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采用制冷系统热动力学观点,分析建立了小型制冷系统各部件的动态模型,并用计算机对家用冰箱在使用HFC-134a和CFC-12的性能进行了仿真预测,发现用HFC-134a后能耗增加大约8%,压缩机输入功率减少3%,冷凝压力升高0.7bar,系统流量减少26%.为验证仿真结果,在同一台冰箱上进行了对比试验,试验结果和仿真结果基本吻合,说明仿真结果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变制冷剂流量多联空调系统新风处理方式的讨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罗汉新 《制冷与空调(四川)》2003,(3):18-19,10
文章对变制冷剂流量多联空调系统常见的新风处理方式进行分析、比较,结合笔者的工程经验,提出自己的观点,供大家讨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变容量调节制冷系统过热度的控制精度,建立简单易行的过热度控制方法,在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的前提下,提出了基于传统PID控制策略的过热度智能控制策略。并以某恒温恒湿冷库为研究对象,验证了所提过热度控制策略的实际控制效果,并与热力膨胀阀的控制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智能控制策略较传统PID控制策略动态响应快,超调量小,振荡时间短;压缩机频率变化作为干扰量提前输入,有利于过热度的稳定;采用智能控制策略对过热度的控制效果明显优于热力膨胀阀,冷库降温时间缩短37.14%。 相似文献
4.
基于IDEF的制冷系统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并研究了IDEF方法在制冷系统仿真中的应用,认为它将会成为制冷系统仿真整体框架分析与建模的一种更清晰、简便的方法.通过IDEF分析的制冷系统再结合具体的仿真数学模型,可以更好地实现仿真目的. 相似文献
5.
为改善变工况条件下,定频双级压缩制冷系统不能达到最佳状态运行的现状,本文搭建变流量双级压缩制冷系统实验台,分析了变工况条件下,调节高压级压缩机频率来改变低高压级压缩机输气量之比,对一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冷凝温度为30 ℃,蒸发温度为?35~?20 ℃,低高压级压缩机输气量之比由1.25增至3.33时,系统制冷量随着低高压级压缩机输气量之比的增加逐渐减少,性能系数COP最大为2.37;当蒸发温度从?20 ℃降至?35 ℃,每降低5 ℃,最佳COP下的低高压压缩机输气量之比依次增大22.10%、12.52%、14.29%。故实际系统设计时,可参考实验数据,根据不同蒸发温度和制冷量需求,调节合适的低高压级压缩机输气量之比,使系统运行达到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6.
变制冷剂流量多联分体式空调系统设计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变制冷剂流量多联分体式空调系统由于其出现的时间不长,空调系统设计手册都还没有出现相关的设计指导.本文着重阐述了变制冷剂流量多联分体式空调系统在工程中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7.
8.
9.
毛良 《制冷与空调(四川)》2007,21(3):37-41
变制冷剂流量多联分体式空调系统缺少相关的设计指导。在实际系统设计中必须考虑设计温度条件、室内外机容量配比系数、管道长度、室内机间的高差等因素对系统运行效果的影响。提出了变制冷剂流量多联分体式空调系统在工程中的设计方法,并采用设计实例验证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建立了船用二氧化碳跨临界循环制冷系统的稳态仿真数学模型,用此模型计算和分析了内部和外部参数分别变化时跨临界二氧化碳制冷系统的工况特性.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跨临界二氧化碳制冷系统的产品开发和系统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设计并搭建了再热除湿多联式变制冷剂流率(VRF)的实验系统,对6种工况下VRF系统的除湿量进行了实验考察,并对再热电子膨胀阀(EVW)开度和再热器换热面积对室内机出风温度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VRF系统应用并联式再热器能有效提升除湿量,室内机1#和2#的再热除湿量分别增加了11.7%~40.4%和10.5%~28.9%。EVW开度存在最优值,使得再热提升温差取得最大值,最优EVW开度随着室温Ti的降低而增加。为了实现等温除湿,室内机1#和2#所需的EVW开度分别为9.6%~9.9%和6.5%~7.0%。为了实现升温除湿,所需的EVW开度随室温Ti的降低和再热器面积的降低而增加。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多联机室外机在线生产测试节拍要求快的现状,提出一种高效室外机开启故障判断的新方法,测试系统完全省去室内机,由气液短接管、辅助热气喷射、制冷剂充注量与气液短接管管径适宜匹配实现机组的正常运转,由自动化软件程序控制室外机主要部件的动作并与预分析状态进行有效对比。通过分析不同频率下压缩机吸气压力、排气压力、部件程序开启得出室外机装配是否正确。实证表明:相比传统测试方法(带辅助室内机),新型在线测试系统室外机在线测试耗时由传统测试方法的25分/台减少到5分/台左右,能耗大幅降低,生产效率也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3.
14.
15.
本文针对多联机系统实际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多故障并发问题,提出一种结合线性判别分析(LDA)和随机森林(RF)算法的多故障诊断策略,可以在完成故障类型识别后,自适应地根据故障类型选择最佳细化诊断模型,进一步诊断出故障发生水平或故障发生原因。首先,在不同的制冷和制热工况下,引入四通阀故障、电子膨胀阀故障、制冷剂充注量故障,并按照7∶3的比例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利用训练集建立基于RF算法的故障类型识别模型;然后,利用LDA方法对训练集中3类故障的特征分别进行降维,并利用降维后的训练集建立故障细化诊断模型;最后,测试集中的样本数据在经过故障类型识别后,根据识别结果自适应地输入至最优故障细化诊断模型。结果显示:故障类型识别模型在测试集上的准确率达到99.99%,3类故障细化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6.12%、100%、97.44%,说明该策略能够较好的完成针对多联机系统的多类型故障诊断任务。 相似文献
16.
Generic simulation model of multi-evaporator variable refrigerant flow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for control analysi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eneric simulation models noted as AGM-I and AGM-II for performance and control analysis of variable refrigerant flow (VRF) systems were developed. Firstly, simulation models from component to whole VRF system were addressed. Then the simulation models were validated using experimental data reported in an open literature. The average error percentages to predict system cooling capacity,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OP are 4.69%, 4.64%, 1.19%, respectively. Finally, tests were carried out.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veloped models are fast computing and evaporator-number independent. From the computation speed point of view, the AGM-I is more suitable for multi-evaporator VRF system, while the AGM-II is more suitable for the one evaporator VRF system. Test results also show the system models good ability responding to varying conditions, including inlet air temperature of the evaporator, outdoor air temperature, opening of the EEVs and compressor speed, which are all very important variables for the control analysis.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决策树算法应用于多联机气分插反故障诊断中,搭建了多联机实验平台采集数据,根据专家知识及数据变化模型验证选取了建模的特征变量,采用决策树C5.0算法构建气分插反故障诊断模型,进一步对由模型分类规则生成的最优变量即过冷器的EEV(电子膨胀阀)进行深入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将决策树算法应用于多联机气分插反故障诊断的方法,准确率为96%,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此诊断方法能满足多联机故障诊断实际运用的需要。由于多联机发生气分插反故障时,系统过热度降低,为保证多联机系统的制冷效果和能效比,可通过增大过冷器EXV开度调节。 相似文献
18.
19.