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侯梦 《中国包装》2021,(9):47-49
随着新媒介的不断衍生,敦煌壁画图形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静态与动态设计形式表现越来越丰富多样,其多种应用与多向发展对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建设性意义,并且对地域性文化的推广和提高地域性文创产品的商业价值都具有积极的影响.本文在技术革新的大背景下,对敦煌壁画图形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再创作和发展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分析其应...  相似文献   

2.
噪声环境将对敦煌莫高窟中已经发生病害的壁画产生一定的损伤风险。结合莫高窟环境特点,分析莫高窟环境声学传播规律。针对不同形制、不同面积的洞窟,建立大量的有限元数值仿真模型,对洞窟内环境声学特性进行模拟分析。出于保护文物的目的,结合莫高窟环境声学传播规律及洞窟内环境声学特性,提出如何由洞窟外监测到的不同频率、不同声压级的噪声,来保守估算出在不同形制、不同面积的洞窟内壁画表面的最大噪声级的方法,从而为进一步合理评估噪声环境对壁画所产生的损伤风险等级奠定基础,为莫高窟文物保护监测预警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鲁山花瓷作为唐代贡瓷,在政治、经济与文化高度发达的唐代享有一定的地位,深得当时统治者的喜爱与重视,其器型大气简洁、饱满厚重,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唐代鲁山花瓷的出现使瓷器釉色装饰不再只是简单的青色、黑色等单色釉,而创造出了一器多色的新工艺,并为之后汝瓷和钧瓷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瓷器的社会地位日益提升。文章首先对鲁山花瓷进行概述,进而对鲁山花瓷所处的时代背景(即唐代的政治环境、经济条件、文化审美等)进行综合考察与分析,从显性的器物层面和隐性的文化层面分析鲁山花瓷蕴含的艺术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4.
唐代敦煌经变画所展现出的艺术之美具有较高的欣赏与研究价值.其中的乐舞伎造型丰富多变,充满了异域风情.通过分析乐舞伎造型手段的线描艺术特征、舞姿的曲线美以及胡风之美来探析千年前敦煌舞的线条美学及其宗教意义,并体会唐代不同民族文化交流所带来的艺术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5.
李翔宇  李轶南  鲁红雷 《包装工程》2021,42(18):356-367
目的 总结和探索将当下流行风格融入敦煌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设计策略,探讨融媒体时代消费导向的流行文化在博物馆文创设计中的价值.方法 结合用户调研、文化传播理论、后现代主义设计手法分析等,解析流行风格设计手法对敦煌艺术的审美要素、精神意涵与艺术态度3个维度的解读与创新,探讨流行文化的传播对敦煌文创产品的助推,阐述流行风格与文创设计结合的产品开发策略.结果 敦煌文创结合互联网传媒技术,贯彻设计层、宣传层和体验层3个模块系统融合的设计策略,在设计层设计文化产品与数码娱乐产品,提升品牌影响力;在宣传层借跨界融合讲述现代设计故事,形成品牌社群;在体验层策划多元文化消费活动,提供文化审美体验,拓宽文创设计外延.结论 敦煌文创结合当下流行的文化形式为文创品牌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策略与建议.博物馆文创设计应发挥自身文化与地域特色,紧跟时代需求,寻求跨界融合与文化超越.  相似文献   

6.
曾令一  刘元风 《包装工程》2023,44(12):381-390
目的 为推动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广泛传播与创新发展,以敦煌唐代龟背纹样为对象,文创产品为载体,构建一种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的创新设计方法,丰富图案种类与表现形式,满足市场对敦煌元素文创产品的商业需求。方法 采用文献收集法和专家访谈法,挖掘敦煌唐代龟背纹样的文化内涵与造型特征。通过形状文法提取典型纹样作为初始形状,进行初步演化与二次设计重组,遵循形式美法则对图案再创作。融合感性工学的评价方法筛选符合大众喜好的创新图案,并将其应用于文创产品中。结论 创新设计方法赋予了敦煌龟背纹样生命力与时代感,而在文创产品中的设计应用也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适用性。跨学科思维实现了以用户需求为主导的创新设计,使图案筛选更加精准,提高了创新方案的有效性与成功率,为敦煌传统纹样的传承与创新拓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敦煌图案是敦煌石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时代形成了不同的风格,体现出敦煌图案艺术极高的审美价值.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其独特的精神文化内涵.在当今文化多元发展的背景下,充分挖掘这些精神内涵,拓展图案艺术创新应用的途径,对于传承和弘扬民族经典艺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历史上,敦煌位于丝路要冲被称为"华戎所交一都会"的,在河西走廊有着相对优越的自然条件,吸引着诸多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迁居于此,各民族之间的融和与战争造就了敦煌乃至整个河西民族的大规模迁徙移动,回鹘即为其一,在敦煌石窟中存有众多回鹘民族的图像资料。本文拟结合敦煌壁画中回鹘服饰的图像资料和当前学者之研究,对这一民族在敦煌及周边地区的活动状况及试做探讨。  相似文献   

9.
孙立丰 《中国包装》2020,(11):47-49
敦煌艺术博大精深,是中国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之一,有着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陶瓷颜色釉艺术作为现代陶瓷装饰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在表现敦煌经典艺术方面具有其独特的自身优势.我们需要在二者共融基点的基础上,对瓷上敦煌色釉传承创新路径从各个方面进行深入发掘与探索.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实现二者在艺术价值方...  相似文献   

10.
丁峰  李轶南 《包装工程》2023,44(18):354-363
目的 针对敦煌文创产品在新语境下的艺术价值再现问题,探讨使产品更好地融入青年群体生活的设计策略,激发敦煌艺术在文创中的潜能。方法 对敦煌文创产品和青年群体调研,结合对青年“二次元文化”和“飞天”形象的研究,运用双钻石模型理论,分析设计问题的阐释语境和未来产品交互模式的方案语境,探寻敦煌艺术形象文创设计策略。结果 在问题语境中,观察青年群体的行为方式和对艺术形象的认知,定义核心的文创概念;在方案语境中,通过思考艺术形象的文化价值和精神意涵,对产品原型进行赋能,提出富有生活激情的、体现新型交互模式的文创设计策略。结论 提出面向青年群体,充盈时代精神意涵的文创设计策略,即敦煌艺术精神体现在创新的产品交互体验中,设计策略聚焦在具有中国特征的青年文化及其行为模式上,为传播敦煌文化而量身打造敦煌文创。  相似文献   

11.
曹娜 《湖南包装》2023,(1):133-135+158
作为国家发展基石的文化遗产是悠久的历史文明为世界保留下来的珍贵财富,它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在当今文化与科技不断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构建行之有效的数字化传播模式是时代赋予的责任。文章从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模式构建的意义以及在线和离线两种传播模式的构建分析中提出“线上造势,线下参与”多方位传播的新型模式,并以“敦煌文化”为案例详细说明此种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中日文化源远流长,两国人民的交往历史悠久,尤其是到唐代发展到鼎盛,作为社会现实反映的文学作品最能真实的记录下那一辉煌的时刻。诗歌是唐代文学的主体。它自然成为了中日文化的信使,可以说,在浩瀚的唐诗中有一颗熠熠闪光的诗星,是唐代中日文化交流的社会传真底片,那便是反映中日两国人民文化交流的交往诗。本文通过对唐代中日交往诗的分析,追溯了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历史渊源。鉴证了中日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  相似文献   

13.
14.
唐代是封建经济的繁荣时期,唐代宫廷拥有雄厚的生产能力,为宫廷酒的消费创造条件。唐代宫廷酒主要用于祭祀、宴藩、赐酶、赐宴等多种途径,对唐代政治、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服饰色彩无论在哪个时代的流行都不是偶然的。也不是由某一方面的因素单独决定的,它的文化内涵总是渗透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中,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唐代服饰色彩正是在传统文化和多元文化的相互影响和交融下,整合佛教艺术中的色彩风格,形成了绚丽多彩的特征。因此,研究探讨唐代服饰色彩对我们今天的服饰色彩设计有着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齐远 《包装世界》2021,(10):33-35,38
目的:研究唐代重阳节文化中的主题元素,提取具有辨识度的设计元素,将其运用到视觉图形的造型和色彩设计中,以反映传统重阳节的文化内涵,在当今社会的日常生活中感受来自传统重阳节文化的独特美感和魅力.方法:通过搜集整理唐代重阳节诗词中的感性词汇,深入地分析唐代重阳节文化的艺术特征,综合运用感知分析和形状分析等方法,提取唐代重阳节文化中最为核心的艺术元素,提出唐代重阳节文化元素视觉化提取与衍生设计的方法,实现传统节日文化与现代文创设计的转化设计,最后以设计案例来进行验证.结论:唐代重阳节文化元素与现代文创设计的融合,有助于提升节日文化品位、推动节日文化产业的提升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刘鹏 《中国包装》2010,30(4):27-29
"敦煌飞天"与"西方天使",分属东西方的飞神,均不是地位崇高的正神,却是东西方宗教艺术中不可缺少的光辉角色。两者虽然都是飞神,却在其职责、阶层、性质,甚至外在造型上有很大差异,这些差异也是东西方文化差异在艺术中的反映。本文通过对其形象特征的分析比较,探讨东西方不同审美对艺术的影响,以及古典艺术的恒久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赵勤  丁一慈  赵萌  李鸿祥 《包装工程》2024,(22):303-318
目的 唐代铜镜纹饰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挖掘其中的精准寓意,结合对应文创产品形式,展现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自信。方法 基于研究背景、明确研究流程,提出文物向文创产品转换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分点阐述现代文创产品选择唐代铜镜的理由、分析调研问卷反馈信息,针对问卷结果为设计作品提供方向指引。先对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形成唐代铜镜纹饰素材库,将所有已知素材分为几何纹、花卉纹、花鸟纹和走兽纹、人物故事和神话传说纹四大部分,并将其逐一编号。再分析唐代铜镜纹饰的艺术内涵。结果 将现代转化方法与四大纹样结合,得出相应文创产品,即“镜怡”化妆品包装设计、“恋念”系列首饰、“鹤骨松姿”文房四宝系列文创、“嫦娥仙子的月宫小日常”——人物盲盒文创产品四件作品。结论 将唐代铜镜纹饰各部分重新排列组合,形成新的文创产品。它们不仅形意结合,更符合现代消费者的审美。潜移默化地将传统文化融入进日常生活,让艺术与生活水乳交融,让文化传承更加高效可靠。  相似文献   

19.
20.
颜色在影视作品服饰色彩的运用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不仅能给观众强烈的视觉感和心理暗示,同时也能反映出剧中人物性格变化和阶级变化。本文以《甄嬛传》、《武媚娘传奇》、《大明宫词》等影视剧中的服饰色彩为例,阐述了不同时期人们对服饰颜色的追求态度和色彩的阶级有所不同,最后得出每个时代影视剧服饰色彩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