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网络舆情是在校人员通过互联网表达个人思想、诉求个人利益表现出的网络行为,是网络舆情的延伸和体现。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以报纸、广播和电视为主的传统舆论格局已经改变,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社交媒体在人们生活中的渗透,为高校学生提供了获取并传播信息的新平台,大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与讨论,加剧了舆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因此,加强对高校负面网络舆情的管理,提高引导和管控舆论信息的能力,对推动校园的和谐健康发展,健全互联网环境下各高校的舆情管理体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影响深刻。加强高校学生网络舆论引导与管理工作,能够促进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本文在调研基础上,提出了高校要树立科学的网络舆论管理理念,论述了建立校园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加强网络信息管理工作和建设网络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和措施等。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在高校校园引导正确网络舆论的必要性,针对目前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主要情况以及影响因素提出正确的引导策略,加强正向网络舆论宣传力度,通过多种途径宣扬中华文化,建设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4.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促进了各类移动应用和网络平台的发展,催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网络舆论环境,也进一步增加了网络舆情的不可控性。高校作为主要的社会成员和重点的网络舆情参与主体,对社会环境和网络环境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成熟稳定的高校网络舆论管理和引导机制对稳定校园秩序和社会环境至关重要。本课题首先介绍大数据环境下舆情产生的背景及高校舆情管理的必要性;其次,分析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机遇和挑战;然后,立足于不同角度,提出大数据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的管理和引导的对策建议,利用信息安全手段构建高校舆情的安全可靠的大数据环境。  相似文献   

5.
高校网络舆情是大学生在校园背景下,对网络上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或者自身感兴趣的公共事件所持态度、认知、意见、情感交叉的集合。随着网络应用的普及,高校网络舆情可能朝着任一个不可控的方向发展,因此,高校网络舆情研究是高校管理中的重要工作之一。本文以百度贴吧中的泰州学院吧为数据源,利用网络爬虫采集泰州学院吧主题帖内容和回帖数量作为实验数据,通过Python数据分析技术分析高校网络舆情的热点话题,并通过数据可视化技术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展示,基于数据分析结果研究高校网络舆情热点话题成因与影响,最终提出相关引导策略以促进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全面发展和推进校园和谐建设。  相似文献   

6.
校园网络社区是大学生上网的主阵地,它的发展建设已经成为构建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树立校园网络社区先进理念和意识的重要途径。把高校校园网络使用主体——青年大学生的特点和生活习惯、年龄、心理特征进行有效结合,研究面向90后大学生高校校园网络社区构建方法,科学构建高校校园网络社区。  相似文献   

7.
在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发展中,校园网已经成为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运而生的校园网络文化改变和重构了人们的学习、工作及生活方式,深刻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伦理观念、道德素养、理想信念、行为规范等,也给传统的校园文化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该文在阐释校园网络文化的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校园网络文化的影响,探究了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思路和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刘瑾 《办公自动化》2023,(10):13-15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普及率的提高,互联网已深度融入日常生活,网络社会成为现实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环境的虚拟性、隐秘性、自由性等特征导致网络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网络不文明现象对网络环境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着不良影响,是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不利因素,且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不文明现象总以新的形势出现,因而加强网络文明建设迫在眉睫,课题组从网络舆论引导方向深入探析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9.
高校网络舆情的监测与引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互联网日益成为舆论主阵地的情况下,网络舆情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在网络虚拟空间的延伸和表现,有其形成的模式与规律,并反映和表达了一定的社情民意。高校网络舆情主要涉及社会稳定、校园安全、学校声誉、师生权益、管理决策等内容。高校可以通过建立网络政工队伍、设置新闻发言人、培养“论坛领袖”,实施地校联动,开展网络德育,推进校务公开,建立信息处理与反馈机制等措施,监控与引导网络舆情,进一步推动和谐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10.
姜瑞云  刘志华 《网友世界》2014,(14):276-277
网络论坛是网络中形成舆论的一种重要方式,而就高校而言,高校网络论坛已成为高校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影响着每位大学生的成长,也是高校网络舆情形成的一个重要平台。如何重视并通过网络舆情阵地引导教育青年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树立起一种正确的、主流的价值观,是新时期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董婷 《网友世界》2013,(16):51-5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网民数量的增加,网络舆论已成为表达公众意见诉求、参与社会事件讨论、监督政府执政行为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出现的一系列社会热点事件,大都是通过网络引发并传播,进而成为影响巨大的网络舆论。因此,本文分析了传统媒体引导网络舆论的重要意义,并探讨了传统媒体如何利用自己的权威优势,实现对网络舆论的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12.
王姗 《网友世界》2013,(20):89-89
从校园先进文化建设的主体来看,既要有学校管理层和教师的正确引导与教育培养,也要有学生优秀群体的主动参与。而大学生党员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精英和优秀分子,其思想觉悟、政治立场和能力素质,对校园先进文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在校园先进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才能有利于传承大学精神,引导价值取向;才能有利于营造舆论环境,创建良好校风;才能有利于发挥表率作用,促进学风建设;才能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共创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13.
何雅琴  张飞 《福建电脑》2014,30(6):21-23
近几年,微博在中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特别在高校,这种便捷、快速的交流方式越来越赢得学生的青睐。这为高校的学生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认真研究微博网络舆情的监测和引导机制,准确发现网络舆情事件发展苗头,对当事人进行积极有效引导,避免重大网络舆情事件的发生,对构建和谐校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刘刚 《办公自动化》2013,(16):34-35,21
随着新时期大学生生活观念及生活方式的日益显著变化,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校园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对大学生休闲活动的现状、特点、方式进行分析,探析校园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休闲活动的深远影响,从而得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在构建时应注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构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成为了我国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基础。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场所,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性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在高等院校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安全的网络环境,不仅能够增加师生间的互动,同时能够建立和健全师生之间的对话机制,有利于高校教育工作的发展。本文就高校网络安全下和谐师生关系构建意义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计算机、互联网已经深入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不仅改变的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在互联网普及化背景下,高校内部和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网络成为了高校学生发表言论和社交的重要场所,借助网络技术传播的快速性和无界性,网络舆情的影响力得到扩大。将传统网络舆情管理模式与信息技术相结合,通过信息计划强化高校引导舆情的能力,维护高校和谐稳定的氛围是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7.
高校教育的快速发展,让校园管理内容日益丰富起来。安全管理是高校校园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必须要关注的教育防线。在社会环境不断变化的今天,安全问题的种类也在增多。重视安全校园的构建,找到安全管理的新方法,才能为大学生学习与生活提供保障。本文以高校校园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及对策为题,展开了探讨与分析,希望能助力于高校校园的安全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彻底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网络信息技术已经在社会的各个领域迅速普及,使得网络安全管理成为了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如何保证网络健康和安全运行已经引起当前社会的普遍关注,并且具有重要的现实背景和意义。本文主要针对当前在校园网络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安全威胁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防御措施及对策,希望可以为业内借鉴。  相似文献   

19.
校园BBS是高校网络舆论的主要载体,反应了大学生的舆论倾向以及生活的各个方面,高校BBS的实证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高效地对帖子的热度进行预测是发现突发网络舆情的基础,对网络舆情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一高校BBS实际的数据为研究对象,对帖子和用户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一种基于用户行为的高校BBS热帖预测模型,通过实验分析,该方法可以对论坛中的热帖进行较好的预测。  相似文献   

20.
随着校园网络的不断发展,与之相适应的高校校园网络舆情给校园网络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及时监测网络舆情、正确引导网络舆论、建立舆情预警机制将有效地确保校园网络信息安全。本文通过对网络舆情特点的分析提出了校园网络舆情的应对策略,旨在共同营造文明健康的校园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