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当代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子产品的热流密度急剧升高,过高的温度对电子设备正常工作的影响也越来越严重,大热流密度对电子设备的冷却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中针对大热流密度电子设备的散热方法,重点介绍了强迫空气冷却、热管、微槽道等现有的散热方法的工作原理、应用方式以及应用场合,并结合相关文献简要介绍了气体喷射冷却、喷雾冷却和热电制冷等新型散热方法在大热流密度电子设备中的应用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某型机载吊舱底板作为电子设备发热元件散热器冷却效果的分析研究。采用CFD仿真软件对吊舱散热底板中的流场进行了分析,得出不同工况下散热器流道内的风速;采用ICEPAK软件对散热模型进行了仿真计算,对散热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最终通过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3.
高热流密度电子设备散热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发热密度电子设备对散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平板热管、微通道、液体喷淋冷却等典型的高性能散热技术及其应用情况进行了讨论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4.
针对无人机应用中日益突出的电子设备发热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蒙皮换热器的无人机电子设备冷却方案。根据设计需求确定了各主要部件的温度要求及换热器效率要求,并对系统进行了试验验证。文中提出的电子设备冷却方案属液体冷却方式,电子设备的发热量可以通过蒙皮换热器传递给舱外冲压空气热沉。通过合理的等效换热测量方法设计的地面性能试验考查了系统运行时各部分温度、换热器的换热量及系统能效比。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案有效可行,能够满足较大发热功率的无人机电子设备的冷却需求,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液冷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高密度航空电子设备的冷却系统中,为了使航空电子设备的单机冷却系统工作在接近理论设计工况下,在设计上必须保证其中的散热器或冷板的流阻与载机环控系统设计的流阻分配值相匹配。文中介绍了某机载电子设备液冷冷板的流阻匹配设计过程,通过热流耦合仿真计算,择优选取了满足散热需求、同时流阻较小的方案。该方案很好地匹配了流阻指标要求,得到了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6.
电子组装密度的迅速扩展并由此带来热流密度的增大与散热技术的矛盾,使热设计工程师面临一场新的挑战。本文从热设计的基础研究和传热在电子设备工程上的应用这二个方面,介绍了新近的工作进展。其中包括微型散热器件、新型冷却剂的传热特性、二相流冷却、热设计较件开发和热设计标准的宣贯等几方面问题的述评;在应用方面,以大容量、高速电子计算机的冷却问题为主线,介绍各种新型的冷却措施。文中认为,热设计工程师应从冷却系统的功能、可用性与维修性、可靠性规定指标和冷却系统的投资费用等一些基本原则出发,研制出一些更为有效的冷却方法,以适应这一发展形势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电力电子设备的小型化已成为发展趋势,而设备内发热元件的散热成为了小型化发展所面临的瓶颈问题。基于柔直换流阀低压加压测试装置提出了3种冷却设计方案,详述了风机的选择方法,并应用Icepak软件进行热流耦合分析;通过对比单风机、双风机串联、双风机并联3种布置方案的综合热力表现,得出串联风机方案散热效果最佳的结论;最后对不同布置方式风机的综合性能进行分析,可为紧凑型电力电子设备不同散热系统风机布置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某车载电子设备二次冷却装置为主要研究对象,讨论了车载电子设备二次冷却装置的主要技术指标,介绍了二次冷却装置的系统构成及工作原理,通过对车载电子设备二次冷却装置的技术研究,结合产品特点对系统进行优化设计,综合利用单片机控制技术、变频技术、高效传热技术等多项先进技术,满足了车载电子设备的多种不同冷却要求.  相似文献   

9.
根据电子设备试验用冷却装置的技术要求,结合电子设备试验的特点,提出最佳的电子设备试验用冷却装置的设计方案。该方案将常规风一水换热和压缩制冷两种工作模式合二为一,综合利用自动控制技术,采用二次循环冷却、压缩机排气旁通调节制冷量和电动三通阀调节供水温度三种方式相结合的方法,使设计的冷却装置不仅可适应多型电子设备的变负荷试验对宽温供水以及精度的需求,而且对减少初投资和降低运行费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该冷却装置采用模块化设计,可以通过组合满足大功率电子设备的试验需求,并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冷却装置的系列化。  相似文献   

10.
电子设备散热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功率、高功率密度器件被广泛研制和应用,而如何对这些高功率器件进行合理、有效的散热,以提高其可靠性,却是一个难题。文中主要探讨了电子设备的冷却散热问题,介绍了冷却系统的设计原则以及冷却方式和冷却介质的选择,同时对常用的风冷系统、液冷系统的设计及设计时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后介绍了仿真...  相似文献   

11.
电力电子设备的冷却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适应电力电子集成技术高热密度散热的需求,在对传统的冷却方式不断改进的同时,一些新型高效的冷却方式不断涌现.本文对几种常用冷却方式的原理、优缺点及最新的研究动态进行了综述,为电力电子设备热设计人员选择合适的冷却方式,进而设计出高效的散热装置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12.
肖竑 《电子机械工程》2002,18(4):27-28,32
介绍了一种无环控冷却条件下的机载雷达发射机结构设计,重点讨论了机载恶劣环境条件下的散热问题。  相似文献   

13.
刘平  时振刚  刘兴男 《轴承》2022,(3):63-68
随着大功率电磁轴承在工程中的广泛应用,其产生的能量损耗越来越大,加之电磁轴承内部结构紧凑,散热较为困难,对电磁轴承的冷却提出了更高要求,有必要对电磁轴承开展冷却优化研究.本文以冷却散热为目的,采用不同冷却方案对某工程项目所用电磁轴承进行了冷却优化,基于仿真计算的方式,对电磁轴承的温度场进行了仿真分析,并根据仿真与试验结...  相似文献   

14.
刘家华 《电子机械工程》2012,28(4):36-38,41
现代军事设备中,电子设备在各种恶劣环境条件下工作,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需要密封放置,而对密封电子设备散热成为冷却技术的难点。目前,大部分密封机箱的散热方法是,将热量通过金属传导至机箱外壁,再通过外部冷却装置带走热量。文中介绍的密封机箱内部电子设备散热方法,在吸取传统密封机箱散热方式优点的基础上,增加了其他散热方式。  相似文献   

15.
随着机载电子设备的性能指标不断提高,功耗也在不断增大,液冷散热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机载电子设备,液冷系统的小型化要求十分迫切。文中将液冷系统设计在一个标准1A TR机箱内,对液冷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小型化进行了探讨。测试了小型液冷系统的散热性能,实现了对高热流密度元器件的温度控制。为后续电子设备液冷系统高效散热及小型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将热管均温板应用于机载电子设备散热设计中,根据机载环境条件,研究了埋铜-水热管均温板低温环境条件下的起动性能。采用低温箱模拟低温环境条件,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冷却方式、不同热耗对热管低温起动性能的影响,得到起动温度曲线,在-55 ℃低温环境中,液冷(供液温度10 ℃)和自然散热两种冷却方式下,热管均能正常起动,未出现由于冷凝段温度过低导致的起动失败现象。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电子元器件和雷达等设备功率密度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散热方式越来越难以满足要求,而喷雾冷却因其更强的散热能力在高热流密度散热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文中基于喷雾冷却技术设计了一种集成微型旋流雾化喷嘴的喷雾冷却冷板,并通过一套自行设计的喷雾冷却热性能实验系统研究了冷板的换热性能及其影响因素。该喷雾冷却冷板可实现超过100 W/cm2高热流密度的散热能力,为未来雷达电子设备的冷却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吕倩 《电子机械工程》2014,30(2):9-11,15
文中综述了机载小型液冷源的国内外发展情况及工程应用前景,针对3个关键技术即冷却体制及载机环境问题、冷却单元(Heat Removal Unit,HRU)控制问题和分流问题,运用计算仿真与试验测试相结合的手段,进行了针对性的论述,形成了相应的解决思路和方案。在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提出了机载小型液冷源在现有商用货架技术条件下的实现方法,并形成了相应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9.
以某机栽电子设备系统发射机的技术、环境条件为依据,提出了强迫空气加相变散热方案,并选用石蜡作相变材料。通过热设计、分析、建模、试验研究对该方案进行了定性的分析、论证,证明了其在机载和导弹电子设备的热设计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杨群 《电子机械工程》2009,25(5):31-33,49
随着我国航空工业的迅速发展,为了满足导航、火控雷达、数据处理、抗干扰等需求,机载计算机以及机载数据链的推广使用,使得机载电子设备的技术水平得到日益提高。对于已有标准系列要求的地面通信电子设备,其外形大多是扁平式,散热空间较大;设计师往往比较重视面板的造型设计,而对机箱体积、重量考虑较少。但是机载型电子设备都要求其重量轻、体积小、强度高,并能承受各种严酷气候环境条件。另外,由于某些机型提出的特殊要求,使得机箱设计还不能采用成熟的“机载无线电设备规范”(简称ATR),只能按照现有机型留出的有限位置空间设计小型化的非标设备。文中介绍一种小型化、异形机载设备的结构设计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