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工程能力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对工程能力培养的内容、形式。方法进行了探讨,以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为主要方法,依托紧密的校企合作实习基地,有效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能力。  相似文献   

2.
陈世荣  纪卫东  王梅 《包装工程》2003,24(6):136-137
旧的实验教学体系,影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文中就提高人才综合素质和能力进行思考,提出加强实验教学,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使用先进的实验技术和手段,培养包装工程创新人才;有利于增强学校竞争力,符合市场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快速发展时期,许多重大工程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凸现工程活动的重要地位和工程管理的巨大作用,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工程时代。工程时代呼唤工程哲学,工程建设管理活动离不开哲学思想指导,大力开展工程哲学研究既是哲学发展的必然,又是时代的迫切要求。文章在分析工程哲学的形成、发展及主要研究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工程的哲学内涵与本质:物质性、变化性和时空性,进而对工程管理的理念、价值观、方法论、组织与创新等方面的哲学内涵进行了探讨,以促进我国工程管理理论的发展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促进包装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创新与开放的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福馨  李立  雷桥 《中国包装》2012,(11):35-37
包装工程专业人才成为上海产业的抢手人才。上海海洋大学的包装工程专业已有两届毕业生,其毕业生的知识面和创新意识获得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包装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吸引许多企业前来合作。上海海洋大学围绕着食品,海产品(水产品)的包装,重点突出包装材料,包装工艺技术,使包装工程专业办出了特色,形成了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李正军 《包装工程》2004,25(3):223-225
新时期的高等包装教育越来越重要,要找准新时期包装工程专业人才特色培养导向的必然趋势;要认准时代特征,树立起"四种教育竞争观";要迎接市场挑战,把握住"五大人才培养导向";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社会实践,全面优化成才环境,迎接人才市场挑战,培养和造就出一大批高素质的现代包装工程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6.
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孔繁森 《工业工程》2009,12(5):126-129
在吉林大学实践了工业工程专业的2种不同培养模式的探索。一种叫市场驱动模式,另一种则称为大学精神导向模式。前者,课程教学主要以团队形式的大作业为主,而后者采用本硕连读的模式。结果表明,前者在满足社会对工业工程师的需求来说是成功的。后者,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文章针对当前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实际系统分析设计能力较差的情况,结合作者组织学生参加大型软件系统开发的经验,探讨了在工程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系统分析设计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8.
包装工程专业的学科交叉性、综合性与实践性特征十分突出,其本科生教育既要重视专业基础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文章结合浙江理工大学包装工程系近几年在学科竞赛方面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和经验,就如何以学科竞赛为依托培养包装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展开了讨论,对培养艺工结合创新型人才的探索和实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包装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建群 《包装工程》2001,22(2):54-56
在对国内外高等学校包装工程专业教学内容体系分析介绍的基础上,提出适合我国的包装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的高等工程院校教育中,长期以来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不重视创新教育和能力培养。本文结合本校工程训练中心的实践改革经验,对高等工程教育中如何探索创新教育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11.
邓江玉 《包装工程》1989,10(4):30-33
从经济、外贸、包装工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几方面论述高等包装工程教育的重要意义;阐述包装工程学科的特点及包装工程学科应包含的七大分支;提出了高等包装工程教育开设四个专业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完整包装解决方案”对包装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简要阐述了完整包装解决方案内涵的基础,重点论述了完整包装解决方案对包装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加强专业知识实践教学,适应完整包装的工程化要求;加强综合素质培养,适应完整包装的系统化要求;加强绿色包装教育,适应完整包装的绿色化要求。指出了按照完整包装解决方案要求培养包装人才,将全面提高学生技术、管理、物流、环保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学生利用系统工程和生命周期思想,综合解决产品包装方案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工作适应能力、扩展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13.
基于系统工程原理的产品包装设计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根据系统工程的一般理论提出"运用系统工程原理进行包装设计"的观点,介绍包装系统设计的基本思想,并基于系统的观点研究包装系统的特性、包装系统的组成以及包装系统设计的特点和步骤,从而建立起包装系统设计的理论体系基础.  相似文献   

14.
重点阐述我国包装工业发展的现状与包装工程科学人才的现状,并对包装工程科学人才需求情况进行预测计算,对包装工程科学人才供求矛盾进行分析。最后对包装工程科学人才的培养,以及高等包装工程教育提出一些合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工程哲学是新近发展起来的有别于传统科学技术哲学的新领域。文章结合机电工程教育实践,论述了工程哲学研究的一些最新理念和进展,分析了工程哲学对工程教育的价值意蕴,并提出了将工程哲学思想引入到工程教育中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将成果导向(OBE)的教育理念应用到食品包装学的教学中,提升食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达到工程认证对学生工程能力的要求。方法 紧扣专业培养目标,围绕课程教学目标定位,探索课程教学持续改进的方法。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驱动,针对课程目标设计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结果 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明确课程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应用项目驱动教学、分组讨论教学、虚实结合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考核过程量化处理,注重过程考核,实现教师、学生多元化考核体系。结论 运用OBE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意识,为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实现毕业要求指标点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7.
传统食品包装中的哲学思想对现代包装设计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中国传统食品包装的材质构成、工艺造型和装饰特点,进而归纳总结出其中蕴含着的道法自然、以人为本和生产节用的传统哲学思想。结合现代包装设计的发展趋势与存在的问题,论述了现代包装设计借鉴传统哲学思想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绿色设计、人性化设计和节约设计是传统哲学思想对现代包装设计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论农林院校包装工程教育创新与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农林院校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经验基础上,充分发挥农林院校的自身特色和优势,创新性培养现代包装工程专业特色人才,适应农林产业的发展趋势,办出农林院校包装工程专业自身特色.以我校的工学优势学科和食品科学特色学科为依托,积极拓展包装工程教育领域和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为包装工程专业的发展空间,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9.
Philosophy of engineering lays the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 of recognition, understanding and management of engineering. Being the kernel of philosophy of engineering, engineering ontology becomes the master key to understanding of engineering. The paper proposes and interprets the principal theses of engineering ontology, which differs from understanding of engineering in separate elements. Engineering ontology believes that engineering is the direct, realistic productivity that runs dynamically and feasibly and creates values. Engineering involv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the nature 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the society, and it has been a basic motive force and a basic way of promoting the social development, so that engineering gains the ontological status and fundamental value in social existence and social development. From the historical point of view, the engineering appears before the emergence of technology and science. Engineering has its own basis for existence, its own structure and its own laws for movement and evolution. Engineering should not be simply regarded as the ramification and derivative from science or technology. Engineering ontology i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triism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To understand and handle the mutual relationship amo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nd science, by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of engineering as the direct productivity, the process and effect of engineering-centered selection, integration and construction must be emphasized and the characteristic and mechanism of selection, integration and construction must be paid high attention. Under no circumstance may the engineering be deemed as an unchanged matter, which is constantly evolving and developing, so the studies on engineering ontology are closely and internally related with the theory of engineering evolu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