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杰弗里·巴瓦的建筑注重人在空间中的体验,他坚持认为建筑应该结合人的感官被直接体验,不能被随意赋予其他意义。基于此,巴瓦建筑中的结构设计也充满了对技术理性和艺术感性的思考。而在建筑结构中,柱子是最直接影响人的具身感知的部分之一,该文以巴瓦建筑作品中的柱元素设计为切入点,通过案例剖析、比较等方法,梳理巴瓦建筑中柱元素的发展脉络,分析归纳其4点特征,并进一步解读其柱元素设计对建筑空间的塑造及其对人具身感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记述了作者参观杰弗里·巴瓦的几个建筑作品,介绍了巴瓦的其它有名建筑,重点分析了巴瓦地域建筑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3.
杰弗里·巴瓦作为伟大的陈设艺术思想的实践者,用其一生的时间建造了Lunuganga庄园。文章从三个方面分析了Lunuganga庄园的陈设艺术之美,指出巴瓦的作品展现了陈设艺术思想的巨大魅力和无限可能。  相似文献   

4.
斯里兰卡建筑师杰弗里·巴瓦的建筑成就,通常被视为南亚地区将现代性和地方性高度融合的典范.论文试图突破以现代主义为核心的主流建筑学价值体系与可识别标签,从非识别体系的角度来探讨巴瓦的建筑世界:其独特的图纸世界和生活世界,相对主义的立场、拿来主义的策略和实用主义的方法,糅杂的构筑体系以及世俗中的精神空间.同时认为,巴瓦所达到的建筑高度可以成为当代建筑师在寻找识别体系之外的建筑学拓展的一个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一次旅行中的不期而遇的建筑体验和真实感受,从而引发了对于建筑大师博塔所提供的宗教建筑体验及其涉及的背景与设计手法的一些思考和感悟.  相似文献   

6.
提出当代建筑的发展趋势之一为强调“建筑体验”,进一步引出心理学范畴的“情绪理论”。通过研读建筑类及心理学类研究理论成果,试图与建筑语汇相联系,通过心理学层面的解析,将情绪与可实现的建筑语言——对应,从而营造个性的氛围,带动不同的情绪。  相似文献   

7.
梁俊  田立 《中外建筑》2014,(1):118-119
本文以安徽省美术馆建筑方案设计为切入点,以“传统聚落”为设计概念,营造一种艺术的氛围和地域的归属感。更关注东方人对艺术的体验,重塑美术馆空间构成,注入文化与艺术,还原艺术品与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位于德国南部边境小城魏尔的维特拉品牌家具厂区,一直以来因其罗致了诸多著名建筑师的作品而享有盛誉。厂区内的收官之作——维特拉家具博物馆,自落成之日便深受各方参观者们的喜爱。本文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参观经历以及对其他参观者的行为模式的观察,结合建筑设计和建造的调查,对这一体验式建筑进行剖析,研究其独特的空间效果和营造的心理感受。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1)
体验是习作内容的重要来源,在习作讲评过程中,借助自主体验、角色体验、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的多维体验,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和思考习惯,从而提升习作修改能力。通过体验,引导学生用真实的情感记录生活,用创造性文字表达自我,切实提高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10.
当今建筑设计越来越关注场地、历史文脉以及地域特征,将哲学中的现象学引入建筑理论之中实践出新的思维和知觉方式,建筑设计不再是风格或者形式。在成都游览刘家琨的鹿野苑石刻博物馆,浅析体验中所感受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建筑入口是建筑室内外空间的连接、过渡部分。文章从空间角度入手,将人们对入口在建筑形态和城市环境中的体验进行分析,总结了入口空间形态的基本属性,探讨了建筑入口对环境的空间融入、中介过渡以及文脉的延续,从而以不同的方式解读建筑入口空间。  相似文献   

12.
陈莉 《四川建材》2016,(4):130-131,138
哲学现象学是20世纪在西方流行的一种哲学思潮,之后被建筑学领域所吸收应用,成为建筑现象学。本文从哲学现象学、感知现象学到建筑现象学对感知现象学的应用和继承关系进行梳理,并对已有建筑设计作品中的现象学精神进行发掘、分析,从而表明了基于知觉现象学下的建筑设计手段能够使人在知觉体验中获得更为深刻的空间感受,使建筑设计中融入对建筑本质的理解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3.
非常体验——解读张永和的空间装置、建筑与城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路峰 《建筑师》2004,(2):44-47
本文试图以“体验”为线索和主题,在张永和不同阶段、不同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之间建立起一种关联——追求“非常规”体验:空间装置中的身体体验、建筑中的城市体验、城市中的自然体验。文章指出这种从“体验”出发又回到“体验”的非常个人化的思维方法和设计方法,对于提高中国当代建筑设计的“原创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体验经济”的概念,分析了“体验经济”这种新的经济形态将可能会给现有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筑防水行业“自觉服务,主动变革”的发展思路,并就改革传统防水构造形式、扩大屋面防水承包范围,建立防水科研中心以及筹建防水互联网公司等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5,(4)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情感体验的参与,让课堂不局限于道德知识教学;教师将不同学科教学与品德课教学相互融合,让情感体验的价值充分激发出来;品德课教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学生自己的调查与思考,让他们在亲历中有所感悟。  相似文献   

16.
建筑的非线性体验--利勃斯金的创作思想与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沌(chaos)"思想自古有之,非线性观念是混沌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创作作为复杂的思维过程,融合了线性与非线性两种相辅相成的思维模式.利勃斯金(D,Libeskind)的创作思想反映了混沌的特质,他以"不在(absence)"、"虚空(Void)"等手法创造了形式与空间的非线性体验.  相似文献   

17.
卫东风 《华中建筑》2009,27(3):266-270
喀什高台民居生土建筑顺应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院落空间有序而精妙,色彩朴素而又不乏绚丽,在民族传统特色与伊斯兰文化背景的融合发展之中,创造了一种既封闭叉开放的淳朴祥和的人化自然。该文以建筑现象学原理为基础,对高台民居生土建筑的场所精神、空间形态、母体要素、视觉、触觉等体验分别加以阐释,给现代建筑与室内建筑师以启发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安藤作品中最富特色的光、水、混凝土等要素的分析,更深刻地体会了安藤作品的特点。同时,对我国建筑师的反思,思索了20多岁的年轻学子们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9.
蒙太奇是法文中一个建筑学词汇Montage的音译,原意指装配、构成,引申在电影学中就是剪辑和组接。一战后的苏联电影人借用这个词,将其作为镜头、场面或段落组接的代称,使得蒙太奇成为电影美学乃至时空艺术中一个十分重要的专有名词。这里我借用过来作为文章的题目,实际上也表达了我对中国电影博物馆体验的核心感受。蒙太奇与建筑和电影同时拥有如此的渊源,那么我们对于空间、穿插、流线的理解以及与事件、视点、非线性等特征将会有更加融合的一个思考维度,对于电影和建筑两种经验的比  相似文献   

20.
赵子越 《重庆建筑》2016,(10):57-63
《建筑体验》是拉斯姆森反思现代主义建筑的经典之作。书中指出,现代建筑师学习了现代建筑学的基本原理,却设计建造了大量毫无特色的房屋,丧失了传统工匠所掌握的对建筑场所、材料、自然感受等与人生体验相关的基本常识。这部著作试图通过对建筑体验的重新阐释,将那些建造和居住中的传统常识重新找回来。对此,本文提出以建筑体验四个维度为中心的分析框架,以便更系统地把握拉斯姆森的建筑体验理论。这里承接上文,进一步从感官意识与时空秩序两个维度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