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济南城市空间呈东西走向拓展态势,但这在济南社会经济的高速增长中逐渐表现出不适应性,在提升中心城市能级、整合周边地区发展方面效率也不高。基于对自身发展现状及主要空间问题的分析,济南市从区域空间整合和城市长远发展的角度提出济南核心都市区的发展范畴,根据自然与区域条件提出新城区组团式空间结构和跳跃式发展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空间和产业布局、协调市场体系、管理土地供应等整合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基于武汉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企业数据,运用核密度估计与圈层分析方法,探讨了武汉都市区商务服务业空间格局,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其空间格局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武汉都市区商务服务业呈现由中心城区向外围扩散的多中心圈层格局,不同类型商务服务业空间格局具有差异性;交通通达性、土地价格、商业集聚水平、金融发展水平和文化创新环境是商务服务业空间格局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类型的商务服务业,影响其空间格局的因素不同。 相似文献
3.
4.
城市一体化地区是城市群发展的先导区,是城市提质增效、在快速重构和日益扁平化网络城市体系中占据核心和节点位置的一种重要选择。从厘清城市一体化的内涵出发,探究中国城市一体化地区形成的动力机制、空间组织模式与格局对建立更具全局性和针对性的中国城市一体化分析理论、认清我国城市一体化发展的基本规律、优化我国城市发展的总体空间格局具有重要意义。现运用定性综合集成法,架构了基质层、支撑层、功能层、智慧层、政策层等驱动城市一体化发育的分层因素集并进一步拓展为因素类,提出七个方面的驱动机制;基于中观和宏观视角分别总结了我国城市一体化地区的空间组织模式;全面梳理了我国"17+8+8+4"的城市一体化地区空间组织格局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方向指引,为促进我国城市群和新型城镇化健康有序演进,以及城市发展的总体空间格局的优化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5.
6.
城市科技服务业区位选择的研究对于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具有重要意义。以武汉都市区为案例,基于工商登记企业数据,运用圈层分析与核密度估计方法,刻画城市科技服务业的空间格局,利用负二项回归模型检验其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城市科技服务业集中分布于中心区和近郊区,呈现“多中心”的空间格局,不同类型科技服务业的空间格局存在明显差异;区位条件、商业环境、技术因素、文化环境、孵化环境、集聚因素和政策因素是科技服务业空间格局的主要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对不同类型科技服务业的作用强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8.
9.
都市区外围城市作为城市化最为活跃的区域,其发展动力与空间演变较为独特,存在以空间碎片化为代表的问题.文章通过对江西南昌县城的空间发展路径及动力机制分析,认为南昌县城空间发展受小城镇自然生长和中心城市影响下生长双重路径的共同作用,存在空间分异明显、内部联系薄弱、功能分散、地域特色丧失等问题.结合南昌县城实际,文章从工作机制、发展模式、空间组织和特色塑造4个方面提出优化策略,以促进南昌县城自身及整个都市区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11.
在聚集与扩散机制的共同作用下,国际门户型航空枢纽触发形成了城市新型空间形态——空港都市区,并逐渐成为推动区域和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参与国际竞争的关键要素。本文以广州白云机场空港都市区为研究对象,以通过空间优化使整个区域保持合理、高效的发展状态为目标,借用扎根理论以及Nvivo质性分析软件,通过对相关企业与专家访谈内容的编码和分析得出空港都市区空间发展趋势模型,并通过矩阵分析建构空间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以交通走廊作为区域空间整合切入点,分析厦门湾都市区空间整合的基础和条件,应用点轴开发模式进行区域层面空间整合,完善厦门作为区域门户城市的服务功能;应用轴向组群发展模式进行都市区层面空间整合,促进形成网络化的都市区内部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4.
发展环境转型与中国都市区空间增长战略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快速交通与信息化、生态化发展的新趋势和新形势下,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都市区的空间增长战略重构需要实现六个根本性转变:区域发展由城乡二元结构向均衡协调发展转变;空间结构由单中心辐射向多中心网络化转变;增长模式由常规建设增长向战略空间架构转变;增长模式由常规建设增长向战略空间架构转变增长重点由外向增量扩展向内外品质提升转变;增长时序由多方同时出击向重点有序带动转变;增长管理由物质建设导向向公共政策导向转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生态安全格局(ESP)是改善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维护生态系统服务的有效措施。近年关于ESP的构建与优化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但对其中关键因子——生态源地与生态廊道的深入分析仍是一项挑战。【方法】以石家庄都市区为例,基于生态资源综合评价,结合最小累积阻力(MCR)模型构建区域ESP,并根据优先级矩阵,确定其中生态源地与生态廊道的优先级。【结果】结果表明:1)石家庄都市区生态源地的主要用地类型为林地、农田与水体;2)高优先级的生态源地与生态廊道主要集中在西部浅山区与滹沱河沿岸,是需要重点关注与保护的区域。【结论】通过对生态源地与生态廊道优先级排序后进行区域ESP优化,可有效界定区域生态系统维护过程中的关键区域,为未来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文明建设深入了解区域生态资源提供助力,并为相应的绿色空间规划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6.
高校公寓作为大学生在校驻留时间最长的建筑物,人口密集且空间功能多元化,承载着公共属性功能。当前高校老旧学生公寓普遍存在空间组织与效率低效、落后问题,与当今大学生对公寓的使用需求相差甚远。对学生公寓进行资料收集、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和现场测试,了解了学生公寓的现状,分析了大学生对公寓需求,探讨了空间组织和效率优化的方式,并针对后疫情时代学生公寓密集型的特点进行了空间组织和资源优化,室内平均温度降低0.9℃,外围护内表面温度平均降低1.1℃,平均采光系数约4%,为学生公寓提供新的使用场景,优化了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开发,居住地产售楼示范区正在量大面广地建造中,也出现了非常多的形式.但其空间的组织关系仍是有章可循的.文章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归纳,将当下售楼示范区的空间关系进行分类总结,将示范区空间分为前场区、销售展示中心区和后场区,并分别研究其空间关系,以期为将来的居住地产售楼示范区建设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国外都市区工业空间是城市实现转型、把握未来发展机遇的重要空间载体,对我国城市量大面广的工业空间转型升级具有借鉴意义。本文基于演化经济地理学的视角,结合国外工业空间转型实例,分析了都市区内既有工业用地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功能分化趋势、典型代表、影响因素以及具体的演化路径。笔者认为:(1)工业空间演化过程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自身优势条件、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外部发展诉求等,各方面因素合力下形成了不同的功能演化方向。(2)从功能演化的国际案例来看,工业空间的功能演化可以分为再生型(即实现功能突破)、调整型(即实现功能延伸)、锁定型(即功能被动锁定)三种典型路径。(3)具体而言,再生型演化路径以文化活力为路径核心,促使原有工业空间走向高活力城市区;调整型演化路径以科技创新为路径核心,促使原有工业空间转向高科技集聚区;锁定型演化路径以制造升级作为路径核心,促使原有工业空间走向更高质量的工业区。 相似文献
19.
何园是最具代表性的扬州园林之一,以复道回廊、宅园互渗等空间布局特色最负盛名。基于空间句法理论的视域分析法,选取整合度、连接度、平均深度等参数从可行与可视层面量化描述与分析何园的空间组织特色与发展变化。研究表明:1)宅园互渗的何园在其私园及公园时期主要住宅空间和主要园林空间在可达性与可视性上均符合不同功能要求,何园公园化后各出入口位置与功能的调整相对合理;2)定量分析方法有助于进一步把握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与布局特色和在现代园林的功能要求、空间配置中的融合与应用。 相似文献
20.
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发展到特定阶段所形成的位于城乡之间的地域实体,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承担着城市边缘区的形态建构、社会空间融合、可持续发展维护等方面的重要功能。对城市边缘区及绿色空间进行了释义,总结出目前我国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格局的3种类型:"绿环/绿楔""镶嵌式绿块""绿色补丁",分析了目前我国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所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对我国城市边缘区绿色空间的规划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