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基于原状土切线模量法,对刚性桩复合地基的沉降计算提出一种新的沉降计算方法。该方法用切线模量法分别计算基础下土体和刚性桩的荷载–沉降过程曲线。依据共同作用时桩和桩间土的沉降相等的条件,对土体和刚性桩的荷载–沉降过程曲线进行复合得到刚性桩复合地基的荷载–沉降过程曲线,则刚性桩复合地基的沉降可以根据其荷载–沉降曲线得到。对于有复合地基的载荷试验的情况,提出直接利用其试验曲线建立复合地基的双曲线切线模量方程,利用该方程计算实际基础的沉降。通过工程实例表明,新的沉降计算方法具有较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2.
党昱敬 《建筑技术》2012,43(3):243-247
在刚性桩复合地基设计中,刚性桩布桩间距等于3~5倍桩径。桩长和桩径根据复合地基承载力和沉降设计目标值确定。就刚性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和沉降计算水平比较而言,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水平尤为重要,且按变形控制设计比按承载力控制设计更合理。通过对现有刚性桩复合地基理论和考虑承台效应的复合桩基理论进行分析探讨,利用刚性桩现场单桩荷载试验和多桩复合地基大型荷载试验成果,对现有计算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的方法进行改进,得出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3.
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的探讨及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规范建议的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进行了讨论,指出该法在应力场假定、加固区复合模量的取法上还有待完善。之后,根据试验结果并结合理论分析,提出沉降计算的一种近似方法——双层应力法。该方法在对复合地基的应力分布进行分层假定的基础上,利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的分层总和法计算沉降。最后,利用实际工程对双层应力法进行了验证,并将该法在24项工程中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4.
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半无限弹性空间中的Geddes解与Mindlin解应用于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考虑了桩的荷载传递特性、桩侧摩阻力及荷载作用深度等对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的影响。实例验证表明,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际沉降观测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5.
针对道路路基承受柔性荷载的特点,考虑桩顶刺入变形,结合采用弹性力学中Mindlin法与Boussinesq法联合求解半刚性桩复合地基及下卧层土中应力与沉降。工程实例计算表明,本方法所得到结果与实测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一工程实例对现有常用的三种地基基础设计软件沉降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根据作者近几年的岩土工程设计经验和对相关文献资料统计分析,总结出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结果大于实测结果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采用切合实际的刚性桃复合模量计算方法和考虑地基-基础-上部结构的相互作用,使沉降计算结果趋于接近实测结果的设计理念,并通过作名参与设计的-CFG桩复合地基工程实例,检验了作者提出的设计理念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得出的初步结论可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7.
既简便又具有较好精度的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方法仍是工程实践中迫切需要而又有待于解决的问题。对于软土地基中的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现行规范方法把其沉降分为加固区的沉降和下卧层的沉降,加固区复合模量的提高采用复合地基与天然地基承载力的倍数求得,实际发现这样得到的加固区复合模量的提高不够,造成计算沉降偏大。本文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公式推导中假设了桩土应力比与桩土承载力比相等而造成的。另外对于软土地基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当桩底置于可靠持力层时,提出其复合地基的沉降可以简化为桩的沉降加褥垫层的压缩沉降的简化方法。工程实例表明,简化方法既简便又具有较好的精度,可为工程实践提供一个有效实用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林炳泉  饶锦前 《四川建筑》2010,30(4):127-128
分析了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机理,运用刚性桩复合地基复合模量进行沉降计算,并与实际单桩复合地基的试验值进行比较,得出运用复合模量法计算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程少彬 《建筑科学》2014,(5):115-120
本文以某30层高层剪力墙结构住宅采用天然地基和刚性桩复合地基上联合筏基的设计为例,介绍沉降控制设计的过程,复合地基部分采用静压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作为刚性桩。在通过变形协调的方法初步确定相关参数的前提下,采用有限元软件SAP2000考虑地基、刚性桩、筏板基础和一定层数上部结构的刚度进行整体分析,控制同一幢建筑物筏基的天然地基部分和刚性桩复合地基部分沉降差异,达到在地基变化位置不设置永久性沉降缝或沉降后浇带的目的,以满足建筑物使用功能要求。  相似文献   

10.
在刚性桩复合地基设计中,刚性桩布桩间距等于(3-5)倍桩径,桩长和桩径根据复合地基承载力和沉降设计目标值确定,刚性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计算、特别是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是刚性桩复合地基设计的关键。本文通过对现有刚性桩复合地基理论和考虑承台效应的复合基桩理论进行分析探讨,并利用刚性桩现场单桩荷载试验和多桩复合地基大型荷载试验成果,对现有计算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的方法进行改进,得出的初步结论可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刚性桩复合地基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原状土切线模量法分别计算地基土和桩基的非线性P-S(荷载–沉降)曲线。假设两者为相对独立的体系,在桩和土的位移相等的条件下,根据桩和土的P-S曲线确定桩和土分担的荷载。通过控制沉降量和调整垫层的厚度,协调桩、土的相对刚度,使天然地基和桩基的承载力充分发挥;通过优化设计,使土和桩分担的荷载及沉降都达到要求的目标,从而使刚性桩复合地基的设计达到比较理想的优化状态。最后,通过工程案例说明该方法的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12.
刚性桩复合地基理论及其在广东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目前刚性桩复合地基现行设计方法的不足,根据刚性桩复合地基桩土的荷载分担情况,通过桩身刚度、桩间土的刚度及桩顶砂垫层厚度等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一种既考虑力的平衡、又考虑变形协调的刚性桩复合地基设计新方法。该方法在广东地区几个项目的应用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计算方法是合理可行的。采用刚性复合地基的沉降量与通常桩基础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13.
通过工程实例,对复合地基的静载试验数据、储罐充水恒压期的荷载一时间一沉降关系曲线的估算值及《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给出的等效作用分层综合法计算出的地基最终沉降量与沉降观测结果作了分析比较;为刚性桩复合地基上储罐基础设计、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端承桩复合桩基及其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采用端承桩(或摩擦端承桩)的桩基础,由于基桩沉降很小,即使加大桩距也很难发挥桩间土的承载作用,因此上部结构荷载几乎全部由桩来承担,桩间土即便有很大的承载力也无法参与工作,从而造成很大的浪费。通过采用专门研制的桩顶变形调节装置,来协调端承桩与桩间土之间的变形,从而实现端承桩与桩间土的共同作用;并对使用端承桩同时考虑地基土承载力,特别是以地基土承载为主,辅以少量端承桩的端承桩复合桩基,提出设计方法。该方法经工程实践验证是合理的,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针对端承桩无法满足桩、土变形协调的特点,通过专门研制的变形调节装置,协调桩、土变形差,提出在桩顶设置变形调节装置的端承型复合桩基,实现地基土承担上部结构大部分荷载,仅通过少量端承型桩来控制建筑物沉降的目的,并进行工程实践。该工程地基土承载性能良好,天然地基承载力可以满足要求,但建筑物沉降过大,通过采用该方法使地基土承担上部结构55%的荷载,且沉降控制效果良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对一系列现场测试数据的分析,验证本工程基于沉降控制的端承型复合桩基方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该工程端承型复合桩基的设计思路与方法可供同类工程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将采用美国CSI公司开发的通用有限元结构分析程序SAP2000对刚性桩复合地基进行计算分析。采用基于有限元分析的整体刚度+面弹簧法对筏板基础进行内力及变形分析。通过调整筏板厚度和群桩的布桩方式来调整筏板内力。结果表明,通过调整筏板厚度和群桩布桩方式可以使筏板内力在满足冲切要求的条件下,达到一个最小值,使得配筋量最优。  相似文献   

17.
复合桩基沉降计算的最终应力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提出复合桩基沉降计算的最终应力法 ,包括简化应力调整法、压缩区域分解法和应力与沉降分解法 ,并给出了两个工程实例。工程实例的对比分析表明本文的沉降计算方法能够为工程设计提供合理的沉降量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