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建北京地铁14号线盾构隧道下穿运营的地铁15号线区间竖向净距仅1.9 m,施工中采取了加强地面监测、划分区段、及时补浆和封堵洞门、使用改进型管片、设聚氨酯隔离环等优化措施。监测结果表明,盾构机穿越时上方隧道沉降曲线稳定。 相似文献
2.
3.
依托广州地铁12号线二沙岛站至岭南广场站区间盾构工程,综合工程地质资料、设计参数及既有盾构隧道结构特点进行分析,通过开展系列三维模拟分析,系统研究微风化砂岩盾构隧道下穿施工对既有地铁盾构隧道结构所造成的不利影响,探究地铁隧道在不同程度的刚度折减后受到的影响,评估既有盾构隧道结构的安全性。研究表明,新建隧道下穿引起的既有盾构隧道椭变增量形式均为竖椭变,并随着盾构隧道的刚度增加而减小;新建隧道下穿主要引起既有隧道结构及轨道的竖向位移,并随既有盾构隧道自身刚度减小而增大;新建隧道下穿后,既有隧道沿纵向表现出典型W形沉降槽趋势;既有盾构隧道的位移、弯矩变化值较小,并随着盾构隧道的刚度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4.
5.
文章以沈阳地铁10号线中松区间左线上穿既有2号线隧道为背景,探讨盾构法施工穿越既有隧道结构的施工与监测技术措施,以期能为相似施工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超近距离双孔并行盾构施工的相互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北京地铁一盾构近接工程为背景,结合理论分析、数值模拟计算和现场实测数据反馈等多种研究手段,研究新建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对已建盾构隧道纵向和横向变位、附加弯矩及轴力的影响分布变化规律,发现近邻隧道盾构施工对已建隧道的影响存在一种纵向效应,表现为应力的“提前到达”和变形的“滞后发展”,对于国内近接施工中首次采用的钢支撑预加固措施进行验证,研究表明钢支撑特别是横向钢支撑的预加固对于改善已建隧道受力状态效果十分明显,为双孔并行盾构近接施工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城市地铁建设中,新建线路需要穿越既有地铁隧道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程。为了研究这一领域的施工技术和控制措施,本文采用了有限元仿真技术对盾构近距离下穿施工进行了合理化分析,并确定了采取施工措施的必要性。同时,通过现场试验研究了济南地铁6号线下穿新建济南地铁4号线的施工措施,并对隧道变形及地表沉降监测数据等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下穿施工过程中,地表沉降监测数据等变化均在允许范围内,而4号线隧道变形也在控制范围内,从而保证了隧道的安全性。这些研究成果为类似盾构近距离下穿地铁隧道施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对相关工程的施工安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结合上海龙耀路越江隧道盾构下穿龙华油库油罐的工程实例,采用二维有限元方法对施工风险进行分析,并通过有效的分区及施工控制等技术手段,将盾构施工对油罐的变形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为今后的相关工程建设提供了一个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上海打浦路隧道复线工程须近距离穿越老打浦路隧道,在施工中对土体扰动及沉降的控制比较困难.通过对工程难点及特点的分析与研究,选定了合理的掘进参数及同步注浆量,同时提高了检测水平等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达到了预期的质量和安全目标. 相似文献
13.
为了减少大直径盾构在砂卵石地层近距离下穿既有地铁隧道的不利影响,以北京地铁08标2#风井~3#风井区间盾构工程为背景,从盾构关键部件改造、试验段掘进参数优化、施工过程中采取的措施等方面研究了砂卵石地层大直径盾构顺利掘进并且有效控制既有地铁隧道变形的控制技术。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盾构掘进过程中既有地铁隧道的变形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采取措施后的结构变形满足水平位移±1mm、垂直位移(沉降)3mm以及综合维修轨道变形±3mm的要求,验证了上述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该工程的顺利实施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上海外高桥电厂是我国目前单机容量最大的火力发电厂 ,两条取水隧道是二期工程的一个重要项目 ,但由于其所处地理位置的影响 ,使得设计上取水隧道之间距离较小 ,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同步监测。文中详细介绍了监测方案的实施过程 ,分析了隧道内力、隧道断面收敛变形、接触压力等随工程施工的变化规律 ,保证了取水隧道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以地铁重叠隧道盾构下穿某下承式实腹连拱桥为例,针对重叠隧道和实腹连拱桥的特点,对盾构下穿该拱桥的施工阶段进行数值分析,结果显示未加固工况下盾构下穿该拱桥时不满足变形控制及应力标准,提出在两个桥台背后各打设两排管棚,在桥墩底部进行袖阀管注浆加固,同时对全桥桥拱进行钢筋混凝土支撑的措施,并对该加固方法进行数值模拟,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16.
近距离三线并行盾构隧道施工实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上海某地铁近距离三线并行盾构区间隧道的施工影响进行现场监测分析研究.总结归纳盾构施,工对周围深层土体水平位移、深层土体沉降、孔隙水压力的基本影响规律.根据已建隧道的位移、沉降历时曲线和收敛特性,得出了盾构推进对近距离并行已建隧道的施工影响特点.研究结果可为后续类似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7.
数值模拟已成为分析盾构隧道施工的重要手段,而计算准确性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土体本构模型及确定正确的参数。为研究适用于上海地区软土地层盾构隧道施工数值模拟的土体本构,结合上海工程实例,分别采用摩尔-库伦模型(MC)、土体硬化模型(HS)、小应变土体硬化模型(HS-Small),对盾构隧道施工进行数值模拟,通过与ANSYS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不同土体本构模型在数值模拟中的适用性。研究发现,针对上海地区软土地层,在盾构隧道施工工程中采用摩尔-库伦模型(MC)、土体硬化模型(HS)的计算结果与ANSYS理论计算结果吻合度较高。这些模型已成功应用在实际隧道工程的结构受力分析中。 相似文献
18.
以深圳地铁12号线盾构下穿隧道为研究背景,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盾构掘进过程中地层变形。较坚硬地层盾构下穿施工,地表沉降值不超过1 mm。既有隧道削弱了掘进对地表变形的影响,导致地表沉降曲线在既有隧道位置出现回升。 相似文献
19.
地表建筑物的变形监测是盾构隧道施工监测的内容之一,由此可见,盾构隧道施工对地表建筑物影响的重要性,特别是多孔盾构隧道的施工。论文结合某实际工程,计算分析了近距离多孔盾构隧道施工对地表某一框架结构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北京某地铁区间盾构隧道下穿既有河道,运用FLAC3D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盾构下穿施工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分析,并结合实际穿越条件,采用调整注浆压力控制了地表沉降.监测结果表明,地表沉降和管片变形均小于允许值,保证了下穿施工的安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