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从整体性、安全性、宜居性、效益性等方面对乡村传统民居进行改造策略研究。在此基础上,以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民居改造项目为例,结合乡村时代发展,针对乡村传统民居质量参差不齐、室内功能矛盾和能源利用率低等问题提出改造策略,为乡村传统民居改造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传统建筑创新作为传承中华文化和乡村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得到了诸多的关注。如何进行传统建筑创新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亟待解决的课题之一。该文根据我国北方传统建筑现状,分析了乡村传统建筑创新必要性,从设计理念、文化特色、智慧科技和功能需求这4个方面进行创新改革策略探究,以期为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建筑创新体系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快推进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使得农房更新改建成为实施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工程。一些地区的农房更新改建也涉及很多传统村落,研究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和农房更新改造,相较于普通村落更具有社会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文章基于无锡礼社村、后巷村的农房更新改造,探索如何有效地保护传统村落的文化与自然价值,延续其自然生态的整体格局和原有社会网络、街巷肌理、空间要素等,以期为相关传统村落地区农房更新改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以浙江传统村落为例,基于生态审美语境下的认知,分析了聚落景观生成的审美背景,探讨了此在与共在、边界与领域、异质空间、原型同化与变异以及生活与空间耦合这些核心概念与特征,指出理解乡村聚落景观的意义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6.
7.
8.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地发展美丽乡村特色旅游,使乡村旅游成为我国旅游类型中快速兴起与发展的类型。我国建设的特色旅游乡村,存在周边自然资源过度开发,以及游客少、管理差、设施简陋的问题,亟须对乡村发展建设提出其他可行方案。以北京琉璃渠村为例,探究适宜性的乡村发展模式,通过立足原有产业基础,优化公共服务配置,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体系,以期为今后的乡村建设运营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10.
11.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镇转移,宅基地闲置、村庄空心化等现象越发严重,该现象在我国欠发达地区的农村更明显,导致土地资源浪费.研究以临泉县农村闲置宅基地为例,在实地调研基础上,探究该县3个村庄宅基地闲置现状及成因,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村闲置宅基地退出策略. 相似文献
12.
13.
为解决城乡发展矛盾,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经济、生态、文化、社会、组织等层面促进乡村全面发展。而文化是乡村的灵魂,文化振兴是全面振兴的精神基础,可见传承乡村优秀文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因此本文首先解析基于文化传承理念振兴乡村的意义,并以关昌村为例,深入探究文化传承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提出传承遗产、生态、农耕、价值观念等文化类型,并结合现代化需求,生长新的文化价值,从而强化风貌特色、丰富文化生活、升级传统产业、创新治理模式,以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 相似文献
14.
15.
综合我国当前的社会发展状态来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体系,已经成为多方关注的重点。自然因素、历史因素、社会因素、人文因素是形成乡村地域文化的核心要素,同时是景观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因此景观设计必须突出地域文化,通过合理的景观布局来落实格局划分,合理进行植物配置,通过建筑景观的有机结合强化整体性,设置休闲娱乐节点,满足地域文化的发展和实践。本文以我国乡村的景观设计作为切入点,综合景观设计的核心原则及具体要点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具体的案例阐述了地域文化的具体概念及对乡村景观设计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17.
乡村聚落景观承载着乡村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深远的文化传统。重庆渝东南地区由于多民族的栖息和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其乡村聚落景观更是独具地域特色。本文以渝东南乡村聚落景观的保护与发展为例,提出就地保护和异地搬迁保护这两种乡村聚落景观的保护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19.
乡村公共空间是当下乡村振兴建设中的重要环节,是实现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重要抓手。通过梳理乡村公共空间特性,以赤土社乡村振兴景观工程为例,介绍了塑造地方魅力的村口空间、乡村特色道路、溪流景观的设计,以及激活多样公共空间的布局,为构建良好的乡村空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我国多民族地区是在长期交流互动中形成的特殊区域,其发展与特色保护面临诸多问题。乡村聚落作为长时间文化积淀的载体,是进行文化景观研究的重要切入点。研究以石阡县自然地理、空间建设和社会经济数据为基础,综合地理环境、文化背景、聚落景观、建筑形态因素,运用K-均值聚类法将石阡县划分为七类分区,并进一步分析自然地理、乡村发展和民族迁徙历史对乡村聚落“条带-核心”模式分区形态的影响。与石阡县乡村发展规划中的风貌分区成果进行比较可知,以自然地理单元为基础、兼顾宏观社会经济因素与中微观空间因素、遵循相对一致性原则的分区模式更能反映多民族地区的乡村聚落景观特色,从而为制定针对性的风貌建设指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