   

6.
正曹晓昕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第三建筑专业设计研究院院长,器空间建筑工作室(原第七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本次论坛的主题是"竹建筑·竹生活" ,在各位建筑师的眼中竹生活是怎样的?如何理解竹材在生活中所承担的角色呢?对乡村建筑又有怎样的启发呢?郝琳INTEGER绿色智能公司董事总经理,欧华尔顾问公司董事,乡村营建社联合创建人,香港中文大  相似文献   

7.
现代,当代,抑或乡土?——张雷建筑的四个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张雷速描张雷的建筑给人一种分量很重的印象,逻辑严谨,讲求秩序,简单而不失丰富。形体很肯定,不纠结。他有双重身份:一方面是建筑学院教授,一方面是有明星色彩的职业建筑师。作为教师,他自2000年以来一直担任南京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过去不同时期还曾在瑞士苏黎世高工(ETH)和香港中文大学教过书。2009年张雷成立了自己的事务所,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职  相似文献   

8.
正在过去二十余年的建筑实践思考中,我一直在想的问题是如何透过四合院的现代建筑形态,把乡村和传统的建筑尺度与合院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带到当代高密度的城市生活里。在过去二十余年的建筑实践思考中,我一直在想的问题是如何透过四合院的现代建筑形态,把乡村和传统的建筑尺度与合院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带到当代高密度的城市生活里。一直到最近的两三年,我开始有一些机会更直接的在乡村实践,反过来思考,如何把现代的建筑观念和生活带到乡村的项目里?透过乡村和  相似文献   

9.
简讯     
<正>《时代建筑》"乡建:动力·激活——建筑师介入乡村发展的多元模式"建筑与文化论坛和考察活动圆满结束2018年11月7日—11月10日,《时代建筑》组织了为期四天的"乡建:动力·激活——建筑师介入乡村发展的多元模式"建筑与文化论坛和考察活动。考察团于2018年11月7日由丽水火车站出发,途经松阳、桐庐、富阳等地,参观了徐甜甜、张雷、王澍等建筑师的多个作品。此外,旅行途中还安排了考察团成员参与由中共松阳县委员会、松阳县人民政府主办,德国柏林Aedes建筑论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记录了周庆华对张雷教授的访谈,回顾了张雷在国内和欧洲接受教育的经历,从建筑教育、建筑创作、建筑展览、建筑与商业四个方面探讨了他在当代中国语境下设计策略上的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