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某铜钴矿铜品位0.85%,钴品位0.10%。铜主要以独立的铜矿物形式存在,绝大部分赋存在黄铜矿中;钴主要赋存于毒砂中。根据矿石性质,通过铜快速浮选-铜钴混合浮选再分离的工艺流程,先获得部分易浮铜精矿,再通过铜钴分离作业获得其余的铜精矿及富钴硫精矿。闭路流程可获得铜品位23.29%、铜回收率84.82%的铜精矿,以及钴品位2.63%、钴回收率63.07%的富钴硫精矿。  相似文献   

2.
非洲某铜矿含铜2.15%、含钴0.095%。目前矿石中的钴未回收,为此,对铜钴的综合回收进行了详细的流程试验研究与分析对比。综合考虑,推荐铜、钴顺序优先浮选的工艺流程。为选厂技术改造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赞比亚某铜钴矿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在其基础上进行了详细的选矿试验研究。通过使用高效选择性捕收剂BK404,采用优先选铜—再选钴的工艺流程,最终小型闭路试验获得了铜品位31.48%、铜回收率90.23%的铜精矿和钴品位1.46%、钴回收率42.00%的钴精矿。  相似文献   

4.
综合回收某硫铁矿石中伴生铜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孟宪毅  白秀梅 《矿冶》1999,8(2):31-35
从某硫铁矿石中综合回收铜锌等伴生金属的关键是铜锌分离技术,根据该矿矿石含硫高、铜锌含量低且致密共生等特点,制定了优光浮选工艺流程,在中性矿浆中采用以硫化钠为主的组合抑制剂,成功地实现了铜铸浮选分离,获得了铜精矿、锌精矿及硫精矿三种合格产品,较好地实现了矿石资源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5.
新疆卡拉盖雷铜钴矿石选矿过程中铜钴不易分离,且铜精矿和钴精矿中砷的含量容易超标。采用多种分析检测手段对该矿进行了详细的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明矿石中有价元素主要是铜和钴,含量分别为0.84%和0.10%,有害元素砷的含量为0.48%。矿石中铜、钴的氧化率很低,分别为2.38%和0.99%。黄铜矿是矿石中主要的铜矿物,嵌布粒度极不均匀,主要呈细粒产出,分布率为53.45%;其次呈粗、中粒产出,分布率为41.17%;呈微粒产出的黄铜矿分布率为5.38%。矿石中的钴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在毒砂、钴毒砂、铁硫砷钴矿、辉砷钴矿系列矿物中,因此在选矿过程中钴和砷的走向相同而难以分离。由于铜钴矿物密切共生,导致铜精矿中砷的含量也易偏高。根据矿石工艺特性,该矿石适宜采用分段磨矿分段选别工艺逐步分离回收铜钴矿物,同时达到抑制铜精矿中砷含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非洲某铜钴矿原矿含铜2.11%,钴0.090%,其中的钴品位较低,难以有效回收,且含钴矿物嵌布粒度不均匀,与黄铜矿、黄铁矿共生关系复杂,严重影响选矿过程中含钴矿物的综合回收。根据原矿性质,采用"铜钴依次优先"浮选工艺流程,结合使用高效选择性捕收剂BKAP,实现了铜、钴资源的综合回收,实验室所得铜精矿铜品位35.08%,铜回收率93.42%;钴精矿钴品位2.27%,钴回收率51.82%。  相似文献   

7.
某铜钴硫铁矿含铜0.56%,含钴0.074%,含硫9.20%,含铁25.90%,以原生硫化物形式产出的铜占88.93%,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在黄铁矿中的钴占90.54%,呈磁铁矿产出的铁占41.58%。为开发利用该矿石资源,在矿石性质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铜硫钴依次优先浮选工艺技术研究和铜硫钴混合浮选—分离工艺技术研究,最终确定了铜硫钴混合浮选—分离—浮选尾矿磁选工艺技术,可以获得铜品位28.59%,铜回收率91.34%的铜精矿产品;含钴0.34%、含硫45.47%,钴回收率88.34%、硫回收率86.91%的硫钴精矿产品;铁品位70.63%,含硫0.15%,铁回收率33.34%的铁精矿产品,实现了铜、钴、硫和铁的综合高效回收。  相似文献   

8.
刚果(金)某铜钴矿尾矿铜、钴品位分别为1.33%和0.33%。为了高效开发利用该二次资源,进行了系统的回收工艺研究,着重介绍了浸出、除杂、沉钴工艺条件研究情况。研究表明,两段浸出—萃取—电积提铜—低品位萃余液除杂—沉钴回收铜、钴工艺中,第1段浸出2 h、pH=2.0,第2段浸出4 h、pH=1.5、矿浆电位350 mV;除杂沉淀6 h、终点pH=4.0;沉钴6 h、终点pH=8.9等为适宜的主要工艺技术参数。生产实践表明,该工艺适应性好,铜、钴回收指标高,硫酸、水、药剂等消耗低,生产稳定,生产指标达到甚至优于设计值,为其他类似项目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非洲某钴镍砷化矿含镍3.05%、含钴0.23%,在完成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拟定了跳汰重选—浮选的试验原则流程,试验研究表明,该镍钴矿经过跳汰预抛尾、1粗3扫2精、中矿顺序返回浮选,可以获得镍品位为26.44%、钴品位为1.54%、镍回收率88.53%、钴回收率75.87%的镍钴综合精矿。  相似文献   

10.
对低品位铜铅锌矿的浮选工艺进行研究,确定铜铅混合优先浮选一铜铅分离一铜铅尾矿浮锌的部分混合浮选工艺流程及其最佳工艺条件。在原矿含铜0.10%、铅1.75%、锌1.75%的情况下,可获得含铜19.39%、铅5.24%、锌3.09%、铜回收率42.57%的铜精矿,含铜0.59%、铅55.78%、锌2.08%、铅回收率89.25%的铅精矿,含铜0.52%、铅1.57%、锌51.93%、锌回收率91.33%的锌精矿。为低品位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11.
新疆某砂岩铜矿的铜矿物主要以孔雀石为主,针对其矿石性质,采用硫化浮选回收矿石中的铜矿物,并以丁黄药作捕收剂,PZO作起泡剂,当原矿含铜1.84%时,经过一段磨矿、一次粗选、三次扫选和二次精选,获得铜精矿品位22.37%、铜回收率78.70%的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2.
蒙古某铜钼矿选矿工艺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蒙古某铜钼矿矿石进行选矿工艺试验研究.在条件试验的基础上,进行铜钼硫混合浮选和铜钼优先浮选工艺流程试验.通过流程方案对比,推荐采用铜钼优先浮选工艺流程.铜钼优先浮选工艺流程闭路试验获得铜品位24.32%、钼品位0.36%、含金8.65g/t、含银388 g/t,铜回收率96.77%、钼回收率81.04%、金回收率8...  相似文献   

13.
低品位铅锌矿选矿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某低品位铅锌矿含铅3.11%、含锌2.50%,采用一段磨矿(-0.074mm 66.640%)、优先浮铅的选矿工艺,用浮选硫化矿的常规药剂分选,可分别得到品位61.58%、回收率87.01%的铅精矿和品位48.69%、回收率62.91%的锌精矿.  相似文献   

14.
新桥硫铁矿矿石选矿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充分研究矿石特性的基础上,采用组合制剂和黄铁矿,优先浮选铜矿物,铜尾选硫的浮选工艺,获得了良好的选矿指标,为300t/d选厂提供了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玻利维亚图皮萨混合铜矿选矿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玻利维亚图皮萨铜矿石属于混合铜矿石,含铜1.65%,铜的氧化率为28.48%。针对该矿石性质进行了浮选试验研究,采用直接浮选先浮硫化铜矿物,再用硫化浮选法浮氧化铜矿物,硫化浮选以丁基黄药+丁基铵黑药+羟肟酸组合作为捕收剂强化对氧化铜矿物的捕收。闭路试验获得铜品位为20.48%,铜回收率为61.77%的硫化铜精矿及铜品位为13.29%,回收率为19.28%的氧化铜精矿,总铜回收率为81.05%,试验研究为该矿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6.
某铜铁矿的铁品位44.23%、铜品位0.24%,采用弱磁-强磁-浮选-重选的工艺,可得到铁品位60.12%、回收率78.52%的合格铁精矿和铜品位22.13%、回收率59.37%的合格铜精矿.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某银锌矿为含低品位铅锌的硫化银矿石,其中银品位为151.1g/t, 铅、锌品位分别为0.27%和0.56%,硫含量为1.30%,鉴于矿石中铅品位比较低,难以单独富集为铅精矿,采用原矿优先选银(铅)-选银(铅)尾矿锌硫混选-锌硫分离工艺进行试验,最终可以获得银品位为9848.81g/t、铅品位为17.41%,银、铅回收率分别为85.40%和88.46%的银精矿,其中锌含量为4.00%、硫含量为34.77%;可以获得锌品位50.95%,锌回收率为66.71%的锌精矿,其中银、铅和硫的含量分别为801.41g/t、0.44%和33.25%。试验指标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8.
针对某含砷黝铜矿和硫砷铜矿的难选铜矿的矿石性质,为得到砷含量合格的铜精矿,采用分步浮选的工艺流程,即先选用对黄铜矿选择性好的捕收剂Z‐200回收以黄铜矿为主的铜矿物,再以丁黄药和PQ为捕收剂回收以砷黝铜矿和硫砷铜矿为主的含砷铜矿物.对铜品位0.65%的原矿,获得两个含砷不同的铜精矿产品,铜品位22.44%、回收率36.48%的铜精矿1,铜品位18.45%、回收率46.45%的铜精矿2,总铜回收率为82.93%.其中铜精矿1含砷0.28%,铜精矿2含砷1.35%,铜精矿1达到了一级品铜精矿的含砷要求.  相似文献   

19.
针对某含铜氧化型钼矿铜低钼高、铜钼氧化率均较高等特点,采用混合浮选-铜钼分离的浮选工艺流程,在回收钼的同时对伴生的超低品位铜进行回收。试验得到钼品位51.95%、回收率为69.47%的钼精矿和铜品位7.43%、回收率58.65%的铜精矿,实现了伴生资源的综合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