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提出了光滑管内湍充自由旋流旋流数Sω沿轴向衰减规律的近似解析。Sω的衰减与雷诺数Re有关,Re越小,其衰减的速度越快。增加Re可延缓Sω的衰减。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旋流燃烧器内的一次风流场CAT研究和分析,发现燃烧器入口处的磨损与一次风在燃烧器内二次流的存在有很大的关系,从而对燃烧器的结构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公伯峡水电站右岸旋流泄洪洞的选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镝 《水力发电》2004,30(8):22-24,56
右岸旋流泄洪洞选型研究是在水平旋流自由流推荐方案与淹没流推荐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两个方案体形优化的思路、方向以及所推荐的建筑物各部位的体形尺寸有所不同。通过对两个方案的水力特性对比分析、结构体形上的比较以及其他因素等研究,综合比较推荐公伯峡水电站右岸旋流洪洞采用淹没出流形式。  相似文献   

4.
 结合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后期3#导流洞和大渡河猴子岩1# 导流洞的改建,在研究旋流阻塞和旋流扩散复合消能泄洪洞的水力特性基础上,对该类型复合式旋流内消能泄洪洞的设计原理与方法进行研究探讨,和开敞式进口、起旋器、阻塞与旋流渐变扩散段的体型进行了设计与计算,为1 000m3/s以上泄流量、150m作用水头量级的导流洞改建为旋流内消能泄洪洞工程水力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根据水平旋流内消能泄洪洞水力特性,旋转水流在水平旋流洞内形成的非均匀内水压力沿程变幅大,各部位结构受力差异大,不便于结构设计.该文利用有限元软件对水平旋流洞典型断面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其应力分布,结合加筋和运行期放空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其应力的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水平旋流洞末端的阻塞在减缓水平洞流速的同时,会引起局部应力增大,应考虑加环向钢筋等措施;当环向钢筋不能有效降低结构应力值时,可考虑设置钢衬或采用高标号混凝土,既可以提高隧洞的结构抗力,又可以起到防止和减轻空蚀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水平旋流式内消能泄洪洞的消能机理及相关水力要素的变化情况,采用RNGk-ε双方程紊流模型及基于水气两相流的VOF方法,并结合公伯峡水电站的原型观测资料,得到了洞内流速和压强等水力要素的分布规律。数值模拟结果与公伯峡水电站原型观测数据的对比分析表明,数值模拟方法能够较好地模拟水平旋流泄洪洞的泄流过程;通过改变旋流室入流角度,得出了压强、通气量和消能率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旋流阻塞复合内消能工是适用于高坝泄洪消能的一种新型消能工,为了分析其在超高作用水头下的泄洪消能适用情况,采用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200 m作用水头条件下该消能工的水力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泄流量为1 547 m3/s,略大于设计值,满足泄流要求;洞内形成了稳定的空腔旋流,旋流洞段空腔直径约6~7 m,旋流角约60°,壁面压强约110×9.8 kPa,最大点流速约45 m/s;起旋器与旋流洞段为0.050~0.274 Hz的低频脉动,且水流空化数均大于1.2,运行安全;阻塞扩散段末端最小瞬时负压为-3.81×9.8 kPa,且水流空化数较小,但水流掺气率较高,有利于减免发生空蚀;阻塞扩散段末脉动优势频率为46.99 Hz;总消能率达82.1%,消能率高。研究成果可为该复合消能工在高水头下的泄洪消能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竖井旋流消能是一种新型水力消能技术,能够克服大型水电站导流洞常出现的雾化、空蚀破坏、水力冲蚀等有害现象,也可作为维持环境生态流量的有利措施应用于水电站工程建设中。本文结合辽宁恒仁水电站竖井旋流内消能工的设计施工实践与经验,对该技术应用的布置方案、设计要素、参数选择、水力计算等进行简要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黏弹性输水管道中含气瞬变流压力衰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瞬变流理论对管道漏失、堵塞等进行检测是国内外管道故障辨识的热点和前沿,但在黏弹性输水管道中由于空气的存在将影响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因此有必要对黏弹性管道中的含气瞬变流及其压力衰减畸变过程进行分析。本文首先通过装置实验验证了用含气率(α)修正波速的一维瞬变流模型的有效性,其次基于模型通过能量和傅里叶分析研究管壁摩擦和黏弹性对含气瞬变流压力衰减的影响,最后针对应用背景提出模型参数校核的建议。研究表明:当α≤2.37%时,由管壁摩擦引起的压力衰减速率随着α和管径壁厚比的增加而增大,而由黏弹性效应引起的压力衰减速率则相反,但两者都会随着管长的增加而变小;在对模型进行参数校核时,建议当1%≤α≤2.37%时,不必对黏弹性参数进行校核。  相似文献   

10.
为了适应高水头泄洪消能的需要,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泄洪内消能工,即洞内淹没射流与水平旋流梯级内消能工。以流量1 200 m3/s、最大总作用水头150m为标准进行了该消能工的体型设计,然后对设计的消能工进行了1∶60.25几何比尺下的水工模型试验。结果表明:下游出现与明渠相似的多种水跃流态,淹没射流孔口系数0.5~0.56,起旋器喉口流量系数0.32~0.35之间;旋流空腔直径先增大后迅速减小最后平稳,在旋流阻塞孔口处空腔直径又迅速增大最后稳定;下游水位H下小于2.0 D时,下游旋流洞段压强相对变化幅度较小,H下大于2.0D时,上下游水位对旋流洞压强影响较大;上游水位的变化不影响淹没射流速度相对变化,下游水位的变化,对水平旋流洞段影响较大;上游淹没射流消能、竖井消能、旋流洞消能与下游旋流阻塞扩散消能的消能率分别占总消能率的15%、10%、30%、10%,其中下游水平旋流洞段承担主要消能部分。  相似文献   

11.
对文[1]划分的湍流阻力特性区域界限数据用最小二乘法以指数曲线拟合,得出两区域界限的近似式,从而导出适用于管路水力计算三类基本问题的判别式,可以预先判明管内流动型态及湍流区域,避免繁复试算。  相似文献   

12.
T型叉管流场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两方程k-ε湍流模型,应用有限差分法,以流体进出口的体积流量比R为基本参数,对T型叉管分叉区的流场进行了数值计算,获得了分叉区各截面的速度分布及叉管引起的压力损失。结果表明:分叉区域的流动非常复杂。计算结果与Popp等人的实验数据相吻合,表明本文的数值计算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3.
讨论了紊流数值模拟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比较了各类紊流模型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多重尺度和非线性模型正逐步应用于工程计算;大涡和直接数值模拟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4.
湍流底层条带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研究了湍流底层条带结构,包括条带结构的影响因素和动力特性,条带结构的理论模式和条带结构的控制等三部份。对条带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得出了慢速流带无因次间距与距边壁的距离,边壁粗糙、压力梯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文中还提出了条带结构的模式和分析了湍流条带结构控制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本文建立力学本构关系的本构公理和湎流运动特征,分析了雷诺应力与平均速度梯度之间的本构关系,得出了该雷诺应力表达式不具备适应各种边界条件的通用性,但在某些湍流或某些湎流区域具有存在条件的结论。文中还给出了适用条件的判断准则和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紊流场中固体颗粒运动轨迹的Lagrangian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标准稳态K-ε双方程二阶湍流封闭模型模拟流场,在全面考虑固体颗粒受力情况的基础上,用跟踪颗粒运动的Lagrangian方法描述球形固体颗粒运动,数值求解了紊流场和颗粒运动轨迹。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比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7.
辛晟  梁兴 《水利科技与经济》2009,15(9):817-818,821
概述了水轮机内部流动计算近几十年的发展历史与研究现状,介绍了水轮机内部三维流动计算的控制方程及其解法以及常用商业软件,总结了湍流的数值计算方法,重点讨论了湍流模型理论,并指出水轮机内部湍流计算正朝着全三维、小尺度、瞬时化处理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三维紊流数值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针对复杂三维水流所具有规则边界、自由表面及各向异性,引入通度概念处理不规则计算边界,用VOF法追踪自由表面,采用修正的k-ε模型封闭Reynolds方程,分别计算了实用重力坝及其下游戽式消力池中水流流场和一个三维水跃流场。计算结果较好地与实验结果符合。  相似文献   

19.
采用RNGk-ε紊流模型对有限空间的单孔、双孔紊动射流的流场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入流条件如何变化,经无量纲处理后的轴线流速分布曲线几乎都落在同一条无量纲速度分布曲线上,说明流动存在相似性。双孔射流时,流场存在分区结构,在不同的喷嘴间距下,射流的卷吸程度不同,S/D越大,射流之间的卷吸掺混作用越弱。  相似文献   

20.
带自由表面三维非恒定紊流场的全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基于Lagrange法与AEL方法的思想推出了一种颇具实用价值的轨迹Eulerian-Lagrangian(TEL)型非恒定坐标变换系统,包括边界轨迹TEL型非恒定变换与网格轨迹TEL型非恒定变换;应用TEL型非恒定坐标变换系统推出了带自由表面三维非恒定紊流场的全场数学模型,并通过以孤立波的爬坡计算与带自由表面强弯曲渠道紊流场计算作为实例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