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日本办公室中所使用的普通纸复印机的数量在260~300万台之间,1990年新增达10万台。预计今后几年需更换的复印机占销售量的85%。与此相比,市场对复印机的新的需求只有10%~15%。  相似文献   

2.
天津市复印设备公司于1984年从日本佳能公司引进复印机、显影剂、感光鼓的生产线和相关技术,形成年产5000台复印机、100吨显影剂和3万只感光鼓的生产能力。我们的技术引进与产品国产化工作同步进行,在引进生产线投产的当年,国产化率就达到了30%。目前,复印机、显影剂和感光鼓的国产化率分别达到85%、96.7%和95%。通过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使我  相似文献   

3.
复印机作为现代化办公用具于七十年代中后期开始进人我国市场,八十年代中期进入高峰.之后随着国家对复印机实行控购政策,销售量又有所下降,现在年销量约5万台,其中3万多台由国家定点的7间主机厂供应.目前全国拥有复印机约30万台,主要限于在机关、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应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复印机这种高速  相似文献   

4.
价格竞争激烈的今天,日本中高技术产品的生产日益困难,复印机行业也是寸步难行。生产厂家纷纷涌向国外,1988年,日本国内的生产能力达2120,000台,出口数量占19%。日本厂商在国外办的公司(包括1988年新建的)总的生产能力可达800000台。在欧洲,日本复印机工厂每年总的生产能力为620,000台,近乎于日本1986年出口给欧洲共同体的复印机总数(640,000台),预计到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静电复印机生产起步较晚,发展缓慢。1973年,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台静电复印机在天津诞生以后,经过十年徘徊,仍未把握成熟的技术和合理的批量。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复印工业走上了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道路。目前,复印机国产化程度(价值比)多数企业已达30%;部  相似文献   

6.
杭州机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转制成立一周年来,公司加大“四大结构调整”的力度,继公司生产连续三年创历史最高记录后,今年一至四月生产经营又破记录,取得开门红。完成机床产量1488台,同比增长61%,其中磨床类生产1229台,同比增长73%,销售收入完成1.03亿元,同比增长65%,其中磨床类完成7541万元,同比增长69%。  相似文献   

7.
今年以来,莱州华银试验仪器有限公司一手抓防治非典,一手抓生产经营,上半年共生产硬度计2911台,同比增长了26%,实现销售收入1981万元,同比增长了71%,实现工业增加值986.6万元,同比增长了19.7%,实一利税202万元,同比增长了  相似文献   

8.
长安汽车有限责任公司1994年由原长安机器制造厂和江陵机器厂联合组建而成。现有生产设备5 473台,其中进口和重精关设备占25%左右,固定资产原值6.6亿元。公司数年名列全国最大工业企业500强金榜,为国家批准的八大轿车生产企业之一,1995年生产各类微型汽车7万余辆,发动机9万余台,销售收入31亿元,利税4.5亿元。1997年将形成年产15万辆微型汽车、15万辆奥拓轿车及36万台发动机生产能力的规模经济。  相似文献   

9.
《通用机械》2008,(3):6-6
重庆江北机械有限公司2008年1月份产销工作实现开门红,共实现产品订货2012.08万元,同比增长13.5%。其中主机订货43台,1704.31万元,备件订货307.77万元;实现销售收入2455.79万元,同比增长28%;实现工业总产值1556.71万元,同比增长60.2%。各项指标创下了元月份生产经营的新纪录,为全面完成今年生产经营目标开了一个好头。  相似文献   

10.
我厂是机械工业部生产交、直流电控定点厂。厂区占地面积6.6万m~2,建筑面积2.6万m~2;企业技术力量雄厚,工艺先进,拥有固定资产858万元,生产设备300余台,检测设备40台;有员工500余人,工程技术人员占总数的 20%。1993年利税突破500万元。厂区位于常州西郊,紧邻民航机场,交通便利,通讯便  相似文献   

11.
张荣春 《机电信息》2003,(11):15-17
国内市场 2002年是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历史上增长速度最快、经济形势最好的一年,堪称“井喷”之年。据统计,行业全年销售收入突破700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620亿元人民币,利润达到41亿元人民币。其主要工程机械产品销量是:挖掘机1.9万台,同比增长50%以上;装载机4.2万台,同比增长55%;推土机4400台,同比增长10%以上;汽车起重机6300台,同比增长  相似文献   

12.
创新是企业的灵魂,也是企业制胜市场的法 宝,宝鸡机床厂的实践一再证明了这一 点。从1998年到2002年,宝鸡机床厂的机床产量从1418台增长到2672台,增长了188%;产值从9426.3万元增长到24420.8万元,增长了259%;销售收入从7187万元增长到18865万元,增长了215%;利税从454万元增长到1450.7万元,增长了219.5%;出口创汇保持了稳中有升;数控机床产销量从154台增长到673台,增长了337%,企业方方面面的工作可  相似文献   

13.
走进郑柴,处处充满生机。 近两年来,郑柴正以惊人的速度大发展:1994年,柴油机产量为112171台,工业总产值为18781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5.9%、34.2%,实现利税245.9万元,而1993年企业亏损537.1万元。1995年上半年,柴油机产量达84300台,工业总产值达14678万元、利税694万元,分别比1994年同期又增长61.9%、71.4%、51.2%,数字  相似文献   

14.
《机械工程师》2011,(3):2-2
国内重卡变速器龙头法士特集团公司,2010年生产经营再创佳绩,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26.2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131亿元,同比增长双双超过67.3%;产销重型变速器分别为89万台和85.3万台,  相似文献   

15.
余姚市素有“模具之乡”之称。根据材料消耗量、设备拥有量和企业个数三个因素的测算,2005年全市模具产值突破40亿元,模具销售达到27亿元,各比上年增长30%以上。模具商品化达到67.5%。余姚市模具企业达1300余家,从业人员约为4.5万人。年产商品模具超 1000万元的企业有8家,其中超 4000万元企业一家。2005年年底, 全市拥有加工中心500多台,其中日本、德国、瑞士等国家生产的高精度设备45台。经中国模协技委会评审,已获得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模具16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模具17副。有6副模具已经专家鉴定, 正在向国家科技部申报模具国家级新产品。  相似文献   

16.
一个作坊式的“小机械”,六年间神化般地使所有主要工作指标实现“三级跳”,从企业亏损到微利,到年创利4000万元以上;产品质量从省优、部优到国优,获国家银质奖;产品的年产销量由3000台、几万台,到15万台、30万台;年产值由几百万元,到几千万元,到近五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90年接近40万元,从一个名不经传的镇办小厂成了省、机电部的先进企业和国家一级企业。她,就是座落在珠江三角洲腹地、生产容声牌电冰箱的广东珠江冰箱厂。  相似文献   

17.
杭州机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转制成立一周年来,公司加大“四大结构调整”的力度,继公司生产连续三年创历史最高记录后,今年一至四月生产经营又破记录,取得开门红。完成机床产量1488台,同比增长61%,其中磨床类生产1229台,同比增长73%,销售收入完成1.03亿元,同比增长65%,其中磨床类完成7541万元,同比增长69%。这些生产经营中的数据,不仅说明转制后企业产品有效生产量的增加,也反映了产品结构调整正在向高产值、高附加值方向转变,是产品生产制造过程中的闪亮点。杭州机床集团所实施的产权、产业、严品和生产四大结构调整的战略措施正在步步深入。  相似文献   

18.
我市电动工具行业始于1974年,历经20多年的坎坷发展,涌现出了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龙头企业,我市也初步形成全国最大的电动工具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据不完全统计,我市电动工具生产企业共有201家(其中整机厂60多家,各类配件厂83家,附件厂58家),年产量逾500万台.约占全国总产量的25%,其中出口400多万台,约占全国总出口量1300万台的30%,年产值突破10亿元,其中出口创汇收入约6亿元,占全国出口创汇总数22亿元的273%。电动工具迅猛发展强有力地支撑着我市经济快速增长。但在日益竞争加剧的氛围下,我市电动工具正面临着蜂拥而…  相似文献   

19.
高能微型电焊电割机 该产品机心采用特殊结构和特殊材料,外壳采用特殊的方法封装。一种是把机心密封在压铸铝外壳内,内部采用高压绝缘油散热;一种是把机心用耐高温的有机材料完全密封。这两种产品在散热、绝缘、防潮和使用寿命等方面均有优越的独到之处,即使在工作条件恶劣的情况下,甚至掉在水中捞起来后仍能继续工作。其主要性能参数:额定输出电流160A,空载电流1.8A,空载损耗0.6kVA,工作效率80%,可耐温度150℃,耗铜量5kg/台,耗硅钢片8kg/台。生产该产品需总投资180万元(其中基建投资70万元,设备投资70万元,其他投资10万元,流动资金30万元),工人50名,年产2万台。产品成本为571.15元/台,售价约800元/台。  相似文献   

20.
《机械》2005,32(10):25-25
“十五”是我国机床工具行业发展最活跃的五年。2004年,我国机床工具行业产品销售收入1032亿元,是2000年507亿元的两倍,平均年增长19%;2004年全国金属切削机床产量39万台,是2000年17万台的2.3倍,平均年增长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