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西刚 《山西建筑》2014,(8):194-195
以具体工程为例,结合工程场区地质水文条件,确定了南水北调下穿高速公路箱涵顶进施工监测方案,通过监测数据系统地分析了造成路面沉降和位移的原因,并总结了浅埋大截面顶进箱涵顶进过程中的技术性成果。  相似文献   

2.
大断面箱涵下穿高速公路过程的施工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州—开封(郑开)城市通道下穿京港澳高速公路工程中,顶进箱涵机动车道外廓尺寸为46.8 m×9.3 m(宽×高),当时其宽度为国内第一。在高速公路路面和箱涵布置大量监测点,重点对路面位移和箱涵顶进姿态进行监测。监测成果表明:在路面西侧测点的最终沉降值中,第一节箱涵推进后的阶段性沉降值占一半以上,南区测点超过60%,北区测点超过54%;箱涵顶进高速公路的3/4时,路面两端位移开始加速。分析认为,路面变形较大原因之一在于覆盖层薄、箱涵断面尺寸大以及地质条件差等工程特征,之二为一些设计意图未能在施工中落实,主要体现在管棚和滑行轨道的施工效果上。对箱涵顶进过程中箱涵本身和周边环境的监测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文章为了研究管幕结构对箱涵顶进过程地表沉降的影响,以及箱涵顶进过程反力墙的位移变形,使用有限差分软件建立了箱涵顶进无管幕和有管幕两种工况的三维数值模型,建立了始发井反力墙结构的三维数值模型。经过数值计算,研究结果显示:有管幕的情况下进行软土浅埋箱涵顶进施工可以显著减少箱涵上方土体的变形;管幕可以为箱涵分担70%的土层压力,可以减少矩形箱涵直角处的拉应力;反力墙钢板,顶进底板,钻孔灌注桩等结构会发生逆时针方向的旋转变形。研究结果可为今后管幕箱涵顶进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绝大多数箱涵顶推施工监测的内容均是监测箱涵的水平沉降位移和高速路面的沉降变形,有关箱涵应变监测的相关研究几乎没有。以镇江市长风路下穿扬溧高速公路项目为依托,深入研究在箱涵顶推全过程中,箱体的应变情况。首先介绍现场应变监测研究的全过程,从仪器选择、仪器安装到获取监测数据、数据处理分析、得到相关结论,然后采用MIDAS/NX有限元软件对箱涵顶推工程实例进行施工全过程的数值模拟,并与现场监测数据拟合进行总结分析,该方法对施工过程中箱涵的应变实测数据进行了验证,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研究结果对以后有关箱涵顶推的施工技术与应变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我国大城市地下立体交通的现状,研究开发了箱涵顶进双重置换施工工艺。介绍了箱涵顶进工法的发展历程和现状,阐述了箱涵顶进双重置换工法的基本原理和施工流程。以上海市金山铁路改建工程倪家一组立交桥为背景,通过对地表沉降的影响因素分析,介绍了箱涵顶进双重置换工法的主要安全措施,包括进出洞技术、减摩技术、高精度姿态控制等,结合现场沉降监测资料为现场施工提供实用性建议,并且说明了箱涵顶进双重置换工法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6.
为保障S439省道顶推大断面矩形箱涵下穿襄荆高速工程的安全顺利实施,运用现场实测、数据分析等方法,对大断面箱涵顶进施工引起路面的变形规律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路面发生最大隆起位置靠近矩形箱涵轴线,而路面沉降产生最大位移位置偏离轴线位置;已经顺利顶进的箱涵对后续顶进箱涵有一定保护作用,路面变形幅度相对较小,研究成果以期为后续工程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在软弱土层中超浅埋深大体积箱涵顶进技术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一套箱涵姿态全程自动数字监测系统方案.该系统可在箱涵顶进的过程中对箱身的轴线、进程、涵端土压力以及后背变形进行全程的、实时的跟踪监测并通过系统的软件处理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对箱涵顶进施工过程信息化、智能化,不但能有效地解决在软弱土层中超浅埋深大体积箱涵顶进技术所出现的问题,而且能够大大节省人力、财力、物力.  相似文献   

8.
顶进箱涵技术以其独有的智能化、安全、快捷等特点和优势,在地下工程中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控制地层位移以及保证繁忙线路的安全,是设计和施工中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介绍了连霍高速公路郑州文化路北段在不中断交通条件下进行顶推箱涵施工的工程实例,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箱涵及道路沉降较大问题进行分析,认为粉土的剪切液化是造成沉降变形较大的原因,并提出采用超前加固地基土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吉林污水管线防护涵工程超近距穿越运营中的铁路及管廊基础。近距离穿越构筑物,沉降控制一直是施工难点。采用Midas有限元软件,按实际施工过程进行详细模拟,研究超近距穿越既有建筑设施,管幕箱涵施作时,地表及周边建筑设施的沉降规律及其控制技术。结果表明,箱涵轴线上方土体沉降与周边建筑沉降均可分为3个阶段。施工前期,沉降随顶进缓慢增长;施工中期,沉降随着顶进加速增长;施工后期,沉降趋于稳定。根据分析,提出了不同阶段沉降控制措施。后期监测数据表明,管幕箱涵顶进施工过程中,轴线上方土体、管廊基础以及铁路线沉降均在控制值之内,保证了管廊和铁路正常使用与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10.
城市下穿铁路箱形桥常采用顶入法施工,顶进过程中,千斤顶所产生的顶力经常使工作坑围护结构产生附加内力变形。但后背梁与滑板整体浇筑的特点,使得通过后背梁作用在围护结构上的顶力不明确,这种附加内力变形有多大,设计中如何考虑,目前没有清楚的认识,开展相关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采用弹性地基梁法对围护结构进行基坑开挖与箱涵顶进全过程内力变形分析,通过对施工过程中基坑围护桩和后背梁的水平位移进行监测,取得了作用在围护结构上的顶力分担比及箱涵顶进对工作坑围护结构内力变形的影响,为完善箱涵顶进工作坑的设计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首都国际机场西区L滑行道下管棚–箱涵顶进工程是当前首例在机场滑行道下不停航施工规模最大的顶进隧道,地表沉降控制要求严格,施工风险高。为研究施工工法的可行性,针对超长管棚施作、开挖导洞布设下滑道、长大箱涵顶进等主要工况进行数值模拟,重点对典型施工工况引起滑行道地表沉降变形特征和规律进行分析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在理想状态下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最大值约为24 mm,能控制在允许范围内,而工程实施过程中地表最大沉降基本控制在30 mm之内,可满足飞机运行安全,表明计算模型和结果是有效的,工程采用超长管棚–箱涵顶进工法施工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田林路地道新建工程采用管幕-箱涵工法穿越中环线,地道施工具有覆土浅、断面大、周边环境保护要求高等难点。钢管幕在淤泥质软土中穿越高等级道路,顶进施工时沉降变形控制是极为重要的一环。结合内锁扣形式的管幕钢管设计,从管幕掘进机刀盘与泥土舱设计、顶进纠偏系统、洞口止水装置、触变泥浆系统及管幕施工顺序等多个方面,详细阐述管幕钢管顶进过程中沉降控制施工技术措施。施工监测结果表明,中环线路面变形均控制在±2cm内,沉降控制作用明显。钢管幕群顺利穿越中环线,为后续箱涵推进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3.
箱涵顶进置换管幕工法土体变形分布式光纤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箱涵顶进置换管幕工法是中国新创的城市隧道暗挖方法,施工过程中土体变形情况是检验施工工法成功的关键。针对箱涵顶进置换管幕工法的模型试验过程,设计了基于BOTDR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土体变形传感器并在室内进行了性能测试,同时根据该工法的施工特点建立了三维变形监测网络。在试验结果和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工具管幕推进和箱涵置换工具管幕过程中土体的变形特性,验证了该技术的可行性。试验研究成果对于分布式光纤土体变形监测和完善该施工工法的智能监测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滑行道下超长管棚-箱涵顶进地表沉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都国际机场西区L滑行道下管棚-箱涵顶进工程是当前首例在机场滑行道下不停航施工规模最大的顶进隧道,地表沉降控制要求严格,施工风险高.为研究施工工法的可行性,针对超长管棚施作、开挖导洞布设下滑道、长大箱涵顶进等主要工况进行数值模拟,重点对典型施工工况引起滑行道地表沉降变形特征和规律进行分析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在理想状态下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最大值约为24 mm,能控制在允许范围内,而工程实施过程中地表最大沉降基本控制在30 mm之内,可满足飞机运行安全,表明计算模型和结果是有效的,工程采用超长管棚-箱涵顶进工法施工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长管棚下箱涵顶进施工中管棚力学作用及其实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飞机滑行道下穿越工程是目前国内最长的管棚支护下箱涵顶进施工工程,由于该工程是在飞机不停航的情况下施工,因此,地表沉降要严格控制。根据地表沉降量的控制要求,并按照开挖面前方土体处于超挖状态以及前方土体滑动的极端不利情况下分析箱涵顶进施工中管棚的力学作用,针对管棚不同部分的受力状况不同,按照两端固定梁和弹性地基梁模型分情况对钢管的不同部分进行分析,并对该工程进行具体的计算。结果表明在箱涵顶进过程中,管棚起到了相当大的承载作用,上覆土体的重量有一定量被管棚所承担而不向下传递。  相似文献   

16.
管幕箱涵法地下通道顶进施工地表沉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侃唯 《四川建材》2015,(2):149-150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地上空间资源越来越紧张,对于地下空间的开发迫在眉睫。地下工程的施工有很多不同的施工方法,管幕箱涵法作为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施工方法,其将管幕法和箱涵法有效地结合在了一起,达到了更好的施工效果。以上海市某管幕箱涵法地下通道的顶进为例,该地下通道在施工过程中穿越上海中环路,需要对其引起的地表沉降进行分析。通过理论计算以及有限元软件分析两种手段,分别对顶进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地表沉降进行了预测,为实际工程施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太原市某下穿铁路框架桥箱涵顶进施工为例,对箱涵顶进施工中的沉降与定位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通过布控沉降量监测网、实时定位分析、数值模拟规律等技术跟踪施工进程,确保地上既有铁路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管幕维护下进行箱涵顶进,地表变形控制的好坏是施工成败的关键。结合实际工程,讨论了地表沉降的原因及解决对策,同时分析了管幕在箱涵顶进过程中对地表变形的影响。通过对实测数据的分析,验证了所采取措施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姚晓青 《建筑施工》2012,34(1):13-14,17
箱涵顶进置换管幕施工工法是箱涵顶进工法与管幕工法相结合的新工法,其在上海金山铁路某平改立工程中已得到成功应用。由监测结果分析,该工法施工过程对土体扰动较小,且不阻断既有铁路线的运营,跟传统工法相比有很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荆门市泉水大道工程需下穿襄荆高速公路,为保障施工过程中高速公路正常交通,采用了管幕箱涵顶推工法。箱涵顶部覆土厚度4.3m~4.65m,总尺寸为长49m、宽40m、高7.6m。箱涵采用双箱两孔断面,分3节预制。对管幕、后靠背、滑板、中继间、钢插销以及箱涵结构进行了精心设计。箱涵分左右两幅先后顶推,通过顶推精度与速度控制、减阻、压力注浆、土方开挖等关键技术,保证了箱涵顺利穿越襄荆高速。沉降监测结果显示,箱涵顶推过程中高速路面沉降量在20mm以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