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万军  杨振 《山西建筑》2023,(11):169-174
目前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等多种水问题在我国越来越严峻,建设海绵城市能全面有效地解决这一综合问题。对我国建设海绵城市的背景进行介绍,并且从海绵城市的内涵、本质、目标以及海绵城市建设包括的主要内容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对国内外海绵城市的发展进行了总结,最后论述了水生态系统功能主体保护与修复、低影响开发技术、水敏性城市设计以及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等建设海绵城市的关键技术,以利于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镇江市作为第一批国家级海绵试点城市,在海绵城市方面开展了相关实践。通过对江苏大学景观海绵改造工程的分析,探讨了海绵城市理念在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和技术措施,对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针对扬州市的实际情况,研究了扬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的途径和各项技术措施的适用条件,指出扬州市海绵城市应在充分利用现有城市绿地和雨水管渠系统的基础上,采用各种单项设施对其进行合理地系统优化,以较小的资金投入使扬州市的海绵城市建设形成"点线面"的全覆盖格局,从而达到海绵城市的建设效果。  相似文献   

4.
滇西技术应用大学的人行道、自行车道及消防行车道严格按照海绵城市的建设标准,在施工中均采用了新型的铺装材料——透水混凝土。结合工程实践,阐述了透水混凝土道路的施工工艺流程及质量控制。通过合理的施工组织及过程管理,工程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成功地将整所大学园区地下打造成了一个大型的海绵体,对保护自然、雨水管理与水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针对本地胶凝材料、骨料粒径、水灰比等对透水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实验得出了不同强度等级透水混凝土的最优配合比。通过透水混凝土的生产与应用试验,解决实际生产和施工中的一些技术问题,实现了透水混凝土的预拌化生产方式,为透水混凝土大面积应用与推广奠定了基础,为相关标准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所谓"海绵城市",就是指城市要像海绵一样,遇到雨水时把它们吸纳起来,缺水的时候再吐出来利用。建设海绵城市要求城市有更多的海绵体,包括河、湖、池塘等天然水系,特殊的规划设计让城市中的绿地、花园、道路、房屋、广场成为滞留雨水的绿色设施。届时,整个城市将建立"渗、蓄、滞、用、排"等多种生态化技术的新型城市雨水处理系统,将80%左右的雨水留住。目前,安徽省已全面启动海绵城市建设,按照要求,到2017年底,城市内涝积水点基本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7.
<正>建设海绵城市是党中央、国务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倡导绿色发展的重大举措。为应对雨季频发的城市内涝,越来越多的城市建设实施"海绵"战略,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2016年以来,海绵城市建设进入加速期。福州、大连、深圳、上海、三亚、青岛、天津、北京等14个城市入选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江西、甘肃、江苏、安徽、四川、山东、吉林等多个省份陆续公布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  相似文献   

8.
正辽宁大连已进入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并在庄河选定21.8km~2区域先行先试。试点不仅为大连的绿色发展探索了新路,其建设经验还将在全国示范。"海绵城市"就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蓄存的水可以释放利用。2009年,大连市就启动了"海绵城市"的课题研究,并在部分区域进行尝试,庄河昌盛"海绵城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校园景观存在的问题,提出将海绵城市理念应用于校园景观建设中,并以三亚市为例,阐述了雨洪管理的设计方法,达到了生态校园景观的效果,解决了校园洪涝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日益加剧的城市洪涝灾害,我国颁布实施《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人工湿地作为一种低影响开发设施,其较好的吸纳径流、去除污染及景观价值方面的优势必将在径流总量/污染控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根据《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的建议,对人工湿地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价值和作用,以及设计时相对于传统人工湿地设计的不同和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以期对人工湿地在"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及应用方面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针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理念,分析了一种全透水路面的组成体系,结合工程实体的应用效果,得出了解决城市"热岛效应"、有效补充地下水、建设"海绵城市"的新型结构设计形式,对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示范和启发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受极端天气的影响,我国多个城市洪涝灾害频发、水资源污染严重,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传统"灰色"城市雨水处理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日渐暴露的自身局限性警示着人们要转变观念、另谋出路,"海绵城市"理念的出现为城市发展建设指明了一个新的方向。文章简述了"海绵城市"概念的提出背景及内涵,结合国内外相关建设经验,基于海绵城市理念,针对不同地域降雨情况提出了不同的处理方案,对相关"海绵体"的修建方法、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等难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海绵城市能对城市内部的环境进行简单的调节,也能改善城市内部的环境。在进行城市建设时,需加大对海绵城市理念的了解,并加强对相关技术的研究。鉴于此,对海绵城市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希望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四川建材》2017,(10):204-205
21世纪以来,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城市建设规模也日渐增加,一方面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各种恶劣天气频发,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经常出现;另一方面,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产生大量的垃圾或随处填埋,许多化工企业向地下排放各类污水,对城市水生态环境产生非常恶劣的影响,各种不利因素的叠加导致了大中型城市频繁的内涝和短期的缺水现象,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城市基本的水生态环境和正常的水循环系统。因此,在构建可持续型发展城市理念指引下,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当前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多措并举,尽快地改善城市水生态环境。"海绵城市"新概念的提出为整体修复破损的城市水生态环境创造了契机,通过研究、探索、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将进一步优化现有城市的水生态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社会经济在不断的发展,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各种机械设备大量产生,人们解放了双手,各类化工业的发展给人们的生产带来了诸多便利。伴随其而来的还有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目前世界各国对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科技的不断发展推动了人类对气象的认知,于是就有了海绵城市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透水性机动车路面铺设系统的概念及类型,阐述了透水性铺设材料系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现状,指出透水性机动车路面铺设系统在调节城市热湿气候环境方面具有极大的改良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海绵城市的论述,结合西安城市建设解释海绵城市的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18.
正海绵的哲学海绵城市是适应中国复杂的地理气候特征而提出来的,以中国悠久的水文化遗产为基础,融合了当代国际先进的雨洪管理技术和生态城市思想而形成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系统,具有鲜明的中国性和国际的先进性。以海绵来比喻一个富有弹性、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为特征的生态型城市,是  相似文献   

19.
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的推进,构建集水文功能和景观美学为一体的宜人多样化多功能可持续景观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详细阐述了可视化途径的内涵,分析水文功能景观化需遵循的原则及应涵盖的价值,阐述了在模拟雨水自然蒸散、下渗、径流的理念下,雨水收集、运输、过滤、蓄存、下渗、利用的可视化技术措施,并对场地空间营造的可视化模式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出相应的设计策略,为拓展节水型景观,提升场地应对、处理城市雨水问题的能力,形成具有复合功能的景观提供了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20.
《门窗》2016,(7)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但是受到自然灾害摧残的次数却也呈上升趋势增长,如:雨水、洪涝灾害等等,尤其是南方地区城市经常受到这些灾害的摧残。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会严重阻碍现代化城市的建设,因此,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海绵城市"的理念逐渐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建设海绵城市的理念进行了简要简述,进而在此基础上,对南方地区城市建设中"海绵城市"理论的具体应用进行阐述和研究,以便能够为南方城市实现更好的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