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砚龙 《南方建筑》2006,7(8):100-102
沈阳近代影剧院建筑的历史从1873年-1948年,期间可分为清代末期、民国时期、日伪统治时期和抗日战争胜利后至解放前夕四个阶段.沈阳近代的影剧院建筑见证了沈阳地区建筑事业的发展过程也见证了沈阳地区繁华的娱乐文化发展过程.本文通过沈阳影剧院建筑的发展及该时期沈阳地区典型的影剧院建筑,庆丰茶园(今刘老根大舞台)、同泽俱乐部、中山大舞台(今沈阳大戏院)、平安座(今沈阳市文化宫)和奉天大舞台(辽宁艺术剧场)的概扩,阐述20世纪初中国东北沈阳影剧院建筑的建筑背景,其历史沿革,建筑样式,功能,技术等方面.分析其特征及提出其存在和发展的历史因素,并论述其在建筑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是建筑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大量新建建筑受到西方建筑的影响,这一时期的建筑,即能看到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子,又有显著西方建筑的特征。这一时期的影剧院因为娱乐业的快速发展而发展,出现了大量风格各异,独具特色的影剧院。本文通过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影剧院建筑,来详述这一时期沈阳的影剧院建筑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沈阳近代金融建筑的分布及成因,从周围环境、建筑外立面、内部功能等角度,分析了沈阳近代金融建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保护该地区金融建筑的建议,以延续该历史建筑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城市近代建筑是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历史时期多元文化下的历史见证,本文就城市近代建筑的沿革、保护等问题展开讨论,并以青岛市的保护实践作为范例,就如何推进近代建筑遗产保护进行探讨.根据这些探讨作可供城市近代建筑遗产保护借鉴的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5.
中山路地区是沈阳市近代建筑遗存最丰富、最能体现奉天时期城市风貌特色的历史街区。2000年以来,随着城市更新建设的不断推进,中山路沿线高层建筑不断出现,大量建筑遗存消失,历史风貌受到严重影响。结合沈阳中山路历史街区保护规划实践,尝试构建补救性规划策略体系,以适当恢复、重塑街区风貌特征。  相似文献   

6.
东京中央邮便局是日本具有代表性的近代建筑遗产之一,不仅见证了东京丸之内地区的发展与繁荣,也见证了日本铁路邮政时代的兴衰。本文基于实地考察和资料调查,梳理了该建筑的发展演变过程并分析了其遗产价值。在此基础上,从建筑外观、内部装修、结构修复、民间团体的相关运作等角度总结了该建筑保护与再生的相关内容,提取出重要的保护策略和实施方法,为我国近代建筑遗产的保护和再生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7.
回顾了沈阳地区建筑史研究的三个发展阶段,并以前人研究成果为依托,探讨沈阳的多民族建筑文化、近代殖民城市背景以及新中国工业长子地位赋予其史学研究的特殊价值。基于分析,指出加强少数民族建筑自身发展脉络的梳理并将近代奉天建筑置于东亚城市格局下全面审视的重要意义,以期为当代沈阳地区建筑史研究与城市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沈阳近代满铁附属地标识系统设计的初衷、思路及成果。根据历史大事件划分了三个历史时期,对应形成三条标识路线,对其具体分析并提出标识建议。对其中的抗日战争时期标识路线进行的范例设计是标识系统设计实施方案的展示,对其他满铁附属地建筑遗产标识提供了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初,随着民主社会的确立,地处西北内陆的古城西安也逐渐出现了新的道路体系、新的居住建筑、工业建筑等,而且随之出现了满足人们公共文化生活所需的新的建筑类型,如影剧院建筑。城市是文化的载体与容器,城市影剧院建筑的兴起与发展也从一个侧面见证了一座城市现代化转型的历程。从这个意义来看,21世纪的今天,我们有必要从城市建筑遗产的视角来重新梳理西安影剧院建筑的发展历程。“城市文化遗产的特殊性在于历史城市是一个整体性的遗产,它处于不断的发展演变之中,它不是停滞的标本。[1]”西安影剧院建筑在时间中的演变恰好丰富了我们对城市文化遗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沈阳城区存留了较多承载着城市记忆的近代历史建筑。在旧城更新与改造中既拆毁了众多历史建筑,同时又不断发掘出被遗忘但有价值的历史建筑。该文结合沈阳近代历史建筑——奉天妇婴医院的保护再生设计,从共生角度探讨如何充分挖掘历史建筑承载的人文与历史价值,兼顾城市更新改造中历史地段潜在的社会价值和现实需求,探索其在当代城市建设中合理的再生途径。  相似文献   

11.
沈阳近代满铁附属地作为满铁附属地的一部分,其建筑遗产现存状况、遗产价值、传递信息能力各不相同,所以难以采用单一模式进行标识。通过对沈阳近代满铁附属地建筑遗产的调研,分析总结区域内遗产标识系统的基本实施刻度,建立由X、Y、Z轴组成的三维空间模型,进而科学地、整体地和持续地保护和发展好沈阳满铁附属地区建筑遗产。  相似文献   

12.
从城市形态出发.将沈阳的变迁划分为明代军事城堡、清代都城和近代奉系统治三个主要阶段。进而分析了上述历史时期内沈阳城市空间、景观形态和建筑形式的特征及异同.同时探讨了权力影响城市形态变迁的途径。最后总结了权力与城市形态变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大量的近代历史建筑,尤其是独立式花园住宅,蕴含着强大的建筑特色与魅力,代表了当时先进的建筑建造技术水平,反映出社会的变迁与经济的发展,是近代上海发展轨迹的历史见证。从建筑外立面、屋面、室内特色部位以及庭院风貌几方面入手,对上海近代花园住宅历史建筑的历史风貌保护修缮关键技术进行提炼,以期为此类建筑修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沈阳近代建筑为例,否定了以"欧洲中心论"对待和评价中国近代建筑的片面思想,强调在近代建筑导入不同地区时,为适应当地条件而经历的本土化的变异、成长与发育过程,主张以"中国建筑的中国观"去看待中国的近代建筑,这对正确认识中国近代建筑、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引进,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苏项锟  侯实 《华中建筑》2014,(3):172-176
上海近代建筑保护运动开展二十多年以来,保护观念与实践的探索方兴未艾。"陈桂春宅"作为陆家嘴地区唯一得以幸存的近代建筑,见证了上海近代建筑保护的发展脉络。该文试图通过研究陈桂春宅的保护背景及两次修缮工作的记录,揭示上海近代建筑的保护观念的进步及其影响下的保护制度与保护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历史背景,沈阳近代建筑的转型呈现多路径并驾齐驱的复杂局面,抽丝剥茧, 通过对历史事件与建筑的关联性进行解析,梳理不同因素影响下建筑转型的动因与途径,是深入挖掘沈阳近代建筑转型规律的重要手段。清末新政使东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对于当时东北的执政中心沈阳来说,更是一次影响深远的变革,加速了沈阳城市近代化的进程。本文以此为背景展开近代建筑转型研究,提出该时期清政府通过自上而下推进建筑转型所呈现的“以功能为主导的城市近代化、以传统符号为装饰母题的西洋样式、与地方材料相适应的新技术”三个途径,以及转型过程中所呈现的“风格为先导、 结构为支持、功能为根本”的特点,以建筑为缩影总结异质文化在传播与引入中所体现的本土化过程。  相似文献   

17.
通过梳理川渝地区石窟寺中所见唐宋建筑史料,建立了川渝地区唐五代时期斗栱、建筑形态和组群关系的形制分期,并就石窟中所见部分大木作形制与现存建筑遗存进行对比,补充论证了部分建筑形制的发展历程。研究揭示了川渝石窟寺仿木构建筑史料的主要历史价值:一是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川渝唐宋木构建筑遗存的缺失,二是见证了唐宋时期北方与川渝地区之间建筑形制的源流演变关系。  相似文献   

18.
红砖仓库是见证了近代日本横滨港发展过程的重要历史建筑.基于现场考察与历史资料调查,将红砖仓库发展演变历程划分为六个阶段,进而分析其建筑遗产价值.在此基础上,从红砖仓库外部空间演替和景观重塑解析场地环境再生为城市公园的对策;从两座仓库功能更新和空间重构、建筑形态保护与修复论述工业遗产建筑保护与再生的方法.研究说明针对保护...  相似文献   

19.
该文通过对北京香山地区历史建筑的资料分析与现状调查,深入了解以慈幼院建筑为代表的北京香山地区近代建筑的历史背景、建筑类型、分布特征、使用及保护现状等情况。对其历史沿革进行梳理,阐述香山近代建筑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重要建筑类型,所具有的重要学术价值与保护意义。进而结合GIS地理信息分析,针对各类建筑的历史信息、风格特征、保护等级、环境条件等因素,提出以"点"成"线",延伸至"面"的香山近代建筑群保护规划构想与空间架构,为此项目的进一步保护修复与适应性利用提供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0.
周卫  张卫宁 《新建筑》1998,(1):47-48
作为“国耻史见证”的近代文物建筑,理应作为城市历史演进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予以保护。事实上此类建筑的状况并不令人乐观。期待对已确立其价值的此类建筑能按国际“文物保护法”及我国相关法规实施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