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面对西部欠发达乡村贫穷的经济状况、脆弱的自然生态、落后的人居环境、衰败的乡土文化等现实境况,该文以青海洪水泉村为案例,在思辨乡村产业与乡村聚落、乡村规划设计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该村发展现状,提出乡村产业发展战略,并基于产业导向,探索不同空间层级的乡村规划,以及进行新型民居建筑的设计。该文所提倡的围绕乡村产业发展的一体化乡村规划设计方法,对破解西部欠发达乡村发展瓶颈,丰富乡村建设理论有着现实和理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该文基于当前"多规合一"规划背景,以湖北省宜昌市车溪村规划为例,从乡村"多规合一"的内涵理念出发,进行"多规合一"乡村规划实证研究,探讨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融洽的乡村"多规合一"规划统筹方法。对乡村规划中多种规划的矛盾和冲突进行协调,以生态空间为规划图底,重视对生态用地的管控,实现生态包容共生;推进乡村产业有序合理升级,高效配置土地资源,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优化乡村人居环境,凝聚乡村人气,传承民俗文化遗产,形成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和谐的土地利用格局。实现提高政府行政效率,推动车溪村经济文化建设,促进乡村空间城乡和谐发展的目的,同时也为构建多规协调的乡村规划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政策的提出强化了乡村规 划的引导作用,为乡村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 向。然而,尽管当前对于乡村规划实践的关注 较多,但针对乡村规划理论的探索较少,导致 乡村规划未能达到振兴乡村的目的,乡村规划 更多地沦为一种市场资本单向往乡村渗透的 扩张工具。本文将核心—边缘理论引入乡村 规划理念的探索,提出强化核心、开放边界的 乡村核心—边界理念,使乡村在保留特质的基 础上适应时代发展。在实证研究方面,本文 以厦门市欧厝村为例,将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 合,在分析作业方式、文化认同、聚落形态三 方面凸显的问题的基础上,以乡村核心—边 界理念为指导,从产业、文化与空间三方面提 出较为系统的振兴策略,为类似的村落规划 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乡村发展面临的困境入手,探讨和分析了乡村物质空间实体和乡土文化失落的现状,以及当前乡村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在梳理当下空间分析技术运用、空间句法自组织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乡村规划应当遵循自组织方式的乡村空间生产模式,在规划过程中引入自组织方式,并形成乡村规划工作坊的本土乡村规划师培育机制,从而形成村庄自身的内在规划动力,以促进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乡村振兴角度出发,审视了当前乡村建设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分析了当前乡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建设的规划思路,以及以"空间、导则、项目、产业、文化"为重点的规划策略,旨在探索乡村振兴理念下的乡村规划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结合当前乡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背景,分析了"三权分置"给乡村发展带来的三大影响:农地产权再分配致使农地经济价值、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发展模式发生转变;产业空间优化导致农业生产空间和服务业空间的形态演变;文化特色空间重塑要求保护文化载体和发掘隐性特色空间.基于三大影响提出5条乡村规划的策略,包括拟定近远期农地入市指标、建立村域...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自上而下"式的传统乡村规划模式显得单一而局限,"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式的乡村规划模式应运而生。文章对多元主体的内涵与多元主体间的联系进行研究,以福建省莆田绿心地区乡村规划为例,深入乡村调研、剖析实际问题,通过提出重组乡村治理结构、完善乡村配套设施、塑造乡村特色魅力、振兴乡村产业活力等策略,以期让乡村向文化自信、和谐宜居、繁荣振兴的方向转型。  相似文献   

8.
特色田园乡村规划是江苏省针对所处的特定发展阶段和乡村面临的主要问题,以乡村振兴为主要目的开展的一次重要实践。东台市是江苏省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地区之一。本文以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特色田园乡村规划为例,突出问题导向,在创新调研方法、落实空间边界、提升产业效益、共建乡村文明、保护传统风貌等方面拓展规划内涵,调整规划思路,试图探索符合较高发展水平乡村阶段性特征的特色田园乡村规划路径。  相似文献   

9.
相比较于传统村落的建设,现代化背景下的乡村规划往往偏重于空间的高效集约利用,而忽视乡村空间内聚力的营造,致使生活其中的人无法产生相应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解决这些问题,该文从社会心理学范畴引入"内聚力"概念,强调乡村规划中,人、空间、环境三者的有机融合。该文以空间内聚力为切入点,从生产背景、风水学、族文化、文化象征四个方面,深入分析空间内聚力形成的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以湖州市德清县郭肇村新村规划为例展开相应实践,逐层提出村落空间"适应自然",村落内部空间"聚邻里而居",村落公共空间"新旧共生"等应对空间内聚力衰退的乡村规划策略,以期实现乡村空间高效集约的同时,又能从根本上提升空间内聚力。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乡村规划项目产生了很多问题,其原因主要是对传统乡村肌理、文化及空间考量不足,尤其是村庄改造规划不可按照城市手法大手笔进行。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规划客观上需要对原有方式、方法进行改革转型,以应对新时期乡村规划项目中提出的新要求。本文从互联网技术给乡村生活方式带来的变革入手,利用传统文化和乡村空间景观语言演绎互联网乡村生活。其中包括:1)构建人造树与自然树相结合的智慧廊架系统"易森林"(e-forest);2)通过"易森林"串联乡村公共活动空间;3)使用"易森林"系统带来便利生活技术和互联网信息;4)赋予"易森林"丰富的文化和场所意义,构筑乡村生活的"易森林模式"。其核心思想是通过这种多功能乡村辅助廊架系统及装置的构建,试图改善和完善原有乡村规划中抓手不够、创新不足的问题。进而以江苏省宜兴市兰右古村落为实证案例,通过对系统及装置的解读分析,旨在对未来的田园乡村改造规划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