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刘秉锋  郭小飞  代淑娟  苏馨 《金属矿山》2020,49(12):136-142
在菱镁矿浮选体系中,金属离子对矿石中碳酸盐矿物和含硅矿物的可浮性会产生较大影响。综述了金属离子对菱镁矿石中的碳酸盐矿物如菱镁矿、白云石和方解石,含硅矿物如石英、滑石和蛇纹石的可浮性影响,分析了金属离子对碳酸盐矿物和含硅矿物可浮性的影响机理。金属离子能够通过多种物理化学吸附方式改变矿物的部分表面性质,进而影响矿物的可浮性。为消除金属离子对菱镁矿浮选体系产生的不利影响,通常采取添加适当调整剂和设计新型高效浮选药剂等方法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刘秉锋  郭小飞  代淑娟  苏馨 《金属矿山》2021,49(12):136-142
在菱镁矿浮选体系中,金属离子对矿石中碳酸盐矿物和含硅矿物的可浮性会产生较大影响。综述了金属离子对菱镁矿石中的碳酸盐矿物如菱镁矿、白云石和方解石,含硅矿物如石英、滑石和蛇纹石的可浮性影响,分析了金属离子对碳酸盐矿物和含硅矿物可浮性的影响机理。金属离子能够通过多种物理化学吸附方式改变矿物的部分表面性质,进而影响矿物的可浮性。为消除金属离子对菱镁矿浮选体系产生的不利影响,通常采取添加适当调整剂和设计新型高效浮选药剂等方法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李侠  蒋海明 《中国矿业》2015,24(4):113-116,120
根据铌矿浮选药剂的现状,本文综述了脂肪酸类捕收剂、羟肟酸类捕收剂、膦酸类捕收剂及胂酸类捕收剂与铌矿物作用机理。针对铌矿物捕收剂在捕收能力及选择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开发新型铌矿物捕收剂的要求。总结了铌矿浮选调整剂的研究现状,指出了脉石矿物有效抑制剂研究是铌矿浮选调整剂研究的重点。对于铌矿的浮选,目前大多数研究是采用传统的化学药剂来改变铌矿物与其它矿物间的可浮性差异,效果仍不理想。本文通过分析含铌矿物的特点,提出了铌矿生物预处理新思路。应用生物预处理对目的矿物和脉石矿物表面进行改性,达到扩大目的矿物与脉石矿物可浮性差异的目的,以实现铌矿物的高效回收。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铜镍硫化矿中MgO脉石矿物的晶体结构、理化性质及其与可浮性的关系,总结了铜镍硫化矿浮选中含镁脉石矿物进入浮选精矿的可能途径及对策,着重介绍了含镁脉石矿物表面活化离子的作用及消除机理,最终得出采用高效金属离子络合剂对矿物表面进行清洗预处理,恢复矿物的原本浮游性,再用选择性抑制剂抑制含镁脉石矿物,将是处理含镁硅酸盐铜镍硫化矿物的有效途径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在矿物浮选过程中,矿浆中的金属离子对矿物浮选行为有重要影响。分析和总结相关文献,综述了金属离子对硅酸盐矿物抑制作用、活化作用、分散行为的影响规律及机理。在不同浮选体系中,金属离子以络合物或沉淀吸附于矿物表面,通过消耗浮选药剂,改变矿物表面电性等方式,来影响矿物浮选行为。金属离子改变矿物表面电性,影响硅酸盐分散行为,金属氢氧化物沉淀通过桥连作用促使矿物聚沉。金属离子的干扰作用一般采用沉淀、络合或屏蔽法消除。   相似文献   

6.
伟晶岩型锂铍稀有金属矿是战略性矿产资源;锂铍稀有金属矿石的浮 选分离是目前锂矿研究的世界性 难题之一。 介绍了常见伟晶岩型锂铍稀有金属矿性质及矿物晶体特性,概 述了我国伟晶岩型含绿柱石的锂辉石矿石 锂铍浮选工艺、浮选药剂及浮选机理等方面研究现状。 目前基于浮选药剂 作用强化锂铍矿物与脉石表面特性差异, 实现锂辉石与绿柱石的高效分离是细粒浸染型含绿柱石伟晶岩型锂辉石矿 石主要的分选方法。 锂辉石、绿柱石与主 要脉石长石和石英均为硅酸盐矿物,矿物表面特性相近,实现锂铍分离的关 键是寻找合适浮选药剂,实现矿物表面选 择性溶蚀,扩大锂辉石与绿柱石、目的矿物与脉石矿物的可浮性差异,实现 锂铍的综合回收。 未来发展趋势是采用基 于密度泛函理论 Materials Studio 软件、AFM 等现代检测分析手段深化 研究伟晶岩型锂铍稀有金属矿矿石性质和矿物 晶体表面的基因特性,采用高效活化剂与抑制剂及联合浮选工艺实现锂辉石 和绿柱石的精细化高效分离;此外锂铍 浮选捕收剂的低温化、捕收剂阴阳离子混合复配化以及浮选机理研究更加 微观量化也是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矿物的晶体结构受其化学组成和成矿条件的影响、而晶体结构和化学组成都是影响其可浮性的关键因素。本文采用苄基胂酸作扑收剂,对金红石、钛铁矿及脉石矿物—石榴石、角闪石和辉石等的可浮性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采用ESCA、Auger等现代表面分析技术,对浮选过程的药剂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结果证明:金红石和钛铁矿的浮游本质是其表面钛质点与苄基胂酸作用的结果。钛铁矿表面人工缺陷的形成—即铁质点的溶解是其浮游率提高的关键所在。经弱酸性介质处理后,钛铁矿与金红石具有相近的可浮性。脉石矿物的可浮性与其晶体结构的类型有着良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8.
通过单矿物浮选实验,研究了在十二胺浮选体系中菱镁矿、白云石的浮选行为及调整剂Fe3+对两种矿物可浮性的影响。依据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接触角测试研究了Fe3+的作用机理。浮选实验结果表明:十二胺体系中,在矿浆自然pH值条件下,白云石的可浮性优于菱镁矿,菱镁矿与白云石具有一定的浮游差,添加少量的Fe3+显著提升了两种矿物的浮游差。红外光谱测试结果表明:十二胺在白云石、菱镁矿表面的吸附主要是静电吸附,白云石-CH3和-CH2的对称和不对称拉伸振动的峰值增大。接触角测试结果表明:少量Fe3+的加入使得白云石接触角明显增大,疏水性增强,对菱镁矿可浮性影响不大,起到了选择性活化白云石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朱一民  孙升  黄玉梅 《金属矿山》2019,48(2):125-128
以菱镁矿单矿物及其常见脉石矿物白云石和石英单矿物为研究对象,考察实验室自制改性脂肪酸类捕收剂DYM-1对各单矿物可浮性的影响。单矿物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在25 ℃,矿浆pH=12.0,DYM-1用量为80.0 mg/L时,菱镁矿回收率可达到98%,白云石回收率为73%,石英回收率为21%,菱镁矿与白云石和石英的回收率差值最高,菱镁矿与2种脉石矿物的浮选分离效果最好。对DYM-1及其分别与各单矿物作用前后的红外光谱分析发现,DYM-1与3种单矿物均发生了氢键作用,并且与白云石表面发生了化学吸附;接触角检测结果表明,随着DYM-1用量的增加,菱镁矿和白云石的接触角均逐渐增大,且其接触角随着DYM-1用量增加的变化规律与回收率曲线相对应。  相似文献   

10.
氧化锌矿石结构和共伴生关系复杂,表面性质相似,浮选分离难度较大。氧化锌矿中有用矿物异极矿或菱锌矿在浮选过程中难以与含钙脉石矿物方解石和白云石有效分离。因此,对异极矿、菱锌矿及其含钙脉石矿物的表面性质以及其与浮选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可为其高效浮选分离提供理论基础。系统介绍了异极矿和菱锌矿及其含钙脉石矿物表面性质的研究现状,主要包括矿物的表面断裂键、表面润湿性、表面能、表面电性、表面溶解性等,并评述了矿物表面性质与浮选之间的关系。其中,表面断裂键决定矿物暴露面的活性位点;表面润湿性决定矿物天然疏水性;表面能与矿物吸附药剂能力有关,吸附能越负,药剂与矿物表面的相互作用越剧烈;在浮选过程中,带与矿物表面相反的电荷的捕收剂容易通过物理吸附导致浮选;有用矿物表面溶解的金属离子会活化脉石矿物,导致浮选分离困难。最后,对氧化锌矿物表面性质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菱锌矿、白云石、石英纯矿物溶液离子测定、Pb2+、Zn2+、Ca2+、Mg2+四种金属离子对各纯矿物的回收率试验研究、混合金属离子对“菱锌矿、白云石和石英”体系可浮性的研究表明,随着磨矿细度的提高,溶液pH值变化很小、对氧化铅锌矿分离影响小;随着Pb2+、Ca2+、Mg2+离子浓度的增加,菱锌矿的回收率均出现下降趋势,说明这三种金属离子的存在对菱锌矿的浮选具有抑制作用;Pb2+、Zn2+离子对石英的浮选具有活化作用,Ca2+、Mg2+离子对石英的浮选具有抑制作用。低浓度的Pb2+离子对白云石浮选具有活化作用;Zn2+、Ca2+离子对石英的浮选均具有活化作用;Mg2+对石英的浮选具有抑制作用;四种金属离子混合对“菱锌矿、白云石和石英”体系可浮性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菱锌矿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混合离子对目的矿物的抑制作用较脉石矿物强。  相似文献   

12.
复杂矿石体系中矿物间难以分离的主要原因是有用矿物的嵌布粒度太细,有用矿物与脉石矿物的共生关系复杂,要实现矿物之间的单体解离,首先必须对矿石进行细磨,从而造成矿石泥化现象以及矿物之间的相互罩盖,进而对矿物的可浮性产生交互影响,导致矿物分离困难。矿物浮选的交互影响是指复杂矿石浮选体系中两种以上矿物间相互吸附、表面转化等对浮选分离产生的影响。因此,要实现复杂矿物体系中有用矿物的选择性分离,首先必须摸清不同复杂矿石体系中矿物之间的交互影响规律,进而找到利用或消除矿物间交互影响的方法,最终达到提高分离选择性的目的。系统阐述了近年来在复杂铁矿石、菱镁矿矿石和钨矿石体系中不同矿物间的浮选交互影响规律的研究成果,以及浮选过程中不同类型复杂矿石中各矿物交互影响的晶体化学和表面物理化学机制,并提出了削弱或促进矿物之间交互影响和适于不同类型复杂矿石浮选分离的方法,建立了复杂铁矿石、菱镁矿矿石和白钨矿矿石中矿物浮选交互影响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3.
铜镍硫化矿浮选预脱泥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喀拉通克铜镍硫化矿中的滑石及蛇纹石化橄榄石等易浮脉石矿物的存在,严重干扰了铜镍矿物的浮选,不仅增加了药剂消耗,而且影响了浮选指标。通过工艺矿物学和脱泥试验研究,采用新型MB起泡剂浮选预脱泥,减轻了矿泥对锡镍选别的影响,显降低了药剂成本。  相似文献   

14.
刘学勇  韩跃新 《金属矿山》2018,47(4):114-120
浮选过程中药剂与矿物的作用机理十分复杂,明确浮选药剂与矿物的作用机理可以为浮选药剂的分子设计提供理论指导。近年来通过试验研究及分析测试技术对浮选药剂与矿物表面作用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总结了浮选药剂与矿物作用机理的研究方法,并介绍了几种主要研究方法的应用实例。单矿物试验、动电位、接触角、吸附量等方法可明确药剂与矿物的作用强度及矿物可浮性;通过IR、UV、XPS、SIMS、AES等手段可分析浮选药剂与矿物的作用方式;利用分子模拟技术可以从微观层面模拟药剂与矿物的作用过程,得出作用规律。借助各种研究测试方法为研究矿物表面的结构,理解矿物与浮选药剂之间作用过程,探讨作用机理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指出分子模拟技术必将广泛地应用于浮选药剂作用机理的研究中,在提高研究效率及新型浮选药剂的开发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菱镁矿是一种重要的含镁矿物,是制取金属镁的主要原料,菱镁矿和白云石的分离是使用浮选法富集菱镁矿的关键问题之一。矿物表面润湿性的调节是浮选过程中的核心问题,与矿物的表面性质密切相关,深入了解这两种矿物的表面性质,对研究菱镁矿和白云石的浮选分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研究菱镁矿和白云石两种矿物解理面的性质及其与两种矿物浮游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矿物晶体破裂后,两种矿物的表面均出现明显的重构现象,白云石表面原子的弛豫现象比菱镁矿更明显;白云石(101)面的表面自由能小于菱镁矿(101)面的表面自由能;两种矿物表面Mg原子的3s轨道和2p轨道电子以及Ca原子的3s轨道电子的轨道能级均跨越费米能级;两种矿物(101)表面均具有较强的离子性。  相似文献   

16.
我国钛资源钛品位低、性质复杂,浮选是富集钛铁矿最有效的方法。从捕收剂、活化剂、抑制剂角度综述了钛铁矿浮选药剂的研究进展。综述了钛铁矿表面性质与其可浮性的关系及微波表面预处理提高钛铁矿可浮性的研究进展。钛铁矿浮选时捕收剂主要通过化学吸附方式作用在矿物表面,捕收剂组合使用较单一捕收剂对钛铁矿的浮选指标好;在钛铁矿浮选抑制剂方面,铅离子活化的报道较多,铜离子活化、硫酸活化等也逐渐被报道;微波用于钛铁矿表面预处理,降低了捕收剂、抑制剂、活化剂等浮选药剂的消耗量,具有较好的运用前景。今后,钛铁矿浮选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仍然是开发新型、环保、低成本、高效的浮选药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