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地铁工程轨行区管理不同于隧道工程施工,其施工区域多处于地下空间且相对密闭,部分区段甚至长达数千米,在此环境中,民用通信与GPS信号不稳定,加之地铁轨行区交叉作业多、参建人员复杂,施工管理与协调难度极高.为保障地铁工程轨行区施工活动顺利进行以及施工安全,论文尝试设计基于BIM技术的地铁轨行区施工信息化管理系统,以期解决地...  相似文献   

2.
马伟国 《中华民居》2012,(11):318-319
在市政道路管线交付使用之后,管线发生渗漏是影响道路状况和百姓生活的最大问题。它不仅对工程的整体质量造成影响,还会对居民的正常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这就需要施工单位对管线的施工质量重视起来,严格做好管线的防渗漏工作。本文立足于实践,对市政道路管线施工中渗漏事故的原因做了分析,也对一些有效的防渗漏技术措施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刘沛营 《门窗》2013,(5):197
市政道路管线发生渗漏不仅会对工程整体质量产生影响,同时还会对百姓生活以及道路状况产生影响。如此一来,需要施工单位在进行管线施工之时,对施工质量加以重视,并将管线防渗漏的工作做好。文章从实践出发,对管线施工过程中的渗漏原因进行了大致分析,并就此提出了一些防渗漏的技术对策,以期为我国市政道路的管线施工提供可供参考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丁潇 《建筑知识》2013,(12):408-408,413
市政道路管线施工中的防渗漏施工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的保证市政道路管线工程的质量,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概述了在管线施工过程中采用防渗漏技术的主要作用,并总结了市政道路管线施工过程中出现渗漏现象的主要原因,针对出现的原因提出了防渗漏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措施,希望能够为防渗漏施工技术方面的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城市地下隧道爆破震动的特性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地下隧道往往修建于人口稠密区,且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线复杂,这给爆破施工增加了很大困难。通过工程实践,本文介绍了在厦门机场路隧道工程施工中爆破震动的特点及采取的控制措施,提出了在隧道正上方的"极震效应",可作为今后同类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地铁建设的持续推进,采用盖挖施工法的地铁轨行区顶板施工完成后,顶板回填需对临时的铺盖系统进行拆除并按规范回填土、埋设管线、恢复道路,该施工方法工期长、造价高、污染大,且对交通恢复影响大,亟需寻找一种节省工期、节约成本、对环境影响小、能快速恢复交通的施工方法。文章通过介绍在不破坏铺盖体系条件下采用充填轻质泡沫混凝土的处理方案,很好地解决了以上问题,该施工方法新颖、经济有效、环保节能、施工便捷,可为相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内外对软土深基坑开挖时防既有管线变形的研究较多,但多数局限于深基坑施工对周边管线影响的分析,而对横跨基坑的管线保护措施却鲜有研究。以上海新天地126/127街坊项目连通道深基坑工程为背景,介绍了横跨基坑的既有管线原位保护技术,介绍了围护体和支撑体系等支护、施工的关键技术。工程实践表明,该原位保护方案安全、可靠、有效,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传统综合管线的设计、施工缺陷,本文引入基于BIM的综合管线并分析了其优势,结合具体的工程实践应用,研究采用BIM技术的管线优化原则进行模型建立、碰撞检测,解决实际工程中的一些工程问题和技术难题,实现了项目综合管线的精益优化,同时为其他工程综合管线优化的实施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地开展永乐北三街道工程、管线工程施工工作,鉴于该地施工环境较为复杂,特选择地下管线施工技术来进行相关工序的工作。本文通过概述地下管线施工技术的优势,永乐北三街道路工程、管线工程施工要点、地下管线施工技术应用效果等,希望更好地为今后同类工程施工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比地铁车站中,二维管线综合设计的局限性与基于BIM技术的三维管线综合设计的优势,并结合工程实践的具体应用及分析,提出将BIM技术引入地铁车站三维管线综合设计是具有突破性及深远意义的,可为相关工程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浅述地铁风水电安装工程的图纸审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敏 《山西建筑》2010,36(28):159-160
简要论述了地铁风水电安装工程中图纸审核的重要性,详细介绍了地铁风水电安装图纸审核的主要内容与方法,包括建筑图与安装图的核对,安装图与管线图相结合,审核设备与材料的技术要求等,从而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相似文献   

12.
地铁盾构管片破损原因分析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映根 《山西建筑》2012,38(13):219-220
结合地铁施工经验,针对地铁盾构管片破损现象及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对管片破损特征进行描述,进而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和修复技术,对保证隧道安全运营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郑刚  王琦  邓旭  杜一鸣 《岩土工程学报》2015,37(7):1181-1194
随着越来越多的地铁建成并投入运营,既有地下隧道受邻近基坑施工的影响及控制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问题。通过建立考虑土体小应变的有限元模型,针对4种典型围护结构变形模式引起的坑外不同位置处隧道变形特点以及位移影响范围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围护结构最大变形相同而变形模式不同的情况下,坑外既有隧道的变形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根据隧道拱顶拱底的竖向变形特点,可将基坑外不同位置的隧道根据其变形分为沉降区、变形过渡区及隆起区。悬臂型模式对坑外隧道的位移影响范围最小,内凸型与复合型模式影响范围基本相同,分布大于悬臂型,而踢脚型模式下范围最大。在实际工程中除控制围护结构最大变形值外,尚应根据周围环境特点合理控制围护结构变形模式,并尽可能避免出现踢脚模式变形。  相似文献   

14.
宋修海 《山西建筑》2011,37(16):184-186
简单介绍了青岛市地铁发展现状,针对青岛地铁一期工程水文地质条件及施工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盾构施工技术的特点及其在类似青岛环境中的应用,论证了青岛地铁盾构施工的可行性和经济性,以指导青岛市轨道建设。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新能源战略的大背景下,光伏发电得到快速发展,超大型光伏工程的光伏阵列可达数十列数十排。采用风洞试验和CFD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超大型阵列光伏板体型系数及群体遮挡效应。试验模型在风洞宽度方向满布,以实现大型阵列光伏板的二维绕流。采用大比例刚性模型上下表面同步测压技术确定倾角为12°时串列5片光伏板的风压系数分布、体型系数和遮挡效应,同时采用CFD的realizable k-ε湍流模型进行计算,与试验结果比对验证了计算方法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对串列16、24、32片光伏板进行CFD数值模拟,研究不同倾角及不同串列数对光伏板体型系数的影响,并给出了超大型阵列光伏板体型系数随光伏板串列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倾角为20°时的遮挡效应明显大于倾角为12°时的遮挡效应,遮挡效应随着上游光伏板数量的增加而增大,当上游光伏板数量达到12片以上时,遮挡效应趋于稳定。结合试验和CFD模拟结果,将超大型光伏阵列分为边缘区、渐变区和稳定区,并给出各区体型系数取值建议。  相似文献   

16.
张苹 《中国建筑防水》2012,(18):23-26,31
回顾了盾构隧道管片嵌缝防水在轨道交通区间隧道工程技术发展各阶段的应用情况,通过分析其在工程施工与运营实践中的利弊,论述了嵌缝止水与嵌缝导水等技术演变的过程,并结合地铁运营特点,指出了嵌缝技术当前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刘根宁 《山西建筑》2014,(6):182-183
通过国内已建和在建地铁采用非冻结法在饱和砂层中进行盾构端头井加固施工失效而引发盾构始发或到达失败的案例,从设计和施工两个方面进行原因分析,提出了预防措施,对今后在类似地层中采用非冻结法进行加固施工一次成功,避免重复加固,减少浪费、节约成本、保证工期,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As the Korean economy and society continues to develop, the number of subways are expected to increase. This increase will demand greater heating and cooling energy as well as convey a sharp rise in the overall energy consumption. This study aims to develop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analysis for subways. This study shows the information, that is, tables, graphs, and charts concerning the trend in energy efficiency in subways between 1999 and 2001. We suggest a practical application for energy conservation methods and efficient energy use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s and analyses.  相似文献   

19.
Modern tall steel buildings are wind sensitive and are prone to dynamic serviceability problems. Although wind tunnel techniques have emerged as valuable tools in providing reliable prediction of the wind‐induced loads and effects on tall buildings, current design practice normally considers the wind tunnel‐derived loads as constant static design loads. Such practice does not take into account the change in wind‐induced structural loads while the dynamic properties of a building are modified during the design synthesis process. This paper presents a computer‐based technique that couples together an aerodynamic wind tunnel load analysis routine and an element stiffness optimization method to minimize the cost of tall steel buildings subject to the lateral drift design criteria, while allowing for instantaneous prediction and updating of wind loads during the design synthesis process. Results of a full‐scale steel building framework with the same geometric shape of the Commonwealth Advisory Aeronautical Research Council (CAARC) standard building indicate that not only is the proposed technique able to produce the cost‐effective element stiffness distribution of the structure satisfying the serviceability wind drift design criteria, but a potential benefit of reducing the design wind loads can also be achieved by the stiffness optimization method. Copyright © 2007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20.
为了准确评价潮间带海上在役风电塔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特性,以某1 000 MW近海及潮间带风电场的风电塔为研究对象,考虑潮位和动水压力影响,对其进行了地震响应分析。基于附加质量法建立了风电塔有限元模型, 对平均水深条件和极端高潮位条件下的风电塔结构进行了动力分析,并研究了冲刷效应影响下风电塔结构的自振特性。结果表明:仅考虑潮位变化引起的动水压力对结构的动力响应影响并不大,各项动力性能指标变化均在5%以内;冲刷导致的海床上覆土层的变化将影响到结构的自振周期,进而可能导致风电塔附加振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