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最近用国产NbTi超导线绕制了内孔径为8厘米、高为11.1厘米、外径为24厘米的螺线管磁体,在液氦试验中,取得了中心场达8.4特(计算值8.35特、导线上最高场9特)的指标。磁体的中心场强是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用核磁共振仪在低温实验中实测的。  相似文献   

2.
选择截面较大的线材绕制磁体,可以使磁体电感降低,并能以较快的速度达到预定的磁场。本文介绍了用于磁分离装置的快充放电超导磁体的设计方法,结构、绕制工艺及性能。  相似文献   

3.
为发展我国的高场超导磁体技术,电工所承担了六五期间中国科学院的“高场超导磁体技术”攻关项目。1985年首先研制成孔径80mm,中心磁场为11.4T的NbTi-Nb_3Sn组合磁体;在此基础上,于1987年完成在有效孔径28.5mm的中心磁场达到14.24T(4.2K)的高场超导磁体,并于1987年10月通过由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局和技术科学与开发局主持的鉴定。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为了发展高场磁体技术,1983年初,我们接受了中国科学院关于研制中心场为11T的高场磁体的攻关项目。于1985年底,研制出内孔径8cm的NbTi—Nb_3Sn组合磁体,经实验中心场达11.4T,贮能263KJ。其中,NbTi磁体口径167mm,提供了7T磁场,Nb_3Sn磁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一个35cm/4T全稳定超导磁体的研制与实验。这个磁体是由铜超比为10的多丝NbTi线绕成,其截面为3.6×7毫米~2。为了探求比较好的加工方式。我们采用了三种不同加工方式的导线,并且对其稳定性能进行实验研究。实验指出这三种导线的稳定性能基本上是相同的。该磁体由18个双饼组成,层间均有冷却通道以便和液氦直接接触。磁体实验超过了设计值,并验证了导线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背景场超导磁体广泛地应用于超导样品、磁体特性测试及其他测量的研究中,已成为强磁场及超导实验室的必备设备,背场磁体根据不同的应用目的而有特殊的要求,其规模也不一样,但总的要求是: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单介绍了磁流体船舶推进用超导磁体系统的研制及实验结果。结果表明该系统在磁场为5T下一次可连续稳定运行7天,液氦损耗率为0.341L/h,完全达到和超过任务书所规定的各项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8.
磁共振成像(MRI)是目前最先进的医学影像技术之一。动物磁共振成像以动物为研究对象,广泛用于生命科学研究、医学研究及药物机理研究。为了发展小型化、低成本的动物磁共振成像系统,该文采用传导冷却技术研制了一台3 T动物磁共振成像超导磁体。采用线性规划和非线性规划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了一种主动屏蔽型磁体结构,其包含同轴排列的6个主线圈和2个屏蔽线圈。研究一种包含了分段和失超传播加速策略的被动失超保护方法保护超导磁体免于意外失超造成的损害。低温系统使用一台双极G-M制冷机直接将超导磁体从室温冷却到工作温度,无需液氦。超导磁体在直径φ180 mm的球形区域(DSV)产生高均匀度磁场用于成像。实验结果显示,超导磁体经历5次失超后被励磁到3.001 3 T,经测量φ180 mm的DSV磁场峰-峰值不均匀度(Hp2p)约为1.33×10-2%。该文详细介绍了超导磁体的电磁设计、应力分析、失超保护设计,低温设计、建造及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9.
10.
11.
<正>近日,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超导磁体及强磁场应用研究部王秋良团队采用自主研发的高温内插磁体技术研制的超导磁体产生了27.2T的中心磁场,这是由全超导磁体产生的世界第二高磁场。第一高磁场由日本理化技术研究所于2016年1月创造,测试结果为27.6T。与其它高温超导带材制作的内插超导磁体相比,REBCO超导  相似文献   

12.
1000kV/8 kA升流装置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施加1000 kV工作电压考核的设备(如气体绝缘套管、变压器及电抗器用套管、断路器、GIS、隔离开关等)提供额定工作电流,研制了100kV/8kA大电流升流装置,其绝缘水平与1000 kV输变电设备相同,长期额定工作电流8 kA,电流输出端口额定电压1.2 kV。在介绍大电流升流装置的设计思想(工作原理、组成、参数选择、本体设计、无功补偿及测量系统)的基础上,设计了不同结构电压传感器,为检验和研究1000 kV罐式CVT、电子式电压互感器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3.
张猛  马曾锐 《高压电器》2007,43(6):440-443
550 kV GIS是我国500 kV电网建设的重要设备之一。在ZF8-550/3150-50 GIS的基础上进行增容设计,研制出额定电流4 000 A、额定短时耐受电流63 kA的GIS。笔者介绍了主回路及接地回路通流能力、动热稳定性的计算和快速接地开关合闸速度的计算及试验结果,并通过试验验证了降低VFTO措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T5比T8好吗?     
《中国照明》2006,(5):54-55
自从T5和T5高光通(T5HO)灯管于1995年进入市场,它们就成为直管型荧光灯家族的宠儿,激起了设计师、生产厂家和研究者的梦想火花。他们渐渐成为市场的主导者,最终被设计成更加精巧的紧凑型荧光灯管。尽管有这样的表现。我们仍会考虑是否应将T5灯具取代T8灯具。甚至有许多争议是关于它们是否比其他荧光光源要好。在本文,我们将解析T5系统与T8系统相比是否更有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16.
设计了一套2.5 V/18 kA低电压大电流的开关电源系统。通过对各种功率变换器主电路及几种成熟的高频整流电路进行分析比较,并与实际情况相结合,选择全桥电路作为功率变换器的逆变电路,选择全波整流为高频整流方案。良好的反馈控制方式是高精度输出和快速动态响应的有效保证。通过分析,选择电流反馈环为外环的双闭环控制。最后由电源样机输出的测试波形可知,输出电压、电流的纹波与设计值相差不大,同时针对电源系统输出中不满足设计要求的原因,提出了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详细叙述如何通过控制技术来实现和保证供超导磁体用特种电源的技术性能。并给出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8.
自1911年荷兰人翁纳斯发现超导现象后,陆续有人试图用超导材料,如铅、铋丝绕制超导螺线管,以期获得功率损耗小的磁场,取代电磁铁和大功率的水冷螺线管磁体。但结果都失败了,原因是这类超导材料其临界参量Ic(临界电流密度)和Hc(临界磁场)过低不能产生有实用价值的强磁场。直到1961年,美国人孔兹勒采用铌管内压  相似文献   

19.
1引言 磷化工艺是应用非常广泛的金属涂装前处理技术,保护效果显著,但该工艺严重污染环境,对人体健康有害,其应用已逐渐受到限制,现在金属表面处理领域出现的"绿色"硅烷技术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W.J.VanOoij对SCA在金属表面前处理上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对SCA溶液最佳优化,成膜工艺,膜的性质及与涂层结合后的防腐作用做了详细的研究:徐溢等对成膜工艺及膜的性质的研究更为详细全面,开辟了其作为钢材表面预处理新的应用方向,硅烷技术具有环保,涂层结合力强等优点,有望取代传统的磷化工艺.本公司通过硅烷处理剂成膜性能的研究,研制出了HQ2000/8金属表面微纳陶瓷复合膜处理剂,并与传统磷化工艺进行了全面对比.  相似文献   

20.
《中国照明电器》2012,(1):14-14
国星光电近日发布了T8灯管新产品,整灯光效取得重大突破,达到125 lm/W,并可实现量产,属国内使用TOP LED器件灯管的高端水平。在光源选择上,该LED灯管产品采用了国星光电最新推出的自主封装的高亮度3528器件,器件的光效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