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MBR将活性污泥处理法与膜分离技术相结合,是一种十分有前景的污水处理技术.本系统将射流曝气应用到膜生物反应器中,研究其处理生活污水的性能并取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射流曝气提高了系统的氧利用效率及传质效率.经过射流曝气MBR处理后,COD、NH3-N、TN、浊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8.5%,98%、71.7%、99.2%.由于系统运行期间不排泥,因此系统对TP的去除效果不好,平均去除率仅为15.3%.  相似文献   

2.
针对城镇污水排放量大、污水成分日趋复杂的特点,采用生物转盘工艺处理城镇污水,主要考察生物转盘对有机物降解和脱氮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经生物转盘处理后,污水中的CODCr、氮得到很好的去除。当HRT控制为6 h,转速为2 r/min时,CODCr去除率达到90%以上。在m(CODCr)∶m(NH3-N)=1.5时,TN去除率达50%,去除效果不理想,而当m(CODCr)∶m(NH3-N)=3.3以上时,TN去除率达87%左右,脱氮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以水解调节池为A段、一体化生物转盘为O段组成A/O工艺处理生活污水,在回流比为300%左右、水温15~25℃、HRT为11 h时,COD、氨氮、TN的去除率分别能达到85%、90%和60%,出水水质满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排放标准。水温降低至10℃以下,COD的去除出现小幅下降,氨氮的去除效率大幅降低,TN的去除稳定在10%左右。  相似文献   

4.
根据目前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现状以及农村家庭污水水量、水质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家庭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填料生物转盘。该装置采用生物膜法工艺,结合生物转盘与生物滤池工艺的特点,运用设备一体化的设计理念,设计了一种运行管理简单、结构紧凑的一体化装置。通过实际运行考察了装置用于农村家庭生活污水处理的挂膜启动情况,以及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填料生物转盘生物膜的驯化培养需要20天的时间,稳定运行期间对COD、NH4+-N、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稳定在75%、85%、65%和75%以上,出水COD、NH4+-N、TN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出水TP达到一级B标准。装置运行管理操作简单,不需要专业技术人员,适合农村家庭污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生物转盘法处理纯炼焦废水的实验结果。对废水中氨态氮的处理效率是74.1%;氰离子是100%。本文还特地描述了转盘上生物膜的阶段性区系变化。  相似文献   

6.
动态膜生物反应器的过滤性能及运行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滤布为基材形成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在低温条件下(9~13℃)处理校园生活污水.结果表明动态膜能在滤布表面很快形成且稳定存在.出水浊度小于9.5 NTU,TSS多数运行时间为零,最大不超过5.0 mg/L,COD和氨氮去除率分别为72%~89%和66%~94%.动态膜的过滤阻力比微滤/超滤膜要低2~3个数量级,泥饼层阻力是主要的污染阻力.  相似文献   

7.
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温度较低,生物转盘很难挂膜,在北方很少有运用生物膜生物转盘法来处理污水的。近年来,兖州矿业(集团)公司济宁二号煤矿成功使用生物转盘法处理生活污水,COD、BODs、SS、NH3-N各项指标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18918-2002)三级标准,并且处理后的污水部分被重复利用,节约了水资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8.
巩子傲  汪思宇  吕锡武 《净水技术》2021,40(9):84-90,96
以缺氧调节-好氧-经济型人工湿地生物生态组合工艺中好氧单元技术——水车驱动好氧生物转盘为研究对象,选择毛毡、碳毡、无纺布3种挂膜填料,对比其污染物去除性能和微生物富集特性,从而确定最适填料.结果表明,无纺布填料生物转盘硝化效果和生物亲和性优于其余两种填料,对CODCr、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4.3%和80.5%....  相似文献   

9.
裴亮  刘慧明  莫家玉  颜明  王理明 《水处理技术》2012,38(2):104-106,111
采用一体化膜生物反应器(IMBR)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考察了该工艺对COD、BOD5、NH3-N和浊度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水温>22℃、ρ(DO)>3.4 mg.L-1、pH在6~9的条件下,工艺对COD、BOD5、NH3-N和浊度的去除效果较好,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3.1%、95.3%、93.8%和97.9%,出水COD、BOD5、NH3-N的质量浓度、浊度分别为19~31 mg.L-1、5.1~7.8 mg.L-1、1.9~3.1 mg.L-1、0~1 NTU,水质优于GB 5084-2005要求。  相似文献   

10.
对聚偏氟乙烯(PVDF)微滤膜进行共混改性,制备了3组不同纳米TiO2质量分数的膜组件。通过对膜的微观结构、接触角、孔隙率、平均孔径和水通量等参数进行表征,及放置膜生物反应器内处理生活污水的小试试验研究,对比了3组的出水水质、膜通量和通量恢复率。结果表明:3个膜组件的出水水质均能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 18920—2002)的要求,纳米TiO2改善了PVDF中空纤维膜的亲水性,提高了其抗污染能力,有利于延迟膜的清洗周期。  相似文献   

11.
采用旋转接触氧化工艺处理某度假区污水,用于度假区内景观水体用水,自假区开园投产以来系统运行性能良好,出水水质优良,对景观水体无不良影响。系统运行能耗低,占地面积小,启动迅捷简便,管理简单,运行费用低,表明旋转接触氧化工艺是处理以排放生活污水为主的小区污水的良好技术。  相似文献   

12.
活性炭生物转盘的制备及处理有机模拟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寻找一种质轻高效的新型生物转盘盘片材料,实验以活性炭作为生物膜附着的载体,聚丙烯塑料板为基体,采用化学氧化-铁离子覆盖技术制备了活性炭生物转盘盘片。使用该活性炭生物转盘处理有机模拟废水,以COD和NH3—N质量浓度变化为评价指标,借助微生物显微镜观察了挂膜期间微生物的生长过程。结果表明,该盘片具有独特的微生物吸附能力,微生物量达到2.60×109个/g,生物膜干质量为16.909 6 g/m2;在进水初始COD质量浓度为1 000 mg/L、NH3—N质量浓度为100 mg/L左右时,当HRT为12 h时,盘片的有机去除负荷为5.61 g/m2;当循环进水3 d时,COD和NH3—N去除率均在80%以上,该三级生物转盘反应器各级污染物去除率均较高,第1级去除效果最显著,处理后水质达到了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的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13.
污水的生物处理--生物转盘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梅丽  杨平  尚书勇 《当代化工》2004,33(5):282-285
从生物转盘的处理原理及基本特性出发,综述了该技术在生活污水、脱氮除磷、含酚废水和其他工业废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情况,分析了生物转盘废水处理过程中的几个重要因素,如盘片材料、转盘转数、浸没百分比、水力停留时间等对处理效果及投资与维护的影响,最后提出转盘材料的研发及系统长期稳定运行条件的研究等问题是生物转盘今后在水处理中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具有特殊运转方式的新型RBC系统--回转升降生物接触工艺,对回转升降生物接触工艺的工作原理和工艺特征进行了论述。并通过动态实验,对回转升降生物接触工艺小型实验装置的性能和效果进行了初步考察。  相似文献   

15.
16.
射流鼓泡反应器以液体射流代替搅拌实现液相混合,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及维护费用低等诸多优点,研究其混合特性对于反应器的设计、优化及放大具有重要意义。以空气-水作为模拟介质,采用KCl电解质溶液为示踪剂考察了表观气速和射流Reynolds数的大小对液相宏观混合时间的影响,并从能量输入的角度对射流鼓泡反应器的混合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实验条件下(表观气速变化范围为0.0006~0.0343 m·s-1,射流Reynolds数的变化范围为1.75×104~7.00×104),鼓泡的加入使得均相射流反应器内的液相混合得到改善;随着表观气速增大,液相宏观混合时间先缩短后延长;当气体输入功率或液体输入功率不变时,混合时间随总输入功率的增大而缩短。通过对多组实验数据的回归分析,提出了液相宏观混合时间与液体输入功率和气体输入功率的经验关联式,计算值与实际值吻合较好。最后基于提出的关联式,发现当总输入功率一定时,混合时间随气体输入功率的增加先缩短后延长,临界转变点在气体输入功率为总功率的61%处,此时气液两相协同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7.
射流鼓泡反应器内随着射流速度的增大,先后经历气泛、载气和完全分散三种气液分散状态。本文在射流鼓泡反应器实验装置中,利用Pavlov管测量气体分布器上方壁面附近的液速波动信号,发现液速标准差和时均液速随射流速度的增大均依次出现第一平稳段、上升段、下降段和第二平稳段,其中,第一平稳段对应气泛状态,上升和下降段对应载气状态,第二平稳段对应完全分散状态。据此提出了临界射流速度的判断准则:第一平稳段与快速上升段的交点对应的射流速度为泛点射流速度u jf,下降段与第二平稳段的交点对应的射流速度为完全分散射流速度u jcd。与目测法相比,液速标准差分析得到的u jf的平均相对偏差为5.82%,u jcd的平均相对偏差为18.2%;时均液速分析得到的u jf的平均相对偏差为5.86%,u jcd的平均相对偏差为12.1%。研究还发现泛点射流速度随表观气速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8.
The biodegradation of synthetically‐prepared phenol wastewater was studied in a single stage, bench‐scale rotating biological contactor (RBC). The effect of process variables, namely rotational speed (40–175 rpm), input phenol loading (1754–3508 mg phenol m?2 h?1), input hydraulic loading (8.77–23.42 dm3 m?2 h?1), and temperature of wastewater (20–30 °C) on the amount of phenol removed in the system was investigated. It was observed that an increase in the speed of rotatio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performance. An increase in the hydraulic loading rates caused a reduction in the phenol removal rate, while an increase in the organic loading rate resulted in an improvement in performance. An increase in temperature caused an increase in the microbial activity and therefore gave better performance. A mathematical model has been developed based on oxygen transfer and kinetics of biodegradation. © 2002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