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中国许多地方在对大遗址实施保护和解决遗址区经济落后的问题时,采取将原址居民外迁,并将大遗址"公园化"的措施。随着遗址区的快速改观,当地原有城市形态也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从城市历史保护的连续性、真实性与完整性角度来看,这些做法面临不少挑战。"原真性"是大遗址保护与发展措施当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甚至决定了大遗址保护措施是否真正具有可持续性。以西安市为例,选取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即兴建的兴庆宫遗址公园和新近建成的大明宫遗址公园来开展案例对比研究。在探讨我国不同时期的大遗址保护与利用政策措施的同时,着重探讨了"原真性"保护对两者大遗址区域保护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吕正平 《园林》2012,(4):28-33
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是近些年我国解决与落实大遗址保护诸多矛盾与问题的新兴办法,如何将遗址保护的原真性、有效性与公园所具备的公共性、生态性和景观性相融合,是考古遗址公园最终实现长久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对西安市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景观格局与体验的分析与介绍,为寻找遗址风景的道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在城市发展的潮流中,人们珍惜历史资产的同时更要珍视历史遗迹。所以,保护遗址的原真性,使其能够完整传达它的历史信息变得尤为重要。因此,研究如何对上京城遗址保护利用,指出上京城遗址现存的问题,提出上京城遗址保护利用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杨静  成玉宁   《风景园林》2019,26(10):113-118
遗址公园作为遗址保护、展示教育与考古研究的有效途径,在世界范围内得以广泛推广与发展。意大利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走在世界前列,其完备的法律保护制度、成熟的遗产保护理念和文物保护技术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以罗马图拉真遗址公园为例,通过对其历史沿革的梳理,从遗址的空间结构和历史时序性上解读遗址时空特性,探讨其在坚持遗址原真性的基础上,如何从遗址保护理念、规划设计策略和实施技术路径3个层面对遗址进行保护与阐释,旨在解析意大利在遗址公园规划设计中的理念与方法,探讨其对于遗址公园建设实践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是大遗址保护工作进展到一定阶段,具备一定基础后,融合创新的产物,它践行了"在保护的前提下利用,在利用过程中促进保护"的理念,实现遗址保护与文化、经济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大遗址保护利用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通过参与邛窑考古遗址公园设计及现场施工配合的漫长过程,一边学习借鉴一边尝试实践,希望我们的工程最大程度地保护遗址的原真性,同时将封尘千年的辉煌展现给游人。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系统研究总结中国现阶段城墙遗址公园文化表达方法的基础之上,以固原城墙遗址公园规划设计作为实例进行分析。固原城墙遗址公园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老城区,占地面积72公顷,设计主张城墙遗址公园文化表达从保护城墙的原真性、重塑城墙的独特性、保障与城市文化融合性三方面做出突破,以期为未来城墙遗址公园文化表达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广州南汉宫苑药洲遗址保护与更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谦  李晓雪 《风景园林》2016,(10):105-112
广州药洲遗址作为广州市历史文化街区重要的文化景观遗产,历经时代变迁,是岭南古典园林高峰时期南汉宫苑现存唯一的园林地面遗存。2015年,药洲遗址新一轮文物保护与环境整治,以原真性、完整性为原则,突显药洲遗址文化景观遗产的核心价值,以南汉宫殿遗址的考古出土文物为依据,从遗址本体保护与景观环境两个层面,对景观环境、园林空间、建筑构造细部与色彩方面进行更新设计,并从城市角度重新思考遗址与延续城市文脉与城市生活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对于如何统筹协调城市中的大遗址保护、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与城市的发展需求,路县故城遗址进行了一次规划探索。以保护优先为基本前提,对考古遗址公园赋予更加丰富的功能,创新设计手法攻破技术难题,动态推动遗址公园实施,使其成为既能很好地阐释与展示遗址内涵,又能寓教于乐、被广大群众喜爱的城市公园。  相似文献   

9.
铁路是人类工业文明时代的重要交通设施,和社会发展紧密相关。在城市发展下旧铁路成为切割侵占城市肌理的存在,如何对城市中的这一段特殊用地进行改造将成为城市规划热点之一。以京张铁路为例,西直门至箭亭桥段为研究选段,通过实地调查,基于京张高铁将下穿释放地面旧铁路空间的前提,重点在沿线铁路遗址空间的改造模式探讨和铁路下穿后地面废弃空间如何进行城市功能与生态修复,在最大程度保护遗址原真性和完整性基础上,形成沿现存铁路遗迹的城市绿带和场地文脉体验空间,以探讨现代城市中铁路遗址保护更新利用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0.
位于城市中心的大遗址不仅面临遗产保护的重任,同时面对遗址区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发展的要求,传统“单点保护”模式在快速城市化的冲击下已不能适应遗址“真实性、完整性”保护的要求,西安市在大明宫遗址保护中探索“整体保护、积极利用”的大遗址保护模式,将大遗址保护与城市整体发展相结合,为城市中心型大遗址保护提供了新经验。  相似文献   

11.
文物保护法中规定文物保护单位周边应设置保护范围,外围可设置建设控制地带。大遗址不同于其他不可移动文物,大遗址突出的特点是使其建设控制地带的区划工作带有一定特殊性。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展,大遗址建设控制地带成为大遗址周边环境的保护与区域城市发展之间矛盾冲突的重点区域。因此,认识大遗址建设控制地带的特殊性,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促进建设控制地带区划的合理性,对大遗址的保护与利用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遗址公园的规划设计中存在着文物保护与遗址公园建设之间“保护”与“开发”的矛盾,而遗址保护要体现遗产的原真性和可读性.针对上述问题,可基于可还原性原则,使遗址公园中一切与遗址相关的设施具有可还原性,同时还应发掘遗址自身文化,还原历史信息,满足遗址的保护与利用.文章以汉长安城未央宫前殿遗址公园规划设计为例,进行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遗址大多以土遗址为主,本体脆弱,残损严重,尤其是在保护过程中土遗址所能传达的信息量有限,展示效果多不理想。本文以苏州木渎春秋故城遗址中的碎片化部分,即墓葬、城墙和土墩的展示与阐释为例,从大遗址保护的视角探讨我国城市中心区的碎片化遗址展示与阐释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大遗址保护及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遗址保护概念 大遗址是近10年来我国的文物工作者根据我国文物保护的实际工作和我国文化遗产的特征归纳总结出来的一个概念。它专指文化遗产中规模大、文化价值特别突出的古代文化遗址。陈同滨将大遗址分为八种类型.其中的一个类型——大型古代城市遗址即为本文重点。  相似文献   

15.
历史城市的故事因大遗址的保护与创新利用而延续.在历史城市上建设城市往往会面临道路切割严重导致破坏遗址空间格局的困境,这种现象在都城、帝陵等大遗址区域尤为明显.如何在发展城市的同时,寻求一种既能彰显遗址格局、完整展示文化内涵,同时又不会造成太大社会、经济成本的遗址保护利用路径,是摆在遗产保护利用行业面前的一个时代命题.  相似文献   

16.
大遗址是社会文化遗产中规模特大、价值突出的重大遗产,它们的生存在当今城市化背景下,面临严峻考验,特别是那些经历漫长历史变迁留存下来的古代城市遗址与当代城市发展之间形成突出的矛盾。因此,发掘和研究古代城市的遗产价值,确认遗产价值载体,建立保护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从而可实现大遗址与现代城市的共生和遗产保护与社会经济的共同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明中都遗址保护实践为例,从城市遗址的整体环境视角尝试寻求具有卓越价值的大遗址的保护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历经千年之久仍保有地面遗存的皇家园林——广州南汉宫苑药洲遗址于2015年进行了新一轮的文物保护与环境整治工程。结合广州最新的南汉国建筑考古成果,将严谨的史料研究成果,通过工程设计转化,并最终施工落地,还原药洲遗址最为辉煌的南汉国时期建筑实物的原真性。同时在狭小用地的限制下,尽力丰富园林空间序列,扩大园林气息,力图营造南汉国时期的"千亩西湖"的文化场景原真性意向。基于对南汉国时期文化场景与建筑实物两方面的原真性考量,是此次整治工程最核心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城市的发展演变,大遗址周边环境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这些变化蕴涵着城市历史发展的轨迹,大遗址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正是通过大遗址本体与其周边环境的整体价值塑造而形成的。该文拟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西安大明宫遗址周边环境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史料的搜集,对其演变过程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明晰大遗址周边环境的价值,完善大遗址的价值体系,为大遗址周边环境的保护与更新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曹师贞 《建筑知识》2014,(1):77-77,94
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地处农村腹地的村落型大遗址避免了高强度城市建设所带来的影响与扰动,然而,囿于其特殊的区位环境,村落型大遗址所具有的的交通相对封闭、经济欠发达的区域环境也使其在保护过程中面临遗址环境丧失、展示理念陈旧等诸多问题与挑战。因此,本文以羲皇庙遗址为例,在深入分析遗址保护现状与评析破坏因素的基础上,对羲皇庙遗址保护进行了问题诊断.并结合农村区域的环境资源特性与实际状况对羲皇庙遗址的保护进行了对策研究,以期对推进村落型大遗址的保护进程有所助益.及对该类型的遗址保护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目的:将城市的两大元素——文化与空间结合起来,实现城市空间发展与大遗址保护的协调。方法:通过实地考察、访谈与座谈获取一手数据,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对当前城市空间与大遗址保护的协调性进行评价。结果:城市不同区位大遗址在文物保护、经济发展、环境建设以及社会环境方面面临不同的发展境遇。结论:通过促进大遗址区空间“再生”、构建大遗址区多元特色开放空间、建设大遗址区和谐社会空间、发展大遗址特色文化产业空间等路径实现城市空间与大遗址保护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