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冬瓜油精炼新工艺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冬瓜油精炼新工艺介绍杨守洁近年来,随着对水冬瓜油的介绍及宣传,使越来越多的人对水冬瓜油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它是一种很有营养价值的食用油脂。早在80年代初,国内一些研究机构就对水冬瓜油理化性能、油脂制取、油脂精炼、卫生安全性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水冬瓜油在精炼过程中脱色难的问题,通过不同脱色剂对水冬瓜油的脱色能力的对比实验,选择出了适合水冬瓜油脱色的混和脱色剂。  相似文献   

3.
纯碱法精炼水冬瓜油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琦 《中国油脂》1996,21(2):27-29
以纯碱代烧碱,解决了水冬瓜油在碱炼时由于乳化而使油皂难以彻底分离的问题,并对纯碱法的各种最佳条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精炼特殊油脂的新工艺。  相似文献   

4.
水冬瓜油工业化生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伯川  杨帆 《中国油脂》1996,21(1):12-14
对水冬瓜果的制油、精炼工艺进行了研究,确定了适合于水冬瓜加工的工艺和设备。通过工业化生产,获得了合格的水冬瓜油。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 油脂不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物质之一,而且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现在,世界年人均油脂消耗量达11公斤多,而我国只有3.1公斤,是油脂消耗量最低的国家之一;这种 此项研究得到我院吴中禄教授指导,陕西省农业科学院特作所阎沄海同志和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陈凡同志在脂肪酸测定中给予了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张碧霞同志参加了部分实验室工作。 参加水冬瓜油精炼中间试验的有西安市油脂厂的唐显胜、乔真松,李春风、王淑敏、王桂花、郝秀英、殷索珍、史新安,谈文昌、李秀珍、杨爱花,鲁玉萍等同志。 本文曾摘要发表于《陕西科技消息》一九八○年第十二期上,题目为《水冬瓜油的综合研究简报》。状况很不适应四化建设和逐步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 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油脂生产发展十分迅速,主要是开发和发展新的油源,如美国发展了大豆生产,三十年内,使植物油产量增加了25倍。所以,为要提高我国植物油的产量,也必须把开发和发展新的油源做为一项重要内容认真抓起来。鉴于我国人多耕地少的特点,食用油料一定要走木本化的道路。 广泛分布于我省陕南三地区及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湖北,台湾,浙江、安徽,甘肃等省的山桐子(Idesia polyc arpa max)和毛叶山桐子(Ⅰ、Polycarp  相似文献   

6.
水冬瓜油的碱炼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水冬瓜油的常温碱炼工艺,结果表明,水冬瓜油在25~30℃常温条件进行碱炼和低温离心脱皂的工艺是可行的。所得水冬瓜油不仅酸价低,色泽浅,而且精炼率高。  相似文献   

7.
水冬瓜树在陕南分布很广,据1980年调查,汉中地区约有49万株,结果者约15万株,年产干果137万斤以上.水冬瓜果实和种子均含有油,分别为43.6%和25.9%,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木本油料植物,但国内外均未研究利用的报导.汉中地区宁强县群众用水冬瓜油照明、食用历史已久.由于水冬瓜油有苦涩、喀喉等异味,长期影响它的食用价值,因它属大风子科植物,油中是否有大风子酸存在,影响了发展.解放后,虽多次倡导,但发展缓慢.1963年以来,西北植物所先后作过一些工作,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汉中地区科委于1979年组织西北植物所等四个单位,开展了研究,历近一年时间,基本查清了现有资源的分布和数量.同时进行了水冬瓜果实种子化学成分、油脂分析、油的精炼工艺和毒性试验等研究工作.找出了苦涩味的主要成份和喀喉味的主要原因,证明了无风子酸等有害物质的存在,通过一系列实验研究,提出了达到食用标准的精练工艺,从而解决了水冬瓜油作为食用油所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为发展水冬瓜生产提出了科学依据.汉中地区在生产上积极推广应用这一成果,确定再次大力发展,宁强县已开始建立水冬瓜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茶叶籽毛油为原料,通过水化脱胶、化学脱酸、吸附脱色和汽提脱臭实验,确定精炼工艺操作参数,制备得到茶叶籽精炼油。  相似文献   

9.
水冬瓜油在我国的现状及发展前景杨琦,杨守洁油脂不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物质之一,而且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近年来,我国的油脂油料生产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与世界油脂的平均消费水平相比,差距仍很大。目前的世界人均年油脂消耗量已达11公斤多,发达国家则比这还...  相似文献   

10.
光皮树油工厂化精炼及理化性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从于都具收集到的光皮树干果压榨出毛油后,通过工厂化精炼,最终得到光皮树精炼油,并对其脂肪酸成分以及理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光皮树油最主要的3种脂肪酸为亚油酸(34.69%)、油酸(34.47%)、棕榈酸(22.37%)。对光皮树毛油与精炼油比较发现,毛油颜色深(黄77,红12,蓝8.7),高酸值(15.3mg KOH/g)和高过氧化值(76.9meq/kg),精炼后得到很大程度改善;一些营养成分(碳水化合物、水分、β-胡萝卜素、VE、尼克酸、硫胺素)和微量元素(钾、钠、镁、磷)在毛油中均有存在,经精炼后,碳水化合物、水分、β-胡萝卜素、钾、镁、磷含量显著下降,VE含量变化不大,尼克酸、硫胺素和钾含量均低于检测下限。  相似文献   

11.
以冷榨的胭脂萝卜籽毛油为原料,分别考察了不同因素对水化脱胶、碱炼脱酸、吸附脱色与加热真空脱臭等过程精炼效果的影响,并对油脂的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化脱胶的条件为温度75℃、磷酸添加量0.4%、加水量5%,脱胶率为90.1%;碱炼脱酸的参数为碱炼初温40℃、碱液浓度16 °Bé、超碱量0.3%,脱酸率为93.7%;活性白土为脱色吸附剂,在添加量0.3%、温度80℃、时间50 min时,脱色率为83.5%;在170℃下加热真空脱臭1.5 h得到无气味的精炼油;精炼油的折光指数1.468±0.001、碘值(98.5±0.6)g/100 g、酸值0.28 mg KOH·g-1等各项指标均符合二级菜籽油和萝卜籽油标准。  相似文献   

12.
任海伟 《食品科学》2010,31(16):122-127
研究精炼工艺对浸出亚麻籽油质量品质的影响,探讨每个精炼工序阶段中亚麻籽油的物理化学特性、脂肪酸和VE 组成及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整个精炼过程中,磷脂含量和酸价明显下降,磷脂含量从1.541g/100g 下降到 0.163g/100g,酸价由初始2.826mg KOH/g 降低到0.635mg KOH/g,碘价、皂化值和折光指数等理化指数变化不明显。色谱分析表明,亚麻籽油含有4 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棕榈酸和硬脂酸)和6 种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亚麻酸、亚油酸和油酸),精炼过程对脂肪酸组成及其总体含量影响甚微,但α- 亚麻酸含量下降明显,尤其在脱色和脱臭阶段。生育酚总含量在精炼过程中损失率达到了49.19%,说明精炼工艺对浸出亚麻籽油营养活性成分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3.
牡丹籽油的精炼及理化特性变化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实验主要探讨了牡丹籽油的精炼过程及精炼过程中理化特性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牡丹籽油经水化脱胶和碱炼脱酸后,胶体含量和酸价明显降低,经测定脱胶油中的磷脂含量为0.017g/100g,脱酸油的酸价为0.33mgKOH/g。牡丹籽油采用活性白土二次脱色效果较好,脱色率高,所得产品油透明澄清、颜色为淡黄色,并且脱色过程使过氧化物含量降低,同时也使磷脂含量降到很低水平。油脂精炼过程中碘价、皂化价和折光指数基本不变,对脂肪酸组成成分及含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4.
橡胶籽油物理精炼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报告了橡胶籽油物理精炼的实验研究情况。压榨的橡胶籽毛油,经超级脱胶、湿法脱色处理后,在真空度为99558.11~99424.788Pa温度为260~270℃的条件下,蒸馏15min,所得成品油质量较佳,得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樟树籽核仁油的精炼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阐述以从樟树籽中提取的樟树籽核仁油为原料,通过实验探讨该油脂精炼过程,重点是脱色。  相似文献   

16.
罗美  李捷  熊华 《食品工业科技》2013,34(1):233-237
以米胚毛油为原料,经过脱蜡、脱胶、脱色和脱酸/脱臭得到精炼油.通过正交实验对脱胶工艺优化,确定了最优脱胶工艺:反应温度45℃,磷酸溶液加入量为0.2%,加水量为6%,反应时间40min;进而对脱色工艺中的吸附剂和溶剂筛选,确定了吸附剂和溶剂及用量:正己烷200mL,活性炭20g.精炼后米胚油,气味、色泽、理化指标均达到植物油国家卫生标准(GB 2716-2005),AV从70.9mg/g降至0.69mg/g,POV为132.52 mmol/kg,Ⅳ为90.2g/100g,皂化值为162mg/g,不皂化物含量占0.82%,折射率1.4709.米胚油以油酸、亚油酸、棕榈酸为主,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近80%,且精炼前后其脂肪酸组成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7.
《食品工业科技》2013,(01):233-237
以米胚毛油为原料,经过脱蜡、脱胶、脱色和脱酸/脱臭得到精炼油。通过正交实验对脱胶工艺优化,确定了最优脱胶工艺:反应温度45℃,磷酸溶液加入量为0.2%,加水量为6%,反应时间40min;进而对脱色工艺中的吸附剂和溶剂筛选,确定了吸附剂和溶剂及用量:正己烷200mL,活性炭20g。精炼后米胚油,气味、色泽、理化指标均达到植物油国家卫生标准(GB2716-2005),AV从70.9mg/g降至0.69mg/g,POV为132.52mmol/kg,IV为90.2g/100g,皂化值为162mg/g,不皂化物含量占0.82%,折射率1.4709。米胚油以油酸、亚油酸、棕榈酸为主,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近80%,且精炼前后其脂肪酸组成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8.
水冬瓜是山桐子(Idesia polyc arpa max)和毛叶山桐子(I、polycarpa var、vestita Diels)的俗名,在我国分布广泛。水冬瓜油是水冬瓜的果实和种子经压榨或浸出而制得的油。该油亚油酸含量高,精炼可制成营养价值高的食用油和工业用油,是重要的木本油源。 为确保人们食用和工业应用的安全,本文在我所水冬瓜油急性亚急性毒性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水冬瓜油有无致突变和致癌效应的研究。通过喂养90—100天水冬瓜油的小鼠骨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分裂相的分析,了解水冬瓜油对小鼠体细胞是否有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19.
桑椹籽与籽油的营养成份及理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分析了桑椹籽和籽油的化学成份。桑籽含30.7%的油,29.4%的粗蛋白,25.3%的膳食纤维,7.1%的碳水化合物。桑籽中黄酮含量33.3mg/100g。还分析了桑籽的氨基酸成份和微量元素组成。籽油中含亚油酸79.4%,维生素E817μg/g,β-胡萝卜素1.78μg/g,硒0.03μg/g。桑籽油的物化指标为,皂化值201.8,不皂化物6.45%,折光指数1.4812(20℃)。  相似文献   

20.
一、日本大豆制油概况 日本的大豆制油工业是在1900年从中国输入大豆后逐步发展起来的。开始用压榨法,1910年开始建立小规模的罐组式浸出厂。到1917年已有38个厂,其中榨油厂51个,浸出厂23个。目前,日本浸出油厂日益趋向大型化,这就形成了和本国资源不相适应的畸形发展。原料主要依靠国外进口,每年约需3~4百万吨大豆,而国内只能生产10万吨左右。生产的食用油绝大部分为本国销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