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在20世纪20—30年代,柯布西耶就针对当时城市急速扩张产生的问题提出了一套关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而被誉为"建筑诗哲"的路易斯·康在设计生涯之初便开始研究柯布西耶的理论,并成为现代主义建筑师,所以在他的思想和理论中不难发现与柯布西耶重合的部分。该文尝试将柯布西耶的"光辉城市"理论作为切入点,在剖析柯布西耶城市理论的同时,从"光辉城市"中探究出路易斯·康与柯布西耶的思想重合点,从而进行梳理分析,在关联与差异中更彻底地研究路易斯·康与柯布西耶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2.
建筑大师柯布西耶在他的建筑作品中将空间、形式、结构及理念完美地统一起来,因此建筑作品能够充分揭示柯布西耶的建筑理念、建筑形式与建筑结构等之间的联系。本文分析1910~1929年间柯布西耶早期的住宅作品,从结构方面剖析新建筑五项原则形成的历程及背景,透视柯布西耶不为人熟悉的一面,即自始至终对结构关注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3.
建筑大师柯布西耶在他的建筑作品中将空间、形式、结构及理念完美地统一起来,因此建筑作品能够充分揭示柯布西耶的建筑理念、建筑形式与建筑结构等之间的联系.本文分析1910~1929年间柯布西耶早期的住宅作品,从结构方面剖析新建筑五项原则形成的历程及背景,透视柯布西耶不为人熟悉的一面,即自始至终对结构关注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4.
骆可 《建筑师》2007,(6):61-68
拉图雷特修道院是勒·柯布西耶设计生涯乃至现代建筑史上的一个经典。国内此前对此作品的关注往往聚焦于该建筑空间和形式的强烈现代感上。那么,对于修道院这种传统类型而言,柯布西耶在设计这座建筑的时候是创造了一个新的建筑类型还是沿袭了既有的类型?柯布西耶有没有受到其他先例的启发?如果有,这些先例对设计过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笔者试图通过收集和整理柯布西耶在设计拉图雷特修道院之时以及他早年游学过程的史料,来从设计分析的角度诠释拉图雷特修道院的设计与探索。  相似文献   

5.
薛恩伦 《世界建筑》2010,(3):124-127
勒·柯布西耶关注住宅问题,特别是中低收入阶层的住宅。他说:"我探索一种体系,希望有一天让穷苦的人和所有诚实的人们都能在美好的住宅中生活。"1924年,勒·柯布西耶在佩萨克设计了福胡让现代居住区,一个花园式的居住区。福胡让现代居住区是勒·柯布西耶探索"成批生产住宅"的范例,住宅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和预制构件,勒·柯布西耶还利用住宅外墙的色彩加强了居住区的空间变化。为了解决大城市居民的住宅问题,他提出"垂直花园城"的设想,凭借50m高的大厦,可以在每公顷土地上安排1000人居住,建筑覆盖地面的12%,余下的88%是花园,法国马赛市的马赛公寓正是按照上述观念设计的,马赛公寓的粗犷风格在现代建筑运动中也具有强烈影响。  相似文献   

6.
郑博 《城市建筑》2014,(15):58-59
库鲁切特住宅,柯布西耶在南美洲的唯一作品,于1954年落成。时隔50多年,当我们重新审视这个作品时,它所体现出的柯布西耶设计思想的隐藏的变化和矛盾,使其成为我们学习柯布西耶时不能忽视的重要作品。  相似文献   

7.
该文以勒·柯布西耶1935年设计的周末住宅为线索,从建筑形态,结构体系等方面展现这一时期的住宅的特点,揭示勒·柯布西耶在设计乡土建筑中的思维和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8.
江嘉玮 《时代建筑》2022,(1):168-175
文章研究柯布西耶如何将从现代抽象绘画中汲取的物体美学应用于20世纪20年代的白色小住宅设计.通过与阿梅代·奥赞方一起创作纯粹主义绘画,柯布西耶学到了一套将物体类型化的观看技巧,再结合其在东方之旅上转译自古典建筑的设计法,他开始将这些教益在白色小住宅上逐一展开试验.对位法、表面拉伸、视觉操控,是柯布西耶在20世纪20年代...  相似文献   

9.
张蕾 《华中建筑》2012,(10):29-32
施沃泊住宅作为柯布西耶早期住宅作品所有预言的集大成者,对其之后的设计理念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但是由于施沃泊住宅的革新之处并不十分明显,且相对于之后的萨伏伊别墅等也显得并不成熟,国内对此很少有过深入的研究。该文将从建筑形态、视觉感受、空间构成等方面对施沃泊住宅进行分析,从外到内,从人们走进建筑看到它的第一印象开始慢慢体会,一一揭示出施沃泊住宅中柯布式的预言,试以捕捉柯布西耶创作中那些隐藏在其丰富变化背后的持续的设计思想,探求出柯布西耶设计哲学中不变的东西。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以勒·柯布西耶1935年设计的周末住宅为线索,从建筑形态,结构体系等方面展现这一时期的住宅的特点,揭示勒·柯布西耶在设计乡土建筑中的思维和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11.
张燕来 《建筑师》2022,(4):106-115
书籍是呈现思想之物,书籍设计与艺术思想有着特殊的关联。勒·柯布西耶一生完成了约 50 本建筑书籍的创作, 书籍既是展现其建筑思想的自传性媒介,也是投射其建筑观念的隐喻性物品。本文回顾了柯布西耶的出版生涯,通过 他对书籍设计与制作的参与,分析由“书籍——建筑”的交互构成的文字与图像、视觉与物理、物品与构筑特征,研究 书籍在柯布西耶的艺术创作中的地位,探究书籍与建筑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陈劼 《华中建筑》2003,21(5):54-57
建筑大师柯布西耶地的建筑作品中将空间、形式、结构及理念完美地统一起来,因此建筑作品能够充分揭示柯布西耶的建筑理念、建筑形式与建筑结构等之间的联系。本文分析1910-1929年间柯布西耶新建筑五项原则形成的历程及背景,透视柯布西耶不为熟悉的一面,即自始至终对结构关注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3.
绘画与建筑创作并行是勒·柯布西耶艺术生涯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从柯布西耶绘画中的物体题材出发,聚焦于绘画中的物体关系,通过作品分析探究和揭示其绘画—建筑的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14.
住宅能给人类带来什么价值是学术界长期探讨的问题。勒·柯布西耶1923年出版的《VERS UNE ARCHITECTURE》(走向新建筑)中提出"La maison est une machine à habiter"观点,中国学者陈志华2004年将此译为"住宅是居住的机器"。本文从图像学和精神分析学视角将该观点再次解读,认为,住宅是为了居住的机器,这个机器是活生生的机器。因此,在柯布西耶的设计艺术本质中,住宅与机器,设计与精神是至关重要的存在。  相似文献   

15.
《建筑师》2015,(5)
本文回顾了加乌尔住宅的设计建造过程,并以此为契机,梳理柯布西耶设计作品中的莫诺尔型即筒形拱母题,分析柯布西耶设计思想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即对家庭氛围、手工艺、乡土和民间建造传统、身体感知和直觉经验的重视,探讨柯布西耶中后期建筑设计观念上的转变,以及蕴含在这种转变中的美学理想,并进一步指出,柯布西耶从地中海地区乡土建筑和手工艺匠人那里寻找的不是抵抗性的地域主义,而是偶然性与精准对立统一之下的生命意识,并将之转化到现代建筑语言系统中,成为人类共享的普遍价值。  相似文献   

16.
勒·柯布西耶在1923年提出"住宅是居住的机器"的同时,苏联构成派建筑师们也在做着同样的探索。不同的是当时西方建筑师主要通过设计个人别墅来实现他们的新建筑思想,而苏联建筑师认为"我们要为大众设计住宅,"他们提出多种居住单元类型组合,并通过科学计算研究其空间使用效率,经济性和功能性等特性。他们经过多年的探索,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住宅是居住的机器"这一现代新建筑理念,并在莫斯科建成了公共集合公寓:纳康芬公寓和全俄合作社建筑工人集合公寓,其设计思想和作品直接影响了勒·柯布西耶马赛公寓的创作。  相似文献   

17.
昌迪加尔的总督府项目在柯布西耶住宅项目中占据着一个独特的位置。本文从功能、形式、秩序和理念四个方面层层深入的对这个形式奇特而且结构庞大的建筑进行解读,以揭示该建筑与其理念原型——印度法特普尔·西克里城(Fatehpur Sikri)宫殿建筑群的枢密殿(Diwan-i-khas)之间的关联,这就为理解柯布西耶晚期作品(主要是昌迪加尔首府广场建筑群)的设计手法和意图提供了一条线索。  相似文献   

18.
勒·柯布西耶作为一个决然的现代主义者,他的城市与建筑的设计理念不仅表现在大量设计作品之中,也呈现在他的视觉与影像探索之中。本文在回顾和追溯柯布西耶影像生涯的基础上,分析了他的影像观念及其变迁,并着重探讨了他在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创作中广泛采用的影像加工手段。  相似文献   

19.
勒·柯布西耶与金兹堡都是20世纪伟大的建筑师,他们均在现代建筑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本文分析了两位大师之间的交往及相互影响,以及双方在理论及实践方面的相互借鉴:对比了促成两位大师共同的现代建筑观念的不同教育背景;通过作品分析图比较了金兹堡1920年代的住宅设计思想与1950年代柯布西耶马赛公寓的设计手法,对比研究了两位大师之间相通的住宅建筑构成手法;通过对两位大师不同的专业结局的分析,充分肯定了金兹堡对柯布西耶建筑理念形成的影响。此外,通过比较研究柯布西耶与金兹堡的同时代理论著作《走向新建筑》与《风格与时代》,总结了两位大师对现代建筑理论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童雪菲 《山西建筑》2007,33(30):62-64
从勒·柯布西耶的住宅研究入手,阐述了其住宅研究的设计路线、技术路线、人文路线,并通过其住宅作品分析来反映其住宅研究的丰富内容,最后进行小结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