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街廓界面形态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尤其是经济动力和相关规定的影响,其中建筑退让道路规定是与界面形态特征最为相关的强制性规定。研究聚焦建筑退让道路距离规定,以南京市为例,在梳理主要规定条文、建立形态法规理论模型和关联评价图表的理论分析基础上,通过选取案例,采用历史演绎、图示叠加和参数曲线等对比分析法,对街廓界面形态特征与建筑退让道路规定的关联性进行实证分析,得出退让规定对沿街建筑位置控制有效的同时,却关联带来了参差不齐等形态问题。研究对于推进对我国城市街道空间形态特征的科学认知、基于形态的视角修订和编制相关法规、城市设计规定、塑造适居的城市环境质量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聚焦土地使用规定,在梳理国家、江苏省和南京市相关土地使用规定条文的基础上,图解主要条文并设计了符合规定的法规理论模型,然后通过选取街廓案例切片,采用对比分析法,对案例街廓的实际现状与符合法规的理论模型进行图示比较,分析用地比例、地块划分和地块指标等规定控制对城市街廓平面用地形态、地块建筑群体布局形态的影响关系,最后得出相关规定在对街廓平面用地比例、地块开发量等控制到位的同时,也导致了城市街廓平面纷乱的形态肌理,影响到城市物质环境的外貌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高彩霞  陆海  陈芳  邱枫  张科盈  张晴 《城市住宅》2022,29(3):143-146
在对宁波传统建筑所在典型街廓样本选取与属性分类、形态相关城市与建筑规定梳理的基础上,以月湖历史街区内的街廓地块为例,通过关联性理论与实证分析街廓形态特征与相关管控规定的关联性,提出融入宁波传统建筑形态特征的街廓管控规定的优化对策.研究对于科学认知城市复杂空间、补充相关城市设计与城市建筑规定、城市设计精细化管控和提升城市...  相似文献   

4.
城市形态被描述为在特定的地方,受到社会、经济、政治、环境等因素综合影响的产物,尤其受到来自于内外部经济发展动力和城市法规的影响与控制。聚焦中国城市法规,以南京市为例,本研究首先梳理了国家、省级及地方城市的相关法规条文,对涉及城市形态的划分为直接相关、间接相关和不相关三类,并总结出这些条文中对城市形态的规定,包括土地使用、建筑布局等强制性规定和城市景观组织等引导性规定。最后通过案例验证,在建立形态法规理论模型和空间关联评价图表的基础上,采用对比分析法,从城市街区平面形态、地块建筑布局形态及街道界面形态等方面,对案例的实际现状与符合法规的理论模型进行图示比较,并结合关联评价图表分析城市形态和法规的关联性。本文研究验证了城市法规对城市形态的关联影响,不仅对我国相关城市法规和城市设计规定的修订具有参考价值,而且对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章聚焦居住建筑地块,在梳理银川市居住地块典型样本选取与本土形态特征分析、相关地块指标规定的基础上,采用法规模型、图示设计演绎与对比方法,分析了居住地块形态特征与地块指标的关联性,提出优化本土形态的城市居住地块的形态指标控制方法。研究能够为科学认知宁夏少数民族地区的城市复杂空间、完善地域记忆的城市建筑规定、明确城市设计精细化可控区间和提升城市品质提供参考依据,具有理论探索与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滨水步行空间的营造和步行活力的激发正逐渐受到重视,而城市肌理的重塑是从汽车城市向步行城市回归的重要干预手段。研究将城市肌理形态看作具有尺度和层级连续性的有机整体,在传统的街道、地块、建筑层级之外,增加街廓层级,使线性街道与面状街廓的研究互为补充;在传统的二维形态研究之外,重视三维空间分析,包括街道断面,建筑高度等,细化步行体验的空间感受。研究以上海苏州河河口区域为对象,调研分析步行交通的现状和问题,测算统计街道、街廓、地块、建筑等层级要素的数据;然后逐层分析城市形态与河流之间的互动关系,观察下一层级对上一层级形态特征的演绎以及对步行活动的影响;最后,从步行支持出发对4个层级要素提出优化策略,并指出大尺度街廓是步行环境低下的根源,应从规划源头抓起,增加控制性详细规划在产权地块形态这一中间层面的管理和控制。  相似文献   

7.
《新建筑》2019,(6)
城市空间形态影响着人的活动、人对城市的视觉感知和城市微气候,同时也是城市设计与规划的基础。文章聚焦城市街廓空间,探索城市街廓空间形态特征及其量化分类方法。基于空间句法的空间划分方法和视域的空间描述方法,建立点式空间数据表达方法,定义空间特征指标的量化方法。针对街廓空间形态分类,研究提出多指标组合的空间形态分类图表。最后以南京新街口街区的两个街廓空间为例,探讨空间形态特征指标和空间形态分类图表的效果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当前的古城遗产保护中,大多数案例缺乏对街廓和院落形态层面的法定控制,导致古城中"大拆大建"的情况时有发生。基于对辽宁多座明代古城的实地调研,文章以兴城、复州和盖州三城为例,梳理古城中街廓与民居院落的形态特征,发现民居在平面上以南北向矩形"合院"为主,而街廓形态则多为东西向矩形,二者在空间尺度上具有相互适应的"模数关系",反映出辽宁明代古城在营建时的"整体城市设计"思想,最后提出,在古城保护中应重视对街廓和产权地块形态的整体性保护。  相似文献   

9.
城市形态与城市微气候的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城市形态与城市外部空间微气候之间进行关联性研究,提炼了城市肌理形态、城市肌理体量单元等概念,及热舒适度、风舒适度和呼吸性能3个舒适性指标,同时为城市肌理优化提出了街区整合度、建筑群离散度、建筑朝向指标和体型系数3组指标,为城市街道空间优化提出了街道贴线率和街阔整合度2组表述指标,并提出亟待解决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街廓与产权地块是微观城市肌理的重要组成要素,对其形态的分析可揭示城市规划机制。研究运用城市形态学的方法,以天津原法租界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街廓及产权地块编号及划分的分析,从中微观尺度上考察天津的规划特征及机制。首先对天津原法租界的街廓和产权地块编号进行探讨,指出天津老城、海河及大沽北路等是影响天津原法租界规划的重要因素;其次是对产权地块的研究,通过对产权地块划分的分析,得出原法租界面向原日、英租界开放的特征。研究立足于城市形态学及城市历史景观的理论基础,是对天津近代城市规划研究的补充,亦可为未来城市整体保护和再生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刘铨 《建筑师》2018,(1):74-80
地块肌理是城市土地划分形态的表达。它作为街道肌理与建筑肌理的联系中介,是城市肌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明确定义城市肌理与地块肌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地块肌理在街块、地块格局和地块三个层次上与建筑肌理、街道肌理的关系,并探讨了增强街道与建筑、建筑与建筑空间关联性的土地划分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2.
街廓是构成城市肌理的重--素,对街廓形态的研究是解读城市形态特征的重要部分。本文从城市形态学的视角出发,以天津原日租界为研究对象,对街廓进行形态特征的归纳整理,分别从尺度和长宽比方面分析其与规划时期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看似不规则的原日租界街廓形态存在一定的规律性,且其形态是日租界规划控制的重要层面,是租界城市规划机制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街廓是构成城市空间的主要元素,街廓空间与居民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其不仅为市民提供公共活动的场所,而且人们往往首先是通过街廓来把握城市总体景观意象的。街廓空间包括街廓单元、街廓界面、街廓底层延展状况、街廓路面及街廓设施等方面,街廓系统很大程度支持着城市景观格局,本欲从街廓空间极成成街廓系统构成两方面来探讨城市街廓景观规划的操作与控制。  相似文献   

14.
地块尺度对于城市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敏霞 《山西建筑》2009,35(1):31-33
指出规划已经成为公认的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的重要因素,从地块尺度对建筑边界的影响,地块尺度对建筑布局及空间的影响,地块尺度对建筑高度的影响三个角度探讨了地块尺度对于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以期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控制办法。  相似文献   

15.
城市建设强度与热岛的相关性——以重庆市开州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建设强度是城市热岛形成与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为了揭示两者之间的量化关系,以重庆市开州区为例,在用地地块、规则网格和建筑斑块3个空间尺度上,使用ArcGIS提取地表温度(LST)与建设强度指标,利用SPSS分析其相关性并构建多元回归模型。结果表明:用地地块尺度上,LST与绿化率、建筑密度和容积率之间均呈现显著的负相关,与建筑底面积和总建筑面积之间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规则网格尺度序列上,LST与建设强度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系数随网格面积的增大而增大,在840m网格时达到最大值;总体上LST与绿化率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与建筑密度和容积率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建筑斑块的尺度上,LST与建筑层数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总建筑面积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城市建设强度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城市热岛的形成与演变,而相关分析发现,建设强度指标并非都与LST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这表明城市热岛除受建设强度的影响外,还受区域气候、城市形态、城市性质、交通方式以及建筑材质与色彩等多种因素的协同影响,是一个非线性的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16.
容积率(Floor Area Ratio, FAR)是反映土地开发强度的核心指标,可作为城市空间结构和形态的测度指标,其空间特征分析对城市相关因素影响机理研究、评价城市规划成效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已有研究多以居住区FAR为研究对象,难以全面分析整个城市建筑,本研究将高德地图的建筑矢量数据与测绘数据结合计算FAR,结合土地利用信息在不同尺度上对其空间特征进行分析,包括空间总体特征、空间集聚特征和空间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建筑主要功能为居住功能和生产功能,研究区的土地利用强度仍有提升空间;街道尺度的FAR空间集聚特征为单中心结构;地块尺度的FAR空间集聚特征为多中心结构;利用圈层结构模型计算各地类圈层FAR,不同地类表现出不同规律,城市扩张态势明显,而公共服务等配套建设不足;利用核密度法根据地块FAR识别出沈阳城市中心13个,当前的多中心结构尚不能满足居民生活和城市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7.
建筑退让道路红线间距不仅仅是局部道路断面设计和管理的问题,更是城市整体规划结构的特点在微观空间层面的表现.结合国内外城市规划设计管理的相关标准与准则的案例分析,对退让间距控制的主要方法进行总结.以广州市番禺区的研究为例,提出通过构建沿街界面功能与退让间距的合理关系、分层退让保障形成适度的退让间距尺度区间以及退线与贴线要求相结合等方式,优化城市街道的人性化空间尺度.  相似文献   

18.
栾滨  孙晖 《城市建筑》2009,(2):32-34
本文分析了当代西方公共建筑形态在城市更新中统一破碎空间,衔接建筑尺度,延续地块肌理等方面的独到作用,认证了当代建筑运用新技术手段与表现形态依然具备整合与拓展城市空间的魅力,并且可以创造出传统建筑形态所无法比拟的城市空间环境魅力.  相似文献   

19.
结合国内外城市规划设计管理的相关技术标准与设计导则的案例分析,对建筑退让的方式进行解读,总结为整体退让和分段退让两类,包括刚性退让、侧向关联弹性退让、正向关联弹性退让、底层界面退让、上段分段退让和纵向分段退让等六种主要方式,分析其适用条件和技术特点。提出作为构建整体街道空间环境的重要要素,建筑退让道路红线不仅仅涉及沿街建筑单体与道路红线之间的单一空间联系,更涉及街道沿线垂直、水平、侧向等不同维度空间界面的协调关系及街道整体良好的比例尺度,对街道整体空间特色塑造和功能利用组织具有重要影响。沿街建筑退让控制应该对街道三维界面视角下的多种需求进行思考,以使这一区域发挥更加综合的功效。  相似文献   

20.
街道界面密度与城市形态的规划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街道界面密度是用于表征街道界面围合程度的量化指标。通过分析城市实例,发现街道界面密度与街区建筑密度存在近似正相关关系,街区建筑密度与街廓尺度存在近似负相关关系。通过分析街道实例,发现街道的密度表征比尺度表征更为有效。结合分析我国主要大城市的商业步行街,认为小尺度街廓是形成优秀街道空间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