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乡村聚落空间形式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聚落空间形式真实地反映了乡村地区的人地关系。本文基于相关文献总结了聚落地理学在乡村聚落空间形式方面的发展成果。对国内外乡村聚落空间形式类型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归纳.同时挖掘其背后的自然、人文、社会等影响因素。通过这种系统的类型研究和因素研究解读不同类型的乡村聚落空间形式.以期能对我国乡村聚落地理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3.
随着全球城市化扩张的加剧,乡村聚落景观发生了巨大改变,乡村聚落格局在乡村城镇化的浪潮中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分析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中外乡村聚落景观格局的研究进展,包括乡村聚落格局的美学价值、乡村聚落格局演化、研究采用的主要学科与技术,探讨了该领域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国内传统乡村聚落公共空间形态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分类总结,指出聚落公共空间的研究主要有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而又分别包括静态的空间形态研究和动态的演进机制研究。文章通过对传统乡村聚落公共空间研究现状的总结和归纳,以期对我国传统乡村聚落的相关研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5.
6.
内蒙古准格尔地区传统乡村聚落形态是在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人文历史发展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乡村聚落分布的空间形态较多地受到地理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制约而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在乡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乡村聚落的分布形态在传统特征的基础上持续发展.并在城乡关系的多元分异背景中产生了多元形态。而就单一聚落形态来讲,由于规模、区位、组织方式、性质、自然条件的不同。形成不同的组合形式.从而形成千变万化的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查询系统对传统乡村聚落研究项目中涉及建筑学及相关学科的课题进行了查阅与梳理,分别从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两个视角对近30年来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分类与简要评述,以期对后续的传统乡村聚落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
9.
陕北山地地区是我国生态极为脆弱的地区,为了改善这一现状,我国从1999年开始实行了退耕还林政策,该政策的实施对于陕北乃至全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陕北山地地区的生态环境以及人居环境建设有着重大的意义,对陕北山地地区乡村聚落建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之亦带来了很多现实的问题。乡村的产业模式、农业生产方式、第三产业、景观、人的生活方式及生活观念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亦带来了乡村聚落的更新与重构。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陕北山地地区的乡村如何营建并适应新条件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国城镇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贵州省黔东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村落亟须进行科学合理的发展和传承,本文以黔东南地区典型的传统民族乡村聚落为研究对象,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民族文化等因素出发,探究山地环境与乡村聚落的关系,对山地传统乡村聚落的选址、布局和边界形态进行归纳总结,对传统乡村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分析和研究.探究西南地... 相似文献
11.
通过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
聚落的研究进展,将我国乡村聚落研究划
分为复兴、发展、多元化3个阶段,乡村聚
落研究经历了由简单向综合、从定性描述
到定量分析、由空间分析向人文社会范式
的转变。但是目前我国乡村聚落研究现状仍
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是研究内容缺乏创
新,原创理论相对较少;第二是研究对象较
偏传统,普适性研究不够;第三是学科交叉
研究不足,研究视角有待拓宽。最后提出了
我国乡村聚落研究今后发展的趋势:以人为
主体的微观视角下乡村聚落研究;乡村转型
发展背景下乡村聚落发展与重构研究;对我
国东、中、西乡村聚落和传统村落的研究;
多领域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多民族地区是在长期交流互动中形成的特殊区域,其发展与特色保护面临诸多问题。乡村聚落作为长时间文化积淀的载体,是进行文化景观研究的重要切入点。研究以石阡县自然地理、空间建设和社会经济数据为基础,综合地理环境、文化背景、聚落景观、建筑形态因素,运用K-均值聚类法将石阡县划分为七类分区,并进一步分析自然地理、乡村发展和民族迁徙历史对乡村聚落“条带-核心”模式分区形态的影响。与石阡县乡村发展规划中的风貌分区成果进行比较可知,以自然地理单元为基础、兼顾宏观社会经济因素与中微观空间因素、遵循相对一致性原则的分区模式更能反映多民族地区的乡村聚落景观特色,从而为制定针对性的风貌建设指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甘南藏区乡村聚落空间结构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同一文化区域下不同生产方式为研究视角,把甘南藏区的牧区村落、半农半牧区村落和农区村落根据村落选址情况,划分为牧区山坡型村落、牧区草原型村落、半农半牧区河谷型村落、半农半牧区山坡型村落、农区村落五种类型,以五个典型村落分别作为研究案例,通过住户、组团、宗教空间之间的结构关系探索,提炼出牧区山坡型村落为住户外散、整体外散,牧区草原型村落为组团外散、整体外散,半农半牧区河谷型村落为组团外散、整体内聚,半农半牧区山坡型村落为住户外散、整体内聚,农区村落为组团内聚、整体内聚的聚落空间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5.
传统乡村聚落景观保护与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传统乡村聚落景观构成基本要素的分析,提出保护传统乡村聚落景观的基本原则,进而探讨了传统乡村聚落景观设计的研究思路,从而保护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特色,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乡村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6.
乡村聚落社会生态系统的韧性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提出“乡村振兴”国家战略,乡村聚落发展成为社会关注重点。近年来,随着快速发展的城镇化等外部社会经济干扰和冲击,我国乡村聚落出现了诸多问题,如何实现乡村聚落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下乡村振兴的迫切目标,而韧性理念则为乡村聚落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文章基于“适应性循环理论”,分析影响乡村聚落韧性的主要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总体判断乡村聚落的韧性程度,并探索构建乡村聚落社会生态系统韧性发展的框架。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随着近年来国家对新农村建设要求的逐步提高,越来越需要重视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优势进行可持续发展.文章针对吉林省东部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形态,利用卫星地图对其进行宏观的观察与分析,重点研究地理环境对乡村聚落的影响.可以看出,在山体阻隔、水体限制、山体走向引导和水体走向引导等地理环境的作用力下,村落在选址、规模及分布形态等方面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与催生,同时也体现出乡村聚落空间分布形态对地理环境的适应关系.了解和认识这种适应关系,有利于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条件优势,提高乡村地区居住环境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