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珺  王娇 《包装工程》2024,45(2):417-423
目的 为挖掘仰韶彩陶纹样资源,传承、创新仰韶彩陶纹样,尝试采用参数化设计等方法,实现仰韶彩陶纹样再设计的新突破,提供一种新的纹样设计思路。方法 通过分析仰韶彩陶纹样的不同类型,提取纹样造型中的单形元素及构图规则,利用现代图形设计中的函数规则、控制坐标点参数、调整可变参数的方式分别进行纹样推演及排列组合的设计创新研究。结果 快速衍生出既符合当代审美需求又具有传统纹样特征的“新纹样”。结论 构建参数化纹样结构可更高效地进行纹样衍生和设计,拓展传统纹样的设计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2.
曾玲 《包装世界》2015,(5):20-21
随着社会的发展,原始彩陶离我们愈发久远,普通大众对原始彩陶的器物造型和装饰纹样以及其背后的深层意义也变得愈发陌生,但原始彩陶的审美性和艺术性却是恒久的。本文从原始彩陶的装饰之美入手,进一步分析传统装饰回归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并指出原始彩陶装饰的纯粹形式和强烈美感对于现代艺术和现代设计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彭敏 《包装与设计》2015,(2):101-103
一、马家窑彩陶的典型纹样 马家窑文化彩陶,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的部分地区,距今5800年到4000年,有着自己独具一格的特色、自成体系的风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彩陶文化圈,在时间上大约延续了一千多年.[1]其彩陶器型多样、造型优美、纹饰繁复、线条流畅、构图奇特,代表了中国彩陶的最高艺术成就和审美趣味.马家窑彩陶的纹样由点、圆、线为特征的几何纹和蛙纹、鱼纹、人形纹为代表的象形类组成.[2]一般在器物外表遍体施彩,且多用黑线构成复杂的纹案,或以长短线和弧线构成的几何图案,绘制幅面较大.下面主要列举三种纹样:  相似文献   

4.
宗立成  尹夏清 《包装工程》2020,41(18):378-383
目的 中国是世界上彩陶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彩陶历史悠久,形成了以彩陶为代表的早期中国文化圈,研究史前彩陶的艺术形式,彩陶艺术的审美意象,构建彩陶文化的设计学研究基本体系。方法 以新石器时期的彩陶、历史遗迹和文献资料为基础,运用设计学中的设计思维、考古学中的类型学、社会学中的实验研究和历史学中的文献分析等理论与方法,研究史前彩陶造物设计的艺术形式和彩陶艺术所体现的审美意象。结论 史前彩陶发展历史悠久,中国史前彩陶以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为代表,彩陶艺术形式由造型和纹饰两部分构成,彩陶艺术的审美意象由象形纹饰的形象创造和几何纹饰的构图韵律所体现,反映了这一时期社会的基本文化形态、社会组织、生活形态及人文面貌,呈现出中华民族的早期意识精神。  相似文献   

5.
张红燕 《包装工程》2018,39(22):320-324
目的 耀州瓷装饰纹样题材丰富多样、构图美观合理、装饰手法巧妙,蕴涵着极高的艺术价值。以最突出的牡丹纹样为研究对象,研究耀州瓷牡丹纹样与人感性认知之间的关系。方法 结合感性工学原理,首先采用聚类分析法对收集的平面纹样进行聚类分析,筛选典型纹样;其次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筛选语义词汇;然后通过问卷调查法得到装饰纹样感性意象评价数据,采用语意差异法对数据进行梳理和分析;最后通过图形设计对研究结果进行验证。结论 建立耀州瓷牡丹纹样中图形组合要素与感性意象词汇的对应关系,得出纹样因其组合图形的变化而影响人的认知,从而产生不同的感性意象,这种变化与影响,对于图形的设计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为耀州瓷装饰纹样再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新石器彩陶纹样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类型中,由于自然环境和历史背景不同,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样式,从装饰手法到表现题材各自都有着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以磁州窑装饰纹样为例的智能辅助非遗传承与创新方法。方法 首先,对磁州窑装饰纹样美学特征与内涵进行解析,探索其智能辅助设计路径;其次,构建磁州窑装饰纹样数据资产库,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对装饰纹样进行提取与分类,以此作为装饰纹样的基础素材库供机器进行学习,并构建满足用户个性化操作的算法系统;最后,设计出磁州窑装饰纹样智能辅助设计系统界面,增强用户参与性,并最终设计出用户创作的个性化新磁州窑风格器物。结果 从前期纹样特征与内涵解析、纹样数据资产库的构建、纹样智能辅助设计系统算法搭建、智能辅助系统人机交互界面设计4个方面,来对磁州窑装饰纹样智能辅助设计系统进行构建,以瓷盘为例进行设计应用并验证了智能辅助设计系统的可行性。结论 磁州窑装饰纹样智能辅助设计系统的构建,为数字化赋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提供新路径,同时增强公众非遗创作参与性,提高非遗公众认知度。研究结果揭示了数字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中应用的可行性,为学科交叉发展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8.
时旺弟 《包装工程》2024,45(12):386-394
目的 五邑侨乡民国学校建筑是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其建筑纹样的研究来拓展中国传统纹样的研究范围,为今后地域特色文创产品设计提供设计素材。方法 文章基于田野调查大量地搜集五邑侨乡民国时期学校建筑的装饰纹样,通过纹样清晰完整、建筑修建时间较早与学校建筑类型全面这三个原则,筛选出248张完整纹样作为研究样本,对样本纹样的题材类型、纹样构图形式与纹样隐喻内涵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结论 发现当时五邑侨乡民众在坚守中国传统文化和崇尚西方先进工业文明的同时,勇于突破创新,将中、西文化元素与本土特色元素三者进行大胆融合,创造出了五邑侨乡本土审美的纹样样式。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中国传统葫芦纹样中的语义进行分析,阐明中国传统葫芦纹样具有的语义成分,探究其对现代设计的启示。通过整理中国传统葫芦纹样的脉络,结合各个时期中国传统葫芦纹样的实际案例,综合归纳出葫芦纹样在发展的过程中具有的各种语义,进一步探讨了中国传统葫芦纹样对当代设计的指导作用。在语义学视角下,对中国传统葫芦纹样的探讨更深刻地揭示了葫芦纹样发展的脉络,更好地表现了其对当代产品设计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自海昏侯墓被发现挖掘以来,出土文物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重点关注,且热度不减.文章首先研究了海昏侯汉代漆器装饰纹样的艺术特征,再从装饰纹样的图案种类和艺术特点,以及设计美学角度进行了深入探究与分析,发现海昏侯汉代漆器的装饰纹样图案主要有动物类、自然景象、天象类三大块,且在工艺、装饰、色彩设计上都体现了漆器发展水平之高.并提出了关于现代产品设计的启示,以期有关人员能够设计出包含特色民族文化的产品.  相似文献   

11.
乔松  吴卫 《包装学报》2016,8(2):66-70
粟田梅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道侗锦代表性传承人,其织锦作品纹样丰富,主要有动物、植物、几何纹以及文字、器物、人神纹等纹样类型,这些纹样凝聚着侗族民众对祖先、神祇、自然、土地、生命等的崇敬与爱戴。其纹样造型,象形表意、由意生象;其纹样色彩,无论是彩锦或素锦都设色和谐、冷暖相宜;其纹样构图,结构严密、主次分明。粟田梅的侗锦艺术保留着独特的民族风韵,使得通道侗锦在中华民族的织锦艺术中独具一格。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深层次探究宋元时期陶瓷纹样所代表的文化意蕴及在艺术审美中的表现。方法通过分析宋元时代背景,将宋元时期文化特征因素和陶瓷装饰纹样的审美表现相联系,从"理学"文化、"天人合一"思想、儒禅追求、宗教弱化、民族融合、平民觉醒、书画发展7个文化特征因素出发,结合典型案例对宋元陶瓷装饰纹样进行审美解读。结论在宋元时期特定的社会背景下,传统陶瓷纹样的审美表现深受多方文化特征影响,在纹样艺术审美中呈现出特有的时代文化现象,流露出民众的审美观念和意识情感。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研究开发基于凉山彝族家具装饰图案的移动应用。方法 在调查总结的基础上,针对凉山彝族家具装饰图案纹样的题材、内容、色彩、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进行归纳分析,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田野调查法、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方法,对凉山彝族家具及其装饰图案纹样进行数字化处理与保存。结果 构建凉山彝族家具装饰图案纹样NoSQL数据库,最后通过运用APIcloud开发平台结合NoSQL数据库设计开发彝族家具装饰图案纹样移动应用,该移动应用可以查询、浏览、收集相关信息,具备帮助功能,使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有更多的自主性,同时实现用户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结论 探索一条利用数字化和网络化技术开展彝族家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针对目前传统文化意象和现代产品设计之间匹配关系模糊、意象风格难以统一的问题,通过识别传统纹样中表征意象的图像元素,将其应用并服务于现代设计行业.方法 以宋代牡丹纹样的描述词汇为样本,采用多维尺度法归纳出意象维度,根据语义差异法完成对纹样的意象分类;基于眼动跟踪技术得到各意象维度下的注视数据,采用均值漂移算法聚类出具有意象代表性的纹样元素并量化其表征度.结果 得到高雅、祥瑞、素雅、柔润、灵动和精致6个意象维度下的纹样意象元素,并计算得出代表该意象元素在牡丹纹样意象中的贡献程度指标——表征度.结论 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可重复性和可行性,识别结果表现出了一定的意象内涵和应用价值,可为传统文化再设计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6.
古桥装饰纹样是古桥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体现了浓厚的地域特色。浙江省绍兴市以拥有众多古桥而著称。本文采用文献考证、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对绍兴地区具代表性的古桥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其装饰纹样的特征,并从中提取设计元素,应用于绍兴黄酒瓶身贴纸设计实践中。文章希望通过对绍兴古桥装饰纹样的再设计与应用,探索古桥文化的传承与发扬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广西漓江流域古民居装饰进行调研,在保留民族特色文化的基础上吸收相关民族造物文化并形成自己的造物特色,提取侗族造物创新设计的特质,分析其对现代艺术设计创新的启示。方法以文献资料法为基础,通过田野考察法获取资料,进行分类与对比研究。结论侗族造物思想中对天、地、人关系的适度考量使得造物有良好的生态性;以本民族文化认同与思想追求为主旨,吸收外民族的高势能文化,按需进行技艺创新,形成民族造物特色;对现代社会艺术设计产生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