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采用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C)处理去油脂含高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的餐厨废水,分析了启动阶段发生酸化的原因,酸化后采取措施重启反应器,考察了恢复期IC的运行情况。结果表明,温度骤降、负荷提升过快及餐厨废水特殊的水质导致出水COD从0.548 g/L快速上升到2.546 g/L,出水pH从6.52下降到4.82,出水VFA的浓度从2.5 mmol/L陡升到11.2 mmol/L。通过清水冲洗,补充碱度和微量金属以及降低进水负荷的方式重启酸化的反应器,经过35 d的恢复期,COD去除率逐渐回升到90%左右,但仍低于酸化前的水平。所以厌氧反应器启动时,应密切监测反应器的出水COD、pH及VFA含量,以免发生酸化。  相似文献   

2.
王吉  刘振鸿 《化工科技》2010,18(2):44-47
开发了新型复合式厌氧工艺,它由新型厌氧反应器和厌氧膜生物反应器(MBR)两个单元组成,实验用水经过新型厌氧反应器的前处理再经过厌氧MBR的深度处理,检测后排放。实验中以人工配制乳品废水作为进水,对整套系统的运行状况及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人工配置乳品废水在经过新型厌氧反应器+厌氧MBR的系统处理作用后出水水质得到大幅度改善,系统运行稳定,处理效果较好。实验通过对两种废水处理工艺进行效益对比,得出新型厌氧反应器+厌氧MBR无论在经济效益方面还是在社会环境效益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新型浸没式双轴旋转厌氧膜生物反应器(SDR AnMBR)处理模拟啤酒废水的启动特性.讨论了水力停留时间、容积负荷与COD去除率的关系;pH、挥发酸(VFA)和碱度对启动的影响.仅用26d就完成了反应器的启动和污泥的驯化.结果表明,SDRAnMBR系统的耐冲击负荷能力强;COD去除率高于常规厌氧生物反应器,稳定在92%以上;反应器运行稳定,未发生酸化现象;且出水VFA和出水碱度可以在较大的范围变动而不会发生酸化现象.  相似文献   

4.
EGSB(Expanded Granular Sludge Bed,膨胀颗粒污泥床)厌氧反应器虽处理能力大、效率高、抗冲击能力强,但启动较困难,若操作不当,易发生酸化现象,致使启动失败。特别是采用絮状污泥接种情况下,EGSB启动时间较长。采用城市污水处理厂厌氧消化污泥(絮状)接种,在启动过程中,合理控制升温速度、选择恰当的启动负荷、严格控制出水pH值和挥发酸,避免反应器酸化,可有效缩短EGSB反应器启动时间并取得较好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5.
1,4-丁二醇(BDO)生产废水含甲醛,难降解、毒性大、水质水量变化大,处理难度高。试验构建了预曝气水解酸化-高效厌氧反应器-接触氧化-膜生物反应器组合系统处理BDO废水。预曝气水解酸化可有效降低甲醛浓度,降低废水毒性。同时预曝气水解酸化和高效厌氧反应器均可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系统对废水COD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出水COD满足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6.
新型厌氧处理工艺--厌氧迁移式污泥床反应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新型厌氧处理工艺——厌氧迁移式污泥床反应器(AMBR)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主要性能和颗粒污泥的培养。AMBR工艺是在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和厌氧序批式反应器(ASBR)两种工艺的基础上开发的,因而它具有运行方式灵活、结构简单、处理效果好、耐冲击负荷能力强和甲烷产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近来高效厌氧生物技术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进展,包括厌氧生物滤池、UASB反应器、ABR反应器、厌氧流化床、厌氧IC反应器等在内的高效厌氧生物反应器和水解酸化反应器分别处理印染废水的应用现状、处理效果、培养条件以及影响因素。此外,还介绍了高效厌氧脱色菌和PVA降解菌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8.
一种高效抗酸化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它涉及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设备。针对ABR反应易酸化、运行维护困难等问题,发明了一种抗酸化能力强、操控灵活的新型ABR反应器。本反应器由A、B、C、D四个隔室组成,其中第一隔室A由柱状反应容器(1)的同轴内筒(2)构成,其进入其他隔室的水量由分流阀门(5或8或11)控制;隔室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厌氧氨氧化(Anammox)工艺成为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因其具有绿色、高效的特点在高氨氮、低碳氮比污水处理方面极具发展前景。但厌氧氨氧化菌生长增殖缓慢且环境敏感度高,导致厌氧氨氧化工艺存在启动时间长、运行失稳等问题,从而制约了该工艺的工程化应用。反应器的选择对厌氧氨氧化工艺启动运行有重要影响,适合的反应器类型主要包括序批式、颗粒污泥、生物膜、膜生物、复合反应器等五大类。从这五类反应器的结构特点和脱氮效果等方面对已取得的成果进行论述,并指出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应用前景及有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0.
正本发明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是通过加入零价铁(ZVI)增强的两相厌氧反应器。在反应器中,于厌氧水解酸化槽的中部设置了2~4层ZVI填充层,酸化槽的流出物加入临近的厌氧甲烷菌槽。厌氧水解酸化槽中有机物的降解随着ZVI的剂量增加而有效地增强,并促进易于被后段产甲烷菌所利用的醋酸的生成。同时,厌氧水解酸化槽的酸性环境有利  相似文献   

11.
厌氧氨氧化反应器性能的稳定性及其判据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仁村  胡宝兰  郑平  陈旭良 《化工学报》2006,57(5):1166-1170
引言 性能稳定性是反应器的基本性能指标,一个不稳定的反应系统,即使反应潜力再大,其应用价值也将大打折扣.在反应器运行过程中,负荷冲击经常出现,抗负荷冲击能力便成了衡量反应器性能优劣的重要指标.尽管对反应器抗负荷冲击能力的研究较多,但大多为定性研究,缺乏定量分析[1-2],更缺乏通用的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12.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性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自问世以来关于其水力特性、污泥特性及抗冲击负荷能力三方面的研究工作;分析了进行这些研究工作的意义;指出尽管ABR拥有许多优于其他厌氧工艺的特点。但仍然可以通过结构及工艺的改进,处理更多难降解废水,这在我国高浓度工业有机废水和有毒废水的处理中具有良好的研究开发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几种新型厌氧反应器在废水处理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厌氧法处理废水的反应机理及3种厌氧反应器。并介绍了日本新近开发的UASB改进型上流回转式反应器及其实际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
Four anaerobic reactors were studied for the purposes of this work: two anaerobic fluidized bed reactors (AFBR) using diatomaceous earth and granular activated carbon as immobilization media (R1 and R2, respectively), a packed-bed reactor (R3), and a suspended growth reactor (R4). A nutrient-supplemented wastestream with glucose as the main carbon source was treated. Successful reactor start-up was achieved for all four anaerobic reactors. These reactors were able to handle organic loading rates of more than 12000, 7500, 6000 and 650 mg dm−3 day−1 for R1–R4, respectively. Anaerobic fluidized bed reactors were less affected by interruptions and adverse operating conditions than were packed-bed and suspended growth reactors. Immobilized cell reactors and, specifically, AFBRs were clearly superior to conventional high-rate digesters. This enhanced performance is primarily due to the very high cell retention ability of such reactors. High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removal efficiencies were achievable under pseudo-steady state operation. Removal efficiencies above 98% were observed for all reactors. Specific biogas production rates of 1·5–1·7, 1·4–1·7, 1·1–1·5 and 0·9–1·3 dm3 of methane per gram of TOC removed for R1–R4, respectively, were attained. A consistent biogas methane content of 52·5–55·9% was observed. Biomass concentrations of 84, 91, 21 and 1·9 g VS dm−3 were measured for R1–R4, respectively. Extremely high biomass concentrations in AFBRs were possible due to the high available specific surface area. © 1997 SCI.  相似文献   

15.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目前广泛应用于有机废水厌氧处理,部分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由于设计的缺陷运行效率低下,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优化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结构设计。文章结合工程实践,通过对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容积,上、下反应室的高度,上升流速以及内循环系统中集气器和提升管的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的探讨,提出比较合理的IC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16.
厌氧氨氧化技术因其节能、运行费用低、不需添加有机物等优点而备受关注,但反应器启动慢是该技术面临的瓶颈问题。为了加速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启动,该研究在两个不同阶段中先后在同一UASB反应器中接种絮状污泥和添加颗粒活性炭,以含NH4+-N和NO2--N的人工配水为进水,进行连续试验,并在试验过程中调整运行参数,最终添加活性炭的絮状污泥反应器在运行85 d后成功启动厌氧氨氧化过程,总氮去除率稳定在80%-90%。结果表明在使用活性炭吸附法固定化时,反应器启动迅速,活性炭可以成为厌氧氨氧化菌的理想载体。  相似文献   

17.
厌氧序批式反应器快速形成颗粒污泥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厌氧序批式反应器(ASBR)初次启动用厌氧消化污泥接种,比较了投加聚季铵盐(A柱)与空白对照(B柱)2个反应器的颗粒污泥形成过程。启动后以每隔2 d投加1次的投加方式向反应器中不断补充聚季铵盐,聚季铵盐投加质量与污泥质量之比取1.6 mg/g。结果表明,A柱颗粒污泥平均粒径达到0.72 mm仅需73 d,比B柱提前了25 d。A柱在启动56 d后COD负荷达到10 g/(L.d),形成的颗粒污泥平均粒径大于B柱(0.55 mm),产甲烷活性也较高。所以投加聚季铵盐能有效促进污泥颗粒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新型高效厌氧反应器-厌氧迁移式污泥床反应器的基本构造、特点、颗粒污泥的培养、运行性能以及研究现状.厌氧移动式污泥床反应器工艺是在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和厌氧序批式反应器两种工艺的基础上开发的一种新型厌氧处理工艺,具有结构简单,运行灵活、处理效果好等优点.在处理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方面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和应用潜力,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污泥分级分相厌氧反应器水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泥厌氧生物反应器的结构决定了反应器的流态,从而影响着可能达到的污泥处理效率.为了提高石化水厂剩余污泥的厌氧消化效率,对一种新型的污泥分级分相厌氧反应器的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采用停留时间分布RTD(residence time distribution)的方法研究了反应器的降流区、升流区面积之比、溢流板高度和水力停留时间等参数和反应器水力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分级分相反应器的死区较小(7.51%),远低于传统单级厌氧生物反应器(50%~93%);该反应器流态处于平推流和完全混合之间;降流区、升流区面积之比最佳值为1:2,溢流板高度为450 mm时死区最小;在平均污泥浓度为25 gVSS?L?1的条件下,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24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