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都江堰水利工程历时悠久,效益巨大,被誉为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的标志性工程。侧重在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视角下对都江堰工程及其价值进行阐释,在科技价值方面,都江堰水利工程在规划选址、工程布局、测量技术、水工结构及管理科技方面均体现出了时代的领先性;在文化价值方面,都江堰独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水利衍生文化,深刻地影响了四川省的文学、宗教、建筑、民俗等诸多方面;在经济和社会效益方面,都江堰造就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提出了都江堰灌溉工程体系遗产保护策略,在人与自然和谐理念的指导下,为都江堰灌区注入新的生态内涵。  相似文献   

2.
<正>作为世界水利灌溉工程遗产,都江堰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包括人们所熟知的鱼嘴、飞沙堰、宝瓶口,还包括由渠首辐射出来密如蛛网的河渠。东风渠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承担输送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及水库灌区输水任务,为灌区经济社会发展、城市生态环境改善、文化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都江堰作为一项古老的水利工程,以其精密的设计、宏伟的营构、悠久的历史和巨大的效益闻名于世。它既是我国水利史上的伟大成就,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学术界有关都江堰在中国科技史上的伟大成就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的论述已经很多,本文旨在通过对都江都哲学内涵、历史底蕴和未来发展的主题的探讨,对都江堰地进行文化思考。一 道法自然──都江堰的哲学内涵  都江堰始建于战国时期,此时正值中国历史上生产力大发展、社会大变革和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诸子之说蔚然成风,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作为集我国古代水利科学…  相似文献   

4.
李映发 《四川水利》2005,26(6):51-53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人类保护它,来此瞻仰揽胜。都江堰是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人们研究它、颂扬它。都江堰是当代正使用着的水利灌溉工程,我们使用着它,精心地维护着它。都江堰的参观者均有收获,不虚此行。作为水利学界的学者和水利建设的工作者所看到的,更多的是它独特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2200余年来,都江堰的科学技术被人们传播,运用于治水兴利。  相似文献   

5.
都江堰水文化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帅 《四川水利》2005,26(1):44-46
都江堰饱含的水文化内涵,已树立起了八个方面的形象。都江堰水文化具有“以人为本”、“天人舍一”、“开拓进取”的特征,其思想与可持续发展思想是一致的。都江堰水文化研究对于建设爱国主义基地、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水利工作地位,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帅 《成都水利》2004,(6):13-15
从八个方面归纳了都江堰饱含的水文化内涵。都江堰水文化特征是“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开拓进取,其思想与可持续发展思想是一致的。指出了水文化研究对建设爱国主义基地、可持续发展、提高水利工作地位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都江堰平实而高超的布局,李冰“遇弯截角,逢正抽心”“急流缓受,不与水敌”的治水理念,无不闪烁着“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饱蕴着独特的东方文化神韵。毫无疑问,都江堰是当今世界上最环保水利工程的典范,李冰是世界最具智慧的治水大师。  相似文献   

8.
水文化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水,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不同的时期,人们治水、用水的思路都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水文化。在云贵高原东侧梯级斜坡地带中部的安顺,聚居着一支与众不同的汉族群体——屯堡人,他们的语音、服饰、民居建筑及娱乐方式与周围村寨截然迥异,这一独特的汉族文化现象被人们称之为“屯堡文化”。其中有一典型的屯堡村落——鲍屯,并在明代建筑了一水利工程,暂称屯田水利(有专家称小都江堰)。通过对水文化与屯田水利的分析,探讨性地提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建立“人水和谐发展”的新型水文化。  相似文献   

9.
在都江堰渠首枢纽上游与紫坪铺工程之间的岷江河段,修建杨柳湖水库,对紫坪铺水库进行反调节是必需的。这有利于岷江水资源的最大开发和保护都江堰。但在选址及其建设中必须充分考虑“世界文化遗产公约”的要求,采取适当的对策,将使其“兴利”与“守约”不相矛盾,并将使“文化遗产”的景观增添古朴与自然,更臻其完美。  相似文献   

10.
正8月14日,在加拿大萨斯卡通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六十九届国际执行理事会全体会议上,公布了2018年(第五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我国的都江堰、灵渠、姜席堰、长渠4个项目全部申报成功。截至目前,我国已有17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项目,是拥有遗产工程类型最丰富、灌溉效益最突出、分布范围最广泛的国家。  相似文献   

11.
刘道国 《中国水利》2005,(22):58-60
造福千古的都江堰灌区,在服务当代灌区经济社会需求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构建"和谐都江堰"需要进行新的理论和思路探索,在明晰"和谐都江堰"本质、概念和功能的基础上,提出其建设的思路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设施完备、管理科学、人本为先、公平团结、经济协调、文化新生、服务一流.  相似文献   

12.
紫坪铺水利枢纽是都江堰灌区的主要水源调节工程,其主要功能是通过水库的调丰补枯和水库的滞洪作用,提高灌区的农业灌溉、城镇工业、生活及生态环境供水的保证率和下游岷江干流的防洪能力。对都江堰灌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岷江上游供水区域内的地位和作用是勿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13.
论河流地貌在水利建设上的作用——以都江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重点论述李冰科学地利用地貌条件、弯道环流、河床平衡剖面和河流动力均衡原理,修建的都江堰工程质量高,效益好,千古不废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4.
分析都江堰工程的水力学原理、规划管理理念和人文思想,认为都江堰工程自动分水排沙、泄洪引水的水力学原理和反映在规划管理上的科学哲理,以及天人合一、可持续发展的人文思想,能给人们以水利工程建设以至人类发展模式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都江堰水沙信息分析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江堰有丰富的水文泥沙观测资料,为了更高效以及科学地管理这些数据,满足都江堰水利管理的需要,研制开发了都江堰水沙信息分析系统。文中阐述了系统的设计思路和水沙数据库的表结构设计,应用SQLServer2000建立了关系型数据库,用VisualBasic开发了各水沙分析功能模块,实现了数据查询、分流、冲淤和泥沙运动的综合分析,为都江堰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都江堰灌区水资源调度系统建设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道国 《中国水利》2006,(21):58-60
都江堰水资源调度系统包括水情遥测子系统等6个子系统,能够提供基础信息采集、通信及传输、信息存储及交换、专业应用和决策支持等功能。该系统的应用能够极大地提高都江堰灌区的管理水平,在都江堰灌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向龙  陈宁生  李俊 《人民长江》2016,47(23):60-64
"5·12"汶川特大地震后,龙溪、白沙河流域泥石流灾害频发,为更好地防治这两个流域的泥石流灾害,评估已有泥石流防治工程的治理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三合场沟位于地震重灾区四川省都江堰市虹口乡,地震引发沟内山体发生了大规模的滑坡和崩塌,为泥石流的发育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在对三合场泥石流沟流域现场调查及对该沟"稳+拦"泥石流灾害治理模式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该沟防治工程的治理效果。结果表明:该工程采取的以拦挡为主的治理措施并未取得预期的防治效果和使用寿命。针对防治工程的治理现状和震后三合场泥石流沟的特点,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并建议在该流域治理泥石流灾害时采取以排导工程为主,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治工程体系。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平面二维数学模型模拟岷江都江堰河段内的水流运动,研究了不同来流条件下都江堰河段的水流特性,如内、外江与飞沙堰、宝瓶口分流比、都江堰河道断面平均流速和河道洪水位。模拟结果表明,内江的分流比与流量成正比,而外江的分流比则与流量成反比。这与常规认识的内、外江分流规律相悖。宝瓶口分流规律与实际观测情况相符,其分流比与流量成反比关系,并且其分流比例较低,保证成都平原的防洪安全。上游来流大小的改变对都江堰河道断面平均流速、洪水位影响不尽相同。每一级流量下的河道断面平均流速沿程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同一断面平均流速总体上随着来流流量的增大而增大;不同河段水位均随流量的增大而升高,但变化的幅度不同。  相似文献   

19.
李翊 《中国水利》2006,(11):57-58
通过对都江堰灌区水资源状况的分析,提出都江堰灌区实行准流域化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灌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即在尽量减少水资源消耗的同时,追求经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与最优化。其准流域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能,就是对都江堰灌区的涉水事务实行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20.
岷江上游典型河段水电梯级开发水环境累积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岷江上游水能资源丰富,近几十年水电开发程度较大,选取两河口—都江堰段为典型河段,针对该河段10级水电开发的情况,运用幕景分析法进行水环境累积影响评价。研究表明:岷江上游干流两河口—都江堰典型河段水电梯级开发对水环境已经产生了一定的累积影响;在径流量的变化上表现为水量逐年下降,且趋势明显;水量年内分配经水电梯级调节明显发生改变;水质累积影响变化不大,但随着水电规划梯级的建成,有明显恶化的趋势;水温上累积影响较大,可能会对下游鱼类生长、繁殖,浮游植物、动物的生长及分布等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对农业灌溉不会产生较大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