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6 毫秒
1.
水土保持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互为依托,密不可分,相得益彰。正确认识和把握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地位,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水土流失防治力度,充分发挥水土保持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为振兴县域经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秀美山川服务。  相似文献   

2.
王建  吴军 《四川水利》2005,26(2):53-55
船山区水土保持办公室,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中,经过多年试验实践,提出了适合四川盆地丘陵区的“三字经”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综合技术,通过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实践证明,这一综合技术的实施,对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高质量、高标准、综合性强、整体性好、科技含量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现代水土流失状况严峻,水土保持进程滞后开发建设,治理速度缓慢,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水土保持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工程,其任务十分繁重和艰巨,加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与生态安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勇  王德生  张军 《人民黄河》2003,25(2):32-33
水土资源短缺,生态恶化,水土流失严重,是制约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大障碍,加大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力度,依靠自然修复能力和人为重建活动,是提高生态环境容量,建设安全生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有效途径,从甘肃生态环境的演变入手,论述了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基本经验,指出:处理好预防保护与综合治理的关系,退耕还林还草与梯田建设的关系,开发建设与生态安全的关系,水土保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甘肃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我国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目前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面向21世纪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出我国水土保持发展战略目标及7条具体建议,为政府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提供宏观决策依据,将有助于促进我国生态环境改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6.
对“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概念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是一个新的课题,能把“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给出准确定义,对研究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内容,范围,措施,途径等等,都会更清晰。  相似文献   

7.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21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和自然持续、协调发展的基础。而水土流失是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本文针对我国水土流失的现状,分析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成绩、经验及不足,提出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谢松良 《四川水利》2003,24(6):22-23
资阳市实施“环境兴市”战略,必须加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只有从战略高度提高对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认识,狠抓宣传,增强全民的基本国策意识,加强领导,落实政府、部门目标责任,认真抓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示范园(区)、线建设和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才能改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推进资阳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进入新世纪以采,水利部根据中央的治水方针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新要求,提出充分发挥大自然的力量,依靠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的新思路。水土保持生态自我修复工作的开展,对转变水土保持工作战略指导思想,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它符合自然规律,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能够大面积改善生态环境。快速减轻水土流失程度,是新时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一举多得、功省效宏的好措施。  相似文献   

10.
针对黑土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遏制水土流失,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加强科学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提高综合治理与综合开发水平,使其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把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促进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良性循环滚动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从植被建设、水土保持和荒漠化的防治三个方面阐明了它们在涵蓄保持水分、调节径流、改善水质及本身的水分消耗对河川径流量的影响等作用和影响,充分肯定了生态环境建设的有利水文效益,也指出了应面对的水资源限制问题,强调了保证提供生态环境用水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12.
晋中市地处黄土高原非重点治理区,在国家投资少的情况下,水土保持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也积累了许多经验。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首先是调整工作思路,转变观念,用新的理念探索水保工作新方法。目前主要是抓好生态恢复建设、退耕还林、淤地坝建设、重点治理项目、监督监测等。  相似文献   

13.
油气管道建设过程中,山区管道沿线山势险峻、地形复杂多变,致使管道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保护管道沿线生态环境和管道运行安全,做好油气管道水土保持工作至关重要。通过生态水保工程管理技术创新,建立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创新采用"七统一"方法进行生态水保工程全过程控制,按照"统一标准、统一设计、统一管理、统一施工、统一监测、统一资料、统一验收"方法加强水保工程的质量监督,建设好生态水保工程,使沿线环境指标处于合理状态,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建设成果,从而对保护管道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丹江口水库水源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基础和前提.本文以位于丹江口水库库首的丹江口市水土流失特点为基点,研究如何做好以保护南水北调中线水源质量为主要内容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提出以筑建水土流失防治立体屏障、分区防治为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珠江水资源总量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水旱灾害严重,防洪、水资源、生态环境及水污染问题突出。当前要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契机,结合西部地区水资源与江河的特点,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加快防洪工程建设、水源工程建设和水土保持治理,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从海河流域水土流失现状谈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措施布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交互影响,海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制约了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再造秀美山川,海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必须调整战略、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综合治理,根据黄土丘陵区、华北土石山区、华北石质山区、坝上风沙区和平原风沙区的具体情况和特点,采取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全面建设和恢复生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地处滇黔桂连片喀斯特腹心地带,极具喀斯特山区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贵州省毕节地区,结合石漠化坡耕地梯田建设工程的实施,研究探索出包括石坎断面设计、砌筑、田间整地、蓄排引水工程配套等为主要内容的梯田建设模式。通过已实施工程的调查,这一建设模式的年保水率为37.4%,保土率为71.2%,玉米增产率为36.4%。对石漠化坡耕地粮食与生态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徐聪  孙宇  邓灵敏 《人民长江》2017,48(12):58-60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理是有效落实水土保持方案的重要环节。在总结国内水土保持监理发展现状、监理特点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强化水土保持宣贯,明确监理责权;推进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监理的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建设;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业务水平;加强市场监管,提升行业影响力,以期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在黄土丘陵区煤矿的建设极易造成水土流失,进行详尽的水土保持设计并付诸实施,可以极大地减少煤矿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本文通过对吴家峁矿井工程的水土保持设计,采取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的规划,可为工程的水土保持防治提供保障,为黄土丘陵区煤矿建设的水土保持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长江流域水土保持信息化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继东  韩凤翔 《人民长江》2004,35(10):17-18
随着长江流域水土保持事业的蓬勃发展,水土保持信息化工作相对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从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建设方法等几方面进行了探讨.指出应依托水利信息网络,充分利用在建的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监测网络,以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重点地区为主要对象,建立覆盖全流域水土流失区的、面向不同水土保持管理层的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信息化建设,必将大大提升长江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的科技含量,促进长江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