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殡葬空间在北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殡葬·当代社会 中国人无论信教与不信教,或是信仰什么样的宗教,都执着于现世,希望长生久视,与天齐龄,对死亡一事讳莫如深,因而与死亡相关的殡葬业历来是个不被人看好的行业.以前从事殡葬的人,需要承受社会和家庭极大的压力,出于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正>宁夏是中国回族聚居人口最多的省份,回族由于没有本民族文字,并且长期与汉族杂居,加之各民族间的文化潜移默化的相互渗透,以致回族文化不只是简单的伊斯兰文化,它还融入了汉族文化以及地域文化。回族住宅的特点宁夏回族住宅有平房、瓦房、楼房,多选择阳山坡或僻风湾盖房。与其他民族不同的是回族住宅讲究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和装潢,回族住宅门窗多采用是伊斯兰式建筑特有的拱形,大门采用绿色的大园顶式,内部装饰喜欢在客厅中心部位挂阿拉伯文。为了保持共同的伊斯兰教信仰,回族聚落常常形成围绕清真寺而居住的空间居住形态。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26):278-279
本文主要是从我国已有的土葬殡葬方式亟需改革的现状出发,提出了生态绿色殡葬的殡葬改革理念,探究了绿色殡葬存在的思想基础、核心内容。阐述了绿色殡葬的显著特征及其与可持续发展理念、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乃至殡葬改革、经济管理与人性化服务等诸多方面的关系;论述了绿色殡葬、土葬、火葬等的殡葬方式之间的关系,以及我国政府部门应该如何改革我国已有的殡葬方式,强调了殡葬改革与管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最终指明了我国殡葬方面改革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24)
中华民族拥有各具风格特色的丰富文化资源,不同民族因其不同的自然环境、生活习惯、历史更迭、精神信仰……沉淀着不同的生命主题。"水,乃生命之源泉",汉族、傣族、朝鲜族等多种民族文化中对于"水"的依赖和崇尚,均能直接体现在其优秀的民间舞蹈中。新中国建国以来,回族舞蹈创作经历着一个几乎从无到有,从有到精,从被动保存到主动创新的发展之路,对于一个以"洁净"为身体和精神追求的回族,"水"之于这个民族的意义,已远远超越了物质生活本身。本文将从几个优秀的回族舞蹈作品介入,针对"水"的艺术表达,探讨"水"之于回族精神信仰层面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5.
张俊玲  李雪 《山西建筑》2012,(32):227-229
对中国传统殡葬观与墓园景观的关系方面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传统殡葬观在墓园景观中的应用方法,分别从文化主题、地域特色和象征内涵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而为墓园景观园林化设计提供可行性的建议,对中国传统殡葬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殡葬建筑是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持续发展的今天,殡葬事业同样也在进行着不断的改革深化。随着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逐渐提高,早期殡仪馆的殡葬服务方式已渐渐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要求,这与人们所重视的生死观是不相称的。本文试图从殡仪馆空间规划设计的角度出发,从空间位置的选择、空间结构的划分、空间形态的塑造以及精神空间的营造四个方面入手,探讨现代殡仪馆设计中建筑与使用者、场地、环境、功能等要素之间的关系和处理方式,以期为殡仪馆的空间设计提供一点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从建筑学视角对西海固地区回族聚落的形态及空间进行研究,划分出集聚组团型、带状一字型、核心放射型以及串珠状自由型四种聚落形态类型。从而分析聚落形态特征得出以下结论:(1)西海固回族聚落形态宏观呈现“大分散、小聚集”和“大分散、大聚集”的分布态势;(2)微观则体现着“向寺而居、以西为贵”的特征;(3)回族聚落形态中心呈现出由单一核心向多元中心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11)
回族是中国56个民族中人口较多,分布广泛的一个。回族具有信仰伊斯兰教、使用汉语、善于经商等特点。《西海固漫记》是作者钱钧华先生基于自己田野调查所完成的一部水平较高的学术随笔。本文通过笔者阅读本书以及结合自身经历进行思考,分析作者在描述中所体现出来的穆斯林的特征以及伊斯兰教的内涵与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钊  张冰  赵晓东 《新建筑》2015,(2):118-121
随着城市发展、人口膨胀,殡葬资源日益匮乏,现代骨灰寄存所的建设发展势在必行:另一方面,现今的骨灰寄存建筑,只是满足其功能特性,而忽视了对殡葬建筑精神空间的营造。以上述问题为契机,通过对香港荃湾、钻石山、和合石三处骨灰寄存所的探访,概述了香港现代骨灰寄存所的发展历程,并从城市定位、建筑形式及骨灰寄存空间三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解读,探讨了现代殡葬建筑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大陆地区现代殡葬建筑项目的发展提供经验及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0.
兰俊  朱文一 《建筑创作》2007,(11):129-133
本文对位于香山脚下的北京市万安公墓的建筑及空间进行研究,对其老建筑及其空间、新建筑及其空间分别调查,并且对与其殡葬活动相关的特色空间进行归纳,指出殡葬空间的研究是为和谐社会和宜居城市的建设做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