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胜利渠自开灌以来,致力于土壤次生盐碱化方面的研究。文章阐述了灌区在土壤次生盐碱化方面的探索以及取得的的经验。实践证明:要防治土壤次生盐碱化,搞好水盐监测工作是前提。实行井渠灌溉,对调控地下水位,合理利用水资源,综合治理旱涝碱,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发展引黄灌溉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黄淮海平原,历史上就存在旱涝碱的危害。为了改变"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历史,1952年,引黄人民胜利渠兴建竣工通水,从此揭开了在黄河下游兴利除害的序幕。通过66a的管理运用,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在合理利用地表水,适量开采地下水,实行井渠结合灌溉的基础上,通过对灌区地下水,土壤盐分的观测研究,积累了大量的观测数据和理论研究成果。因此,深入总结井渠结合综合治理旱涝碱,对现代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民胜利渠灌区井渠结合灌溉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黄灌区靠近黄河自流灌区,引水便利,灌溉定额高,地下水丰富而不开采,水资源浪费严重;远离黄河的补源区,当地水资源缺乏,地下水超采严重。因此,引黄灌区采用地下、地上水联合运用是非常必要的,井渠结合技术就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节水灌溉模式。经过多年的实践,人民胜利渠灌区积累了丰富的井渠结合灌溉经验。  相似文献   

4.
一、井渠结合灌溉的优越性引黄人民胜利渠灌区位于河南省新乡地区中部。灌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多年平均降雨量为630毫米左右,蒸发量为1,500~1,800毫米,雨量分布不均匀,其中7~9月的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70%左右。灌区土体和地下水中均含有一定数量的可溶性盐类。因此灌区长期受到旱、涝、碱的威胁。灌区开灌  相似文献   

5.
实行井渠结合、地上水地下水联合运用是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解决引黄灌区水资源紧张、有效地防治灌区盐碱化、控制地下水位的有效措施,是灌区适宜的用水模式。文章以河南省人民胜利渠灌区为例,介绍了灌区井渠结合的形式、布局和特点,对灌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作物高产稳产、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灌区一般是指有可靠水源和引、输、配水渠道系统和相应排水沟道的灌溉面积,是由水库、渠道、田地、作物组成的一个综合体.伴随着水资源的短缺,为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要大力发展灌区.灌区也是人类经济活动的产物,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从人民胜利渠建成60多年来和在灌区的运行情况来看,在农田灌溉、抗旱补源、沉沙改土等方面取得了...  相似文献   

7.
人民胜利渠灌区在井渠结合灌溉方面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胜利渠灌区开灌初期,由于认识上的错误,实行大引、大蓄、大灌的方针,无节制地引用黄河水,使灌区水量平衡严重失调,地下水位急剧上升,次生盐碱化猛烈发展。文章较系统地介绍了人民胜利渠灌区在井渠结合实践中取得的经验、效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8.
引黄灌区,目前存在着水资源利用不合理现象。靠近黄河自流灌区引水便利,灌溉定额高,地下水丰富而开采很少,水资源浪费严重;远离黄河的补源区,当地水资源缺乏,地下水超采严重。因此,引黄灌区合理采用地下、地上水联合运用是非常必要的。文章是人民胜利渠灌区井渠结合灌溉的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9.
10.
人民胜利渠灌区引黄灌溉50年成就回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人民胜利渠是新中国引黄灌溉第一渠,1952年4月12日开灌,结束了“黄河百害,惟富一套”的历史,迎来了开发利用黄河水沙资源的新时代。50年来,灌区解决了引黄灌溉三大难题:防治土壤次生盐碱化、泥沙处理、水资源优化配置;探索了井渠结合灌溉的制度;走出了科技兴灌区之路。  相似文献   

11.
《人民黄河》2014,(5):87-89
人民胜利渠自1952年开始引黄灌溉,至2012年累计引黄河水360亿m3,引入泥沙5.1亿t,为灌区农业生产环境的改善提供了物质基础。开灌前占灌区耕地面积34.6%的盐碱地、低洼沼泽地以及黄河故道的沙荒地得到改良,成为稳产、高产田;灌区对黄河泥沙的控制性运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黄河背河洼地的排水条件,消除了该区的渍、涝灾害;引黄灌溉对灌区地下水的补充以及"井渠结合"灌溉维持了灌区地下水的动态平衡,苦咸水区的地下水水质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黄河内蒙河套灌区是我国北方的大型自流灌区,总土地面积一千五百多万亩,灌溉面积六百多万亩。灌区大地形平坦,水、土、热量资源丰富,发展农牧林业生产条件优越,增产潜力很大。但是,灌区土地盐渍化日益加重,严重地影响了农牧林业生产的发展。从河套灌区的灌溉历史和土壤盐渍化的发展过程来看,盐渍土的发展与灌区引入水量增加和地下水位的不断  相似文献   

13.
一、灌区土壤次生盐碱化的演变及特点人民胜利渠灌区大部属黄河冲积平原。按地貌可分成三区:古黄河废堤(俗称古阳堤)南为古黄河漫滩区,堤北为背河洼地区,新焦铁路至卫河一带为卫河冲积区。(见图1)灌区土壤多为中壤和轻壤,局部地区有沙土和粘土。灌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多年平均降雨量640毫米,其中60~70%集中在7、8、9三个月,蒸发量1400毫米。  相似文献   

14.
人类在改良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对盐碱土的改良利用,有着悠久历史,人们对它的认识经历了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方面的过程。灌区土壤次生盐碱化主要是由矿化度较高的地下水位上升而引起的,因此预防灌区土壤发生盐碱化,关键在于控制地下水位,且应采取水利、农业相结合的综合性措施。  相似文献   

15.
河套灌区土壤次生盐碱化情况研究及改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系统研究分析灌区内水盐平衡的关系,定量分析灌区盐分进入、排出和积累的情况,探讨总结灌区排水系统的功能和作用,提出避免灌区再次出现盐碱化危害加重的措施,并为今后灌区排水系统的建设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实现灌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人民胜利渠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黄河下游兴建的第一个大型引黄灌溉工程。灌区自1952年4月开灌以来,经过40年的艰苦努力,已形成了“灌排并举、渠井结合、沉沙改土、科学用水”的灌溉模式,灌区生产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特别是1981年以来,为适应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灌区用水的新特点,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在灌区管理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灌区生产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据统计,从1982年到1991年  相似文献   

17.
节约用水势在必行,人民胜利渠作为一个大型引黄灌区,同样面临水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人民胜利渠在节水方面采取4个方面措施,同时注意合理开采地下水、采取节灌措施以及合理补充地下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刘造宇 《海河水利》1989,(1):47-49,30
一、灌区概况人民胜利渠(又名引黄灌溉济卫工程)是建国初期在黄河下游兴建的第一个大型灌区。1951年3月开工,1953年8月竣工,设计灌溉面积72万亩,1957年后发展到103万亩,实灌面积达75万亩。经过36年的努力,灌区工程日臻完善。初步形成灌排并举,沉沙改土,渠井结合,旱涝保收的大型灌区。农业生产逐年提高,大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大安地区的气候、地质地貌、地下水的水文地质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大安灌区工程的施工方案进行综合研究。对该工程旱田改水田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土壤次生盐碱化现象做出推断,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正>人民胜利渠灌区位于河南省北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黄河下游兴建的第一个引用黄河水灌溉的大型自流灌区。灌区总控制面积1486km~2,主要灌溉新乡、安阳、焦作市的8个县(市、区)47个乡镇的9.8万hm~2耕地。同时,还承担着新乡市城市供水和必要时向安阳、天津送水补源的任务。工程设计流量60m~3/s,加大设计流量85m~3/s。工程于1951年开工,1952年4月第一期工程建成。开闸放水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